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企党建共建机制探索与实践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闫淼

山东交通学院,山东济南 250023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企党建共建机制,为高校与企业提供了一种新的合作模式,通过共建实训基地、订单班、企业导师制度等形式,实现了教育资源与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本文深入探讨了该机制的理论基础、实践模式、存在问题以及优化策略,指出校企党建共建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并提出了加强政策支持、优化合作内容、提高党建工作质量等优化建议。研究表明,这一机制对于促进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党建共建机制

正文


课题项目:山东交通学院2024年度党建研究课题

编号:24DJKT21

1 引言

在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领域和产业界共同关注的重点。随着市场经济的需求日益增长,这类人才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新工业革命背景下,对于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是急剧增加。然而,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多元化需求,这就需要高校和企业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党建活动的共建,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平台和机会。

校企之间通过党建共建活动,不仅可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还能够促进企业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此外,党建活动的共建还能够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因此,探索和实践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企党建共建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2 理论基础

在当前的教育与产业发展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为了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框架主要依托于产教融合和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这两种理念均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紧密结合,旨在培养既懂理论又能动手,能够适应社会和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产教融合强调教育资源与产业资源的深度融合,通过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教育内容与产业需求的高度匹配。而工学结合则侧重于工程教育与实际工程实践的结合,通过实践教学、工程训练和企业实习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校企党建共建机制的研究领域,国内外学者通过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文献综述显示,这些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党建活动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机制、以及校企合作中面临的挑战和解决策略等方面。例如,一些研究指出,通过党建活动的共建,可以有效促进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价值观融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和实践平台。同时,这种模式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然而,现有的校企党建共建研究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文献中普遍提到的问题包括合作双方目标不一致、利益分配不明确、合作机制不健全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也限制了党建活动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发挥。此外,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这要求高校和企业在合作中要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及时调整合作模式和教育内容,以更好地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

3 校企党建共建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在近年来,随着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日益增加,校企党建共建活动逐渐成为推动高校与企业深度合作的重要机制。通过共建实训基地、共同研发项目等多种形式,双方在党建引领下寻求教育资源和产业资源的有效对接,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和学习机会,同时也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

典型的校企党建共建模式主要包括几个方面。首先,共建实训基地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模式,高校和企业共同投入资源建立起符合行业标准的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际工作环境,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作技能的培养。其次,共同研发项目也是一种重要的合作模式,通过校企双方的技术团队合作进行产品开发或技术改进,既丰富了学生的科研经验,也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除此之外,还有通过党建活动促进的企业文化入校园、学生参与企业党组织活动等多样化的合作形式,这些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的理解,也增强了企业的社会影响力。

然而,在校企党建共建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和挑战。首先,资源共享不足是一个突出的问题。由于合作双方对于资源投入的预期不一,导致实训基地、研发项目等合作平台的资源配置往往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影响了合作效果的发挥。其次,合作机制不完善也是限制校企合作深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缺乏长期稳定的合作协议和灵活高效的协调机制,导致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难以及时解决。再者,沟通协调机制的不足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合作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和协调机制,导致信息传递不畅,合作双方的需求和期望难以达成一致,影响了合作的效率和质量。

4 校企党建共建机制的构建

4.1 共建机制的设计原则

在构建校企党建共建机制的过程中,遵循一系列明确的设计原则是实现合作成功的关键。首先,互利共赢原则是校企合作的基石,意味着在合作过程中,双方都能够从中获益,无论是资源的共享还是经验的交流,都应致力于实现双赢的局面。其次,需求导向原则要求合作双方都应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和教育需求的变化,确保合作内容和方向能够紧密对接社会和产业的实际需要,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最后,强化实践的原则强调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不应分割开来,而是要紧密结合,通过实践加深理解,通过理论指导实践,从而培养出真正能够适应社会和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4.2 共建机制的构建策略

为了有效实施上述原则,构建校企党建共建机制需要采取一系列具体的策略。首先,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是确保合作持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这要求校企双方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合作框架和协议,明确合作目标、责任分担、利益分配等关键要素,同时设置灵活的调整机制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其次,完善资源共享平台也是构建共建机制的重要策略之一。通过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资源共享平台,不仅可以有效整合和利用双方的教育资源、科研资源和产业资源,还可以提高资源使用的效率和便捷性,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研究空间。加强党建引领是校企党建共建机制的另一个重要策略。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不仅体现在推动校企文化的融合和价值观的共享上,更重要的是通过党建活动的引领,增强合作项目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促进合作内容的更新和合作模式的创新。除此之外,还需要强化沟通协调机制,确保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能够保持密切的沟通和良好的协调,及时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增强合作的效果。通过定期的会议、工作报告、联合评估等形式,可以有效地促进信息的交流和意见的反馈,保证合作项目的顺利进行。

5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

5.1 校企合作的实践模式

在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合作已经展现出多种成功的实践模式,其中包括订单班、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企业导师制度等。订单班模式是企业根据自身对人才的需求,与高校合作定制专门的培养计划,学生在校期间即开始接受企业的定向培训,并在毕业后直接进入合作企业工作。这种模式紧密结合了企业的实际需求,有效提升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则侧重于为学生提供实际工作环境的模拟和实训机会。高校与企业共同投资建立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进行专业技能的实践操作,从而提前适应将来的职业角色。企业导师制度通过企业内部的专业人士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指导,不仅涉及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包括职业规划和职场文化的适应,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5.2 典型案例分析

一个典型的校企党建共建案例是某高职院校与本地一家知名制造企业的合作。合作的初衷是企业急需大量技术型人才以支持其快速发展,而高校则希望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和实践能力。双方在党建共建的框架下,共同筹建了一个实习实训基地,并采用订单班模式进行人才培养。

合作流程从双方的需求出发,首先明确了合作目标和计划,然后通过双方党组织的引导和协调,共同制定了培养方案,包括课程设置、实训内容以及评价标准等。学生在进入实训基地后,不仅接受来自企业的专业技术培训,还参与了企业的实际项目,获得了宝贵的实战经验。

此案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不仅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就业率,还为企业输送了大量符合需求的技术型人才。然而,合作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实践能力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差距,以及实训基地的资源有时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实训需要。

为解决这些问题,校企双方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优化课程设置,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和针对性;企业则提供更多的导师资源,对学生进行更为细致和专业的指导。同时,通过增加投资扩大实训基地的规模和设备,以满足更多学生的实训需求。

6 校企党建共建机制的效果评价与优化

6.1 效果评价

校企党建共建机制作为一种新型的合作模式,其在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就业方面的成效显著。通过具体的数据和反馈来看,这一机制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适应能力。例如,参与校企共建项目的学生就业率普遍高于非参与学生,就业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提升,表现在薪酬待遇、职位匹配度等方面。

此外,企业对于通过此模式培养出的应用型人才满意度高,反映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需求。同时,校企合作还促进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使得教育更加贴近实际,更能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6.2 优化建议

尽管校企党建共建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的地方。首先,加强政策支持是优化这一机制的重要方面。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出台更多鼓励和支持校企合作的政策措施,如提供财税优惠、简化项目审批流程等,为校企合作提供更加宽松的外部环境。其次,优化合作内容也是提升合作效果的关键。校企双方应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合作项目和培养方案,确保教育内容的时效性和前瞻性。同时,加大对创新项目和研究的投入,鼓励学生参与更多的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提高党建工作的质量也是优化校企合作的重要方面。党建工作应深入到合作的各个环节中,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要通过党建引领促进校企文化的融合,增强合作的内在动力和凝聚力。此外,党建工作还应着力解决合作中的实际问题,如加强沟通协调、优化资源配置等,以提高合作的效率和效果。

7 结论

本文通过深入探索和实践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企党建共建机制,揭示了这一机制在促进高校与企业深度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及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方面的重要价值和显著成效。通过对现有模式的分析、实践路径的探索以及效果评价与优化建议的提出,可以看出,校企党建共建机制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和实践平台,而且能够为企业输送更加符合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

然而,这一机制的实施和优化也面临着资源共享不足、合作机制不完善、党建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等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政策支持、优化合作内容、提高党建工作质量等优化建议,旨在通过校企双方及政府的共同努力,进一步提升合作效果,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武雪.高职院校校企党建共建的六联模式”[J].两岸终身教育,2023,26(03):41-47.DOI:10.16416/j.cnki.cn35-1216/g4.2023.03.008.

[2]陈方昪.“双主体校企合作中党建共建的机制构建[J].活力,2022,(21):94-96.

[3]姜蕾.基于协同育人理念的高职院校校企党建共建机制探索[J].财富时代,2021,(09):172-17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