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在慢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
关键词
饮食护理;心理护理;慢性胃炎
正文
慢性胃炎为临床常见、多发病症,患者病情发作后很容易产生各种症状如食欲不振、腹痛等,临床中复发率较高,需要长期用药,同时还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心理健康受到影响,有学者表示该病症和患者心理因素、饮食习惯等息息相关,尽管常规护理可以取得一定效果,但是其缺乏全面性、针对性,无法使临床护理要求获得极大满足,影响患者病情恢复[1]。饮食护理的实行能够确保患者营养均衡,缩短病情恢复时间;心理护理能够使患者心理状态产生改变,提高其对于护理干预的配合度,进而取得理想效果。本次研究旨在探析饮食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在慢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于2021年03月-2022年03月纳入的82例慢性胃炎患者展开研究,参照组年龄范围28-76岁,年龄均值为(50.78±1.54)岁;观察组年龄范围28-77岁,年龄均值为(50.12±1.6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相关诊断标准;患者无意识障碍。排除标准:恶性肿瘤、严重精神疾病、肝肾功能受损患者。
1.2方法
1.2.1参照组
该组实行常规护理。对患者实行健康教育,讲述疾病知识;定期展开心理疏导,使患者保持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日常宜清淡饮食,不要食用刺激性较强食物;及时清洁病房环境,开窗通风,并对温湿度进行调整。
1.2.2观察组
该组实行饮食护理联合心理护理。①饮食护理。护理人员要主动和患者交流,依照患者饮食喜好、病情等制定并调整饮食方案,告知其坚持少吃多餐这一原则,确保健康饮食;定期清洁、消毒餐具,勤洗手,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从患者活动情况出发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对食物摄入量、进食速度等进行控制,日常饮食中多食用纤维素含量较高食物,对糖分摄入进行严格控制;调整饮食结构,辅助并指导患者多食用新鲜蔬菜如黄瓜、西红柿等;多食用营养价值高以及清淡易消化食物。禁烟酒,减轻胃肠负担。告知患者尽量不要食用酸性食物、腌制类食物等,防止胃酸过度分泌;合理搭配饮食,确保机体营养均衡。②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鼓励其与其他患者交流,表达自身情绪,并掌握患者心理需求,形成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充分信任医护人员。依照患者情绪及病情变化情况对引导法、鼓励法等进行合理应用,减轻患者精神压力。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缓解心理负担。心理护理过程中,需要注重患者自信心的增强,讲述治疗成功病例,纠正其对于疾病的错误认知,使患者保持乐观心态,进而更为主动地配合临床各项工作。
1.3观察指标
依照《全国慢性胃炎专题分类标准》对患者胃镜下病理评分进行评估,主要包括胃镜下黏膜、炎症活动度、腺体、肠上皮化生等,各项均计0-4分,分数越高,则说明患者病情越严重。观察患者满意度情况并将其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与不满意,共设置了20分问卷调查项目,每个项目5分,总分为100分。0-40为不满意,40-80为基本满意,80-100为非常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资料录入spss18.0统软件中处理。
2 结果
2.1对比两组的胃镜下病理评分
护理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的胃镜下病理评分[n(±s)]
组别 | 例数 | 黏膜 | 炎症活动度 | 腺体 | 肠上皮化生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参照组 | 41 | 2.35±0.64 | 1.34±0.30 | 2.45±0.66 | 1.58±0.35 | 2.30±0.70 | 1.22±0.24 | 2.39±0.50 | 1.25±0.26 | ||
观察组 | 41 | 2.36±0.65 | 0.99±0.20 | 2.43±0.64 | 1.10±0.20 | 2.32±0.69 | 0.80±0.17 | 2.36±0.51 | 0.74±0.15 | ||
t | 0.070 | 6.215 | 0.139 | 7.624 | 0.130 | 9.143 | 0.268 | 10.879 | |||
P | 0.944 | 0.000 | 0.889 | 0.000 | 0.896 | 0.000 | 0.788 | 0.000 |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参照组的总体满意度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满意度比较[n(%)]
组别 | 例数 | 非常满意 | 基本满意 | 不满意 | 满意度 |
参照组 | 41 | 10 | 22 | 9 | 78.05 |
观察组 | 41 | 25 | 14 | 2 | 95.12 |
| 5.144 | ||||
P | 0.023 |
3 讨论
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主要通过对症治疗进行缓解。有研究发现,患者饮食习惯以及心理状态的改善,对于胃黏膜恢复能够起到促进作用。受到各种刺激的影响,患者胃黏膜黏液屏障很容易受到损伤,且幽门螺杆菌风险增加,不仅会使消化道完整性受到破坏,还会使胃肠道功能受到影响。
对于慢性胃炎患者,通过对其实行健康指导,能够使其正确认识疾病,切实意识到心理健康以及保持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性,能够有效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以及治疗依从性,使患者对于营养的基本需求获得极大满足,提高治疗有效率,进而实现病情恢复。饮食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在慢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评估[3]。首先,从疾病基础知识掌握程度来看,饮食护理联合心理护理的运用,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胃炎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和自我护理措施。通过了解疾病知识,患者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治疗和护理过程,提高治疗有效率。其次,从生活质量方面来看,饮食护理联合心理护理的实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科学的饮食安排和心理调适,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症状,减轻疼痛和不适感。同时,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社交能力和情绪稳定性,使其在面对疾病和生活压力时更加从容和自信。此外,从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来看,饮食护理联合心理护理的运用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患者更愿意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过程,同时能够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增强对医生的信任感和满意度。这种积极的反馈对于医生的治疗方案调整和医院服务质量提升具有积极意义。最后,从医疗费用支出方面来看,饮食护理联合心理护理的运用可以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支出。通过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经济负担。同时,科学合理的饮食和心理调适方案还可以减少药物的使用量,从而降低医疗费用支出。
综上所述,饮食护理联合心理护理的应用,有利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能够提高患者配合度及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刘妍,黄惠.饮食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在慢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 8(10):153-155.
[2]倪虹.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中的护理效果[J].健康大视野, 2022, 20(2):170-172.
[3]李娟.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J].心理月刊, 2021(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