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语文教学;朗读教学;低年级
正文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它是将书中的课文内容和语言以朗读的方式表达出来,并表达自己的情感。朗读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课文和阅读理解能力,还能丰富学生的感情,陶冶学生的情操。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朗读教学逐渐受到小学低年级段教师的重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重视朗读教学,不断改进朗读教学,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语文朗读教学概念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接受能力强。小学低年级是塑造学生,培养其能力的黄金时期。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朗读习惯,有利于今后学生朗读能力提升,提前打好基础。在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绘声绘色地对课文的语句朗读,运用普通话将课文的语言以口语形式复述出来,并运用恰当的停顿、语调和情感,还原文章。语文学科是有声的艺术,朗读能将黑色的文字转变为动听的语言,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同时,升华学生的情感。自由朗读、跟读、分角色朗读,模仿等多种朗读形式,将不同的朗读形式应用在语文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朗读是积累的过程。语文学习过程中,应注重语文朗读学习的必要性,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含义。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在教学目标都明确要求,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也是保证自身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方法。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掌握朗读方法,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朗读是语感形成的基础,也是鉴赏语言的前提。良好的朗读习惯是不断积累下来的,对学生语言能力培养有重要作用。小学低年级阶段,培养其朗读习惯,为学生以后大语文学习奠定基础。在朗读教学开展过程中,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普遍较小,未能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朗读时不会正确断句、声调、语气也不对,无法理解句子的语气,更何谈理解文章。低年级学生的朗读习惯培养,对学生能力培养能够形成指导性作用,帮助学生快速掌握阅读教学的关键,使学生通过朗读走进文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小学语文低年级朗读教学开展的必要性
(一)符合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规律
小学低年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在朗读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时间影响,注意力逐渐下降,影响朗读效果。经研究表明,创设趣味性教学,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是吸引小学生,提高小学生朗读兴趣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多样化教学,培养学生朗读兴趣,找到学生课堂学习规律,为朗读教学工作开展积极创造发展空间。教师明确教学思路和方向,准确把握教学目标,采用多样化手段提升学生朗读效果,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锻炼学生口语能力,提高朗读教学质量,凸显朗读教学的重要性。
(二)符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要求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事物存在强烈的好奇心,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学生兴趣点,围绕课文开展主题朗读,结合问题引导学生朗读。提高学生学会观察、学会理解,学会总结等能力,并将各项能力运用在实际朗读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找到朗读技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引导学生相互讨论,提高学生对语文的认知。
三、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奠定朗读基础
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时应贴近学生生活,创设有趣的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的朗读教学情境,既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识,又能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学《玲玲的画》,对朗读教学部分提出要设置更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并且应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活动,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读出自己的感受,教师再进行朗读指导。我吸取建议,调整教学设计,设置生活情境,增加学生自主朗读时间。学生可以通过情境想象,带着自己的感受去朗读,朗读效果较好。《千人糕》的教学中,可以吃千人糕,制作千人糕的贴近生活的情境,学生进入情境朗读课文,通过对比换词的方式朗读出两个“特别”不同的语气,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在校公开课《一匹出色的马》中,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了河水碧绿,草木茂盛的春意盎然的景色,将孩子们带入一幅河水碧绿,草木茂盛的盎然春景中,激发孩子们的想象,提升朗读兴趣,接下来孩子们通过学习两岸的美丽景色,争相要来读出两岸的美景,学会抓住关键动词,重音读的方式,进行有感情朗读。使学生可以联系生活,发挥想象。教学实录:师:孩子们,春天的郊外,景色是什么样的?请你用文中的一句话告诉老师。课件出示:春天的郊外,景色异常美丽。师:都和他找的一样吗?你们找的很准确,像这样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句子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师:春天的郊外,景色异常美丽,就是景色()美,你们说的都对,所以异在这里就是特别的意思——春天的郊外景色异常美丽,特别美丽,你怎么读这句话?师: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春天的郊外景色是异常美丽的?请你读读1—3自然段,把描写春天的郊外景色异常美丽的语句用横线画出来,时间两分钟,画完的同学读一读你画的句子。学生汇报。课件出示:河水碧绿碧绿的,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纹河水绿绿的,微风吹过,泛起波纹。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上的这两个句子,哪一句更好?读到这个句子时,你脑海里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指名说画面,如果学生说碧绿——教师接:河水碧绿碧绿的,仿佛一块无暇的碧玉出现在你的眼前,请你一边想象着画面一边读。师:除了河水像一块碧玉,你还能想象出什么样的画面?水面上微波粼粼,泛起层层波纹,带着你的想象读一读。
(二)回归整体,进行品味性朗读
通过自由式朗读和理解性朗读,学生对于朗读积累一定经验,能够在朗读过程中,理解文章内容。但是朗读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是零碎的,想要真正提高朗读效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朗读练习,深化对文章的理解。总结零碎知识的基础上,再度对文章完整朗读。学生学习文章后,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朗读收集文中的知识碎片,梳理文章整体脉络,掌握文章主旨,也能培养学生朗读技巧,找到朗读新思路,使学生对朗读产生浓厚兴趣。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下册《开满鲜花的小路》一课中,学生通过朗读,能够感受到小动物之间纯粹的友谊。教师带领学生朗读的同时,提出问题。师:文章中“美好的礼物”指的是什么?分析一下,道路上开满的鲜花与礼物是否相关?分析文章中鼹鼠先生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因何产生变化?文章中,鼹鼠先生的心情从惊喜到懊恼,再到惊喜,产生波动起伏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带着问题重新朗读,回顾文章中的中心指引片段,经过多次朗读感受到文章主旨,提高朗读兴趣。教师配合着课文内容,为学生播放开满鲜花的小路图片,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印象。结合课文主旨,教师询问学生生活中有没有收到过“美好的礼物”呢?理解课文内容,确保学生能熟练朗读后,教师根据课文内容与学生互动,帮助学生再次梳理知识,构建有机整体,帮助学生搭建知识体系。使学生掌握朗读方法的同时,也能够在朗读过程中,不断提升对课文的理解,养成朗读的好习惯,对日后文章朗读产生积极的作用。
(三)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加深学生体悟
低年级小学生学习应注意方法,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同时,应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教学,通过问题创设、小故事等方式,根据学生表现,逐步引导学生学习,促使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升,增强语文学习能力与朗读能力。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朗读学习按照整体到部分的顺序进行。学生初步朗读时,需要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教师应根据学生兴趣点,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在二年级下册《中国美食》一课中,教师提问学生认为好吃的中国美食,做好课前导入,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为学生留出自由阅读的空间,学生借助拼音掌握文中生僻字和句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行按照要求进行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同时,在朗读过程中,课文中的小故事里角色对话暗含一些心理描述。把握心理描述能够更好的理解文章,掌握好课文的重点。在二年级下册《枫树上的喜鹊》一课中,以拟人的手法描写了喜鹊之间的故事。教师启发学生朗读课文,通过喜鹊之间的对话和心理表现,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文章中多次出现,主角喜鹊表示“喜欢极了”。那么,应该以一种欢呼雀跃的形式朗读,表达文章欢快的节奏。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启发学生理解,主角喜鹊欢喜的原因。并尝试模仿喜鹊的语气朗读,感受文章主线,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评价,指导学生更好地感悟文章主角的性格特点。此外,把握语速和语调也十分重要。欢快的语气能够体现在语速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语速朗读课文。加深学生对课文感受的同时,可以找一些课外书籍,与文章激动的语调对比,使学生尝试不同语调的朗读过程,能够学会交叉运用,更好地把握朗读要领。
(四)开展小组朗读,提升学生朗读能力
小组朗读是提升学生朗读效率的有效方法,基于小组合作,能够合理安排朗读对象,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找到自己擅长的方面,扬长避短,提升朗读能力。小组朗读还能提升合作学习效率,一把树枝的力量肯定要大于一根树枝,针对小组合作朗读,教师对教学进行设计。凸显小组合作的优势,引导学生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可以从班级中选择出几名朗读能力较好的学生,担任朗读小组队长,分别为其分配组员。开展表演式、竞赛式等多样化的朗读形式,促进学生朗读水平提升。还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强小组核心凝聚力。分角色表演式朗读需要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扮演,分别朗读不同的句子。在此基础上,确保朗读贴合角色。教师为学生提供表演机会,通过绘声绘色的表演,由学生将文章中的情境和角色展现出来,《小马过河》和《枫树上的喜鹊》都可以采用这种朗读方式,使课文情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教师可以根据课文中的角色随机分配,不同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对课文内容反复练习,加深学生对文本情境的体验。例如在《小马过河》一课中,角色有小马、老马、老牛、松鼠、小马妈妈等,不同角色的语气是不同的。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回顾课文,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表现,模仿课文中的动物角色。通过对朗读教学环节设计,学生小组充分感受了游戏式的阅读教学,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朗读的积极性,提高朗读效率。并从课文中,体会文章主旨,明确课文的中心思想。
(五)依据学生特点,变换评价方式
教师对学生朗读能力的评价要具有真实性和客观性,并能够准确的发现学生朗读的优缺点,让学生信服,以便更好地展开朗读教学。例如教授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为了让学生产生朗读以及思考的兴趣,抓住学生朗读中的优点进行表扬,你重读了无穷碧和别样红,老师从你的朗读中仿佛看到了西湖六月的美景……教师的评价要有针对性,真实客观,能够让学生听得懂,有兴趣。在教学《一匹出色的马》时,为了让学生读出郊外春天的美丽,学生想象画面进行朗读,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想象进行评价,如从你的朗读中,我看到了像碧玉一样的河水,对学生的朗读可以进行对比评价,如老师注意到他们俩在读的时候都不约而同的重读了碧绿碧绿,让我感受到了河水像碧玉一样。教师的朗读评价不仅要有针对性,还要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搭船的鸟》一课,引导学生结合动作词,读出翠鸟捕鱼的场景,教师进行评价,从你的朗读中,我仿佛看到了翠鸟捕鱼的画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并给予了极大的自信心。在理解课文内容的环节,也要对学生有针对性和鼓励性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如在《大自然的声音》一课中,学习感受风声的美妙,引导学生想象,教师给予正面积极的评价,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朗读兴趣。教学实录: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春天的时候,风拂动树叶,他会对树叶说:预设:小绿芽,快快长大吧。(评价:你说得让我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希望。)夏天的时候,风拂动树叶,他会对树叶说:预设:这么热的天气,让我来给大家扇扇风。(评价:你说得让我感受到了夏天的凉爽。)秋天的时候,风拂过树叶,他会对树叶说:预设:小果实快成熟吧,农民伯伯都等不及了。(评价:你说得让我感受到了秋风的成熟。你让我闻到了水果的香味。)冬天的时候,风拂过树叶,他会对树叶说:预设:我要尽情地吹,把小叶子都吹下来,让雪花飘下来,覆盖大地。(评价:你说得让我感受到了冬天的寒冷。)师:真是,飘红: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如此美妙的声音,请你带着自己的想象读一读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基于学生特征和年龄特点,结合教学资源,创设趣味性教学,确保学生处于愉悦的教学环境下。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对学生思维进行引导。坚持教学中学生为本的理念,满足学生阅读成长需求,建立高效阅读的路径。从根本上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坚持朗读培养,逐步提高学生口语和思维能力,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确保学生吸收知识的同时,在朗读中付诸实践,提高语文朗读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夏育娟.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J].亚太教育,2021(23):100-102.
[2]樊皓月.探究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教学的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21(06):55.
[3]侯金凤.小学语文教学应加强朗读训练[J].学周刊,2021(08):139.
[4]刘芮轩.新课改下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读写算,2024(03):53-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