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学生课堂注意力及其培养策略研究-----以J学院为例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马超玲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云南昆明 650106

摘要

注意力一种有限的心理资源,J学院是一所注重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独立院校,课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提升课堂的效率,因此文章首先论述了注意的概念和注意的种类及其品质,然后分析探讨了影响学生注意力的三个层面,课程层面、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其中课程层面对学生影响较大的是课程设计,教师专业能力中情绪吸引对学生影响较大,学生层面学生学习的个人意志力和学习动机对其影响较大。因此在这个基础上文章提出从课程设计,教师专业能力和加强学生意志力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几个方面对提升学生注意力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

注意力、课程设计、教学

正文


J学院是一所独立院校,属于本科层次。学校非常注重学生的课堂学习和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而和课堂效率紧密相关的心理要素是注意力。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影响学生注意力的因素非常多,而且关于注意力的研究大多是注意力缺陷的研究。幼儿阶段、小学阶段孩子注意力的研究也较多,而关于大学生的课堂注意力研究还比较少,因此笔者选取J学院学前教育专业11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影响J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注意力的因素及其提升学生注意力的策略。

一、注意力的相关概述:

注意力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的集中和指向,属于有限的心理资源,其如何分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当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事物上时,通常也意味着我们的努力和收获会聚焦于此。研究表明,注意力的集中程度与学习效率密切相关:专注度越高,效率越高。例如,如果学生能在课堂上保持注意力,无疑能提高学习成绩。

注意力分为几种类型: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无意注意通常是不经意间由新奇事物引发的;有意注意需要刻意的集中和目的性,如学生在听课时所需的注意力;有意后注意则是对熟悉事物的自动化关注,常见于熟练技能的展示。

注意力的几个主要特性包括稳定性、广度、转移和分配。稳定性描述的是注意力维持的持久度,成人约能持续40分钟的高水平注意;广度指的是能同时关注的事物数量;转移能力涉及到能多快将注意力从一个任务转移到另一个任务;而分配则是同时处理多个相关或已熟悉任务的能力,比如边听讲边记笔记,或边唱歌边跳舞。这些特性共同影响着我们如何在不同场景中有效地使用注意力。

二、影响大学生注意力的因素分析

笔者对J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大一年级116名学生进行了自编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10份,得出影响学生注意力的因素主要是以下因素:

(一)课程方面

课程内容是教学的重要载体,是课堂教学开展的主要工具,笔者对课程划分为三个维度: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课程的趣味性、课程设计合理程度。对其展开以下研究,得出表1-1结果。其中A选项表示的是非常同意,B选项表示同意,C选项代表一般,D选项代表的是不同意。(以下表1-2和1-3均是)

1-1

题目

从课程方面来说,是什么影响了你对课程的注意力

A

B

C

D

1

该门课程的难易程度影响你上课时候的注意力

56

42

5

7

2

该门课程是否有有趣的内容影响你上课时候的注意力

48

44

8

10

3

上课时教师讲解生动贴合你的需求,即使一开始不喜

欢的课程也会从新爱上从而集中注意力

92

5

7

3

4

上课时教师讲解没有贴合你的需求,即使一开始喜欢

的课程上课也不会集中精力

87

10

5

8

5

无论教师课程设计如何,难的课程和枯燥的课程我都

不愿意集中注意力学习

10

12

56

32

课程的难易程度指的是该门课程是否易于学生理解,学习起来是否容易上手。课程的趣味性指的是课程内容是否有趣,能否让学生喜欢。课程设计是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来的个人教学特色,例如教师是否根据学生特点和教材难易程度,对课程安排有一个总体的规划和布局,是否合理的利用上课时间分配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是否在自身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用学生容易理解的话语进行讲授,是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调查中发现学生认为能影响自己注意力的主要因素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即使是课程内容本身比较枯燥的前提下,如果教师讲课很有意思也会爱上这门课程,愿意花时间深入研究该门课程更深层次的内容和意味。

(二)教师因素

教师是课堂最重要的因素,笔者采纳了王均霞;王郁琪学者在大学生课堂注意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论文中的维度,把教师影响学生注意力的主要因素是:情绪吸引、互动行为、评价反馈、教学方法、语言表达。

1-2

题目

A

B

C

D

1,语言表达,音量、速度、节奏和频率和肢体语言

54

40

8

8

2,情绪吸引,善于了解和调动学生的情绪状态

63

40

3

4

3,教学方法,教师采纳多种教学方法,善于根据情况变化教学方法

56

42

8

4

4,互动行为,是否善于根据内容、时间互动,互动频率是否合适

57

44

4

5

5,教学评价,是否及时评价,鼓励评价或者中性评价、或者负面评价

47

43

12

8

1.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的专业能力中,语言表达能力极为重要。这包括普通话的标准程度、讲话的音量是否适中以及能否保证教室里每位学生都能清楚听见。此外,语速的适宜、语调的变化也非常关键。课堂观察显示,擅长运用声音的教师能够让教室每个角落的学生都听清楚其讲话,有效通过声音传达情绪,自然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的肢体语言同样重要,包括手势和体态,能显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教师的情绪吸引

教师的情绪吸引也是关键,这指的是教师如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例如,发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可能暂停教学,通过讲故事或游戏吸引学生注意。这要求教师具备强烈的观察力和对学生性格的了解,以及能够即兴讲述小故事的能力,这些都有助于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则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时采用的手段,涵盖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多样且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灵活选择,深刻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投入。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对自己的学习注意力有显著影响。这些方法无优劣之分,但正确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4.互动行为

在我国,大学生课堂参与度普遍较低,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目前的大学课堂常呈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不搭理,学生沉默,教师只顾讲课。然而,课堂交流和互动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投入非常重要。调查发现,适时的教师与学生互动能显著促进学生的学习投入,有57个学生强烈认同教师的互动行为会影响他们的注意力,44人认为教师的活动能影响他们的注意力。有效的互动应当涉及全体学生,问题的难度和频率应适中。

5.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基于一定标准对教学活动进行价值判断。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的评价对自己的学习有重要影响。观察显示,及时合理的教师评价能让学生更加投入学习。学生对评价的正负面不敏感,他们更关心评价的合理性和及时性。即便是被批评的学生,也会觉得教师的评价是合理的,并不会因此对教师产生负面情感,反而会让他们对课堂更加关注。

(三)自身因素

自身因素是影响注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甚至是决定性因素。教师和课程内容都属于外在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学习效果和课堂注意力最终还是由学生自己决定的。笔者从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意志力和手机依赖三个维度展开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如表所示:

1-3

题目

A

B

C

D

1,除了课程内容和教师以外,你自身因素影响你的课堂注意力

87

13

8

2

2,你上课集中精力,是因为想获得高分获得奖励

65

33

6

6

3,你上课集中精力,是因为你对该门课程感兴趣,想深入学习它

21

10

45

34

4,你上课时候是否能自觉的保持注意力,自觉抵御外界的干扰

31

21

53

5

5,你总是受到手机的诱惑,忍不住要玩手机影响你上课的注意力

32

45

23

10

1.除了课程内容和教师以外,你自身因素影响你的上课注意力。有100人表示同意。说明大部分学生的认知是正确的。

2.学习动机方面: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外部动机,为了获得外部的奖励或者是高分。

3.上课时需要的注意是有意注意,是一种需要付出努力的注意,因此在课堂上的意志力和坚持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4.手机依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影响上课的的重要因素。

三、提升大学生注意力的有效策略

(一)教师对教学进行有效设计

在教学设计方面,教师的教材整合、课程内容安排以及学习任务的规划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和课堂注意力的关键因素。通过观察,不同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影响各不相同。合理的教学内容安排应建立在对学生学习特点的准确了解基础上。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尤其是对难点内容进行网络反馈和课堂剖析,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同时,教师应重点讲解重难点知识,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而对简单知识则应让学生主导学习,提升其课堂参与感。教师不仅是课程的设计者,还应享受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的双赢。

(二)教师加强专业素养

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也至关重要。专业素养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知识结构和各种教学能力。其中,教师的语言表达、课堂监控和班级管理能力直接影响课堂的吸引力和学习效果。优秀的教师能够监控学生的注意力,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学生的注意力高峰和低谷。这些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可得,而是需要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对学生的深入了解逐渐培养。此外,教师的非语言表达,如肢体语言和表情,也是有效的情感传递工具。一名优秀的教师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表演者,能够通过高超的表达技巧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强化学生学习的内外部动机

学习动机是维持和引导学生学习活动向特定目标发展的内部心理状态。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当动机水平达到一定值后,学习效果才能达到最佳。调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不高,尤其是刚入学的学生,他们的学习主要是由外部动机驱动,很少因对课程的兴趣而学习。然而,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可以相互转化。在学习过程中,这两种动机可能交替起作用,贯穿学习活动的全过程,直至实现学习目标。即便学生当前主要由外部动机驱动,适当的外部激励也能逐渐激发他们对课程的兴趣,从而培养内部动机,提高课堂注意力。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上强调课程的重要性和学习的意义,持续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四)加强学生坚持性训练,自觉抵御手机外在诱惑

提高学生的持续性和自控力对抵御课堂上的外部诱惑,如手机使用,同样重要。J学院的课程时长为40分钟,两节课连续上则为80分钟,这期间学生容易分心。为此,加强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和训练是关键。可以采用舒尔特方格等方法训练学生提升注意力。此外,加强对学生手机的管理也是必要的。例如,一些学校在教室设置了手机休息站,要求学生上课时将手机存放其中。这种方法虽严格,但观察显示效果显著,有助于减少课堂上的干扰,增强学生的课堂专注力。

四、结论

研究发现J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大一学生一堂40分钟的课注意力平均时间是27分钟左右,注意力时间还有提升的潜力,发现影响学生上课注意力的因素有课程内容方面、教师方面和学生自身因素。课程方面是课程的设计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教师方面是教师的情绪吸引对学生的影响最为重要,学生自身方面发现大不部分学生学习是持外部学习动机,可以加强学生内外部学习动机的转化,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受到手机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因此可以加强学生学习的注意力的培养和自觉管控课堂抵制诱惑。集中精力专心致志才能收获课堂,才能获得学习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均霞;王郁琪.大学生课堂注意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软件导刊,2021,20(11):221-228.

[2]项贤明;冯建军;柳海民.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08):278-279

[3]赵莉莉.提升大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方法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21,(26):152-153.

[4]项贤明;冯建军;柳海民.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08):284

[5]张大均;郭成;余林.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07:136

[6]张大均;郭成;余林.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07:16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