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护理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干预方案和临床意义
摘要
关键词
全科护理;高血压;血压水平;护理满意度;消极情绪;生活质量
正文
高血压会导致患者舒张压与收缩压水平高于标准值,可能合并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若是血压控制不及时,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甚至危及性命。作为我国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需要患者长期服药控制,不仅使患者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还会导致患者产生强烈的消极情绪。为此,需要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效干预。有报道称[1-2],全科护理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干预效果突出,为了验证此内容,本文特选择性分析本院治疗高血压患者86例临床资料,入院时段2023.1月份至2024.1月份,按护理模式划分全科护理组与常规护预组,全科护理组予以全科护理模式,常规护预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对全科护理组与常规护预组血压水平、护理满意度、消极情绪、生活质量等指标进行对比。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择性分析本院治疗高血压患者86例临床资料,入院时段2023.1月份至2024.1月份,按护理模式划分全科护理组与常规护预组,全科护理组予以全科护理模式。全科护理组、常规护预组年龄分别为25-78岁、26-80岁,均龄分别为(54.05±4.27)、(55.28±4.16)岁,男女比例23:20。研究对象的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本实验经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对象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均知情实验内容,并签署了同意书[3]。
排除标准:将口语功能异常、精神障碍、传染病、心脏病等患者排除在外[4-5]。
1.2方法
常规护预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对患者实行健康知识宣传服务与指导正确用药服务等干预内容。
全科护理组予以全科护理模式:首先,药物干预。在为患者选择降压药物时,一定要结合患者病情,考虑其会诱发的不良反应以及达到的临床疗效,如此才能指导患者长期用药。另外,告诉患者相关注意事项,不能快速降压或者血压降至过低,以免引发直立性低血压。其次,康复指导。为患者创造安静、整洁且舒适的病房环境,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室温控制在18~22℃之间,湿度控制在50﹪~60﹪之间。此外,传授患者调节情绪的方法,使患者每日保持良好心情,防止情绪大幅度变化。结合患者身体耐受力指导其展开科学运动,比如散步、跳绳、羽毛球等。同时采用针灸、耳穴贴压等中医疗法进行辅助治疗。并为患者制定健康的饮食计划,帮助患者更好的控制血压。第三,心理干预。患者心理状态关乎着临床治疗效果,为此,护理人员要主动和患者沟通,掌握其心理变化,鼓励并安慰患者,提高患者乐观的生活态度,消除各种负面因素的影响,如家庭、社会等因素,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面对临床治疗,继而更好的降低血压水平。最后,出院干预。出院后进行定期随访,每周电话随访,每月家庭随访,使患者在院外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并告知患者定期复诊。
1.3评定标准
①检查并记录舒张压、收缩压变化情况,标准收缩压:90~139 mmHg,标准舒张压:60~89 mmHg。
②利用自制调查统计表记录患者护理满意情况,统计表的总分为50分。高于30分即满意,患者舒张压与收缩压恢复标准值的耗时较短;20-30分之间即较满意,患者舒张压与收缩压恢复标准值的耗时较长;低于20分即不满意,患者舒张压与收缩压未恢复标准值。总满意率=(满意+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6]。
③利用SAS与SDS评分量表评估焦虑与抑郁情绪的高与低[7]。
④采用QOLCE评分量表评估生活质量的高与低[8]。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6.0 系统,计数资料(n,%)表示,x2 检验;计量资料(±s)表示,t 检验,检验水准 P < 0.05。
2.结果
2.1对比全科护理组与常规护预组血压水平
预前,全科护理组与常规护预组血压水平基本无异(P>0.05);预后,全科护理组与常规护预组血压水平均有下降,而全科护理组下降程度更突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全科护理组与常规护预组血压水平(±s,mmHg)
组别/例数 | 舒张压 | 收缩压 | ||
预前 | 预后 | 预前 | 预后 | |
全科护理组(n=43) | 100.45±7.36 | 70.17±6.38 | 150.38±11.52 | 115.38±6.45 |
常规护预组(n=43) | 99.47±8.28 | 82.28±8.18 | 150.53±11.63 | 125.28±6.43 |
T值 | 0.574 | 12.562 | 0.453 | 16.513 |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2.2对比全科护理组与常规护预组护理满意度
全科护理组护理满意度远超常规护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全科护理组与常规护预组护理满意度[例(%)]
组别/例数 | 满意(例) | 较满意(例) | 不满意(例) | 总满意率(%) |
全科护理组(n=43) | 20 | 24 | 2 | 41(95.35) |
常规护预组(n=43) | 18 | 20 | 10 | 33(76.74) |
T值 | 10.278 | |||
P值 | <0.05 |
2.3对比全科护理组与常规护预组消极情绪
预前,全科护理组与常规护预组消极情绪评分基本无差(P>0.05);预后,全科护理组与常规护预组消极情绪评分明显比预前低,而全科护理组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对比全科护理组与常规护预组消极情绪(±s,分)
组别/例数 | SAS评分 | SDS评分 | ||
预前 | 预后 | 预前 | 预后 | |
全科护理组(n=43) | 52.62±1.88 | 38.27±1.65 | 55.43±1.18 | 42.27±1.17 |
常规护预组(n=43) | 52.82±1.65 | 47.45±1.27 | 55.22±1.43 | 49.45±1.27 |
T值 | 0.501 | 6.386 | 0.426 | 7.361 |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2.4对比全科护理组及常规护预组生活质量
预前,全科护理组与常规护预组生活质量评分基本无差(P>0.05);预后,全科护理组与常规护预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比预前高,全科护理组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对比全科护理组及常规护预组生活质量(±s,分)
组别/例数 | 躯体功能 | 情感健康 | 认知能力 | 社会功能 | 行为功能 | |||||
预前 | 预后 | 预前 | 预后 | 预前 | 预后 | 预前 | 预后 | 预前 | 预后 | |
全科护理组(n=43) | 67.25±8.13 | 75.66±9.03 | 66.57±6.14 | 77.22±7.23 | 60.51±6.23 | 78.45±8.47 | 61.45±7.15 | 74.43±8.24 | 65.53±7.26 | 78.44±7.92 |
常规护预组(n=43) | 67.82±7.24 | 71.54±7.32 | 66.73±8.22 | 71.55±6.15 | 60.43±7.67 | 71.28±7.28 | 60.29±8.26 | 69.56±8.16 | 65.15±7.66 | 72.52±7.29 |
T值 | 0.342 | 3.124 | 0.433 | 0.234 | 0.352 | 2.327 | 0.235 | 0.514 | 0.363 | 2.667 |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3.讨论
高血压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常见症状有头痛、头晕,跟情绪、过度疲劳、气候等因素相关,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失眠、耳鸣等症状[9]。除了针对性治疗外,有效的护理模式也十分关键。与临床常规护理干预比较,全科护理的系统性更强,既能指导患者正确用药,还能结合患者机体情况指导其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与运动习惯,进而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另外,全科护理更关注患者心理状态,通过针对性疏导,使患者以积极心态配合治疗。如此即改善了患者病情,又促进了护患和谐关系,对医院健康稳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10-12]。本文研究结果为:预前,全科护理组与常规护预组血压水平基本无异;预后,全科护理组与常规护预组血压水平均有下降,而全科护理组下降程度更突出;全科护理组护理满意度远超常规护预组;预前,全科护理组与常规护预组消极情绪评分基本无差;预后,全科护理组与常规护预组消极情绪评分明显比预前低,而全科护理组更低;预前,全科护理组与常规护预组生活质量评分基本无差;预后,全科护理组与常规护预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比预前高,全科护理组更高;此结果与陈锦清、张耿红、马艳红[13-15]等人研究结果基本无差,如此验证了全科护理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干预效果。
综上所述,全科护理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干预效果更理想,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改善患者心理、饮食习惯、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敖小丽,何秀珍. 全科护理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干预方案和临床意义 [J]. 吉林医学, 2024, 45 (04): 949-952.
[2]张若岩,张金佳,张启龙,等. 三级甲等医院全科医学科-社区联合对社区老年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效果研究 [J]. 中国医药, 2024, 19 (03): 343-350.
[3]徐婷婷. 社区全科医学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中国乡村医药, 2024, 31 (04): 47-48.
[4]肖美霞,施胜铭,吴费凯,等. “全科医生+”医共体模式下改良DASH饮食对H型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依从性研究 [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 22 (01): 73-75.
[5]李俊. 社区全科医生高血压综合防治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效果 [J]. 中国社区医师, 2023, 39 (35): 137-139.
[6]胡建英,郭良敏. 全科理念下连续动态随访护理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 中国医药导报, 2023, 20 (26): 177-180.
[7]薛亚光. 社区全科医学保健联合健康指导的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的作用研究 [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3, 43 (04): 100-102.
[8]苏小玲. 高血压患者全科服务干预用药的效果研究 [J]. 北方药学, 2023, 20 (08): 98-100.
[9]杜春,张凤妤,张海潮,等. 基于全科理念的随访护理模式在高血压患者随访中的应用 [J].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 20 (07): 90-93.
[10]丁育钧,江玉文,蔡文玉,等. 健康老龄化背景下基于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老年高血压教学改革与实践 [J]. 中国当代医药, 2023, 30 (18): 162-165.
[11]任玲,贺飞. 社区全科医生中医健康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行为方式的影响 [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3, 31 (09): 123-126.
[12]吴跃传,黄小容.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下“医护协同”规范化全科门诊服务模式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效果分析 [J]. 基层医学论坛, 2023, 27 (14): 110-112+129.
[13]陈锦清,方静,庄伟,等. 基层全科医生胜任力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22, 30 (12): 1205-1210.
[14]张耿红,田丹纯. IMCHB延续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及遵医行为的影响 [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 (33): 87-90.
[15]马艳红. 社区全科团队无缝链式服务模式对高血压患者的干预作用分析 [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2, 10 (27): 23-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