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的用药情况及合理用药分析
摘要
关键词
2型糖尿病;降糖药物;用药情况;合理用药;用药指导
正文
前言
糖尿病是我国常见的慢性病之一,该病以人体血葡萄糖水平慢性增高为特征。临床调查显示,截止2021年,我国糖尿病发生率整体约为12.8%,其中以2型糖尿病最为常见,占比超全部患者的90%[1]。且近年来,受肥胖、老龄化、不健康生活习惯常态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2型糖尿病发病率还持续上升[2]。
目前,临床尚未明确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也无特效治疗药物,患者需通过长期药物治疗+日常管理实现血糖的有效控制,以降低高血糖导致的并发症发生风险,维持机体健康状态,延长生存期。但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糖尿病治疗药物种类愈发多样,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用药方案、不良反应等均存在差异,且用药方案普遍疗程长,患者很容易因不良情绪、忘记用药方案等因素错服、漏服甚至自行更改用药方案,导致不合理用药情况出现,尤其是公共卫生平台管理患者,因缺乏强有效的管理措施,不合理用药情况更是普遍,极大影响了自身的血糖控制效果,还增加了用药不良反应发生风险[3-4]。也因此,分析公共卫生平台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情况,提出针对性的合理用药对策,意义重大。本文即选择重庆市渝北区大湾镇公共卫生平台管理的601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降糖药物用药情况,探究针对性合理用药指导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管理提供参考,见下文。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重庆市渝北区大湾镇公共卫生平台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601人,管理时间2021年1月~2023年12月。其中男患者301人、女患者300人,年龄(58.52±8.44)岁,最低38岁,最高84岁;病程(4.55±1.04)年,最短1年,最长9年;体质指数(27.44±1.46)kg/m2,最低24.6 kg/m2,最高31.2 kg/m2。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1)均确诊原发性2型糖尿病[5]。(2)临床资料完整。(3)于本院中开具降糖处方。(4)接受公共卫生平台的持续管理。(5)知晓研究,自愿参与。
1.2.2排除标准
(1)精神异常者。(2)信息不完整者。(3)不愿接受合理用药指导者。(4)沟通和(或)认知障碍者。(5)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者。(6)管理期间死亡的患者。
1.3方法
1.3.1用药情况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日常随访等方式获取患者详细的个人信息、降糖药物使用等情况。自制问卷,含患者性别、年龄、病程、降糖药物使用种类、处方内容、费用、饮食等常规内容。并在日常随访、门诊复诊中,依照《基层2型糖尿病筛查专家共识》[5]、《2型糖尿病基层合理用药指南》[6]、药品使用说明书等规章制度,分析患者降糖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1.3.2合理用药指导
调查结束后,本院即刻开展针对性的合理用药指导,具体:(1)建议电子信息档案库:借助公共卫生管理平台建立患者个人的电子信息健康档案,于档案内详细记录患者个体信息、家庭情况、降糖药物种类、日常管理、既往用药史等内容,并依照患者用药情况、血糖控制效果,制定针对性的用药指导方案。(2)日常教育:院内定期开展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讲座,以微信、电话、短信等方式邀约患者及家属前来听讲,于讲座中系统、全面讲解糖尿病相关知识、不同降糖药物机制和使用方法、降糖药物合理应用的重要性等知识点,以提高患者及家属的疾病、用药认知,并在讲座后开启个体化指导,鼓励患者和家属讲出自己的疑问并予以及时解答;同时,于微信群、管理平台上定期推送降糖药物合理应用的小知识;还可在日常随访中依照患者用药处方开展针对性用药讲解,如明确告知患者使用降糖药物的服用时间、用药不良反应,尤其是联合用药患者;多方面共同教育下,尽可能帮助患者掌握自己用药处方的用药规范,提升其合理用药意识。(3)提供药物治疗盒:依照患者用药方案提供个体化的药物存在盒,盒子上明确张贴服药时间、用药剂量。(4)持续管理:指导患者掌握自我血糖监测方法,于日常随访中定期上报血糖水平或定期回院复查血糖水平,依照血糖控制效果,合理调整用药方案。
1.4观察指标
1.4.1患者用药情况分析
分析患者用药种类、用药处方、合理用药程度。以药物利用指数评估合理用药程度,药物利用指数即测量医师使用某药的日处方剂量,指数=限定日剂量总数/患者总用药天数,越接近1,药物使用越合理[7]。
1.4.2患者指导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血糖指标即空腹血糖。
1.5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SPSS22.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例(%)],X2检验。计量资料(`x±s),T检验。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用药情况分析
经用药分析,纳入患者中二甲双胍缓释片使用率最高,详情见表1;处方中两种降糖药物联用率最高,详情见表2;所有药物的药物利用指数在0.32~1.34间波动,并以吡格列酮胶囊利用指数最接近1,胰岛素和磺脲类药物的利用指数离1最远,详情见表3。
表1患者降糖药物使用种类分析
药物种类 | 例数 | 占比 |
二甲双胍缓释片 | 307 | 51.08% |
伏格列波糖分散片 | 180 | 29.95% |
格列美脲分散片 | 150 | 24.96% |
吡格列酮胶囊 | 132 | 21.96% |
阿卡波糖胶囊 | 115 | 19.13% |
瑞格列奈片 | 103 | 17.14% |
格列齐特缓释片 | 90 | 14.98% |
维格列汀片 | 49 | 8.15% |
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 | 30 | 4.99% |
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 | 13 | 2.16% |
表2患者处方分析
处方类型 | 例数 | 占比 |
单药处方 | 175 | 29.12% |
二联用药 | 265 | 44.09% |
三联用药 | 133 | 22.13% |
≥4联用药 | 28 | 4.66% |
合计 | 601 | 100.00% |
表3患者降糖药物的药物利用指数分析
药物种类 | 例数 | 药物利用指数 |
二甲双胍缓释片 | 353 | 0.94 |
伏格列波糖分散片 | 204 | 1.34 |
格列美脲分散片 | 170 | 0.40 |
吡格列酮胶囊 | 152 | 0.99 |
阿卡波糖胶囊 | 130 | 0.82 |
瑞格列奈片 | 118 | 0.96 |
格列齐特缓释片 | 105 | 0.83 |
维格列汀片 | 56 | 0.76 |
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 | 34 | 0.45 |
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 | 14 | 0.32 |
2.2患者指导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患者指导后血糖水平较指导前低(P<0.05)。详情见表4。
表4患者指导前后血糖水平比较(`x±s)
时间 | 空腹血糖(mmol/L) |
指导前(n=601) | 6.82±1.15 |
指导后(n=601) | 5.04±0.82 |
T | 30.8956 |
P | 0.0000 |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营养摄入渠道愈发充分,导致熬夜、暴饮暴食、烟草、过量饮酒等不健康生活习惯常态化,增加了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截止2021年,糖尿病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二杀手”,仅次于癌症[8]。若未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会持续损伤微血管、外周神经等组织脏器,引起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而糖尿病足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也会导致失明。且有研究显示,糖尿病足截肢患者截止后6个月内的死亡率高达20%[9]。
目前,临床主要通过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而及早开展系统化、针对性降糖治疗,更是延缓病情进展、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的关键[10]。但在现实世界中,受经济条件、医疗条件限制,我国绝大多数的2型糖尿病患者无法在专业医疗机构中得到长期照护,只能居家自我完成治疗,接受公共卫生平台的管理。而自我治疗和公共平台管理难以给患者带来强有效的日常管理,患者很容易因负性情绪、用药认知不足等因素出现不合理用药,影响降糖效果[11,12]。也因此,加强患者降糖药物应用指导,帮助患者熟练掌握用药方式、用药注意事项,提高其合理用药率,意义重大。
本文中,患者降糖药物使用中以二甲双胍缓释片最为常见,用药处方则以二联用药为主,证实了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种类、用药方案的多样性,也给患者合理用药增加了难度。而纳入患者所有药物的利用指数均在0.32~1.34间波动,且50%的药物指数与1相差>0.2,可见患者不合理用药情况较为普遍,也与临床调查结果大致相同[13]。
而患者指导后血糖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可见针对性的合理用药指导可有效提升公共卫生平台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分析原因:针对性合理用药指导下,能够从日常随访、讲座、平台知识推送等多个方面加强患者合理用药相关知识的教育工作,尽可能提升患者及家属疾病、药物认知,纠正错误用药观念,实现日常用药干预,同时以药物治疗盒时刻提醒患者遵医嘱用药,确保其日常合理用药,并通过档案信息查询、血糖变化监测合理调整用药方案,进一步提高治疗的科学性,从而提升了血糖控制效果。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种类、用药方案较多,需予以有效指导,方可提升合理用药率,提高血糖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
[1]Caspersen H S N ,Dethlefsen C ,Vestergaard P , et al.Adherence to newer second-line oral antidiabetic drugs among people with type 2 diabetes-A systematic review.[J].Pharmacology research perspectives,2024,12(2):e1185.
[2]Sefah I , Okotah A , Afriyie D ,et al.Adherence to oral hypoglycemic drugs among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in a resource-poor sett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and Basic Medical Research, 2020, 10(2):102-109.
[3]Kunutsor K S ,Zaccardi F ,Balasubramanian G V , et al.Glycaemic control and macrovascular and microvascular outcomes in type 2 diabete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cardiovascular outcome trials of novel glucose-lowering agents.[J].Diabetes, obesity metabolism,2024,26(5):1837-1849.
[4]Feng F ,Zhou B ,Zhou L C , et al.Vitamin D, selenium, and antidiabetic drugs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ith Hashimoto's thyroiditis.[J].World journal of diabetes,2024,15(2):209-219.
[5]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基层卫生分会. 基层2型糖尿病筛查专家共识[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9,11(7):79-85.
[6]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等. 2型糖尿病基层合理用药指南[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1,20(6):615-630.
[7]都丽萍,李春英,王睿韬,等.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治疗现状及药学服务需求调查[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22,20(1):57-62.
[8]Villasenor M ,Selzer R A .Preoperative Patient Evaluation: Newer Hypoglycemic Agents[J].Anesthesiology Clinics,2024,42(1):41-52.
[9]AlSofiani E M ,AlHalees Z D ,Aljebreen A J , et al.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hoice of Glucose-Lowering Medications Among Physicians Treating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J].Cureus,2024,16(2):e53844.
[10]Desjardins C ,Leblay L ,Bélanger A , 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Diet Quality and Glucose-Lowering Medication Intensity Among Adults With Type 2 Diabetes: Results From the CARTaGENE Cohort[J].CJC Open,2024,6(1):20-29.
[11]Qi A ,Na L ,Zhehui Z , et al.Two Novel Metformin Carboxylate Salts and the Accidental Discovery of Two 1,3,5-Triazine Antihyperglycemic Agent.[J].ACS omega,2023,8(50):48028-48041.
[12]Yan X ,Ziyad A .Compa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glucose-lowering agents: real-world data to emulate a four-arm target trial - Authors' reply.[J].The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ogy,2023,11(12):895-896.
[13]申学谦,高绪霞,马立萍,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糖尿病患者处方多重用药情况分析[J].中国医药,2021,16(1):80-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