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视角下幼儿园创生课程开展的实践研究——以发现地皮菜为例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李红

安徽合肥 合肥幼儿师范教育中心 230000

摘要

本文首先探讨了五育融合理念的内涵及其特性、创生课程的定义及其实施的基本原则,并构建了在五育融合视角下幼儿园开展创生课程的理论框架,从而奠定了五育融合理念下幼儿园创生课程开展的理论基础。接着,通过“发现地皮菜”这一创生主题活动案例,详细展示了五育融合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应用,包括理念的规划、内容的实施以及价值的评估。最后,提出了加强课程规划、丰富学习方式、利用现代科技、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以及加强师资培养等措施,以促进幼儿园创生课程的持续优化和健康发展。


关键词

五育融合、幼儿园、创生课程、实践研究

正文


随着五育融合理念的提出和实践,在学前教育领域开展五育并举、五育融合成为近年来的重要实践和学术共识。学者们普遍认为,五育融合是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已有研究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推进了五育融合在学前教育中的实践,但是,已有研究尚未注意到五育融合视角下幼儿园创生课程的开展,尤其是对于如何通过创生课程实现五育融合并未展开深入讨论。其中,虽然有学者注意到通过自然环境教育来实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融合,但并未对此进行深入探讨。基于此,本文将采取案例研究方法对五育融合视角下幼儿园创生课程的开展展开深入研究,并试图回答以下问题:如何设计和实施创生课程来实现五育融合?创生课程的实施对幼儿的发展有何影响?

一、五育融合理念下幼儿园创生课程开展的理论基础

五育融合理念的内涵与特点

五育融合理念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五个方面,各自承担着不同的教育任务,共同构成了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石。德育注重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智育关注幼儿的认知发展、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体育强调幼儿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健康意识;美育着重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劳动教育则关注幼儿的劳动观念、实践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五育融合理念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全面性、协同性、实践性、创新性和人性化几个方面。首先,全面性注重幼儿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以提升整体素质。其次,协同性强调五大领域教育的协同推进,实现教育目标最优化。各领域相互渗透、补充,共同促进幼儿发展。再次,实践性强调幼儿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实践能力。亲身参与、动手操作有助于幼儿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此外,创新性主要表现在教育内容和方式的改革与创新,适应时代发展需求。需要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适应幼儿成长需要。最后,人性化在于尊重幼儿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发展需求。因材施教,让每个幼儿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方式下得到全面发展。

(二)幼儿园创生课程的概念与实施原则

创生,即创造产生,生而成长。创生课程是课程实施的一种取向,强调课程并非预先设定、一成不变的,而是在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的情境中,教师关注幼儿,尊重幼儿,发现生长点,并通过双方的紧密合作,创造性地生成新的课程游戏内容。这一过程凸显了课程的生活化、情境化、人格化及跨领域化特征,其实质是在具体的教育场景中,师幼共同“创生”新的游戏,并据此产生相应的游戏行为、教育行为,获得游戏经验的过程。

幼儿园创生课程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坚持全面发展原则,在幼儿园五大领域实施基础上,关注幼儿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使幼儿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均衡的培养。2.尊重幼儿个性原则,充分关注幼儿的兴趣、需求和特长,为幼儿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3.生活化、情境化原则,将课程内容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体验。4.跨领域整合原则,打破领域之间的界限,将各个领域的知识有机结合,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5.游戏化原则,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成长。6.教师引导与幼儿自主探究相结合原则,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7.评价多元化原则,关注幼儿的过程体验和综合素质,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幼儿的发展。

(三)五育融合视角下幼儿园创生课程开展的理论框架

谈及“融合”,它有两层意思,即自然状态下的融合和通过精心策划与设计达成的融合。教育领域需人为制定计划、设计并实施,实现教育目标内容的融合。目前,幼儿园“五育”实施有三种形式:以某一育为背景的专项活动、割裂五育联系的做法、简单拼凑五育内容的做法。在五育融合理念下,认为幼儿园创生课程的理论框架可构建为一个多维度、相互关联、协同发展的教育生态系统。

1.核心理念与目标定位

五育融合理念作为幼儿园创生课程的核心理念,强调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机整合,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课程的目标定位在于培养具有健全人格、良好行为习惯、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幼儿,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2.课程结构与内容设计

幼儿园创生课程的课程结构应体现五育融合的特点,将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有机融合。在内容设计上,应注重生活化、情境化和游戏化,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兴趣需求,为每个幼儿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3.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

为实现五育融合理念下的幼儿园创生课程,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采用项目式学习、合作式学习等方式,促进幼儿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智能设备等,为教学提供有力支持,提高教学效果。

4.师资培养与专业发展

教师是幼儿园创生课程开展的关键力量。因此,需要加强师资培养和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能力。通过培训、研讨等方式,帮助教师深入理解五育融合理念,掌握创生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方法,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5.评价与反馈机制完善

完善的评价与反馈机制是保障幼儿园创生课程质量的重要手段。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观察、记录、作品展示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幼儿的游戏情况和发展状况。同时,要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的学习成果和进步,加强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二、五育融合视角下幼儿园创生课程的具体实践

在创生课程规划中体现五育融合理念

“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在“自然中学习,生活中成长”一直是幼儿教育坚守的教育理念。游戏不仅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更是他们在自然生活中学习、探索和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善于捕捉幼儿游戏中的生长点,结合五育融合理念,将其转化为创生课程内容,对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如在一次雨后的户外活动中,孩子们在幼儿园小山坡上玩耍时,意外发现了一片地皮菜。他们好奇地围观并询问这是什么。教师抓住这一机会,从自然科学角度组织幼儿观察地皮菜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和生长过程,培养了他们的敬畏之心、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结合美术创作,引导幼儿利用地皮菜创作作品,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另外设计以地皮菜为主题的健康活动游戏,锻炼幼儿的身体素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最后,从社会情感和道德教育角度出发,引导幼儿学会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二)在创生课程实施中落实五育融合内容

1.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考虑五育融合的实施

主题引领法。如以“探索地皮菜的奥秘”为主题,引导幼儿围绕主题进行丰富多样的探索活动。通过幼儿观察、研究地皮菜的生长环境、形态特点以及食用价值等,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五育的融合发展。

情境体验法。在长有地皮菜的自然环境中,让幼儿亲手采摘和清洗,体验采摘的乐趣和劳动的艰辛。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地皮菜的形态变化,培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情境体验有助于幼儿对地皮菜的认知和情感体验,提升实践能力。

项目驱动法。设计“地皮菜美食制作”、“地皮菜创意画”等项目,让幼儿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家园共育法。利用家园沟通平台,向家长介绍地皮菜知识及教育价值,鼓励家长与幼儿共同采摘、烹饪地皮菜,拓展幼儿学习空间。

2.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考虑五育融合的实施

整合性策略。整合课程、活动、实施路径等资源,实现五育的有机融合与渗透。如美术活动中,引导幼儿进行地皮菜创意绘画,幼儿在感知美、体验美和表现美的过程中,涵养美育文化;科学活动中,让幼儿探究地皮菜的生长条件和营养价值等,进行德育、智育渗透

体验性策略。注重幼儿对地皮菜的亲身体验和实践,通过组织采摘、清洗、烹饪等劳动实践活动,让幼儿在亲身参与中感受地皮菜的魅力。

差异性策略。尊重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根据他们的兴趣、能力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对于对地皮菜特别感兴趣的幼儿,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探索机会和资源;对于动手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鼓励他们参与地皮菜的烹饪活动。差异性策略有助于满足每个幼儿的发展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合作性策略。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在地皮菜的主题活动中,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采摘、清洗、烹饪等任务,促进他们的五育融合发展。

 在创生课程评价中凸显五育融合价值

五育融合背景下,幼儿园创生课程的评价与反馈机制非常重要。它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深入洞察幼儿的学习状态和成长路径,还为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参考。

评价机制需全面而多元,涵盖幼儿学习成果、行为表现、兴趣爱好及个性需求等多维度。通过观察、互动、作品展示以及家长访谈等多种方式,更为精准地把握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成长轨迹。同时,在过程中需尊重个体差异的原则,确保每位幼儿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和方式下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支持。

反馈机制是搭建教师、幼儿与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教师需要及时向幼儿和家长反馈结果,肯定进步,指出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同时,教师也应积极倾听幼儿和家长的反馈意见,针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优化。

1.创生课程评价与分析

首先,经过实地观察和问卷调查,发现孩子们对这种创生课程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显著提升。其次,深入分析孩子们的创意作品和游戏活动表现后,发现他们在想象力、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此外,在与家长们的交流中,了解到他们普遍认为这种课程对孩子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尤其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同时存在需要改进的内容。首先,部分教师对五育融合的理念理解尚不够深入,课程内容的衔接显得不够自然流畅。其次,课程资源的利用性、丰富性趣味性及实用性等还有待提高。最后,课程效果需持续的跟踪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课程的持续优化与发展。

    2.创生课程评估启示与建议

首先,课程创生应注重幼儿全面发展,体现五育融合理念。课程设计需考虑幼儿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需求。其次,地皮课程作为创新案例,其设计与实施考虑幼儿兴趣和需求,注重幼儿实践和亲身体验,培养了幼儿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其他课程开展提供可借鉴经验。此外,课程创生需重视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最后,家庭和社会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伙伴,他们参与支持对课程创生至关重要。

三、结果与建议

结果

1.五育融合理念下,幼儿园创生课程能够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全面发展需求,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2.教师需要具备更高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素养,以保证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3.课程创应该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五育融合的理念。

4.课程创生应该注重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化发展。

5.评价与反馈机制是保障幼儿园创生课程质量的重要手段。

)建议

1.在创生课程规划中体现五育融合理念,将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有机融合。 2.采用项目式学习、合作式学习等方式,促进幼儿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3.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智能设备等,为教学提供有力支持,提高教学效果。

4.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观察、记录、作品展示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幼儿的游戏情况和发展状况。

5.加强师资培养和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EB/OL]2019623).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9/content_5411564.htm

[2]刘霞.幼儿园课程创生:内涵、价值与实践路径[J].教育导刊,2020(01

 

本文系合肥市教育规划项目《幼儿园4-6岁幼儿创生性主题建构游戏开展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HJG22133)阶段性成果。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