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呼麦教育融合发展的路径与模式探讨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萨朝日嘎

蒙古国国立教育大学

摘要

本文探讨了传统文化与呼麦教育融合发展的路径与模式,主要目的在于深入分析其意义、现状和发展路径,为推动传统文化与呼麦教育的有机结合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借助对传统文化与呼麦教育的融合发展意义和现状的概述,引出了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传统文化与呼麦教育融合发展的路径分析部分,提出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呼麦教育内容、呼麦教育活动中的传统文化体验、培训与研讨会、学校课程设置与课外活动融合发展以及社区合作与传统文化呼麦教育项目等五个方面的路径探讨。


关键词

传统文化;呼麦教育;融合发展;路径;模式

正文


引言:传统文化与呼麦教育的融合发展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其意义和价值不言而喻。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华民族的根本,而呼麦教育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将围绕传统文化与呼麦教育的融合发展路径展开探讨,主要目的在于为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丰富少数民族教育内容提供借鉴与启示。

一、概述

1.传统文化与呼麦教育的融合发展意义

传统文化与呼麦教育的融合发展,不仅是对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更是对青少年进行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培养的重要途径。呼麦,这一蒙古族特有的喉音歌唱艺术,以其独特的音乐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在初中阶段,将传统文化与呼麦教育相结合,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艺术修养,还可以促进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现状分析:传统文化与呼麦教育的发展现状

当前,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阶段逐渐受到重视,但呼麦教育的普及程度仍然有限。一方面,由于呼麦艺术的特殊性,其教学资源和专业教师相对匮乏,导致呼麦教育在初中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并不稳固。另一方面,传统文化教育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与实践技能的结合,使得呼麦教育难以在学生中形成深刻的影响。此外,社会对呼麦艺术的认知度不高,也影响了其在初中教育中的推广。然而,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以及对青少年全面发展的要求,呼麦教育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一些地区和学校开始尝试将呼麦艺术融入音乐课程,通过举办呼麦工作坊、邀请呼麦艺术家进校园等方式,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呼麦的魅力。此类尝试为传统文化与呼麦教育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

二、传统文化与呼麦教育融合发展的路径分析

1.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呼麦教育内容

在初中阶段,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呼麦教育内容,是实现两者融合发展的关键路径之一。这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深入挖掘呼麦艺术背后的文化内涵,如蒙古族的历史、民俗、信仰等,还应将此类元素与呼麦的演唱技巧、音乐理论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呼麦的同时,可以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1]。例如,可以讲述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来引入呼麦的叙事性演唱技巧,或者通过分析蒙古族传统节日中的音乐活动来探讨呼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借助此类方式,学生不仅可以提升艺术技能,还可以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例如,在英雄史诗与呼麦技艺教学活动中,初中学生将深入体验传统文化元素与呼麦教育的有机融合。教师将引导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习俗,特别是通过讲述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使学生认识到呼麦艺术在叙事性演唱中的重要性。教师会播放《江格尔》的经典片段,并让学生讨论其故事情节和文化意义。随后,学生将学习呼麦的基本发声技巧,重点练习叙事性演唱的方式。教师将示范如何借助呼麦表达《江格尔》中的关键情节,并指导学生模仿和练习。借助此类实践,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呼麦的技巧,还能体会到蒙古族文化的深厚内涵。此外,教师还会带领学生分析蒙古族传统节日中的音乐活动,探讨呼麦在此类活动中的作用。学生将观看视频资料,了解节日期间的音乐表现形式,并尝试将呼麦融入此类传统音乐中进行表演。学生将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小组汇报和课堂表演,分享学生对呼麦艺术和蒙古族文化的理解和感受。借助这一系列的教学过程,学生不仅提升了艺术技能,还增强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呼麦教育活动中的传统文化体验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验传统文化,呼麦教育活动应设计成多元化的体验形式。这包括组织学生参与呼麦表演、创作和研究,以及实地考察蒙古族聚居区,亲身体验当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通过此类活动,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感受呼麦艺术的魅力,同时了解其与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紧密联系。例如,可以安排学生参与草原音乐节,与当地艺术家交流学习,或者在学校的文化节中设立呼麦表演专场,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增强实践能力和自信心。

例如,在草原音乐节:体验呼麦艺术的教学活动中,初中学生将通过多样化的体验形式,深刻感受蒙古族传统文化与呼麦艺术的紧密结合。教师将带领学生进行呼麦基础知识的学习,介绍呼麦的历史渊源、艺术特点及其在蒙古族文化中的重要性。接着,学生将参与呼麦表演的实际练习,由专业的呼麦艺术家进行指导,教授基本的发声技巧和表演方法。为了加深体验,活动还包括实地考察蒙古族聚居区,学生将在蒙古包内与当地居民共同生活,亲身体验草原生活方式,学习蒙古族的礼仪、饮食习惯和节庆活动。同时,学生还将参观当地的音乐学校或文化中心,与蒙古族艺术家面对面交流,听取学生对呼麦艺术的解读和表演经验。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呼麦相关的创作和研究,记录下学生的考察心得和学习体会。活动的最后一部分是学生在学校文化节中的呼麦表演专场。学生将展示学生在草原音乐节中的学习成果,自信地进行呼麦表演。教师和艺术家将给予反馈,帮助学生不断提升技能。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呼麦的艺术表现形式,还深刻理解了其与蒙古族传统文化的联系,从而培养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培训与研讨会:传统文化与呼麦教育教师培训

教师是实现传统文化与呼麦教育融合发展的关键。因此,开展针对教师的培训与研讨会至关重要。此类培训应涵盖呼麦艺术的专业技能、教学方法以及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内容等方面。通过专家讲座、工作坊、教学观摩等形式,教师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可以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教学经验的积累。借助此类培训,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索呼麦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2]

4.学校课程设置与课外活动融合发展

在课程设置这一方面,教师可以将呼麦教育纳入音乐课程体系,并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开发校本课程。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如呼麦社团、文化研究小组等,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通过课程与活动的结合,学生可以在不同的学习场景中接触和学习呼麦艺术,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知识。

5.社区合作与传统文化呼麦教育项目

学校可以与当地文化机构、非政府组织以及社区团体合作,共同开发和实施呼麦教育项目。此类项目可以包括社区音乐会、文化节庆活动、青少年艺术培训等,主要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同时促进社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借助社区合作,学生不仅可以在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中学习和实践呼麦艺术,还可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文化参与意识。

三、结束语

传统文化与呼麦教育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借助本文的探讨,教师不仅深入理解了传统文化与呼麦教育的内涵与特点,更为推动传统文化与呼麦教育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可行的路径与模式。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教师和研究者投入到这一领域,共同推动传统文化与呼麦教育融合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的繁荣与进步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赵艳霞.呼麦的文化传承及其教育功能[J].课程教育研究, 2014(27):2.

[2] 岳莹莹.浅析蒙古族呼麦艺术的发展[J].北方音乐, 2015, 35(23):1.DOI:10.3969/j.issn.1002-767X.2015.23.00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