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智能化环境;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效果评估
正文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an Intelligent Environment
Chen Fang-fang
(School of Marxism,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nxiang, Henan, 453003)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technology,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ed to be innovated urgently.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intelligent environment, discusses the main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in the existing teaching, and proposes a series of teaching innovation methods for these problems. Innovative approaches include the introduction of intelligent teaching tools and platforms, the construction of a personalized learning system,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disciplinar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creation of an interactive teaching atmosphere. Furthermore,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practical effect of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results. Teaching practice shows that intelligent teaching tools and method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nd the comprehensive literacy of students.
Keywords: intelligent environm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novation in teaching methods; Evaluation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
在智能化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高等教育领域,尤其是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智能化技术不仅改变了教学工具和环境,也促进了教学方法及其实施方式的革新。尽管智能化技术为思政课程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丰富的资源,但如何有效融合这些技术以提高教学效果、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依然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将探讨智能化环境下的教学方法创新,通过对现状的深入分析及提出创新方法,旨在为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1.智能化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分析
1.1 智能化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中,智能化技术已逐渐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现象显现了教育技术与课程内容交融的趋势。在多数高等学府中,智能化平台和工具被引入课堂,以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和资源的可获取性。例如,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助手,能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教学支持,帮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理解能力获得定制化的学习资源。此外,虚拟现实(VR)技术和增强现实(AR)技术也开始被应用于模拟复杂的社会政治场景,使学生能够在沉浸式的环境中学习和思考,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思政课程的核心价值和实际应用。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引入,更是教学理念和方法的一种创新。智能化教学环境使得课程内容更加生动、直观,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例如,通过智能分析系统,教师可以实时获取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策略进行及时调整,实现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之间的正确匹配。再者,数据驱动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教师更有效地识别学生的学习难点,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思政教育中获得必要的关注和支持。
1.2 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尽管智能化技术为思政课教学带来了新的教学工具和方法,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首先,技术和教育实践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虽然智能教学工具具有高度的技术集成性,但教师在运用这些工具时往往需要面对技术使用的复杂困难,这对于一些不具备足够技术素养的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其次,学生对智能化教学工具的依赖逐渐增强,可能会影响到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某些情况下,过分依赖技术解决方案可能会导致学生在遇到没有技术支持的情况下,变得手足无措。再次,高校在推广智能化教学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不同学校之间在财力和技术支持方面的差异,可能会加剧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影响教育的公平性。这需要教育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关注并解决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最后,智能化教学的广泛应用要求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持续的更新和改进,这不仅需要教师在专业知识上不断提升自我,也需要学校在教学资源和技术支持上进行长期的投入。
2.智能化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措施
2.1 引入智能化教学工具和平台
在智能化环境下,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方法革新可以通过引入各种智能化教学工具和平台来实现。这些工具和平台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如在线视频、互动模拟,以及实时反馈系统,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利用这些技术,教师能够创造更加动态和吸引人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例如,通过使用在线讨论平台,学生可以在课堂外与同学和教师持续进行讨论,这种方式不仅延伸了学习空间,还加深了学生对思政课内容的理解深度。此外,智能化工具,如数据分析软件能够帮助教师追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分析其学习行为和成效。这些信息对于教师来说非常宝贵,因为它们可以用来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活动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1]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智能辅导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自动推荐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复习材料,这种个性化的学习路径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2.2 构建个性化学习体系
构建个性化学习体系是智能化环境下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关键一步。个性化学习主张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学习计划和资源。这种方法的实施,可以通过智能化学习管理系统来完成,这些系统能够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分析学习模式,并据此提供适合每个学生的学习材料和活动。通过实施个性化学习,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节奏进行学习,不再受传统“一刀切”教学模式的限制。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提供符合个人学习风格的资源来提高学习效率。教师也由传统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智能系统获得的反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更有效地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学习。[2]
2.3 开展跨学科思政教育
跨学科思政教育是智能化教学环境下的一个重要创新方向。通过将思政教育与其他学科内容相结合,教育者可以帮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和评价社会政治现象。例如,结合历史、经济学、法学等学科,思政课程可以更全面地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从而增强学生的综合思辨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跨学科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将从思政课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和实践中,这种模式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智能化技术的支持,如在线协作平台和虚拟实验室,教师和学生可以更容易地跨学科合作,共同探讨和解决复杂的问题。这种教育模式不仅扩展了思政教育的边界,也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加深思政理论知识。
2.4 营造互动式教学氛围
在智能化环境下,营造一个互动式的教学氛围,对于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互动式教学通过鼓励学生的参与和交流,增强了学习的动态性和吸引力。使用智能化教具,如互动白板和在线实时反馈系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更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实时地分享他们的想法和观点。这种即时的互动和反馈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课堂节奏和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内容得到有效传递。此外,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也是营造互动式教学氛围的一部分。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知识的探索者和创造者。通过项目基础学习、角色扮演游戏和团队合作等活动,学生可以在互动中学习和运用思政课程的核心理论,这样的学习经历使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吸收课程内容,从而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3]
3.智能化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评估
3.1 制定评估指标体系
在智能化环境下对高校思政教学效果进行评估,首先需构建一个全面而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这一体系应涵盖多个维度,如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想觉悟、参与度,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等。知识掌握程度可以通过定期的在线测验和期末考试来量化评估,而思想觉悟的提高则需通过学生的自我报告和教师的观察来综合评定。参与度可以通过学生在互动平台上的活跃程度和课堂参与情况来评估,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评估则可以通过分析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讨论和反思来进行。此外,该评估体系还应考虑到教学过程中的教师表现,如教师的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及互动质量等。通过整合学生和教师的评估数据,可以更全面地把握教学效果。此外,引入智能化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如学习管理系统(LMS)提供的综合数据报告,能够帮助教育管理者从宏观上分析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资源配置。[4]
3.2 进行教学效果评估
实施教学效果评估是检验智能化环境下,思政课教学改革成效的关键步骤。通过定期收集教学活动中的数据,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在线互动记录、教师的教学日志,以及课程反馈等,可以实时监控教学状态和学生的学习进展。这些数据通过智能化分析工具进行处理后,可以生成详尽的报告,揭示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揭示出哪些教学方法最为有效。评估过程中,应用智能算法对大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尤为重要。例如,通过预测分析技术,可以预见学生的学习成绩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前进行干预。同时,通过情感分析技术分析学生在学习平台上的交流,可以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学习热情,从而更好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适应学生的需求。
3.3 分析评估结果及改进措施
对评估结果的分析是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体验的基础。通过详细分析智能化教学评估中收集到的各类数据,教师可以识别出教学活动中的优势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如果数据显示某些在线教学工具未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可能需要考虑调整这些工具的使用方式或是替换更为有效的教学平台。此外,对评估结果的分析还应包括对教学实践的反思。通过组织定期的教师研讨会,让教师们共同讨论教学案例和评估数据,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知识和经验交流,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而对于发现的问题,教育管理部门应制定明确的改进计划,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如专业发展培训、教学资源更新等,以确保教学改进措施能够得到有效实施。[5]
4.结语
在智能化环境下,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方法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文章通过深入分析智能化技术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的影响,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引入先进的教学工具和平台、构建个性化学习体系、开展跨学科教学,以及建设互动式教学环境,旨在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体验。此外,文章还探讨了如何通过制定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进行有效的教学效果评估,以及如何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教学改进。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智能化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通过这些研究和实践,智能化技术不仅增强了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也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教学方法的不断革新,智能化环境下的高校思政课程教学将更加丰富多彩,更能满足教育现代化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袁双龙,郭峰.新媒体时代虚拟现实技术与高校思政课教学融合优化的对策[J].传播与版权,2024(07):102-104.
[2]顾萍. 提升“科技小院”融入涉农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质量研究[N]. 河南经济报,2024-03-30(012).
[3]王依晨.新媒体发展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的挑战与创新对策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4,15(06):185-188.
[4]徐晓霞.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N]. 新乡日报,2024-03-09(004).
[5]孔洁,李鲁静.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4(09):86.
基金项目:
1. 2022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项目名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智能化教学范式的实验研究,项目编号:2022zsz037)
作者简介:陈芳芳,1986-5-14,女,汉,河南省汝州市人,讲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