创新能力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培养摭谈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宋侨

山东省兰陵县苍山街道初级中学

摘要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已成为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也是衡量和评价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标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造一切条件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为能提高初中美术教学质量,笔者根据自身实践对美术创新教学作初略阐述,并提出创新方案。


关键词

初中美术;创新教育;实施方式

正文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赋予学生敏锐的眼睛、灵巧的双手、丰富的想象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地思想品德,并能促进其智力的发展;也通过对学生审美知识的传授和美术技能的训练,使其成为社会需要的美术方面的专业人才。而美术教学也因其思维方式的独特性,想象力的丰富性,绘画、手工的操作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是其它任何学科不可替代的。  

一、扩大欣赏范围,开拓学生视野

开拓学生的视野可以为创造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美术学科所包含的门类众多,且中外美术史上形成了众多的流派,有着不同的风格和艺术表现形式。所以艺术欣赏在开拓学生视野方面显得非常重要。教师要从美术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让学生尽可能地多接触各种艺术形式、艺术风格、艺术流派,体验不同的艺术形式带来不同的艺术感受,领悟其中不同的思想风采,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打下基础。

二、激发求异思维,培养学生想象力

亚里思多德说: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活动的源泉,想象力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基础。教师不能用过多的条条框框去限制学生,抑制他们的想象。在美术教学中,训练学生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处理,提高其想象能力,对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在学习线造型《树木》后画,我不只是要求学生临摹,而是要学生在临摹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进行合理的想象,去创作一幅富有情趣、意境不凡的风景画。经过学生的精心创作,一幅幅意境优美的作品如“郊外”、“幽林”、“春晓”等画产生了。想象力的培养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学生学会了多方位,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三、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的方案,进行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并体验愉悦和成就感。但要与综合艺术课程的学习相区别,注意可行性和保持美术自身的特色。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为了帮助教师理解《标准》,倡导新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有效的实施教学,提供了5个案例:美术与语文、自然、社会和生活劳动等课程或活动的结合;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综合探究活动等等,我们美术教师不妨读一读。

四、强化体验学习,陶冶美的情操

在新课标中,综合探索领域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可采用悬念引新、激发兴趣、启发诱导、发散思维的探究学习方式,有意识设置一些环节,让学生面对具有挑战性的学习过程,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合理运用于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能满足学生心理需要,提高学生自尊,促进学生情感发展与同学间互爱及学生社交能力的提高。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学生可以较好地适应将来在校外可能遇到的各种能力差异,使个别差异在集体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新课程的环境中,教师和学生同是课堂中心,共同营造新的课堂,参与课程改革的教师将在新课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与新课程一起成长,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与创新意识,对学生进行感知美、认识美、了解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教育,陶冶美的情操激发追求美的欲望,促进学生创造美的能力的发展,在美术课的教学活动中更好地实施美育教育。

五、参与社会实践,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丰富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诸多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其拥有更多的独立和自由,并丰富了学生的表象,为创造积累了经验。在实践中;学生往往会遇到新困难、新问题,这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并将之迁移,运用新方法、新思路解决问题。在学习《变体美术字》后,为了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我联系了一家商店,让学生给商店写招牌。写什么呢?学生们各抒己见,把自己能运用的知识全部用上。怎么写呢?用什么字体、字的大小,间距多少,字的颜色都成了课堂中没遇见的新问题,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们发扬了迎着困难上的精神,勇于探索,终于写出了大方得体的招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创新的勇气。

三、渗透创新精神发扬民族传统

1.强调传统艺术精神感染力

在开展美术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对于要教授的课程知识准备充分的教材,例如一些优秀的绘画作品,或是具有知名度的绘画作家,在课程进行时引导学生们对作品进行欣赏,也可以讲授一些传统的艺术,在美术艺术里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各族人民的智慧,直观的感受文化艺术对于国家的发展过程是极其的重要。在这些名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感受色彩以及它想要表达的情感,让学生能在绘画中领悟到艺术的价值与感染力,让学生心中的民族自豪感更加的增强。我国的美术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潜移默化的受到了社会思想以及民族艺术和精神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时,想要形成我国独有的艺术教育理念,就结合西方的艺术教学精髓,两者完美的融合到一起,最后将其应用到小学的美术教育中。

2.强调美术创作中的美感表达

学生在学习美术时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仔细的观赏优秀的美术作品,在里面充分的去感受作者在作品里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内涵,充分的去感受作家在作品里的灵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绘画时要充分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让学生知道简单的色彩单配只是美术的表面,美术的真正内涵则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融入了作者情感的美术才是以富有内涵的作品。

3.强调文化课程配合教学

我国的美术教学要在西方美术教学的基础上不断地加入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精神,便能够将其不断的发展和发扬,以此让我过得传统艺术精神在美术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课程时,要调整好教学的课程内容,将人文课程以及艺术类课程融入到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于艺术理论知识和技能。在学生绘画创作时的技巧要持续有效的传授,与此同时,我国的艺术历史发展知识也要科学合理的融入到其中,引导学生形成一种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审美理念,让蕴含创新精神的美术艺术得以发扬下去[4]

总之,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就是我们的阵地,搞好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是我们的根本所在。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在初中阶段,应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素养、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为主,从思想上认识到创新教学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才能落实到行动,从而在课堂上进行适应新形式的创新教学。

参考文献:

1.朱成斌;论美术教学中的体验性学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09

2.李晓晨;对新课标背景下美术教学提问方式的思考[J];才智;201003

3.印小云;谈美术课堂教学的优化[J];成功(教育);20101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