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术鉴赏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方向与策略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李沥平

大理大学 671003

摘要

高校美术鉴赏课程以 “一铸牢、两树立、三转换”的思政目标和方向,以“铸牢民族共同体”为核心价值,树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帮助学生完成“接班人”的角色转变。通过设立美术鉴赏课程思政案例库、重构美术鉴赏课程内容、搭建美术鉴赏课程的资源平台、创新美术鉴赏课程的评价方式等教学策略以实现课程思政目标。


关键词

高校美术鉴赏、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向与策略

正文


引言《美术鉴赏》是我国高等院校普及教育和公共选修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教育家蔡元培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中强调“美育”的重要性,1919年,提出“文化进步的国民,既然实施科学教育,尤要普及美术教育。”为我国美术鉴赏课程的开端打下基础。

一、高校美术鉴赏课程的思政价值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美术鉴赏课程相对于高校的其他课程而言,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来说,都蕴含着独特的思政教育价值。首先,从内容上来说,无论是主旋律作品赏析还是传统美术思想、甚至是画家的人生轨迹都蕴含大量可供挖掘的思政元素。其次,从覆盖范围来说,美术鉴赏课程面向全专业类学生开设,修学人数众多,覆盖专业广泛,普及性强。再者,从价值目标来说,通过美术鉴赏课程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认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美术鉴赏的教学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另外,美术鉴赏课程从最初的文化交融和后期的美育功能都没有充分发挥中国传统美术和民族美术的重要价值。

(一)从课程建设的角度谈

从课程建设的层面来说,中小学美术教育伴随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起经历了从“双基教学”时代,到“三维课程目标”时代,再到“核心素养”时代的发展历程。国家基础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研制(修订)组提出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五项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旨在引导美术教学打破以知识与技能为核心的束缚。这五项学科核心素养的普及对高校美术鉴赏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意味着高校美术鉴赏课程不再是美术鉴赏的基础课程,而必须是美术鉴赏的高级课程,是贯穿中小学美术鉴赏课程基础的提高性课程。因此,高校美术鉴赏课程应该摆脱传统的基础和技能教学,围绕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情操的培养进行人格塑造的教学改革。

(二)从学生学情的角度谈

根据教育部2023年6月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共有全日制普通高校2820所,其中本科1275所、高职(专科)1545所,地方高校和高职在我国高校中占很大的比重。由于这些高校学生的来源地丰富,导致学生们在中小学期间所接触的美术鉴赏课程不一样,导致基础参差不齐。从知识储备方面来说,大部分同学都接触过美术鉴赏,了解一定的鉴赏知识,但是对其中中国美术特别是民族美术的部分基础薄弱。从能力方面来说,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包括看懂作品好坏和分辨美丑的能力,但是对作品进一步的赏析如作品背景和文化的理解能力稍差,特别是对一些蕴含民族特色和家国情怀作品的鉴赏还流于表面。从情感方面来说,学生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浓厚,爱国情怀热烈。可以说,当代青年知识储备丰富、视野格局开阔,青年工作的“后喻文化”特征凸显。

综上所述,美术鉴赏课程的思政价值明显,具备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三、高校美术鉴赏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方向

高校美术鉴赏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方向以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要指导思想,结合高校的基本特征和特色,挖掘美术鉴赏课程的内容优势,构建有高度,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一铸牢、两树立、三转变”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教学将始终重视中国传统美术和民族民间美术的学习,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行为”的自觉主动,实现“审美教育”和“思想教育”相结合,并将其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二)树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课程的教学方法通过渐进体验教学的方式,改变传统的、单向输入的、被动接受的美术鉴赏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心理,从了解、欣赏、分析、评价四个阶段帮助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通过了解鉴赏方法,学习中西方美术鉴赏和民族美术基础,让学生收获美术知识;通过大量欣赏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通过指导学生分析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背景知识,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三)完成“接班人”的身份转换

通过鼓励学生评价美术作品,帮助学生完成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身份转变,从态度上铸牢学生的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以人为本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追求。帮助学生通过学习中国美术名画和民族美术,认识和认可“中国传统美术”的价值,完成从“学习者”到“宣传者”的角色转变;带领学生探索“宣传本民族美术”的方法,思考文化保护的意义,完成从“被动者”到“保护者”的角色转变;带领学生进行实践合作体验,坚定“铸牢民族共同体”的思想意识,完成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角色转变。

高校美术鉴赏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策略

高校美术鉴赏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策略,始终以“铸牢民族共同体”为最高目标,通过构建课程思政案例库的方式切实的把思政融入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从学生的切身体验出发设计教学活动,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理解共同体的价值。在课程内容方面,对传统美术鉴赏课程的内容进行筛选和重构,构建了以中国美术作品和民族美术作品为主的教学内容。打造资源平台,用可视化、活态化的方式让学生收获荣誉感、体验感。在教学评价中重点考察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共同体意识,强调建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学习自信和文化自信,加强汉族和各民族学生的交流合作,促进民族凝聚力,为“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添砖加瓦。

 

(一)设立美术鉴赏课程思政案例库

1.美术遗产思政案例库

文化遗产中美术遗产组成的思政案例库:包括秦始皇兵马俑、敦煌石窟雕塑与壁画、龙门石窟等进行美术作品的学习和鉴赏。首先,通过了解这些文化遗产的审美价值去感受中华文明和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其次,通过了解这些文化遗产在近现代遭受的破坏和掠夺去鼓励学生自强不息。最后,通过了解这些美术遗产的保护现状,带领学生探讨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完成“接班人”身份的转换。

2.爱国主义情怀主题作品思政案例库

以爱国主义情怀为主题的美术作品组成的思政案例库:例如:《韩熙载夜宴图》、《流民图》、《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人民英雄纪念碑》等作品,通过对这些美术作品的鉴赏和赏析,给学生讲述作品背后的历史故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探究作品背后蕴含的家国情怀,理解艺术家创作的真正目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理解“铸牢民族共同体”的意义和价值。

3.民族团结主题作品思政案例库

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美术作品组成的思政案例库:例如:唐朝时期画家阎立本的纪实性作品《步辇图》反映了汉藏民族相互交往中的一个重要事件。朝时期画家陈居中的《文姬归汉图》表现了汉民族与北方民族之间的历史片段。宋朝时期中国西南边疆地区画家的作品《大理国张胜温画卷》中描绘了当时大理国国王段利贞皇帝着汉族服饰礼服的场景,中国近现代著名画家董希文的《春到西藏》。

4.画家生平故事思政案例库

以画家生平故事组成的思政案例库:“文人画”在中国传统美术中一直占重要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观”较好的体现,是艺术人文思想的践行。因此,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画家们都具备较高的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怀。另外,画家之所以在艺术上能取得较高成就,通常是对自我要求较高且具备勤奋向上的特质,因此,这种励志故事也可以激励学生努力向上,启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认识中国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重构美术鉴赏课程的内容

课程整合不同版本《美术鉴赏》教材的基础内容,通过重构的方式打造中西合璧,强调中国传统美术,彰显民族美术特色的内容体系。课程内容覆盖全面,包括西方美术鉴赏、中西方美术比较、中国传统美术鉴赏和民族美术鉴赏几个部分。课程内容的设计重视理论结合实践,通过实地参观和展示环节帮助学生获得美术鉴赏的最佳体验,让同学们在掌握美术鉴赏知识的同时,深入感受中国传统美术和民族美术的博大与丰富。课程通过一课一主题的方式共设计多次主题讲座,结合国家政策和青年热点打造具备思政特色内容的课程,以更加贴合时代特色和青年学生的个性特点。

(三)打造美术鉴赏课程的资源平台

课程搭建美术鉴赏课程的资源平台,实现校内课堂、校外课堂和网络课堂三合一。依托学校平台打造校内课堂,通过与社会各方的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平台打造校外课堂。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MOOC等优秀教学资源,为学生打造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线上平台。 在教学设计上利用线上线下课程实现翻转课堂,安排学生自主完成课程思政案例库的学习,并进行学习思考,安排小组讨论分享学习成果,提出问题,再由教师回答问题,在课程理论讲解的部分进行深入解析,通过启发引导的方式达到课程思政的目的。

(四)创新美术鉴赏课程的评价方式

课程评价体系使用积分制得分、考试得分、二课活动的评价得分获得形成性总评分。积分制得分由实地参观的参观报告组成,采用专家评价的方式。二课活动的评价得分包括学生活动策划执行效果评价,采用学生互评的方式。以上两项主要考察学生价值目标的达成,主要考察学生的文化自信和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考试得分为期末考试成绩,采用试题测试的方式,主要考察学生知识目标达成和能力目标的达成。其价值目标的达成主要考察学生的文化自信和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

五、总结

高校美术鉴赏课程是我国高等院校普及教育和公共选修的重要课程,是中小学美术鉴赏课程的延伸和巩固,是学生获取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后对其情感价值提出的更高要求。高校美术鉴赏的改革策略围绕设立美术鉴赏课程思政案例库、重构美术鉴赏课程的内容、打造美术鉴赏课程的资源平台、创新美术鉴赏课程的评价方式进行,以达到“一铸牢、两树立、三巩固”的课程思政目标。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