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宣传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作用与策略探讨
摘要
关键词
新闻宣传;高校;思政教育
正文
在当代社会中,新闻宣传是人们认识信息、了解信息、传播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此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为新闻宣传提供了诸多便利,但是新闻宣传便利的同时,也为正面新闻和负面新闻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渠道。对于高校大学生群体而言,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很多大学生的三观以及思想价值观念尚处于塑造阶段。因此,高校有责任借助新闻宣传,对社会舆论形成正确引导,使新闻宣传发挥一定的思政教育功能,并和高校思政教育课程相配合,进而对学生的三观塑造以及思想价值观念的树立提供明确指引。
1新闻宣传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1.1舆论引导的作用
高校教育对于大学生的未来生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高校生活不仅能够培养其独立生活意识,还能进一步加深大学生的受教育程度,帮助大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能够对一些具体事物发表一些简单见解。但是,不同大学生由于成长环境不同、所受教育程度不同等,对于具体事物的看法往往存在较大差异,另外再加上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让各类新闻的传播方式更加便利,大学生依托互联网能够了解或正向或负面的新闻内容以及思潮冲击,由此形成各不相同的思想价值观念。高校为了确保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能够和谐统一,有必要利用新闻宣传的方式,引发高校师生的讨论兴趣,同时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起到正向引导。比如,借助新闻宣传,高校可以对党和国家的法律政策、方针路线等进行大力宣传,借由新闻舆论的力量对大学生的三观形成正向梳理。又比如,高校可以对新闻宣传的内容进行直接控制,把更多正能量的新闻传播给大学生,让大学生直观感受社会的美好。
1.2舆论监督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舆论的出现往往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然而在高校之中,大学生群体之间在交流沟通过程中,往往也会产生一些舆论,这些舆论往往围绕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和专业规划方向展开,对外体现出大学生的思想形态。因此,如何有效控制大学生间的舆论,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需要落实的重点。除此之外,我国新闻宣传工作的开展主要依靠互联网进行传播,而当前高校很多大学生在三观以及思想价值观念的塑造上正处于关键阶段,因此十分容易被新闻舆论所左右,进而带偏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其中严重的大学生甚至会对社会、国家产生负面情绪。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高校需要充分发挥新闻宣传的舆论监督作用,充分利用好高校官网、高校贴吧、高校微博、高校公众号等渠道,对大学生的日常思想状态形成信息的反馈与监督,随时随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动态。
1.3增进师生交流的作用
大学生是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与未来,高校作为高等人才的重要培养场所,通过为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具有重要意义[1]。而高校要想做好思政教育工作,需要思政教师和大学生之间形成有效配合。和中学需要对学生形成集中式管理不同,我国高校教育给予大学生的自由度相对较高,大学生和教师在课后几乎很少有交集,这种情况导致无论教师还是大学生,对于彼此间的了解较少,这种情况显然会影响教学质量。为了增进师生间的交流,高校可以充分发挥新闻宣传的作用,为师生搭建网络新闻平台,通过让师生讨论新闻内容,增进双方思想交流的机会。另外,思政教师借助网络新闻平台,还能了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习惯,从而围绕不同的大学生制定不同的思政教育指导方案,从而促进大学生朝着更加优秀的方向发展。
2新闻宣传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2.1构建对新闻宣传的认知
在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中,很多思政教师过于将更多精力放在思政教材的研究,而忽视了新闻宣传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由此使很多大学生对于学习思政内容缺乏兴趣。对此,高校有必要重构思政教师和大学生对新闻宣传的认知,才能发挥新闻宣传的思政价值。从思政教师角度出发,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新闻宣传早已经成为社会舆论引导、落实思政理念传承的重要途径,另外新闻宣传还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社会影响力,因此高校的思政教师必须认识到新闻宣传为思政教育开展所带来的优势,然后加强对新闻宣传体系的研究,并把新闻宣传和思政教材相结合,进而打造出全新的思政教育工作宣传模式[2]。唯有思政教师自身加强对新闻宣传的认知,才能为新闻宣传与思政教育的融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而从大学生角度出发,大学生正处于学业、三观、思想道德逐渐成型的关键阶段,必须由高校为其提供系统性的辅助才能帮助其树立正向的意识形态。在此过程中,新闻宣传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对此,高校需要通过逐步引导的方式,一方面让大学生意识到新闻宣传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让大学生认识到新闻宣传对于传统思政教育的改变,从而使大学生更愿意接受基于新闻宣传的思政教育。
2.2整合高校内的媒体力量
高校对于新闻宣传的开展离不开互联网平台的帮助,因而高校在落实思政教育时,可以对校内的媒体力量进行整合,借助多家媒体渠道为新闻宣传在思政教育中的融合运用创造条件。通常情况下,高校较为常见的媒体力量包括高校广播、高校校刊校报、高校官网。其中,高校广播能够在日常或周末时段,在整个校园内播放和思政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高校也可以定期邀请思政教师或是校外专家学者做客广播站,对一些思政内容展开宣讲。高校校刊校报主要由校务工作者和大学生干部负责,其作用是对校内的一些新闻以及思政理念进行宣传报道。高校可以积极利用校刊校报这一媒体渠道,通过提供物质奖励的方式,鼓励思政教师乃至大学生向校刊校报投稿,由此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3]。高校官网是学校的在线互联网平台,高校可以专门在官网上开辟新闻宣传思政版块,让思政教师多收集一些能够起到思政作用的新闻稿件后上传至官网上,从而方便大学生随时随地了解思政新闻。
2.3做好新闻素材的选择
在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过程中,思政教师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把大学生树立成思政课堂的核心,然后做好新闻宣传中新闻素材的选择,最大程度发挥新闻宣传的思政功能。在新闻宣传中,有反映国家政策、好人好事的正能量新闻,也有反映产品曝光、社会危害的负面新闻。基于此,思政教师需要做好新闻素材的选择,落实对正能量新闻的传播,加强对负面新闻的引导。一方面,思政教师在为大学生选择新闻素材时,需要以正能量新闻为主,因为正能量新闻具有较强的思政育人功效,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建设、三观塑造具有较强的引导作用。大学生通过了解和学习更多正能量新闻,对其未来发展十分有益。另一方面,思政教师不应总是强调对正能量新闻的选择,而忽略对负面新闻素材的选择。按照新闻宣传效果的理论来说,负面新闻的传播效率总是高于正能量新闻的,同时有很多大学生也喜欢关注时政热点,对于负面新闻的讨论热度较高。因此,思政教师需要正确对待负面新闻,每当负面新闻发生时,可以和大学生共同讨论负面新闻发生的原因、存在的问题以及避免负面新闻内容再次出现的方法。思政教师通过和大学生共同讨论负面新闻素材,同样是对大学生思想的一次改变与洗礼。
2.4加强新闻宣传队伍的建设
在新时代背景下,无论是国家还是社会对于新闻宣传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要想把新闻宣传更好地融入思政教育中,需要加强对新闻宣传队伍的建设。首先,上文中提到,思政教师借助新闻宣传开展思政教育,需要用到大量的新闻素材。而要收集新闻素材,仅依靠思政教师是远远不够的。为此,高校可以在校内成立专门的新闻宣传机构,对外聘请一些专业人员,对内邀请大学生兼职参与。其次,新闻宣传机构成立后,高校需要为该机构建立健全的新闻宣传工作制度,要求机构成员按照制度开展各项工作,并配合思政教师开展思政教育,逐步推动高校新闻宣传的规范化、科学化[4]。最后,新闻宣传对于时效性要求较高,因此新闻宣传机构的成员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持续与时俱进地学习先进的新闻宣传技能。另外,新闻宣传机构的成员还需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对于新闻舆论能够具备敏锐的判断力,如此才能在新闻宣传时做到不偏不倚、公正客观。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当中,新闻宣传能够为思政教师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一项重要工具。思政教师通过使用新闻宣传,不仅可以提高思政教育的覆盖面,还能有效增加思政教师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提高思政教育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对此,思政教师可以借助构建对新闻宣传的认知、整合高校内的媒体力量、做好新闻素材的选择、加强新闻宣传队伍的建设等应用对策,最大程度发挥新闻宣传的价值作用,让学生能够更深刻且更高效地接受思政教育。
参考文献
[1]段艳.浅谈高校新闻宣传的思想教育功能[J].新闻世界,2024,(01):110-112.
[2]旷晓兰.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好新闻宣传在思政工作中的作用[J].办公室业务,2022,(11):41-43.
[3]张雨微.新闻宣传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新闻前哨,2021,(07):126-127.
[4]李一娈.论新闻宣传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传媒论坛,2020,3(23):152+1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