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四史”教育与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相融合的思考
摘要
关键词
“四史”教育;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互联网+
正文
课题或基金项目:“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ZJGB2021048
1 引言
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教育模式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信息传递和资源分享的方式,还极大地影响了教育内容的传播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特别是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这种变革尤为明显。在这种大背景下,深入研究和推进“四史”教育在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在“互联网+”的新时代背景下,“四史”教育如何与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相融合,实现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创新。
2 “四史”教育的理论基础与实践价值
2.1 “四史”教育的定义与内容概述
“四史”教育涵盖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四个方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目的是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社会变迁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来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对这四个历史时期的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起系统的历史知识框架,还可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理解和认识。
2.2 “四史”教育的实践价值分析
“四史”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实施对于学生政治理论水平的提升和正确历史观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首先,它帮助学生明确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理解党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从而增强政治认同。其次,通过系统的“四史”学习,学生能够把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逻辑,认识到个人发展与国家、民族的紧密联系,从而在思想上与国家的发展同步。
更进一步,“四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多角度解读和深入讨论,学生不仅能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分析问题,还能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见解和判断,这对于培养他们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极为重要。此外,“四史”教育还有助于强化学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使其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 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现状与挑战
3.1 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基本情况
在高职院校中,思政课程被赋予了培养学生政治理念、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任务。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课堂讲授、讨论交流以及与实际相结合的案例分析等方式。教学内容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现代中国历史、法律基础以及职业道德建设等方面展开。这些课程的设置旨在使学生了解国家的政治方向,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通过学习相关的历史和法律知识,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3.2 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问题
尽管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设置十分全面,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首先,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兴趣不高。许多学生认为思政课程与他们的专业学习或未来的职业发展关联不大,因此往往缺乏积极参与的动力。此外,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许多教材内容更新不及时,无法反映最新的政策导向和理论发展,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也难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兴趣。
此外,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更加多元,他们的思想也更加开放和多元。这对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不同信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的能力。然而,当前高职院校中部分教师在这方面的能力尚需提升,这也成为了思政教育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4 “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技术与资源
4.1 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
在“互联网+”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特别是在思政教育中的使用越发显得重要和普遍。互联网技术的利用主要表现在在线教育平台的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以及交互式学习工具的创新。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教育形式更加多样化,教学方法也更加灵活,大大提升了教育的可达性和互动性。例如,通过在线视频课程、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思政教育能够突破传统教室的限制,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此外,互联网还促进了教育个性化的发展,通过数据分析,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需求,从而提供更为针对性的教学指导。
4.2 “互联网+”对教育资源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为“四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易获取性极大地丰富了“四史”教育的教学材料和资源。互联网上的大量历史档案、多媒体资料和虚拟博物馆等,提供了更为直观且多维度的学习材料,使得历史教育更加生动和具体。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访问国家档案馆的数字资源,直接接触到历史文献和资料,这不仅提高了学习的真实性,也增强了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
同时,网络平台还为“四史”教育提供了新的交流和讨论空间。学生可以在网络论坛、社交媒体上与来自不同地区和背景的人交流历史观点和思想,这种交流不仅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也促进了思想的碰撞和知识的深化。此外,互联网还使得“四史”教育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在线课程和远程教育的形式,使得更多地区和群体能够接受到系统的“四史”教育。
5 “四史”教育与思政课程的融合策略
5.1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融合“四史”教育与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关键在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首先,教学内容必须深入讲解“四史”的理论基础,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党的历史、新中国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以及社会主义的发展。这一理论教学不仅要涵盖历史事实,还应包括对这些历史事件背后深层次政治理论和社会理念的解析。同时,理论教学需要与学生的未来职业和社会实践紧密连接,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四史”在现实中的应用和意义,如何影响当代中国的政策制定和国家发展。
进一步地,将“四史”教育与实践结合,可以通过模拟实践活动来实现。例如,组织学生参与历史重大事件的角色扮演,通过模拟讨论会来深入探讨改革开放中的关键决策过程,或者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关于新中国成立重大成就的研究项目。这些活动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还能提升他们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考。
5.2 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为了进一步增强“四史”教育与思政课程的融合效果,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开发互动性强、信息量大的教学资源。例如,使用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技术来重现历史场景,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直观体验历史事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感知能力。
此外,借助多媒体和网络平台,可以创建在线讨论群、视频讲座和互动式学习模块,使学生能够在灵活的时间和空间内学习“四史”。通过这些平台,教师可以发布实时更新的教学内容,包括最新的历史研究成果和理论讨论,学生也可以提交作业、参与在线测试和发表学习心得,实现知识的即时反馈和交流。
同时,采用项目式学习方法也是提升教学效果的一种方式。通过让学生围绕“四史”中的某一主题或问题开展深入研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还能加深他们对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认识。通过这些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四史”教育内容的兴趣和学习效果,更好地实现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融合。
6 案例分析与实践效果评估
6.1 典型案例展示
一个成功的例子是A职业技术学院将“四史”教育融入其思政课程的实践。该校通过与多家科技公司合作,开发了一个互动性强的“四史”教学平台,该平台集成了虚拟现实技术和在线讨论功能。具体实施过程中,学院首先通过虚拟现实技术重现了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的关键历史事件,使学生能够在虚拟环境中亲历这些历史时刻。例如,学生可以通过VR头盔观看到1978年的改革开放会议,仿佛亲身站在会议现场,听到邓小平的讲话,感受会场的气氛。此外,该平台还允许学生在观看历史事件后,通过在线平台进行讨论和互动,分享他们的看法和感受。
6.2 效果评估与反思
该案例的实施效果总体上是积极的。首先,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提高。通过教学反馈和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于通过VR技术学习历史事件表示高度兴奋和满意,认为这种新颖的学习方式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沉浸感。学生的历史知识掌握度也有明显提高,特别是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理解更为深刻和全面。
然而,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改进方向。一是技术依赖性问题,一些学生反映在没有技术辅助的情况下,对传统的文本学习兴趣减少,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在没有技术支持的环境下的学习动力。二是资源更新和维护问题,由于历史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历史观点的更新,学院需要定期更新虚拟现实内容,确保教学资源的准确性和前沿性,这对学校的资源投入和技术支持提出了更高要求。
A职业技术学院的案例表明,将现代技术应用于“四史”教育能够显著提升教学效果,但同时也需要注意技术依赖和资源更新的挑战。未来,学院计划继续优化教学方法,结合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更全面的历史视角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7 结论与建议
7.1 主要研究成果总结
本研究通过深入探讨“四史”教育与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融合问题,在“互联网+”时代的教育环境下,找到了促进二者有效结合的多种策略和方法。研究发现,将“四史”教育理论与思政课程实践相结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和政治理论认识,还能显著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认同感。此外,本研究还证实了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和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升教学互动性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教育成效。
7.2 对未来研究和实践的建议
基于本研究成果,为促进“四史”教育与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更好融合,提出以下建议:首先,高职院校应定期更新思政课程中的“四史”教育内容,确保教材与当前社会政治状况相符,并通过运用互联网平台及创新教学手段如在线讨论、虚拟现实等增强课程的时效性和互动性。其次,加强对思政课程教师的专业培训,特别是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方面,提升教师的技术使用能力及教学创新能力,使其能更好地应对教育需求的快速变化。此外,应通过案例教学、模拟演练和实地考察等教学方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帮助学生将“四史”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和解决,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最后,教学中应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与全面能力的提升,将“四史”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创新能力训练结合,全面支持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洁,李晏沄.加强“四史”教育 创新思政课堂[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20):95-96.
[2]王英慧.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四史”教育的价值与策略探讨[J].才智,2023(23):68-71.
[3]李晓燕.“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路径研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05):1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