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职计算机教育教学效率的策略探究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成庆芬

(焦作技师学院 河南省 焦作市 454000)

摘要

在职业教育综合改革不断发展以及当代社会信息技术行业突飞猛进的今天,越来越多的高职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开始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效率提升投来了关注的目光,与之相应的各种教育思路、策略也逐渐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综合上述客观事实,笔者将结合对相关领域理论著述的学习及个人工作经验的总结,同步结合文献查阅、案例分析、课堂观摩、访谈等方法获取必要资讯,具体围绕“提升高职计算机教育教学效率的策略探究”一题撰写本文并提出若干见解和策略性建议,希望可以给诸位的工作带来一定的灵感和帮助。


关键词

高职教育;计算机教育;教学效率;意义;问题;策略

正文


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各领域培育和输送专业技术人才的使命,并以塑造学生优秀的职业素养和引导他们找到适宜的职位为首要职责。综合考量这些情况,高职院校应更加凸显其在“职业素养培育”方面的功能和特色,充分体现出“学校—学生—就业市场”三者之间相互融合的系统思维。随着社会全面迈入“E时代”,计算机技术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导致相关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宝贵的机遇。因此,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有关教师需要从更高层次上着手,完善对学生综合专业发展意识、能力的培养,以实现学生理想的专业、职业发展目标。

一、提升高职计算机教育教学效率的意义

一如笔者之前所提及的,当前社会对于计算机的应用已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规模和程度,这就使得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优化工作彰显出突出的“热度”。通过提升高职计算机教育教学效率,学生们能够在专业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学习到更为多元、专业、丰富的计算机理论、应用知识,同时对对口行业、岗位的就业形势、建设情况等形成准确、能动的认知,有效提高他们的专业综合素质以及未来的社会价值实现维度;而相关任课教师也可以在教学、教研、反思等诸多环节接触、内化、应用、完善更多有关领域的理念、思路、策略和案例,同时对本专业的教学发展和社会产业的关联建设形成联系性的思维体系,大大优化教师的综合职业素质;除此之外,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多专业发展也可以从中积累丰富经验、树立正确范本,促进“就业指导改革”、“专业联动改革”以及“多专业渗透改革”等改革理念的深入落实,为职业教育体系的向好建设提供可靠赋能。

二、提升高职计算机教育教学效率的问题

虽然对于高职计算机教育教学效率的提升工作已然成为当前的一件头等大事,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时至今日,仍旧有为数不少的高职计算机教师在具体执行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社会产业信息引入不足,没有针对计算机应用市场的宏观趋势、诉求和具体岗位的就业要求来完善课程教学方案,使得学生的专业学习呈现出“闭门造车”的负面态势,不利于提升学生专业学习的价值层级,也会在客观上弱化学生的专业学习效能;其次,教育形式体系建构不足,部分教师过度追求对传统的“理论课堂”的构建、利用依赖,而没有从实践教学、校企合作以及校外实习等更具实践性和联动性的路径切入来帮助学生开展专业学习、练习,使学生的专业发展成果存在着严重的“跛足化”问题,大大影响了课程教学的综合效率。

三、提升高职计算机教育教学效率的具体策略

一)依托教育内容的调整,培养学生就业能力

1.引入计算机应用行业发展资讯

正如笔者在前述文章中提到的,计算机技术在现代社会的普及程度已经非常高,这促使了具有广泛领域影响力和持续发展性的计算机行业的兴起,该行业也成为大多数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未来就业的主要方向。作为信息时代的标志性行业,计算机应用行业的快速发展可以用“日新月异”来描述,因此,只有为学生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的行业信息,才能确保他们未来就业的信息支持。基于这些事实,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在常规教学中应积极整合计算机应用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当前计算机应用产业及其他信息化主导产业的多维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行业岗位、就业前景、技术需求、核心业务等,同时结合课程内容,帮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与技术在未来职业发展中的应用路径,以此构建起学生全面的职业信息储备。

有关PR软件的教学课程设计为例,教师需要具体的讲解过程中不妨穿插性地介绍一些大众短视频平台知名博主的“热度”作品,并结合这些典型作品的视频剪辑模式、效果以及对相应受众的趣味迎合、内容类型契合维度等做相关的行业解读,分析短视频行业中视频剪辑岗位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的“精细化分工”、“流媒体技术项目的兴起”以及“多维网络信息的可视化体现法则”等发展趋势和职业要求。同时,结合课程中涉及相关领域的软件应用技术进行讲解,同时鼓励学生基于个人短视频浏览、创作经验对相关行业和岗位提出自己的见解,最后综合这些内容进行总结性讨论。

2.完善计算机职业应用案例教育

尽管高职教育相较于全日制教育更强调实践操作,但其核心依然是以理论教学为基础的教育模式,这与真实职场中对知识和技术应用的全面重视存在显著差异。在某种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实质上是培养他们利用已学知识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职场的挑战。基于这些客观理解,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引入更多计算机职业应用的实际案例,作为学生理解知识、应用技能和整合现有认知资源的材料、情境和目标。这样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在具体情境下的专业应用能力,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对将来可能从事的行业和岗位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和研究相关行业、岗位就业信息的兴趣,以实现预定的教育目标。

有关PR软件的教学课程设计为例,在引导学生开展关联学习练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妨视频素材的多维拼接和文化主题渲染以及视频拼接要素的色温和边界处理两个实际的行业应用场景出发来选择相应的真实案例供学生做代入思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便可以结合相关案例中出现的PR软件的视频帧速调节受阻视频数据导出混乱、画面信息端对接异常等问题的出现原因、影响以及对应的解决策略效果等来谈一谈自己的见解,并结合课程中的知识点和技术,详细讲解这些知识与技术在案例中的具体应用方法、步骤和重要性,进行比较分析和总结。

3.设计差异性教学模块

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林黛玉”,每一个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学习项目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都有着不同的想法和设计,这些都意味着他们需要在课程学习活动中得到更具针对性的综合指导。基于这一方面的客观事实,高职计算机教师务必要引导学生开展专业学习活动时尽量避免采用过于传统的制式”模式,转而更多地来围绕不同学生在专业学习基础、优势以及未来对口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差异来做出更为细致调查、分析,能动地结合学生们所表现出的专业素质组成结构、职业选择诉求以及关联专业、行业的发展态势等分别设计、执行个性化指导教学计划,以此来确保所有的学生都可以相关的计划当中汲取到更多的“养分”当然,必须要提及的一点是在执行这一工作的过程当中,高职计算机教师彰显出主次分明”的原则,不要把教学资源“绝对平均”的模式分配给所有的项目路径,以此来真正提升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质量

譬如对于那些有意向未来从事自媒体经营的学生,教师可以将PR软件及其在潮流媒体视频编辑、主流短视频平台导入数据兼容等方面的应用作为主要的教学补充内容;而对于那些希望接触更多电商流媒体广告设计行业的学生,教师则可以将教学重点放在网络营销视讯评估、PR软件的色度整合PR软件的线上调试等方面;对于比较希望进入人工智能视讯应用行业的学生,教师可以在相关课程的基础上引入更多关于人工智能的数据解读、计算机数据模块化整合以及PR软件的智能化应用等技术和案例教学内容。

二)依托教育形式的完善,培养学生就业能力

1.积极推进实践应用教学

伟人曾经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知识和技术的学习、掌握都必须要通过实践的方式来实现,否则便会陷入“纸上谈兵”的窘境着眼于职业教育来看,对学生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执行其实在本质上是对学生相关学习成果的实践性素质转化着眼于上述客观事实,高职计算机教师务必要日常课堂构建的过程中提高实践教学的占比结合目标课程的教学主题、内容、方向以及学生的综合发展档位、认知能力以及趣味取向要素来设计执行更多具有较强操作感的实践任务一方面有效促进学生对既有学习成果完成层面的理解内化,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对应的专业特长创新思维,同时帮助他们体系性地认识到关联专业、行业的宏观格局,从而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

PR软件的教学课程设计为例,在结束了基础层面的理论教学工作之后,教师还可以设计类似于自媒体差异主题素材的融合剪辑”、“电商视讯传媒的商品类别宣传剪辑”或“PR帧数端口的剪辑调整”等实践课题并组织学生独立或结组的形式完成对应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运用PR软件的多维视频整合、调节、剪辑功能并完成对课内项目的插入验证而后根据学生的任务执行情况及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评价讲解,最后结合课程的基础知识来执行复习巩固工作

2.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联动教学

企业不仅是市场发展的主导力量,也往往是高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归宿。因此,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应当与企业的用人标准、发展需求、岗位设置及管理规范紧密结合,通过项目式教育活动来实现。基于这一视角,高职计算机教师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效率改革过程中也需要进一步优化校企合作模式的应用。一方面从合作企业的业务实践中提取丰富、真实且具有指导意义的案例供学生进行分析和学习;另一方面积极促成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与学生的直接交流同时与企业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以丰富和提升课堂教学的资源和质量,继而实现学生专业素质和学习效率的双重提升。这一过程中,教师和企业的责任与权利需要明确划分,教师不能过度推卸自身的教学引导责任,以免产生负面效果。

举例来说,教师可以在学校的协助下,与当地一些实力雄厚、享有良好声誉的网络文化传媒公司电商宣传服务公司等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以至少每学期一次的频率,邀请这些公司的技术专家以“客座教授”的身份进入课堂,与学生进行交流。他们可以就企业当前的人才招聘标准、技术岗位的核心工作内容,以及企业及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等话题进行分享。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针对课内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向专家提问,并寻求专业的解答。

3.积极开展校外实习教学

实习是一种教育模式,它允许学生——尤其毕业生以“准员工”的身份进入相关企业直接参与岗位工作,从而获得实践经验。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实习是极其有效的途径,它使学生能够直接体验计算机应用行业的实际工作环境、最新发展以及技术应用的全过程。因此,高职计算机教师应积极倡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如假期,以实习生的身份加入合作企业的相关专业岗位,深入了解企业业务流程、工作方式、技术问题解决策略及反思经验,并进行详尽的总结。同时,教师也应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进行跟踪,这样做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及时的支持,还能收集学生的实习经历,作为未来教学的宝贵资料。

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对PR剪辑和商业应用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在暑假期间与本地网络传媒公司建立实习关系,直接参与对应文化传播项目的开发。学生可以在公司正式员工的指导下,深入了解PR等视频剪辑软件的模块选择、数据采集、用户信息整合、系统更新维护以及数据备份等技术环节。此外,教师还可以建议实习生每周撰写一份简洁的实习报告,这不仅能作为师生交流的媒介,还能作为提升教师教学质量的参考资源。

结束语:

    教育的发展需要体现出更高的效率和质量,要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直接引导下完成自身素质的快速提升,以此来达成“成就学生”的最终目标。广大高职计算机教师要真正认识到这一点,结合职业教育的综合特质以及宏观诉求,积极促进课程教学质量、效率的动态提升,同时着眼于市场发展和信息技术、计算机行业的能动建设条件来完成关联课程方案的优化设计,以此来为学生们的专业学习、职业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同时也为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向好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何芳,阳敏辉,周燕彬. 探索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J]. 中国新通信,2023,25(14):156-158.  

[2]李建基.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优化策略[J]. 中国新通信,2023,25(12):137-139.  

[3]朱秀刚. 提升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效果的探讨[J]. 中国新通信,2023,25(10):104-106.

[4]吴枰. 基于成果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3,42(5):101-10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