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同伴冲突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
关键词
大班幼儿;同伴冲突;原因;对策
正文
引言:在幼儿教育中,同伴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帮助幼儿树立自尊、自信、自爱、自律的观念,同时也能够促进幼儿社会交往的能力。但是,同伴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下面将结合幼儿心理学和教育实践,探讨大班幼儿同伴冲突发生的实际因素和解决措施。
1、同伴冲突的概念
同伴冲突是指在幼儿园同伴之间出现的争吵、打架、排挤等行为。同伴冲突是幼儿园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幼儿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同伴冲突的情况。同伴冲突是指幼儿在日常交往中因沟通不畅而产生的矛盾以及后续解决矛盾的全部过程。同伴冲突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互相推搡、打架、抢玩具、言语冲突等。
2、大班幼儿产生同伴冲突的原因
大班幼儿园教学中同伴冲突是一个常见的现象。同伴冲突不仅会影响幼儿的情绪和行为表现,还会对幼儿研究产生负面影响。
2.1自身因素
首先,不同的个性特点往往会引起冲突。一些幼儿比较活泼好动,有时会过于粗暴,而其他幼儿则会觉得不舒服,产生抵触情绪。此外,一些幼儿好强,喜欢争强好胜,容易产生竞争心理,进而引起冲突。其次,情绪控制能力不稳定的幼儿更容易产生冲突。例如,当幼儿在玩耍时,如果一个幼儿发现自己的玩具被另一位幼儿拿走了,他可能会感到失落和愤怒,导致情绪失控,从而可能引发冲突。此外,认知水平也会导致冲突的产生。一些幼儿可能会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程度不同,这可能会导致他们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想法,进而引发冲突。最后,道德观念的不同也可能导致冲突。一些幼儿可能会有不同的道德观念,例如受到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有些幼儿可能会表现出自私、霸道等不良行为,这也很容易引起同伴之间的冲突。
2.2环境因素
环境会直接影响幼儿的行为。比如,房间的大小,座位的位置等都会影响幼儿的情绪。如果教室的空间不够大,幼儿会感到局促不安,这样容易发生摔跤、推搡等事情而引起冲突。玩具也是常见的造成冲突的原因。当幼儿玩具不够,或者有某个幼儿占有了比较好的玩具时,其他幼儿的嫉妒心理就会引发争执和冲突。最后,课程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课程安排不当,比如某个幼儿因为特别喜欢某种玩具而不能安静地参与课堂活动,这也会引起其他幼儿的不满[1]。
2.3交流方式
首先,大班幼儿的语言交流能力还不是很成熟,他们可能不太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也不知道如何听取别人的意见。这就导致了他们在和同伴互动时可能会出现误会和分歧。其次,大班幼儿还处于自我意识和自我中心的阶段,他们可能比较自我为中心,只顾及到自己的需求而不考虑他人的感受。当他们的需求遭到拒绝或被同伴忽略时,很容易出现情绪上的不适和行为上的冲突。除此之外,大班幼儿也可能因为玩具的分配、游戏规则的制定等方面发生争端。这时候,如果没有良好的处理方式,很容易引发同伴之间的冲突。
3、大班幼儿产生同伴冲突的对策
3.1倡导和谐的行为方式
幼儿园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倡导和谐的行为方式,比如提倡友好互助、宽容和体谅等价值观念,增强幼儿的社交能力。同时,幼儿园教师应该积极为幼儿搭建各种情境,让幼儿从情境中领会和谐相处的必要性。教师在发现幼儿之间的冲突行为时,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让幼儿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形成一种有效的沟通,以便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将目光放在幼儿之间的有趣、喜欢的方面上。通过引导幼儿互相合作、互相协作和互相支持等方式,培养幼儿之间的信任关系。教师可以设立多个玩具游戏区域,引导幼儿一起参与,共同完成任务。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主动扮演行为的模范,这些行为表现可以是在课堂上或在独立活动中展示。教师可以建立类似于职务制度一样的安排,如“环保小队”“纪律小队”“技术维护小队”等,以激励幼儿更积极地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同时,通过画画或班级论坛等方式,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的表现。
3.2营造和谐的幼儿园环境
和谐的幼儿园环境是预防同伴冲突的关键所在。幼儿园教师需要做好环境营造工作,如使环境安全舒适,使幼儿感到有归属感与安全感;规范班级规则,增强幼儿学习与生活的自律意识,使其感受到团队精神;提高园所整体的文化品位和满足幼儿基本生活需求,这些都可以降低幼儿之间发生冲突的概率。
3.3培养幼儿积极问题的能力
幼儿时期,幼儿同伴冲突时常发生。这些冲突可能包括玩具的争夺,常常会引起幼儿之间的“恶斗”。为此,应该鼓励幼儿主动解决问题,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从根源上预防幼儿同伴冲突,需要提供足够的玩具和资源,尽可能避免同龄人之间的物品争夺。通常,幼儿从小就被灌输分享和合作的理念,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与同龄人相处。此外,教育幼儿尊重他人也是非常重要的,要让他们理解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其次,当幼儿发生冲突时,可以提供一些指导,但同时也应该让他们学习自己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解决问题。例如,引导幼儿了解对方的需要,让他们慢慢学会换位思考。同时,也应该表现出对缓解冲突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激励幼儿自己找出解决冲突的方法。最后,给予幼儿汇报和自我反思的机会。当幼儿成功地解决了一个冲突后,鼓励其分享自己的经验,通过哪些方法去解决和完成的。这有助于分享经验和撒播解决问题的思想。同时,学习反思解决问题的效率和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应该被鼓励思考如何更好地应对冲突,让他们变得更加自我发掘和思考,进而从冲突和问题中成长[2]。
3.5家校共育
幼儿时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发展时期之一,同时也是学习解决冲突的关键期。在幼儿园和其他场所,幼儿通常会遇到同伴之间的冲突,这时需要进行家校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以下是一些幼儿同伴冲突解决对策,这些对策需要家长和教师密切合作,才能有效地对幼儿进行引导和帮助。当幼儿发生冲突时,应该让幼儿彼此沟通,以了解其他人的想法。家长可以在家中教幼儿如何分享玩具、注意他人感受等等,而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教授沟通技巧。这样,幼儿可以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解决冲突时也会更加成熟。其次,教育幼儿如何表达自己并倡导合作。当幼儿发生争执时,应该提醒幼儿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鼓励他们尝试解决冲突而不是激化矛盾。家长可以在家中鼓励幼儿自定义规则、分享体验等,而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立合作活动,让幼儿感受合作的快乐。这样,幼儿的自我表达和取得共识的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班幼儿同伴冲突虽然常见,但是教师可以通过以上策略来减少冲突的发生和处理冲突,并帮助幼儿发展社交技巧和自我保护能力。幼儿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我们必须根据幼儿自身的情况来做出相应的教育措施,促使幼儿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华,邵钰芹,毕伟.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同伴冲突及教师回应的建议[J].山东教育,2023(Z3):73-75.
[2]何如意.大班幼儿同伴冲突行为及解决策略——以长沙市某示范性幼儿园为例[J].教育导刊(下半月),2021(11):58-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