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装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及优化措施
摘要
关键词
建筑安装;工程造价超预算;原因;优化;
正文
1 建筑安装工程的特点
(1)产品的种类较为丰富、材质规格要求不一、生产厂家较多。例如在对一栋楼的管道进行安装时,就会涉及各种功能作用的管道,包括消防管道、通风管道、给排水管道等,不同功能管道在材质的选择上也有较大的差别,同时就算是同一种管道,在型号、规格和功能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距。(2)安装工程涉及的变更情况比较多。在实际施工中,安装工程需要与土建工程同时开展交叉作业,由于两项工程的施工队伍和技术要求不同,因此在作业开展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冲突,但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土建工程的各项需求,大多数时候就必须要对安装工程进行变更。(3)安装工程开展过程中涉及的隐蔽工程相对比较多。在安装工程开展的过程中,由于对于美观性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对部分管线一般都是采用隐蔽施工方法,而对于部分隐蔽施工的安装工程而言,在施工之后就无法对管线规格、尺寸、材质等内容进行直观的检查,因此就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埋下安全隐患。
2 建筑安装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
2.1 施工设计存在问题
如果设计图纸存在问题,那么在开展具体安装工作的时候就容易出现问题。例如,在实际施工过程当中,当下水管道与电气管道处于同一施工现场时,为了避免出现偏差,需要对两者的位置进行适当的调整。同时,在开展管道安装工作时,还要做好管道安装与土建工程之间的协调,保证二者在同时施工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冲突,并且在保证施工技术作用充分发挥的同时,保证安装工程的尺寸和美观都能够高度符合要求。
2.2 安装工程造价的合同条款不严谨
对于现阶段从事安装工程造价合同管理的相关管理人员来说,由于其专业知识有限,在对工程造价合同进行拟定的过程中,会由于对部分条例内容的不确定而使得签订之后的合同在法律上存在较大的漏洞。对于发承包双方来说,所签订的合同中的全部条款必须都要经过仔细的推敲,并在双方都认可的前提下才能够签订,如果合同中出现对于某一条款的内容的模糊不定,或者是出现合同条款的漏洞和漏项问题,都可能会给发承包双方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现阶段,大多数企业在制定合同的时候都忽略了对赔偿和责任明确款项内容的核定,这样使得在出现合同纠纷之后,对纠纷的处理缺乏可靠的依据,最终导致了经济损失与时间损失。
2.3 预算人员自身问题
预算编制在建筑工程过程当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只有经验丰富的预算人员才能够保证预算编制的正确性,但是在建筑工程预算编制的过程当中,管理人员忽视了预算人员的重要性。预算编制过程当中需要大量的计算,而如果预算人员的自我素质和专业的水准达不到基础要求,那么就会导致预算编制结果与实际的标准存在很大的出入,严重时还会影响整个预算工程的正常发展。
2.4 材料市场价格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材料的价格受到供求机制和市场建设周期的影响相对比较多,因此在安装工作开展之前若无法对材料的价格进行准确的预算,同时由于市场价格的动态变动,使得材料的预测价格和实际价格之间可能会存在较大的偏差,而这种偏差问题的存在,就会导致整个采购成本的增加,进而使得整个建筑安装工程的造价预算偏高。
2.5 资源管理工作的合理性存在问题
由于建筑安装项目的规模相对较大,涉及的施工内容和环节也非常复杂,同时建筑安装的顺利发挥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支持,但是由于建筑安装工程有着较长的时间跨度和复杂的施工程序,无法实现对各项资源的合理调整与把控,因此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时间、人力以及资金浪费的情况,进而会导致在建筑安装工程开展过程中出现预算超支。
2.6 预算管理体系不完善
在现阶段建筑安装工程造价预算编制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缺乏完善的完善的管理体系,使得预算人员很难对安装工程的全部环节都进行精准的预算,而一旦某个环节出现了遗漏,就可能会给投标单位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进而出现造价超预算的问题。
2.7 项目变更问题
项目的变更往往意味着以增加工程造价为代价,因此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应最大限度地减少项目变更对造价带来的影响,积极做好现场的签证工作,及时申请费用索赔,力争将项目变更对工程造价的影响降到最低。
3 建筑安装工程造价超预算的优化策略
3.1 强化对造价预算管理的重视
企业要想在可持续健康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严格执行经济经营管理,强化工程预算管理项目,提高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从安装工程项目管理预算经营人员到普通安装工程设计安装队的施工人员,都必须定期进行经济效益思想宣传教育,将一切提高质量经济效益的集体思想意识深深地刻在每个工程安装队和员工的脑海里。
3.2 完善造价管理制度
造价管理制度是针对建筑安装工程而制定,并有效运行于各相关部门的管理制度。我们的施工团队、设计人员以及建设部门都要积极参与造价管理制度的制定并要严格遵循。实际施工过程中,造价管理制度的严格执行,建筑安装工程的统一管理以及工程造价的全程控制都要依靠于造价核算人员到施工现场全面了解实际施工情况。结合财务管理人员对项目工作的核算与审核,真实核算预算造价与实际造价之间的差距,实际施工中如果出现了什么问题也要紧急处理,才能做到对工程造价的有效管理。另外,施工中一定要规范操作,否则容易出现失误,这就要求工人必须掌握一定的工艺,还必须技术过硬,才能保证施工在一定工期内完成。
3.3 与时俱进更新工程定额
相关人员必须掌握预算定额项目、预算拨款项目的具体综合适用内容和范围,避免定额项目预算重复或定额项目漏算。合理实施规划和确定企业工程预计定额拨款项目时,相关人员需要同时考虑企业全体劳动力的生产力、整体综合使用能力水平以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3.4 科学编制建筑安装工程预算
造价预算管理人员必须深入市场和施工场地,了解施工项目涉及的施工工艺、施工设备、施工材料和施工组织,切实考察并掌握工程预算收费标准,从而有效避免预算编制项目单价漏计、重复单价计算和产生错误单价套用等不良情况。同时,相关人员一定要充分收集分析比对当地建筑材料市场主要原材料产品价格的变化信息,掌握其市场价格变化规律,合理准确地预测工程造价价格走势,适当地预留出工程造价价格差价调整空间,从而使现阶段各项工程造价评估预算管理控制目标都能得以有效落实。
3.5 实施造价预算动态化管理
3.5.1 决策与设计阶段管控
在施工前期,建设中心应基于安装项目工程设计预算进行人工、物料等价格评估调查,对多项安装施工项目的集中风险进行价格评估判定,有效做好安装项目施工预算编制。在安装项目工程设计阶段,建设中心应充分注重工程设计预算方案的有效化和精细化,以保障项目造价法和预算成本控制方案能有效纳入各个流程中。
3.5.2 招标环节管控
建设中心应在整个项目设计方案的基础上进行造价成本计算,还要对当前市场材料价格波动变化和风险评估要素资料进行集中整理并记录,做好各项风险评估,选取具有更多专业资质且相对优秀的外资企业机构作为项目建设承包单位。在整个项目建设工程承包合同正式签订过程中,建设中心要做好项目合同成本的编制与管控,避免项目后续操作产生额外的费用支出,并在明确维护最大利益方的基础上保障整个项目如期完工。
3.5.3 施工阶段控制
建设中心应从不同行业的角度综合考虑实施安装项目工程公司的财务预算收入和控制支出管理,尤其要注重集中管控,对项目施工阶段后期可能直接产生的安装造价财务预算支出,可以通过资金集中管理的方式来进行预算审核与管控,做好安装项目工程资金集中核算台账记录。同时,建设中心还应建立一套安全科学的安装项目网络财务管理平台应用系统,从而全面有效率地强化安装项目工程造价财务预算支出控制。建设中心还应通过监理财务集中管控系统,整合安装项目在施工中后期可能产生的各项财务支出核算问题,防止建筑安装工程项目在施工建设中因服务质量不合理而直接导致安装项目规划设计和工程施工的工期的重大延误,从而造成较大的资金消耗。
3.5.4 竣工结算阶段把控
相关人员在进行项目竣工设计结算审核阶段,应特别注重将项目竣工结算的材料集中整理汇总成册,及时递交材料供上级项目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审核,确保项目材料库的整体透明性,从而有效防止项目后续工作出现材料被篡改或相关数据资料被伪造等情况。
3.6 及时关注安装材料的市场行情
建筑安装工程材料按品种、价格、实际使用造价对直接造成的经济影响分为几个不同的级别,对现有建筑安装材料工程中的建筑材料安装价格进行严格控制是一种能够降低现有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有效价格控制手段。目前,在有效保证现有建筑材料工程安装质量安全及满足材料实际使用的条件下,应尽量减少现有建筑安装材料的成本费用,准确及时地把握建筑材料的市场行情。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安装工程的造价预算对整个施工项目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其不仅关系到工程的质量问题,更会影响公司的长远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企业尚未认清其对于整个项目的重大意义,并没有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管,从而造成建筑成本的浪费。因此,在施工时,企业必须时刻重视造价预算管理的工作情况,提高对工程造价预算的重视度,这样能够有效降低企业成本资金的投入,保障资金得到良好运转,促进工程项目高质量、高效率完成。
参考文献:
[1] 刘猛.关于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原因及解决措施 [J].黑龙江科学,2019,10(06):144-145.
[2] 郝爽.基于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J].建材与装饰,2021,17(07):199-200.
[3] 祁静仪.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原因及解决措施[J]中国房地产业,2019(2.1):237.
[4] 何艳.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江西建材,2020(11):220+222.
[5] 王迎春.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原因及解决措施[J]中国房地产业,2019(20).:195.
[6] 曹占玉.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及解决措施[J]装饰装修天地,2019(1.2):1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