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配件与设计课程中首饰设计的思政元素融合与教学创新
摘要
关键词
首饰设计;思政教育;教学策略;文化认同
正文
宜宾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服饰配件与设计》409-XKCSZKC202341,
1 引言
在现代高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简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显,成为培养全面发展学生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在艺术与设计学科中,如何有效地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挑战。服饰配件与设计课程,尤其是首饰设计,不仅关系到审美和技术的传授,更是文化价值观的传播途径。首饰设计不单是美学的体现,更是承载和反映社会文化、历史传统和现代价值的重要媒介。因此,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首饰设计教学,能够在美学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本研究旨在探索并分析在服饰配件与设计课程中特别是首饰设计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有效策略和实施方法。
2 理论框架与文献综述
2.1 思政教育的基本理论
思政教育在高等教育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核心理念是通过教育影响、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进而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在理论框架上,思政教育强调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以实现学生知识技能和思想道德的双重提升。根据教育部的相关指导,高等教育机构需要在各个专业课程中融入国家的核心价值观,确保学生能够在专业学习的同时,对社会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深刻的责任感。
文献表明,思政教育的有效性不仅依赖于教育内容的相关性和时代性,还需要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逐渐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更加注重互动和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模式开始受到重视。在此框架下,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视为提升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的关键。
2.2 首饰设计与思政教育的关联
首饰设计作为服饰配件与设计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内容和方式提供了独特的机会来融入思政教育元素。首饰不仅仅是装饰品,更是文化和思想的载体。例如,传统首饰设计常常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哲理,这些都是思政教育可以利用的资源。
通过在首饰设计教学中引入国家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思考并实践这些价值观念。例如,设计师在创作以“和谐”为主题的首饰时,不仅能够体现美的追求,也能在作品中反映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理念。此外,教学中还可以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通过首饰设计来表达对社会事件的看法和情感,这种方式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对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认知。
研究指出,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首饰设计教学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能显著提升他们的思想认知水平。通过这种教育模式,学生可以在进行艺术创作的同时,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因此,探索和实施首饰设计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教学策略,不仅是艺术教育的需要,也是思政教育创新的重要方向。
3 首饰设计教学现状分析
3.1 国内外首饰设计教学模式概述
首饰设计的教学模式在国内外高校中各具特色,但普遍强调技术技能与创意思维的结合。在国外,许多艺术院校将首饰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来进行教学,强调个性化设计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欧美高校普遍采用项目导向学习(PBL)方式,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创作来掌握首饰设计的技术和艺术表达。此外,这些院校还会定期举办展览和比赛,以实际的市场和行业反馈为学生提供学习和改进的机会。
相比之下,中国的首饰设计教学在传承和创新之间寻求平衡。许多院校强调对传统首饰工艺的学习和保护,同时也在课程中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和材料技术。国内教育机构通常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除了基础的设计理论,更加注重技能的实操训练。然而,这种模式在推动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有时显得不足,更多侧重于技术的精确性和工艺的传承。
3.2 存在问题与挑战
虽然首饰设计的教学模式在国内外有着各自的优势,但在融入思政元素方面都面临一些共通的问题和挑战。首先,思政元素的融入往往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政治敏感性和创新教学的能力,而这对许多设计领域的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要求。教师在未受过相关培训的情况下,可能难以在保持专业教学质量的同时,有效地融入思政内容。其次,学生的接受度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由于首饰设计强调个性表达和艺术创造力,当课程内容过于强调政治教育时,可能会遭到学生的抵触。学生可能认为思政教育限制了他们的创作自由或与他们的职业目标不相符。此外,如何在不牺牲艺术创作自由的前提下,将思政教育自然而然地融入到首饰设计的学习过程中,是一大挑战。
4 思政元素的融入策略
4.1 首饰设计的思政内容选择
在首饰设计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首先需要精心选择与专业内容相匹配的思政教育内容。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是极佳的融入点,因为它们不仅丰富了设计的内涵,也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设计技能的同时,深化对国家文化和历史的认识与理解。例如,通过设计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主题的首饰,学生可以探索和表现节日背后的文化意义和历史故事,如端午节的龙舟和粽子,这些元素可以用来寓意团结和保佑。此外,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在首饰设计项目中,如通过创作展现诚信、友爱、责任等价值观的首饰作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设计来表达对这些价值的理解和支持,比如设计一款以“和谐”为主题的项链,使用和谐相处的象征性图案或材料,以此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心中的地位。
4.2 教学方法与技巧
为了增强思政元素的教学效果,创新教学方法是关键。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教师可以选择具有强烈思政元素的历史或当代首饰设计案例,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学生不仅能学习到首饰设计的技术细节,还能理解这些设计背后的文化和政治意义。例如,分析毛泽东像章的设计,探讨它如何在特定历史时期传达政治信息和情感共鸣。
项目驱动学习(PBL)同样适用于思政与首饰设计的结合。在这种模式下,学生需要完成一个将思政元素融入设计的项目,如设计一系列反映中国传统美德的首饰。这样的项目不仅要求学生应用他们的设计技能,还要求他们进行研究和反思,以确保设计作品能准确和深刻地反映选定的思政内容。此外,可以采用讨论和反思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于特定思政主题的看法,以及如何通过首饰设计来表达这些观点。通过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设计技巧,还能增强对思政教育内容的理解和内化。
5 教学创新实施策略
5.1 课程内容与结构的优化
为了更有效地融入思政元素并提升教学质量,首饰设计课程的内容与结构需要进行综合优化。设计一套全新的课程框架,旨在通过跨学科的知识整合,使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能够深刻理解并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框架应包括从基础设计理论到高级应用设计的完整学习路径,每个阶段都应有明确的思政教育目标。
课程内容的优化还包括将思政元素与设计技巧的教学相结合,例如在教授首饰设计的基础技巧时,引入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设计元素,如使用龙、凤等传统图案来教学。此外,课程中可以包括关于如何在设计中体现社会责任和伦理的模块,如探讨可持续材料的使用及其社会影响,以此来强化学生的社会和环保意识。
5.2 教学活动与学生互动
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上,强调学生为中心的互动教学活动是极为关键的。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设计比赛、主题讨论会等,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学生对思政内容的深入理解和个人见解的形成。设计比赛可以围绕特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如“诚信”或“友爱”,学生需要在作品中体现这些主题。
主题讨论是另一种有效的互动方式,教师可以定期安排讨论会,让学生围绕如何将社会责任融入首饰设计等话题进行讨论。这种讨论不仅有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鼓励他们就当前社会问题表达个人观点,从而增强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参与度。此外,可以利用现代技术工具,如在线协作平台,让学生在非正式的环境中共同工作,设计并实现包含思政元素的首饰项目。这种类型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项目管理技能,同时也能使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课程内容。
6 效果评估与案例分析
6.1 教学效果的评估方法
为了全面评估思政元素融入首饰设计教学的效果,需要采用一系列量化和质化的评估方法。量化方法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来收集数据,问卷设计包括各种封闭和开放式问题,目的是衡量学生对课程内容理解的深度、对思政元素接受程度以及课程对其设计思维和职业态度的影响。此外,通过定期的考试和作品评比,可以直观地反映学生掌握的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质化评估则更侧重于通过访谈和小组讨论来了解学生的个人感受和意见。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一对一访谈,深入探讨学生对课程各个方面的看法,包括他们如何看待课程中融入的思政元素,以及这些元素是否真正帮助他们在设计上有所启发和成长。
6.2 具体案例分析
一个具体的案例是在首饰设计课程中,教师组织了一个以“和谐社会”为主题的设计项目。学生被要求设计一系列首饰,不仅要体现出和谐的美学特征,还要融入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政元素。例如,一名学生设计了一款项链,采用互相交错的金银两色链条,象征不同文化和族群的和谐共处。
评估这个项目的效果时,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作品评比两种方法。问卷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项目让他们对如何将社会价值观融入艺术创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在作品评比中,这名学生的项链作品因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深刻的社会意义获得了高分。此外,通过访谈,学生表达了对这种类型项目的积极反馈,认为它增强了他们的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
这一案例不仅展示了思政元素可以如何有效地融入专业课程,还反映了通过这种教学策略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此外,通过实际的设计项目,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和实践他们所学的思政和设计理念,这种学习方式对于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思想深度都是极为有益的。
7 结论与建议
7.1 研究成果总结
本研究成功探讨了在首饰设计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策略与方法。通过整合民族文化、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内容更为丰富,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创新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项目驱动学习和互动讨论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动力。案例分析显示,结合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不仅可行,而且极具教育效益,对首饰设计教学实践具有积极影响。
7.2 后续研究与改进方向
未来研究应继续优化思政元素与首饰设计教学的结合方法。建议开展跨学科研究,探索心理学、社会学与设计教育的交叉应用,以寻找新的教学融合点。同时,增强教师在思政教育方面的培训,提高其教学技巧和自信度。另外,利用数字技术如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为思政教育开辟新途径,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实现专业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林斌,陈秀英,张林军,等.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研究[J].才智,2023,(13):132-135.
[2]朱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首饰设计教学探讨与实践——以“设计制作综合材料首饰”项目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2,(14):106-108.
[3]张颖.文化符号视角下首饰设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J].大学,2021,(36):121-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