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研究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邱艳红

乐安县第二中学344300

摘要

生物学是让学生了解生活,了解世界的关键,了解生物学的基本知识是提高学生学好生物学知识的前提。为此,在初中生物学课堂上,应加强对学生的观念教育,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新一轮的课改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提高,因此,在核心素养的大环境下,怎样开展生物学的观念教育,这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生物;概念教学

正文


引言初中生物学课程中,以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一些基本观念,以及对生活的了解为重点。然而,在生物学的课堂上,老师不仅仅要把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才能让他们对生物学的观念有更深刻的了解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

初中生物课程中,观念的教学应从以下四个层面进行:一是引入名字,二是了解含义,三是拓展含义,四是强化举例。在每一门学科的课堂上,都要实现一个最关键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们掌握课本上的一些概念,同时也要让他们对生命科学有更深刻的认识,开阔自己的眼界,打开对人生更深刻的理解。

在初中阶段,生物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而在这个过程中,观念的传授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所有的课程都要从基本功做起,而在整个课程中,要把学生的核心素养渗透到整个课程中去。

观念是学知识的根本,大部分都是用语言来说明,但是这种知识不能光凭记忆就能记住,必须让学生自己去领会。这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主动性,并能对所蕴涵的生物学哲学进行深刻反思。好的生物观念教学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在初中生物学的课堂上,老师们应该对概念的教学方式进行认真考虑,使他们对生物学的学习感兴趣,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策略

(一)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生物学认识

在此基础上进行初中生物观念的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引起学生的关注,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真的热爱生物学课程,能够从心底里、从心底里去进行学习,那么老师就可以以生物学的观念为基础,来拓展自己的教育内容,从而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从而实现很好的课堂学习效果。因此,在生物学课程中应尽量充实教材,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命之

以探讨“环境污染”和“生物效应”两个重要的概念。在初中阶段,学生掌握这两基础的知识并不困难,但在此基础上,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扩展上。生物老师可以通过“火眼金睛”来了解周围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作用,也可以将自己在大自然中的一些新的知识与同伴们共享,然后通过全班学生的表决来决定谁的成绩最好,然后老师会给他们一定的奖金。这种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有关的内容,训练他们的语言结构和表现,并促进学生深入地去想生物学领域,让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来看待问题,进而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发展和提升。

促进学生独立思考,促进他们的自学与合理思考

在生物学的传统课堂上,老师只会讲一些知识,而学生只会按照老师的想法去做。这种生物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制约了学生的思考发展,难以大幅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因此,老师要把生物学教学变成学生的教室,激发学生的独立思维,发展他们的生物学自学能力,指导他们构建自己的知识系统,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

比如,在进行“天生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有关内容的时候,老师要起到引导学生的作用,指导他们积极地去探索这课的知识,并且要让他们有足够的思考的时间。首先,通过对“先天行为”与“学习行为”的表面含义的解读,再由简单到复杂地进行讲解,例如:两种行为各有什么特点,生活中的哪一种是天生的,哪一种是学习的。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思考与探索中对两个概念进行了解,既可以训练他们的理性思维,又可以养成他们的好习惯,从而对他们的核心素养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实践教学,培养学生探究生活的愿望

由于生物是一种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生物的理论都是从实验中推导出来的,所以,要想学好生物,就离不开实验。在课堂上,老师们可以适当地进行有关的实验,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的观念的了解,并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知识的探索热情,使他们感受到科学的严密性,体验到生物学科的迷人之处,从而使他们的核心素养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

比如,在讲授有关菌、菌的分布”的内容时,如果只靠老师的讲授,很难将两者区分开来,从而造成对两者的混淆。针对这一特点,笔者提出了一种与学生共同进行的教学方法,即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分析,使其在教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在此过程中,同学们可以更直接地了解到这些微生物的分布特征,并进一步了解这两生物的基本原理,为以后的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进行该实验时,应增加其兴趣度,增加其趣味性,让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

 

密切联系现实,加强生物学教学中的社会责任

生物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研究生态系统中的污染物对生物体的作用”是一个全球性的课题。在此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现实中感受到生物学知识的重要性。对于小学生而言,环境污染更为普遍,比如随处可以看到的废弃物。老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给同学们演示被垃圾污染的草地和清洁整齐的草地,让他们在进行比较的过程中,能够对各种环境下的植物的成长状况有一个比较直接的认识,这样就能使他们理解到,周围的环境对生命造成的危害。另外,老师也可以利用本节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学的重要意义,然后再进行“守卫地球”的行动,引导学生自觉维护身边的卫生,用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去感染别人,一起保卫我们的星球。

把生物学理论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学理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通过对与生命密切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深入研究,能使学生产生探索的激情,意识到自己所担负的使命,并加强对社会的责任感。

推动生物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沟通

在生物学课堂上,学生才是最重要的学习对象。学生是学习的主要对象,也是学生处在学习状况和发展过程中,只有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点最为了解,同时也对自己的弱项最为了解,所以,初中生物学老师要将教学工作交还给学生。生物老师可以随机设立“学生课堂”,由学生自己来决定本节课要学什么,老师在旁边监督,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生物课堂气氛,使生物学理念的教学能够真正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

生物学的观念本来就是以学生的认知为重点,所以,老师要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的主动权,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过程。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在这种情况下,当学生将一些难以理解的生物知识进行转变时,他们就有了求知的愿望,会想办法去克服困难

 

)组建单元学习活动,建构概念系统

因为班上的同学水平参差不齐,所以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也是参差不齐的,为了保证每个同学都能在单元学习中建立大概念系统,老师们可以与课程内容相融合,并按照具体的情况,采用分层的方法,指导各个级别的同学参加到实践中来,让他们在集体中获取知识,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课程评价的作用,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对课堂教学进行全程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生态系统中的植物》这一单元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这一节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自然界中各种绿色植物的基本特点,了解它们在生态系统中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质的途径及其对生态系统水分循环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1) 对种子进行形态学观测。选取红芸豆、花生、大豆和玉米等种子,先由外向里地进行观测,然后将每一种构造的名字都拍摄下来,或者用录像来解释种子的构造。

(2) 幼苗发芽所需的外界因素。小组的每个人都要将自己所知道的理论和所掌握的理论进行推测,探索出绿豆的发芽所处的环境,并针对某个因素展开探索,通过拍摄、录像等方式来解释其发芽所处的环境状况。观察和记录豆芽生长的全过程,并写出“豆芽生长日志”

 

结语:

总之,在初中生物课程中,对学生进行观念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在生物学观念的教育中融入学生的核心素养,既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生物学观念,又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从而使其核心素养得到提高。为此,初中生物老师们必须在这方面继续进行深入研究,寻找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使初中生物的教育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美国国家科学院研究理事会.二十一世纪新生物学[M].王菊芳,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2] 占旺华.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改进探讨[J].名师在线,2020(23):75-7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