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集束化护理在降低神经内科脑卒中重症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杜旦 刘小丽(通讯作者)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广东深圳518100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广东深圳518100

摘要

目的 分析集束化护理在降低神经内科脑卒中重症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筛选本院神经内科在2021年8月-2023年9月收治的78例脑卒中重症患者,以随机双盲法分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神经内科护理,观察组,联合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导尿管留置期间,维护执行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导尿管污染及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导尿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导尿管留置期间,尿白细胞计数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留置导尿管的神经内科脑卒中重症患者中,开展集束化护理,导尿管维护效果好,可有效控制导尿管污染率,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从而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

神经内科;脑卒中;重症;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正文


脑卒中是一种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特征的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上,患者会表现为突发性脑出血、脑缺血等表现,肌肉力量下降,肌张力升高,肌肉收缩明显,导致四肢的活动能力受到限制,从而产生偏瘫、行动异常和失语症等后遗症,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危害[1]。此外,脑卒中重症患者,因出现排尿困难,需要留置导尿管进行辅助排尿,导尿管留置时间长,加上患者长期卧床,甚至大小便失禁,都会导致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2]。这种情况通常发生于导尿管留置过程中,也可能发生于导尿管拔出后48小时。据相关资料显示,泌尿系感染是院内感染中最主要的一种,病情较重时可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命。集束化护理是一种可以有效防治疾病的方法,通过多学科理论的支持,利用循证证据作为护理依据,制定针对某一种疾病的有效干预方法,以达到有效控制,预防疾病进展,预防相关并发症的目的[3]。本次研究,将其应用在脑卒中重症患者的护理中,分析集束化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本院神经内科在2021年8月-2023年9月收治的78例脑卒中重症患者,以随机双盲法分组,各39例。对照组,男女比22:17,年龄61-88岁,平均(73.2±5.2)岁;观察组,男女比24:15,年龄62-90岁,平均(74.1±5.8)岁。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分组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均明确诊断为脑卒中;重症患者;年龄>60岁;需留置导尿管;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1.3 排除标准

合并其他严重病变者;合并尿道狭窄、损伤或者前列腺疾病者;留置导尿管前患有泌尿系统感染者;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者。

1.4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讲解住院环境和注意事项,开展日常口头教育,加强导尿管的清洁,加强病房环境的管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集束化护理,(1)建立护理团队护士长为组长,护士为组员,共同讨论护理方案。(2)培训。训练时间为一个星期,每天一个小时。进行留置导尿管的相关知识、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及分级护理的理念阐述。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可入组参与研究。(3)健康教育。①健康指南发放:印发《神经内科留置导尿管患者健康指南》,包括留置导尿管知识,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相关知识及个人保护和预防措施,并对患者进行简要的讲解,确定其阅读要点,并在病房中进行随访,掌握患者或家属学习状况,并给予相应的引导。②影像教育:以“神经内科置管”为话题,从网络上收集相关的影像资料,包含自我保护技能+预防措施,录像时长20 min,将链接通过群组发送给患者,引导患者们去下载观看。(4)泌尿道感染风险评估。根据患者的年龄,导尿管的选择,留置时间,尿道口的清洁程度,尿袋的更换等指标来评定。按照各个指标的性能进行风险分类,等级越高风险就越大,0级是48小时内没有感染风险,等级1是24小时内没有感染风险,48小时内可能感染,等级2是24小时内可能感染,3级是已经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如果之前没有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在拔除导尿管后,需间隔12小时评估一次。(5)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等级评定。根据泌尿系统感染危险因素的评价,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0级:24小时复查一次,每天两次冲洗尿道周围,间隔5小时放空尿袋,3次评估无异常后,拔除导尿管;I级,24小时检查1次,清洁尿道口周围3-4次,4.5h放空尿袋1次,3次评估无异常,拔除导尿管;II度:12小时评估一次,每天清洁尿道口4-5次,每4小时排空1次尿袋,2次评估无异常,拔除导尿管;III级10小时检查1次,每天清洁尿道口6次,间隔3.5小时清空尿袋,评估无异常,可拔除导尿管。(6)心理护理:与患者进行积极的交流,使患者得到鼓舞。在与患者的交谈中,了解患者的个性特征,对患者情绪进行积极引导。让患者的家人从自己的立场去感染患者,使患者坚定治疗信心。(6)活动指导。早期主要做一些被动的运动,护士进行踝关节、腕关节、膝盖节、肘关节等按摩活动;晚期主要是进行主动活动,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抬高肢体活动,采取仰卧位,将四肢慢慢地平举起来,到了顶点时,放松身体,维持10-15秒,然后再做10次伸展和弯曲动作,慢慢放下。活动时,手脚轮流进行,练习结束后,按摩四肢的肌肉,以减轻疲劳。

1.5 观察指标

1)评估导尿管维护执行情况,分别在置管第3d、第10d及第17d,进行一次督查,观察导尿管维护护理措施的完成率;(2)评估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情况,主要有导尿管污染率及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前者以肉眼观察到尿道、会阴或者尿管外部有尿液、粪便、阴道分泌物等附着为评估依据;后者以导尿管留置期间,或者导尿管拔除48h内,患者有腹部痛、肾区痛及膀胱刺激感,及G+球菌>104 CFU/mlG-杆菌>105 CFU/ml或镜检30个视野,超过15个有细菌检出。(3)统计导尿管留置时间。(4)评估尿白细胞计数,在留置导尿管7d、14d、21d、28d行尿液细菌培养进行检测。其中,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表示有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2.0软件对比数据。

2 结果

2.1 导尿管维护执行情况对比

导尿管留置第3d、10d、17d,观察组导尿管维护执行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1 导尿管维护执行情况对比[n(%)]

组别

置管第3d

置管第10d

置管第17d

例数

核查项目数

执行率

例数

核查项目数

执行率

例数

核查项目数

执行率

观察组

39

897

849(94.65)

20

460

420(91.30)

1

23

22(95.65)

对照组

39

897

815(90.86)

20

460

389(84.57)

6

138

102(73.91)

X2



9.587



9.846



5.264

P



0.002



0.002



0.022

2.2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情况对比

观察组导尿管污染率、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情况对比[n(%)]

组别

例数

导尿管污染率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

观察组

39

2(5.13)

1(2.56)

对照组

39

9(23.08)

7(17.95)

X2


5.186

5.014

P


0.023

0.025

2.3 导尿管留置时间对比

观察组导尿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导尿管留置时间对比对比±s,d)

组别

例数

导尿管留置时间

观察组

39

9.79±4.45

对照组

39

12.62±6.41

t


2.265

P


0.026

2.4 尿白细胞计数对比

导尿管留置7d、14d、21d、28d,观察组尿白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4 尿白细胞计数对比对比±s,×104

组别

例数

留置7d

留置14d

留置21d

留置28d

观察组

39

0.49±0.29

0.58±0.42

0.71±0.49

1.22±0.87

对照组

39

0.64±0.33

0.95±0.81

21.74±16.58

10.74±7.41

t


2.132

2.532

7.918

7.969

P


0.036

0.013

0.000

0.000

3 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包括脑出血、脑梗塞等疾病,对患者的脑血管功能造成影响,可导致神经中枢对泌尿系统的调控作用失衡,而引发神经性膀胱炎[4]。因此,脑卒中重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留置导尿管发挥排尿功能。在脑卒中急性期病程中,患者的体质较差,且在留置导管时容易出现尿路感染和肾损伤,从而提高了死亡率[5]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是临床上较为普遍的一种,其主要病因有操作不当、导尿材料、患者自身健康状况、导尿管留置年限等。如果将尿管放置在尿路中时间过长,则会降低其抗菌性,从而导致尿导管感染[6]

本次研究,针对脑卒中重症患者的留置导尿管的风险,采取了集束化护理,目标是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风险。组建了一支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护士团队,并制定了相应的护理标准。通过回顾性分析和护理调查,从护理人员和患者的视角,确定了目前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采用文献检索和专家咨询等方法,对护理人员进行改进和完善,探讨了护理工作的方法[7]。通过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导尿管维护执行情况、导尿管留置时间、导尿管相关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病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这主要是由于在集束化护理下,护士们的理论水平得到了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护士们对导尿管所致泌尿系统感染的危险性和防护的重要性的了解,可以进一步巩固导尿管相关的泌尿系统感染的治疗效果,降低导尿管相关尿道感染发生[8]。通过对泌尿系统的高危因素进行风险评价,识别出泌尿系导管患者的泌尿系统感染风险,并对其进行风险等级划分,从而达到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的目的[9]。通过对导尿管的分类管理,以及与导尿管有关的泌尿系统感染的危险性评估,来确保导尿管所引起的泌尿系统感染的防治有针对性,可以有效地减少可能的危险因素,从而加快患者的康复。在心理护理干预下,通过专业的引导和安抚,让患者对自己的疾病和治疗有整体的认知,提升其治疗依从性。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被动、主动活动,有助于提升其关节活动度,从而达到对肌肉的有效刺激,从而加快四肢功能的康复[10]

综上所述,在脑卒中重症患者的干预中,通过集束化护理干预,开展泌尿系感染风险评估和风险分级分级管理等手段,可以评估泌尿系感染风险,并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从而降低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庄伟琼,林瑞端,陈莉,翁丹纯.集束化综合护理在脑卒中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35):162-164.

[2]孙艳.老年住院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分析[J].黑龙江医药,2024,37(1):138-141.

[3]方婷.老年患者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集束化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3,27(12):61-63.

[4]杜瑾,张洪波,王冬冬,叶文娟.大青叶洗剂治疗ICU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24,59(1):52-53.

[5]刘沙沙,辛雪琳,吕维红,李玲,张磊,李静雯,张晓,徐钰雯,谭善娟.目标性监测与多模式促进策略对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效果[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3,22(12):1511-1516.

[6]王丽玲,余晓英,钱新洪,丁晓洁.目标性监测联合细节护理在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20):85-88.

[7]阮春红,石双姣,沈志莹,郭兰平,龚丽娜.基于最佳证据总结的精准化管理方案对降低医院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效果[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3,48(9):1333-1342.

[8]欧阳外兴,朱云,孔丽娟.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23,27(25):14-16+119.

[9]王慧,官雪燕,胡瑞,谭坤,赵倩,范卢明.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临床实践指南的质量评价与内容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23,38(18):1639-1644+1651.

[10]陈洁琼,许兆军,王春英,周小洋,房君,田清翠,陈瑜.不同会阴护理方法对ICU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及尿液病原菌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23,35(6):817-820.

作者简介杜旦1990-01-),女,汉族,湖北咸宁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重症医学科护理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