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棚户区改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要
关键词
城市棚户区;生活质量;城市化进程
正文
在解决我国城市棚户区改造存在的问题时,需要从优化资金使用、合理规划、加强监督等方面进行解决,从而使棚户区改造项目能够顺利进行,进而大幅度提高当地居民的居住环境,同时也可以为当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
一、我国城市棚户区改造的重要性
1. 提高居民生活条件
据凤凰网报道,青岛一棚户区目前大部分建筑墙皮已经脱落,露出里面发霉长毛的红砖,部分窗户俨然成了摆设,很多人家只是用塑料膜附在上面。外墙布满了各种老化电线,随处可见私搭乱建的现象,由于年久失修,这些外搭的简易阳台也已摇摇欲坠,十分危险,与周边新建小区相比,这里就更显破旧不堪。由此可以看出城市棚户区居住条件通常较为简陋,居民只能居住在房屋结构不牢固,存在安全隐患,空间狭小,缺乏私密性的住宅当中。而对棚户区进行改造,可以为居民提供更加宽敞、安全、卫生的住房,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居住质量。一方面可以提高居民的幸福程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保障居民的身体健康。与此同时,棚户区由于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因此经常出现停电、停水的情况,进而对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巨大影响。而通过棚户区改造,不仅可以解决上述问题,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完善排水系统、垃圾处理设施等公共设施,进而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基础上,降低居民出现疾病的风险。最后,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棚户区往往缺乏公共服务设施,从而导致日常生活受到极大影响。而通过棚户区改造,可以完善学校、医院、社区中心、公园等,进而使当地居民能够更好的融入到城市生活当中,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1]。
2.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棚户区除了会降低居民的生活条件,而且还会对城市可持续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主要是因为棚户区往往存在土地利用不合理的情况,通常在面积较小的土地上搭建起十分密集的建筑。而通过棚户区改造,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土地使用进行重新规划,一方面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还可以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减少城市化进程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将会引进节水性能更好以及用电更少的家电设施,从而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最后,通过分析大量实际案例能够发现,大部分棚户区存在严重环境污染的情况。例如缺乏绿化覆盖、空气质量差等。而通过棚户区改造,能够显著改善棚户区居住环境,大幅度增加绿化面积,以此降低环境污染情况,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城市棚户区改造存在的问题
1. 资金不足
棚户区改造主要涉及到房屋重建、基础设施升级、社会保障和居民安置等方面,每一项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是通过分析实际情况可以发现,部分地方政府的财政情况并不乐观,并未有充足的资金用于棚户区改造,从而导致棚户区改造工作无法顺利开展。与此同时,部分地方政府由于棚户区改造而面临巨额债务问题,进而对当地其他工作造成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即使当地政府拥有充足资金用于棚户区改造,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资金分配不均的情况,主要是因为部分政府更愿意将资金投入到更具有发展前景的项目当中,并未给予棚户区充足的资金用于改造,从而造成棚户区改造工作无法顺利开展。除此之外,目前棚户区改造的资金仅仅来自地方政府,而单一的资金来源往往会对棚户区改造项目产生不利影响,甚至还有可能导致棚户区改造项目被迫停止。最后,还有一项问题会对棚户区改造造成影响。主要是因为资金管理不善、监督不到位或腐败问题,导致资金利用效率低下,一方面会导致资金出现浪费的情况,另一方面还会造成棚户区改造质量较为低下,危害当地居民的生命安全。
2. 规划不合理
城市棚户区改造的核心目标在于提高居民的居住环境,然而通过分析实际改造案例能够发现,在一些改造项目中,仍然存在规划不合理的情况,例如居住面积不足、公共设施不完善、绿化不足等问题,从而使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并未得到明显改善。在此基础上,提高居民的生活环境只是改造的目标之一,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到当地居民的就业需求。但是,部分棚户区改造项目并未考虑到就业这一因素,进而导致改造后的区域与就业区域之间存在交通不便、交通拥堵以及就业机会匮乏等问题,从而对当地居民提高生活质量造成不利影响。此外,改造后的棚户区需要有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例如学校、医院、商业中心和公共交通等,但是由于资金不足、规划不合理等问题,造成当地棚户区公共服务设施并不完善,进而对当地居民生活造成巨大影响。最后,在棚户区规划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需求,并通过多种方式征集居民的意见。但是在实际改造过程中,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并未广泛征集当地居民的意见,进而导致改造方案无法真正满足居民的需求。
3. 缺乏有效监督机制
为了提高棚户区改造质量,应当建立相应管理制度以及监督机制,但是通过分析实际情况能够发现,部分棚户区改造项目中,并未建立有效管理机制,进而在实际改造过程中频繁出现管理混乱、责任不清、决策滞后等问题,不仅会导致棚户区改造项目无法顺利进行,而且还会导致改造后的棚户区质量问题较为严重。在此基础上,监督机制对于棚户区改造非常重要。但是部分地方政府并未认识到监督的重要性,从而导致棚户区改造项目出现较为严重的工程质量问题、资金浪费或腐败行为等方面的问题。最后,棚户区改造项目往往会涉及到大量资金和资源,但是部分改造项目并未及时公开这些信息,从而导致当地居民无法准确了解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而使当地居民对棚户区改造项目产生严重抵触心理。
三、我国城市棚户区改造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
1. 优化资金使用
在棚户区改造项目过程中,应当建立专门的机构负责棚户区改造资金的管理,一方面需要根据棚户区改造实际情况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另一方面还需要实时监控各项资金的使用情况。与此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资金使用管理制度,根据棚户区改造实际需求明确资金的使用范围、限额和审批程序,以此确保棚户区改造项目能够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在此基础上,还需要确保项目预算计划的科学性,因此在编制预算过程中,应当全面评估棚户区改造项目工程量、材料价格、人力成本等因素,避免出现预算过高或者是预算过低的情况,并结合当地市场情况预留一部分备用资金,以此确保棚户区改造项目能够顺利开展。此外,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应当加强对各项资金的监督。因此,当代政府应当建立健全资金审计机制,通过设立专门的监察机构,对棚户区改造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查,一旦发现不合规范的情况,则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避免对棚户区改造项目造成不利影响。最后,针对于目前资金来源较为单一的情况,当代政府则需要制定多种措施,积极引进其他方面的资金,以此确保棚户区改造项目可以获得充足资金支持[2]。
2. 合理规划
在棚户区改造项目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城市的整体发展战略,并通过实地调研等方式,了解当地居民的住房需求、基础设施需求、公共服务需求等,以此确保棚户区改造项目能够充分适应当地居民的各项需求。在此基础上,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将棚户区改造项目与城市区域规划达成统一,以此确保棚户区改造项目能够顺利开展。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在初期规划过程中,还需要充分考虑到棚户区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包括交通、供水、供电、排水、医疗、教育等。同时还应当提前将这些设施考虑到改造当中,以此确保改造后的棚户区可以充分满足当代居民的生活需求。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在于,由于当地情况以及居民的需求都是动态变化的,因此在规划过程中,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规划方案,以此确保改造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最后,为了进一步确保棚户区改造质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邀请行业专家指导改造工作,进而从专业的角度对当下棚户改造计划进行优化,以此确保棚户区改造后的质量能够得到大幅度提高。
3. 加强监督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报道,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工程,更是重大的民生工程,事关百姓福祉、城市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改造提升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和城中村等存量片区功能。按照部署,“十四五”末,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需改造的要力争基本完成改造。近年来,各地纪检监察机关立足监督职能,围绕老旧小区改造中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强化监督检查,以正风肃纪反腐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为改造工程顺利推进保驾护航。由此可以看出,良好的监督机制是推进棚户区改造项目顺利开展的基础所在。因此,当地政府需要成立专门监督机构,对当地棚户区改造工作开展监督,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则需要严肃处理,以此确保棚户区改造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定期对监督人员展开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到开展监督的重要性,进而使他们在面对棚户区改造项目时,能够独立、客观、公正地履行监督职责。除此之外,还需要定期对棚户区改造情况进行检查,以此确保棚户区改造项目能够按照预先制定的计划开展。最后,为了进一步提高监督力度,还需要不定期开展监督,从而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避免对棚户区改造项目造成不利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城市棚户区改造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具体表现在提高居民生活条件、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但是通过分析实际情况能够发现,目前在我国城市棚户区改造过程中,普遍存在资金不足、规划不合理、缺乏有效监督机制等方面的问题,不仅会导致棚户区改造工作无法顺利进行,而且还会对当地居民的居住条件造成不良影响。针对于这些问题,当地政府应当从优化资金使用、合理规划、加强监督等方面解决问题,以此确保棚户区改造项目能够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刘定惠,杨文滔.资源型城市棚户区改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黄石市为例[J].特区经济, 2023(2):47-50.
[2]牛爱荣.PPP模式下棚户区改造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大众投资指南, 2022(21):188-1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