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段莉,徐桂弘,陈孜伟,沈汝伟

贵州理工学院,贵州贵阳, 550003

摘要

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钢结构课程知识相融合,本文从分析钢结构课程开展思政的必要性、改革研究现状和课程建设目标出发,运用工程案例导入的方法,将思政元素和工程案例相融,使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点相一体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思政知识,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和知识全面培育,能力和素养同步提升的目标。


关键词

课堂思政;钢结构;教学改革;建设目标

正文


项目来源:贵州理工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金项目编号:PX12126);贵州省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黔科合基础-ZK[2022]一般170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0引言

工程教育认证起源于上世纪美国,是一系列为确保学生毕业后具备必要技术知识而开展的教育活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该认证已成为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机制。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产出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注重满足学生需求,以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作为评价标准。课程思政,即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这是新时期对教育者提出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中的一大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校思政教育,2016年全国高校思政会议上强调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把思政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随着会议精神的广泛贯彻,课程思政改革在全国高校迅速展开。2020年,《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政工作体系的意见》的发布,进一步推动了学科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标志着该项改革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1钢结构设计原理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钢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中的核心课程,涉及材料特性、构件受力分析及结构体系整合等内容,对学生的数学、物理和力学知识提出了较高要求。由于该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还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在高等院校的教学体系中,无论是理论授课还是设计实践,钢结构课程都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然而,传统的钢结构教学通常只侧重于专业知识的传授,课堂可能因过度专业化而显得枯燥,难以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更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目前的学习现状往往是以专业课为主导,学生虽专业知识扎实,但可能缺乏足够的思想政治意识,影响了他们的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及职业责任感。这种状况在学生步入职场后可能导致在面对经济利益时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无法坚守职业道德的底线。

因此,在《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中引入课程思政变得尤为重要。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相结合,可以在不影响专业知识传授的前提下,渗透思政教育,从而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同时,强化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这种教育模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全面能力。

从工程教育的角度看,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不仅是学术学习的一个环节,更是职业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课程思政,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将来成为具备全面素质的工程师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提升实践能力的同时,也能够增强对社会的认知和责任感,更好地准备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

2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思政现状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兴的育人方式,近年来在众多高校中逐步推广。这种教育改革初步探索阶段的成果尚显参差不齐,也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一些明显问题。传统上,许多高校采用的是分离的教学模式,将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分开进行,缺乏有效融合,这种机械式的思政教学往往与当前提倡的“三位一体”、“潜移默化”的育人模式背道而驰,造成了教育的生搬硬套。

尽管存在挑战,一些教师已在课程思政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例如,侯宇颖教师尝试将传统教学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结合,通过视频观看的形式融入思政教育。王丽英教师则是通过以实例为主线,分解元素来实现思政教育的渗透。这些尝试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钢结构课程的系统改革仍处于起步阶段,对课程中各知识点的思政元素挖掘还未充分开展。

在工程教育认证的背景下,基于钢结构设计原理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呼唤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该模式将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步进行,打造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融互通模式。这种教学策略不仅让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通过实际案例中的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学习思想政治知识,还能实现从传统的分离教学到一体化教学的转变。

3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传统的《钢结构设计原理》教学目标多为专业技术知识的讲解,例如掌握钢结构的材料的特性、掌握钢结构基本构件单元的破坏模式以及各类构件的设计依据和原理,能运用所学数学和力学原理及工程技术原理,参照科学文献,对工程疑难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解决方案。

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精神要求,工科专业要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因此,在教学环节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与科学精神相结合。基于此,本项目结合传统的钢结构课程育人目标,从育人源头出发,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并且进行分析,将思政观点和专业知识点进行嫁接开展钢结构课程思政。具体分为两步,第一步:对每个知识点进行深挖,将价值塑造和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灌输其中;第二步:从情感教育和知识能力教育两方面入手,梳理工程案例,对工程案例分析传播大国工匠精神,并且培养学生爱国情操和努力学习、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通过两步走的方式,最终实现思想和知识全面培育,能力和素养同步提升的新时期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课程建设思路如图1所示。

 

1 课程建设思路

具体的课程培养目标为:

目标 1认识行为目标:对钢结构中的原理方法进行分析,综合应用数学、力学和材料知识对钢结构中的构件进行计算和分析,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事物的变化,利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工程中的复杂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以此达到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同向进行的目的。

目标 2-情感伦理目标 :情感目标包含工匠精神,爱国敬业精神,民族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和爱岗敬业精神等,通过与知识目标相结合,采取工程案例引入,深挖工程案例中的思政元素,对以上情感目标进行穿插,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爱国敬业精神。

4课程建设案例融入

(一)目标 1 -认识行为目标的融入案例

目标1实质上为通过知识原理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利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正确的看待事物的发展规律,了解历史和原理。

1)在讲解钢结构钢结构破坏形式时,通过损伤累积破坏和疲劳破坏的案例,让学生进一步认清事件变化的本质,直观地感受事件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积极引导学生从马克思主义角度认识世界和人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2)讲解各类构件设计时,引入工程中“偷工减料”导致的工程事故案例,强调材料的使用要“经济合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引用“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历史名言,提醒学生不忘初心,对工作时刻保持敬畏之心,强化学生的工作责任心和职业责任感。

3)讲解钢结构构件设计知识时,通过系统的公式推导,培养学生坚韧不拔、艰苦努力,不怕困难的工作和学习作风。

(二)目标 2 -情感伦理的融入案例

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2 的为通过工程案例引入,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和情怀,具体可以融入以下案例:

1)在绪论讲解钢结构的历史和应用时,可以挑选讲解钢结构具体的工程案例,例如钢结构在近几年建筑行业出现的超级工程,通过超级工程中使用的先进技术,来激励学生,引起学生共鸣,让其产生自豪感和爱国情感,体验文化自信,并且引导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弘扬大国工匠无私无畏的精神。

2)在进行各类构件原理讲解时,通过相关知识点查阅本课程所涉及的《钢结构设计标准》等规范,让学生有敬畏规范为意识,养成遵守各种标准规范的习惯,增强其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3)在进行构件验算和设计时,对该工程中的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事故原由,让学生意识到工程设计中认真的工作态度的重要性,加强安全教育和底线教育,树立责任意识。

5结语

钢结构课程知识点和思政元素的融合是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思政改革的难点和挑战,本文从以学生为中心,一产出为导向的理念出发,着重讲述了通过采用工程案例导入的方法从知识行为和情感伦理两方面入手,深挖知识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钢结构知识点和思政元素相结合从而实现思想和知识全面培育、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素质提升一体化的目标,从全新角度培养能力和素养同步提升的新时期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R].

[2] 何嘉年,李丽娟, 陈士哲.基于《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思政的研究和探索[A].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7届(ISSF-2021)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 2021, 432-434.

[3] 侯宇颖.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探析[J].安徽建筑,2022,29(10):128-129.

[4] 王丽英.“工匠精神视域下《钢结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探索[J].重庆建筑,2021,20(12):26-28.

[5] 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R]2020-06-01

[6]刘东,赵宁.论高校教师课程思政的能力建设[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5(06):151-155.

[7]李杰,王丽丹.基于建党百年红色精神的投资学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23,9(04):41-44.

[8]程小春,傅军,李洁.多维度改进工科类专业课程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以土木工程结构试验课程教改为例[J].科教导刊,2023(03):99-101.

[9]陈钦元.基于能力培养下的土木工程专业教改新模式探讨[J].高教学刊,2018(21):127-128+132.

[10]孙小明.翻转课堂与思政融合在临床药学专业《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课程教改中的探索[J].广东化工,2021,48(13):257+260.

[11]章德玉.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教改路径与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21):74-75.

[12]朱熹育,崔莹.课程思政教改方法初探——以建筑材料微课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82):67-68.

[13]周小龙,郑显春,刘宏波等.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与组织方法的探索与实践——以河北建筑工程学院为例[J].砖瓦,2023,No.424(04):166-168+17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