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循证理念的集束化护理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患者的影响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纪予情 刘佳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辽宁大连 116023

摘要

目的:探究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患者实施基于循证理念的集束化护理的影响。方法:于2022.6~2023.6选取40例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20例,常规集束化护理)和试验组(20例,基于循证理念的集束化护理),对负面情绪、日常生活能力、预后情况、满意度进行观察。结果:试验组护理后SAS、HAMD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后GOS、BI评分均优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对护理满意度占比(95.00%),明显高于参照组(70.00%),P<0.05。结论: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患者实施基于循证理念的集束化护理可以改善心理状态及预后,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采纳。


关键词

循证理念;集束化护理;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正文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的异常扩张导致的局限性动脉壁瘤状突起,常发生于动脉分叉部位,为临床常见的一种血管性疾病,在成年人群中的患病率为1%-5%,是非创伤性蛛网膜下出血的最重要原因是神经外科领域极为凶险的疾病。具有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尤其老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1]。在脑出血的病因中,颅内动脉瘤是最主要的病因。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开颅夹闭、介入栓塞和保守治疗等手段,但容易发生并发症,而保守治疗的疗效并不理想,死亡率高达71%因此,探索新的治疗手段及护理手段以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尤为重要。传统上,针对颅内动脉瘤病人介入栓塞术后并发症、心理状态和预后等方面的护理措施,主要集中式护理,但因缺少循证证据,其实用性不强,自我管理效率不高,术后并发症较多[2]。由于集束化护理干预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日渐精深,以循证理念对集束化护理进行优化、补充,以发现集束化护理在临床上优劣,制订临床护理指南,充分发挥其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案

1.1一般资料

2022.6~2023.6选取40例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试验组,20例,资料对比P0.05,见1

1患者资料

组别

性别(%

平均年龄(岁)

参照组

1550.00

1550.00

45.56±4.67

试验组

1646.67

1453.33

45.52±4.68

χ2/t

0.067

0.027

P

0.796

0.979

纳入标准:1均符合《中国颅内破裂动脉瘤诊疗指南2021[3]颅内动脉瘤诊断标准;(2)年龄范围在30-60岁之间;(3)均知情同意并签字

排除标准:(1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2存在肝肾疾病肿瘤者;(3)随访资料丢失者;(4)精神语言障碍。

1.2方法

所有病人进行介入栓塞术,常规的造影和 CT扫描,确定了肿瘤的大小、位置和形态,并在合适的压力下进行穿刺。

参照组(常规集束化护理):将床头抬高15°30°,以利于全身血液循环,术后需卧床24小时以上,卧床1个月以内不能进行任何体力活动;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放松的心态,避免出现剧烈的咳嗽,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定时对病人进行背部的拍打,帮助病人翻身,以降低压力引起的伤害;在有痛感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止痛药物,并根据病人的疼痛程度来判断。术后应定期做好护患护理工作,并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嘱咐病人按照医院发放的《健康指南》按时进行运动,并每两周一次复查。

试验组(基于循证理念的集束化护理):成立循证集束化护理小组:由护士长1名,责任护士2名,低年资护士多名,全部经过循证护理训练,针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并发症、心理压力、预后等特征,进行循证指导下的集中化护理干预。循证集束化支持:采用基于“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平台的中英文对照研究,采用 Meta定性、定量方法,对所获文献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价,并结合患者术后并发症、心理应激和预后风险因素等,对各类文献资料进行精确整理,采用专家会诊的方式,进行循证研究,并结合护理实践,从预后风险因素出发,对术后并发症、心理压力、生理症状、预后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护理实践:在此基础上,根据循证报告中得到的风险因素和专家组会议报告,整理出在干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纵轴表示所要干预的事件,例如护理评价、并发症预防、心理应激干预等,横轴是护理周期,设定24周,0~1周是院内护理,2-24周是院外连续性护理。所有的护理都是由一个基于证据的团队来完成的,这个团队中的责任护士要定期总结和汇报日常的临床路径的执行情况。并发症预防、处理:针对脑血管痉挛,立即遵医嘱给予用药,密切监测患者血压、肢体活动,以及有无失语等,若发现异常需立即告知医生处理。针对脑积水患者,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颅高压症状,预防呕吐引起误吸,嘱患者卧床休息,确保充足睡眠,避免强烈应激等;针对肺部感染,加强翻身、扣背,按需吸痰,定期通风、消毒病房;严格执行探视制度;严格无菌操作原则;针对血压过高或过低的患者,可用药物控制血压在医嘱要求的范围内。

1.3观察指标

(1)选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超过50分为焦虑,50分以下处于正常状态,得分越高焦虑症状越严重[4]抑郁情绪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7分以下处于正常状态,7分及以上为存在抑郁症状,分值越大抑郁程度越严重[5]

(2)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BI)量表评定,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日常生活能力越好[6]患者预后情况评估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分值范围在1-5分,得分越高预后越佳[7]

(3)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评分(NewcastlesatisfactionwithnursingscalesNSNS),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8]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1.0软件分析及处理数据,%计数资料,х2检验;±s计量资料,t检验,P<0.05为有差异。

2结果

2.1负面情绪

两组护理前负面情绪比较,P0.05试验组护理后SASHAMD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如表2所示。

2 对比负面情绪±S

组别

n

SAS

HAMD

护理前

护理

护理

护理后

参照

20

63.24±3.06

48.95±3.42

15.19±2.28

10.39±1.05

试验

20

63.13±3.27

40.52.95

15.17±2.33

8.06±1.24

t

-

0.110

8.357

0.027

6.413

P

-

0.913

<0.001

0.978

<0.001

2.2生活能力以及预后情况

两组护理前生活能力以及预后情况比较P0.05试验组护理后GOSBI评分均优于参照组,P0.053所示

3 生活能力以及预后情况比较±S

组别

n

GOS

BI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参照组

20

74.53±5.18

82.31±4.45

14.97±2.48

8.92±1.05

试验组

20

74.55.56

90.23±2.71

15.03±2.47

5.37±0.74

t

-

0.035

6.798

0.077

12.359

P

-

0.972

<0.001

0.939

<0.001

2.3满意度

试验组对护理满意度占比(95.00%),明显高于参照组(70.00%),P0.05,如表4所示

4 满意度[n%]

组别

n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参照组

20

6

8

6

1470.00

试验组

20

10

9

1

1995.00

χ2

-

-

-

-

4.329

P

-

-

-

-

0.037

3讨论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患,介入栓塞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其存在穿刺部位感染、二次出血、脑血管痉挛、血肿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和预后。集束化护理是指在相同的护理情境中,通过一定的时序安排,提升护理品质和临床效果,推动病人术后康复。循证理念下的集束化护理是不断对集束化护理进行循证支持,从患者实际问题出发,寻找循证证据为临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9]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理后SASHAMD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分析原因是全面评估与个性化护理计划:集束化护理首先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社会支持系统等。通过评估,护理人员能够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需求,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这个计划会考虑到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等,以确保护理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基于证据的护理措施:集束化护理强调使用经过验证和证实的护理措施。这意味着护理人员会参考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选择最有效的护理方法。对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的患者,这可能包括疼痛管理、心理支持、康复锻炼等方面的护理措施。持续监测与及时调整:集束化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措施的过程中,持续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心理状态。如果发现患者的负面情绪没有得到改善或出现新的问题,护理人员会及时调整护理计划,以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护理效果[10]。且试验组护理后GOSBI评分均优于参照组,P0.05分析原因是个性化康复计划:集束化护理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这个计划会考虑到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确保患者在术后能够得到适当的锻炼和康复。通过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患者可以更快地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提高预后效果。基于证据的护理措施:集束化护理强调使用经过验证和证实的护理措施。这意味着护理人员会参考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选择最有效的护理方法。对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的患者,这可能包括疼痛管理、心理支持、康复锻炼等方面的护理措施。这些措施都是基于证据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预后情况。持续监测与及时调整:集束化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措施的过程中,持续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生活能力恢复情况。如果发现患者的生活能力没有得到改善或出现新的问题,护理人员会及时调整护理计划,以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护理效果[11]。还有结果显示,试验组对护理满意度占比(95.00%),明显高于参照组(70.00%),P0.05分析原因是患者为中心的护理:集束化护理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的需求和感受。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会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他们的期望和顾虑,并尽可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这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信任感。全面而个性化的护理计划:集束化护理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全面而个性化的护理计划。这个计划会考虑到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社会背景等因素,确保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得到最佳的护理。通过全面而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患者可以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和关注,从而提高满意度[12]

综上所述,基于循证理念的集束化护理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患者干预中,能够积极改善心理状态及预后,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采纳。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中国颅内动脉瘤计划研究组.中国颅内破裂动脉瘤诊疗指南2021[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21,18(8):546-574.

[2]董敏,徐芳,沈洁.基于循证理念的集束化护理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4):102-105.

[3]朱琳.循证护理对行介入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并发症与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医疗装备,2021,34(21):180-182.

[4]马红芳.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手术期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观察[J].当代临床医刊,2023,36(3):103-104.

[5]蔺灿灿,潘亚茹.基于时间理念的目标性护理策略在Hunt-HessⅠ级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栓塞术后的应用效果探析[J].罕少疾病杂志,2023,30(2):83-84.

[6]马再华,刘萍萍,徐婷婷,et al.循证理念下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行介入栓塞术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2,8(4):175-177.

[7]赵志宇,赵文利,李海云,.音乐导向叙事护理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生存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16):3025-3028.

[8]周允.细节护理在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介入栓塞术后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2,34(6):169-171.

[9]严小莉.循证护理对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栓塞术后并发症、心理状态及预后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0,15(12):44-45.

[10]王丽君,胡韶华,崔玉华.叙事性心理护理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后心理状态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1,30(25):4796-4798.

[11]袁云仙.预见性护理应用于Hunt-Hess低分级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对其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黑龙江医学,2021,45(16):1748-1749.

[12]王春霞,陈焦焦.循证护理对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栓塞术后并发症、心理状态及预后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1,28(3):139-14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