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外实践活动的价值审视与实现挑战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李彦

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第一中学 邮编:733100

摘要

高中历史课程作为学生了解历史、传承文明的重要平台,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社会责任感的关键课程。在高中历史教育体系中,课外实践活动作为课程延伸的重要形式,具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特点,在课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高中历史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存在诸多挑战。本文旨在通过对高中历史课外实践活动的价值审视与实现挑战的深入研究,提出有效的改进策略,以促进高中历史教育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适应当前高中教育发展需求。


关键词

高中历史;课外实践;教学创新;教育探索

正文


甘肃省十四五规划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教学之课外实践活动教育策略研究》(立项号GS[2021]GHB1451)研究成果。

引言

高中历史课外实践活动作为历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不仅在于拓展了学生的历史知识,更在于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情感态度。作为高中历史教育工作者,要深入探讨高中历史课外实践活动的价值,推动学生历史知识深化、历史思维能力培养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能力基于此,加强和改进高中历史课外实践活动,将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个人成长产生积极影响。

一、高中历史课外实践活动的价值分析

有助于学生深化历史知识

通过参与高中历史课外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从书本中抽象的历史知识走向具体实践,进一步加深对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的理解。实地学习是其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参观博物馆、考察历史遗址,能够使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历史的真实性和丰富性。与传统教室教学相比,高中历史实地学习提供了更加直观、立体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建立更为深入的历史认知[1]

有助于学生历史思维培育

高中历史课外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扩展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在高中历史课外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去理解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通过参与历史研究项目等活动,学生还能够培养时间观念和因果关系的理解能力,从而更好地把握历史脉络和逻辑[2]

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高中历史课外实践活动也是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方面,学生需要与同学共同完成活动任务,学会协作、沟通与协调。自主学习与研究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学生在活动中需要自主获取资料、分析问题、解决困难,从而培养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方法。

有助于培育学生历史情感

高中历史课外实践活动还有助于塑造学生的情感态度,可以强化学生的历史认同感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目标。通过亲身体验历史事件、了解先辈英雄事迹等活动,学生能够增强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激发爱国情怀。高中历史课外活动也促进了文化多样性与包容性的培育,让学生更加尊重并包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形成开放、包容的态度。

二、高中历史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原则

多样性原则

多样性原则强调高中历史课外实践活动应当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兴趣。高中历史课外实践活动内容应涵盖多个历史领域和主题,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历史的多维度内容。活动形式应多样化,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实地考察也可以开展历史剧表演、模拟活动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高中历史课外实践活动对象应多样化,既可以是学校内部组织的小组活动,也可以是与社区、博物馆等外部机构合作的大型活动,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拓展学习空间。由此可见,多样性原则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活动的吸引力和趣味性,使学生能够在参与中获得更广泛的知识和经验,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和个人成长[3]

参与性原则

参与性原则强调高中历史课外实践活动应积极倡导学生参与和主动学习,培养其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高中历史课外实践活动设计应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充分考虑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在活动策划和实施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发言权。高中历史课外实践活动组织应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表达和探索,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和想象力。高中历史课外实践活动评价应重视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学习成果,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学习动力和自我提升的愿望。基于此,高中历史课外实践活动参与性原则的实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可持续性原则

可持续性原则强调高中历史课外实践活动应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以确保活动的长期发展和效果的持续影响。高中历史课外实践活动规划应符合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和发展规划,与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相结合,形成有机的衔接和延伸。高中历史课外实践活动资源应得到有效利用和充分保障,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持续发展。高中历史课外实践活动评价应及时反馈和总结,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不断完善活动的内容和组织方式,保持活动的活力和吸引力。从这方面来看,可持续性原则的实施有助于确保活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高中历史课外实践活动的长期效果和社会影响,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提供持久支持。

三、开展高中历史课外实践活动的挑战与应对思路

课程时间与资源限制

学校课时安排的紧张是影响高中历史课外实践活动开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高中生面临着繁重的学业压力,学校通常会优先安排课内教学内容,导致课外活动时间受限。此外,经费与设施的不足也是制约因素之一。学校可能缺乏足够的经费支持,无法为课外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设备和资材。针对这一挑战,可以通过调整学校课程安排,合理安排课外活动时间,并争取资金支持,以解决活动经费和设施不足的问题[4]

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升

高中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组织能力直接影响着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质量。少数教师可能缺乏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难以有效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同时,组织与协调课外活动的能力也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技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加强对高中历史教师的培训与专业发展,提升其课外活动组织与指导能力。通过建立教师团队,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与资源,也有助于提升教师组织能力。

存在学生参与度不足等问题

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提高是高中历史课外实践活动的关键,但是一些学生可能缺乏对活动的兴趣和动力,影响了活动的效果。同时,高中历史课外实践活动中的安全问题也是需要重视的。特别是在实地学习和户外活动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基于此,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活动设计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学生参与活动的安全。

缺乏科学的反馈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与成果反馈是高中历史课外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方面,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标准,导致活动评价缺乏客观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学生学习成果的反馈与改进也不够及时,无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明确评价标准和方法,包括对学生参与度、成果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同时,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反馈和指导,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帮助,促进其全面发展。

四、基于实践案例的高中历史课外实践活动探索

(一)优化活动设计实践

针对《家国情怀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课程,可以设计相应活动内容。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和文化体验,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历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认同感。活动的内容可以包括参观国家历史博物馆、民族文化村等,学生将亲身感受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多元文化的瑰丽风采。通过观赏历史文物、民俗表演等形式,学生将深入了解中华民族各个时期的统一历程,感受到历史的辉煌与沧桑,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高中历史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深入思考,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促进学生对历史的深入理解和情感认同。在活动结束后,学生将进行反思与总结,分享自己的感受与体会,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进行评价,并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心。

丰富活动内容形式

在教育实践中,针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可以通过模拟游戏和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近现代史上国家出路的探索过程和列强侵略的严峻现实,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具体而言,活动的内容可以分为模拟国际会议、角色扮演历史人物等环节,学生将扮演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人物,通过模拟游戏的方式体验历史事件,思考和讨论国家面临的困境和出路,了解列强侵略的背景和原因,并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高中历史教师在活动中扮演着引导者和监督者的角色,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逻辑和深层次含义。

引导学生实践参与

针对《开创外交新局面》实践活动课要注重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参与,锻炼学生的综合素养,可以通过模拟外交谈判和国际合作,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近现代外交的历史过程和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外交思维能力。可以设计模拟外交谈判、角色扮演国际领袖等实践环节,学生将扮演各个国家的代表,参与国际会议和合作项目,体验外交谈判的艰辛和复杂性,思考和讨论国家间的利益和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在活动中扮演着指导者和裁判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外交谈判和合作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合作精神,帮助学生理解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和外交谈判的技巧,通过实践参与,锻炼提升学生的全面能力,更好适应当前高中历史教育发展需求。

五、提升高中历史课外实践活动效能具体策略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参与

学生兴趣的激发是促进高中历史课外实践活动有效开展的关键。多样化与创新性的活动设计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设计多样化、具有创新性的历史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和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学生自主选择与参与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策略。学校应该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自主选择参与历史课外实践活动,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自主选择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去。通过多样化与创新性的活动设计以及学生自主选择与参与,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历史课外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活动的开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5]

注重安全保障,有效防范风险

安全保障与风险管理是高中历史课外实践活动开展的重要保障和基础。完善的安全预案与措施是确保活动安全的关键。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安全预案体系,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紧急处理方案,确保活动的安全顺利进行。高中历史课外实践活动中的风险评估与管理也是保障活动安全的重要环节。学校应该对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和管理方案,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监督管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有效预防和应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通过完善的安全预案与措施以及活动中的风险评估与管理,可以有效保障高中历史课外实践活动的安全顺利进行,保护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建立评价机制,实现科学反馈

在高中历史课外实践活动中,科学的评价与反馈机制至关重要,不仅有助于客观评价活动效果,还能够为活动的持续改进提供有效的依据。建立多维度的评价体系是确保评价科学性的关键。评价体系应该涵盖多个方面,全面反映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及时反馈与持续改进是评价机制的重要环节应该建立及时的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分析和总结活动数据和信息,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不断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争取政策扶持,强化资源整合

为了提升高中历史课外实践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策略。政策支持与资源整合是至关重要的两个方面。教育部门的政策支持至关重要。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历史课外实践活动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文件和规章制度,为学校和教师提供指导和支持,鼓励学校积极开展历史课外实践活动。其次,学校与社区资源的有效整合也是提升活动质量的重要举措。学校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社区、博物馆、图书馆等相关机构的合作,共享资源、优势互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多样的历史课外实践活动。通过政策支持和资源整合,可以有效地提升高中历史课外实践活动的水平,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其全面发展。

强化教师培育,打造专业团队

教师队伍建设是提升高中历史课外实践活动质量的关键环节。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机制至关重要应该建立健全的教师培训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更新教师知识储备,提高教学技能,使其能够更好地组织和指导历史课外实践活动。高中历史教师间的经验交流与合作也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应该积极鼓励教师之间开展经验交流与合作,建立教师合作研究小组或团队,共同探讨历史课外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方式,分享成功经验和教学资源,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不断提升整个教师队伍的水平和能力。通过教师队伍建设,可以有效提升高中历史课外实践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历史教育服务。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课外实践活动具有积极意义,不仅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增强了学生的历史认知,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实现高中历史课外实践活动面临诸多挑战,通过合理规划和有效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提升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质量和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人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在教育实践中,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同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不断优化高中历史课外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彦.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历史课外实践活动开展策略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24(2):187-189.

[2] 陈燕. 高中历史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J]. 教书育人,2023(22):60-62.

[3] 顾婷婷. 高中历史课堂德育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研究[J]. 考试周刊,2024(5):142-145.

[4] 陈彤. 基于智能教学平台的高中历史项目式研学活动实践探究 ——以"潮汕侨批"为例[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2(20):8-10.

[5] 方婧.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历史活动课设计与实践[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4(1):19-2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