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艾司氯胺酮在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围术期的镇痛效果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李明兵

四川省广元市中心医院麻醉科 628000

摘要

本研究旨在评估艾司氯胺酮在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围术期的镇痛效果及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选取50例老年患者,研究组接受艾司氯胺酮,对照组接受生理盐水。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术后疼痛程度和认知功能变化。结果显示,艾司氯胺酮组术后疼痛评分较低,认知功能评分较高。结论表明,艾司氯胺酮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并可能减缓术后认知功能障碍,适合在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中使用。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正文


艾司氯胺酮,作为一种非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剂,在现代麻醉和镇痛领域中广泛应用。其独特的药理作用使其在控制慢性疼痛和急性疼痛中显示出显著的效果,特别是在围术期管理中的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术中及术后疼痛的有效控制对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艾司氯胺酮通过阻断中枢神经系统中的NMDA受体,减少痛觉信号的传递,从而达到其镇痛效果。

老年患者在手术中特别容易经历疼痛管理问题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这种群体由于生理和药代动力学特性的变化,对手术和麻醉的反应与年轻患者存在差异。因此,寻找能够有效管理老年患者术后疼痛且不过度依赖传统阿片类药物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此外,POCD作为老年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艾司氯胺酮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对预防或减轻这一问题提供了潜在的益处。

然而,关于艾司氯胺酮在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中应用的具体效果及其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现有的研究资料还不足。多数研究集中在成人或心脏手术患者身上,而专门针对老年患者的数据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填补这一空白,通过临床试验进一步探索艾司氯胺酮在非心脏手术中老年患者的应用效果,以及其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潜在影响。通过这些研究,希望为老年患者围术期的疼痛和认知功能管理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共纳入了50例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这些患者均在202212月至202312月间入选。研究对象的年龄范围在65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5.4±5.6岁。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所有患者均经过详细的健康评估,确认无严重的心脏病、肝肾功能不全或其他可能影响手术或药物应用的严重并发症。患者的体重平均为70.2±10.3公斤;身高平均为165.5±8.7厘米。此外,所有患者在手术前的一般生理状态(ASA评分)为IIIII级,平均值为2.3±0.5

1.2 方法

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设计。在麻醉诱导前,根据随机分配的结果,研究组的患者接受0.5 mg/kg的艾司氯胺酮静脉注射,而对照组患者则接受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注射。所有患者的麻醉方法和术中管理均按照常规程序进行,确保研究的可比性。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的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术后疼痛程度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变化。疼痛程度通过术后24小时和48小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0-10分)来评估。认知功能的评估则使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在手术前、术后一周及术后一月进行测试,以监测认知状态的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采用SPSS软件(版本25.0)进行。连续变量如年龄、体重、身高及VAS评分等使用均值±标准差进行描述,分类变量如性别和ASA评分等使用频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根据数据的分布特性确定使用哪种测试。对于分类变量的比较,则采用卡方检验。所有统计测试的显著性水平均设定为0.05

2 结果

在术后疼痛评分(VAS评分)方面,艾司氯胺酮组患者在术后24小时的平均疼痛评分为2.3±0.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1.2。到了术后48小时,艾司氯胺酮组的平均疼痛评分进一步降至1.8±0.8,而对照组则为3.5±1.1。这两个时间点的疼痛评分比较均显示两组间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术后24小时:t=5.62, p<0.001;术后48小时:t=6.08, p<0.001),这表明艾司氯胺酮在术后疼痛控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1. 术后疼痛评分 (VAS评分)

组别

时间点

VAS评分(平均±标准差)

t

p

研究组

术后24小时

2.3±0.9

5.62

<0.001

对照组

术后24小时

4.1±1.2

5.62

<0.001

研究组

术后48小时

1.8±0.8

6.08

<0.001

对照组

术后48小时

3.5±1.1

6.08

<0.001

 

在认知功能方面,通过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进行的评估显示,术前两组的评分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组28±2分,对照组28±2分,t=0.2, p=0.84)。然而,在术后一周,艾司氯胺酮组的MMSE评分为27±2分,而对照组则降至25±3分。术后一月时,艾司氯胺酮组的评分保持在27±2分,对照组的评分稍有回升至26±3分。这两个时间点的MMSE评分比较结果显示,术后一周和一月的认知功能在艾司氯胺酮组与对照组之间也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术后一周:t=2.74, p=0.008;术后一月:t=2.58, p=0.012)。这些数据表明,艾司氯胺酮能够在术后早期有效地维护患者的认知功能。

3 讨论

艾司氯胺酮作为非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剂,在术中及术后镇痛领域显示出显著的优势。研究结果揭示,艾司氯胺酮能显著降低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术后24小时及48小时的疼痛评分与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特定作用机制有关,即通过拮抗NMDA受体,减少痛觉信号的中枢传导。艾司氯胺酮在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可能减轻了对阿片类药物的需求,从而降低了患者面临的药物相关副作用风险,如呼吸抑制、依赖和认知功能受损。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为老年患者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对患者术前及术后认知功能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艾司氯胺酮组在术后一周及一月的认知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反映了艾司氯胺酮对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特别是在脑部易受手术应激和麻醉药物影响的老年人群中。当前对艾司氯胺酮在术后认知功能保护机制的了解尚不完全,但可能与其抗炎作用有关。炎症反应在POCD的发生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艾司氯胺酮的抗炎特性可能通过减轻手术和麻醉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从而保护脑功能。艾司氯胺酮的应用降低了患者对术后阿片类药物的依赖,对于维护老年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同样重要。阿片类药物虽有效于疼痛管理,却常导致认知功能下降,特别是在长期或高剂量使用时。

尽管本研究展示了艾司氯胺酮在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益,但研究仍存在限制。样本量相对较小,且研究仅限于一家医院内的患者,这可能影响了结果的广泛适用性和推广。未来研究应扩大样本量,并考虑多中心协作,以增强研究结果的普遍性和可靠性。对艾司氯胺酮的长期影响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的临床监测和研究。只有通过更广泛、更深入的研究,才能全面评估艾司氯胺酮在老年患者围术期管理中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田鑫宇,华震. 艾司氯胺酮在围术期麻醉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 7 (22): 26-29.

[2]武亚芸,王建刚,田首元,. 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应激与炎性反应的影响 [J].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23, 26 (09): 811-815.

[3]吕婷敏. 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应用于老年患者支气管镜检查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D]. 南方医科大学, 2023.4.

[4]刘文凤. 艾司氯胺酮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围术期焦虑抑郁的影响[D]. 南方医科大学, 2023.

[5]王妮,马红霞,周俊辉. 围术期应用艾司氯胺酮对食管癌根治术后老年患者血清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及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 [J].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2, 15 (10): 955-96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