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精神疾病患儿父母焦虑情绪的影响分析
摘要
关键词
心理护理;精神疾病;心理应激指标;心理状态
正文
在最近几年中,精神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并且在儿童群体中也相当普遍。伴随着现代信息科技的快速进步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儿童在家中常常会接触到手机和电脑等电子设备。然而,一些负面的社会现象可能会对儿童的心理产生影响,导致出现心理障碍,这不仅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也给整个家庭带来压力。身为儿童的首席监护人,父母肩负起抚养成年人的职责与义务。然而,一旦儿童患上精神障碍,这无疑会造成巨大的冲击。所以,提供适当的心理护理,帮助父母调整自己的情绪,正视儿童的问题,并主动寻找解决办法,这一点非常关键[1]。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20年11月-2023年11月到本院治疗精神疾病患儿共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在40-72(58.25±5.55)岁;对照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在41-73(58.31±5.47)岁,一般资料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常规护理服务。
1.2.2研究组
心理护理:首先,向患儿的亲属解释精神疾病的起因、症状以及特性,以便能够对精神疾病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和理解。接下来,向患儿的亲属说明这种疾病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目前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都在遭受这种疾病的困扰。此外,精神疾病的特点是长期和反复发作。然而,只要能够坚定地进行正确的治疗,那么患儿的状况就能得到显著的改善。向患儿的亲属进行安抚,帮助建立对抗疾病的自信,并减轻其焦虑感。最后,依照患儿家长的反馈,为设计专门的问答环节,并制订出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干预策略。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家长的情绪波动。倡导患儿的亲属们分享其治疗经历,共同学习,以此来改善其消极心态。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儿心理状态;睡眠质量评估:运用PSQI量表分析,分数低睡眠质量高。
1.4数据处理
SPSS 19.0软件统计,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心理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抑郁、焦虑、睡眠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 | 抑郁评分 | 焦虑评分 | 睡眠质量评分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研究组(n=50) | 45.31±5.02 | 30.01±2.13 | 45.23±5.03 | 35.17±4.37 | 20.01±1.23 | 7.21±0.52 |
对照组(n=50) | 45.21±5.17 | 42.12±3.15 | 45.53±5.27 | 42.21±5.03 | 20.17±1.72 | 11.37±1.32 |
t | 0.098 | 22.519 | 0.291 | 7.471 | 0.535 | 20.734 |
p | 0.922 | 0.000 | 0.772 | 0.000 | 0.594 | 0.000 |
3.讨论
在最近几年中,精神疾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但其发病原理的研究仍然不够清晰,因此,制定和管理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相对困难。一旦家庭中出现精神疾病患儿,将会给整个家庭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患儿及其家属不仅要承受经济压力,还要面对较大的心理压力。来自外界的各种偏见会使患儿及其家属产生焦虑和紧张等负面情绪。负面情绪可能会直接影响到患儿的家庭环境,进而对其康复过程产生负面效果[2]。这项研究针对精神障碍的小朋友的父母进行心理护理,目的是减轻其压力和忧郁,让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孩子的负面表现,并且给予舒适且充满活力的家庭环境,以此来减轻其忧虑与害怕心理。另外,立即向孩子的父母报告其病症发展,并且会耐心地回应其疑问。根据每一位孩子的具体状态,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护理,以便能够随时接受专业指导。对患儿的家人阐述精神疾病的频繁发作特性,强调反复治疗的必要性,坚守正确的治疗方式对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不能随意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改药物剂量,以免降低药效,延长治疗时间,给患儿的家庭带来经济压力。针对那些面临财务压力的家庭,应该合理地向提供有助于缓解经济压力的社区和财务援助机构,从而降低其财务压力。最后,由于精神疾病的独特性,通常情况下,精神疾病患儿在住院期间不需要陪护,但为减少患儿的心理伤害,让感受到家庭的关爱,建议家属陪同。
综上所述,对精神疾病患儿父母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其焦虑情绪,从而改善其心理状态,有助于减轻患儿家属的压力。
参考文献:
[1] 陈艳新. 心理护理对精神疾病患儿父母焦虑情绪的影响[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2(6):94-95,102.
[2] 崔伟,张静,王亚. 心理护理对精神疾病患儿的影响[J]. 心理月刊,2022(24):149-1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