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治疗联合止嗽散加减方对新冠病毒感染慢性咳嗽(风寒袭肺兼湿型)患者的临床疗效
摘要
关键词
新冠病毒感染;慢性咳嗽;止咳散加减;氨茶碱
正文
新冠病毒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感染病毒之一,该病毒主要侵袭患者的呼吸道,可引发咳嗽、咳痰、气喘、乏力、头痛、发热等一系列感染症状,在临床上极为常见[1]。由于新冠病毒的持续进化,目前临床上并无普适性显效药物,患者在感染后一般基于抗病毒+对症治疗,整体效果尚可,可在短时间内解除患者的新冠感染,但是由新冠感染形成的症状,需要较长时间才可消退[2]。据临床数据显示,新冠感染患者的咳嗽症状普遍可存在数周,部分患者可达数月,临床上将此类情况称为新冠病毒感染慢性咳嗽[3]。持续咳嗽可能诱发其他呼吸道损伤,可能累及心肺组织,其可显著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予以有效治疗具有必要性,目前临床上针对新冠病毒感染慢性咳嗽患者,大多是应用氨茶碱、氨溴索的强效止咳药物,但是效能一般,患者需要较长时间咳嗽症状才可缓解,因此增进治疗效果具有价值[4]。在咳嗽治疗中,中医学具有重要价值,止咳散是临床上经典的中医止咳方,为促进新冠病毒感染慢性咳嗽患者的转归,本研究现尝试对其应用常规西药+止咳散加减治疗,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3.01-2023.12期间于本院诊疗的80例新冠病毒慢性咳嗽(风寒袭肺兼湿型)患者,基于数字列表法随机均分为对照观察二组。观察组男女比22:18,年龄19-75周岁,平均年龄(38.75±8.93)岁,病程3-22周,平均(6.31±2.85)周;对照组男女比24:16,年龄21-74周岁,平均年龄(38.95±9.24)岁,病程3-18周,平均(6.28±2.75)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趋近(P>0.05),可进行对比。
纳入规则:①患者符合新冠感染诊断标准,病毒检测阳性,且咳嗽症状持续8周以上;②患者具备氨茶碱等镇咳药物耐受性;③患者已成年;④患者具备较高依从性,自愿参与,可持续用药;④患者分型为风寒袭肺兼湿型,咳嗽声重浊有力、痰色白、质稀且容易咯出等症状。
排除规则:①携带有认知、神经、精神损伤或疾病;②伴其他感染、严重循环、心肺、脏器组织、血液以及其他继续治疗的疾病;③妊娠期、哺乳期妇女。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予以唤醒氨茶碱缓释片(H50021920;100mg),100mg/次,2次/d,持续4周,或咳嗽完全停止后停药。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药止咳散加减,全方由百部10g、紫菀10g、荆芥10g、桔梗10g 白前10g、 陈皮10g、茯苓30g 苍术10g、佩兰10g组成。每剂添水800mL煎煮后,取汁400mL,分早晚二时服用。持续4周,或咳嗽完全停止后停药。
1.3观察指标
治疗效果:基于《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划分患者的临床效果,分别为治愈:患者给药4周后,症状完全解除,胸片未见新冠感染阴影,淋巴细胞、白细胞等指标恢复症状;显效:给药4周后,咳嗽症状基本消失,患者无其他症状,肺部CT阴影显著缩小(降低>60%),淋巴细胞、白细胞等指标显著改善;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肺部CT阴影与血清学指标有改善;无效:给药4周患者,患者咳嗽症状无明显缓解,CT胸片、血清学指标无明显改善。治疗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肺功能,即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肺活量比值(FEV1/FVC)、用力肺活量(FVC)、最大通气量(MVV)、峰流速(PEF)。在治疗前与治疗后分别测定。
临床症状:以《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价患者的症状,即证候积分,共包含干咳、咳痰、咽痒、喷嚏、气喘,单症状0-3分,分值越高,症状越强,在治疗前与治疗后分别测定。
炎症:嗜酸性粒细胞(EOS)、白介素4(IL-4)、白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在治疗前与治疗后分别测定。
呼吸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通气量(MVV)、峰流速(PEF)、气道峰压、气道阻力。在治疗前与治疗后分别测定。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1.0系统软件中进行计算,以(±s)进行计量统计,以(%)进行计数统计,t检验与x2检验,P<0.05则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评价治疗效果
治疗效果表达,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N=40)
组别 | 治愈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观察组 | 12(30.00) | 15(37.50) | 12(30.00) | 1(2.50) | 39(97.50) |
对照组 | 8(20.00) | 13(32.50) | 13(32.50) | 6(15.00) | 34(85.00) |
x2 | 3.914 | ||||
P | 0.048 |
2.1评价两组症状
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表达,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症状比较(±s)(N=50)
组别 | 组别 | 干咳 | 咳痰 | 咽痒 | 气喘 |
治疗前 | 观察组 | 2.17±0.63 | 1.79±0.48 | 2.17±0.57 | 1.86±0.48 |
对照组 | 2.13±0.66 | 1.72±0.51 | 2.21±0.53 | 1.84±0.53 | |
治疗后 | 观察组 | 1.07±0.48ab | 0.85±0.26ab | 1.11±0.39ab | 0.93±0.29ab |
对照组 | 1.54±0.57a | 1.21±0.24a | 1.47±0.35a | 1.24±0.31a |
2.2评价两组炎症
疗后,炎症因子表达,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炎症比较(±s)(N=50)
组别 | EOS(×109L) | IL-4(ng/L) | IL-8(ng/L) | CRP(mg/L) | |
治疗前 | 观察组 | 1.15±0.27 | 92.37±7.66 | 30.16±3.26 | 68.08±7.85 |
对照组 | 1.08±0.29 | 94.06±7.96 | 29.82±3.28 | 69.74±8.45 | |
治疗后 | 观察组 | 0.39±0.13ab | 69.34±5.79ab | 11.98±2.96ab | 18.26±3.26ab |
对照组 | 0.67±0.17a | 77.84±6.27a | 15.44±2.85a | 24.80±3.27a |
2.3评价两组呼吸功能
较疗后,肺功能表达,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气道压力表达,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两组呼吸功能的比较(±s)(N=50)
FEV1(L) | MVV(L/min) | PEF(L/s) | 气道峰压(mbar) | 气道阻力(mbar/L·S) | ||
治疗前 | 观察组 | 1.37±0.48 | 53.42±16.70 | 3.74±1.46 | 15.05±1.79 | 10.02±1.99 |
对照组 | 1.41±0.46 | 52.05±17.23 | 3.87±1.58 | 15.70±1.84 | 10.79±2.06 | |
治疗后 | 观察组 | 2.15±0.41ab | 80.77±26.39ab | 4.76±1.49ab | 10.27±1.14ab | 6.64±1.52ab |
对照组 | 2.03±0.42a | 69.52±22.56a | 4.60±1.53a | 12.32±1.29a | 8.44±1.48a |
注:aP较护理前,bP较对照组,P<0.05。
3.讨论
新冠病毒感染慢性咳嗽与一般慢性咳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其均是因为外部因素刺激呼吸道形成的长期炎症表达,继而诱发呼吸道痉挛、分泌物增多,继而出现持续咳嗽症状[5]。临床上针对长期咳嗽的患者,大多数是应用强效镇咳类药物,一般为糖皮质激素、茶碱类药物,此类药物大多通过外周作用,抑制患者的气道变态反应,抑制炎症表达,缓解患者的气道应激,以降低咳嗽表达[6]。但是此类药物大多数应用存在局限性,长期应用有不良反应风险,针对病毒感染诱发长期咳嗽效能不足等,因此通过其他机制增加患者的止咳治疗具有价值[7]。
在中医学中并无新冠病毒慢性咳嗽的具体表达,但是基于其的症状其可与慢性咳嗽一同被归纳为“久咳”“顽咳”范畴,中医学认为,该病源内外病邪侵其肺,以致肺宣教失调,风邪伏肺,故对其的治疗当扶正祛邪、宣肺止咳、祛风解痉[8]。止咳散是中医学中的经典止咳处方,其源于《医学心语》。全方由百部、紫菀、荆芥、桔梗、白前、陈皮、茯苓、苍术、佩兰组成,百部可润肺止咳,现代药理学显示,其可抑制呼吸中枢的兴奋性,并具备一定的致病菌拮抗效果,可以减少患者的呼吸道痉挛表达,促进呼吸稳定。紫菀可润肺化痰,现代药理学显示其可影响呼吸道腺体,促进腺液分泌,以稀释痰液,保持呼吸道湿润,促进痰液排出,降低呼吸道应激。荆芥可祛风解表,现代药理学显示其具备一定的促循环作用,其可具备对部分细菌较强的抑制效果,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风险,并促进局部微循环,促进呼吸道改善[9]。桔梗可宣肺祛痰,秸秆中的秸秆皂苷含有镇咳,祛痰物质,其可促进咳嗽缓解。白前可降气化痰,现代药理学显示其可促进痰液排出。陈皮可理气健脾、燥湿化痰,陈皮中含有挥发油,内部含有柠檬酸,在水煎煮后,可影响支气管,促进其扩张,改善患者的通气效能。茯苓可利水渗湿,其具备一定的镇静作用,主要是缓解咳嗽引发的不适。苍术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苍术的挥发油有镇静效果,而且其具备一定的抑菌效能,可减少其他病菌对呼吸道的刺激[10]。佩兰可化湿解暑,其与苍术较为类似,挥发油具备一定的抑菌效能。诸药共奏,可宣利肺气、疏风止咳、降气化痰、温辛解表,以解久咳之症。本研究显示,较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效果、症状、炎症、肺功能与气道压力表达均较佳。该情况说明在联合止咳散加减后,患者的止咳治疗具备更佳效果,证实止咳散与常规西药的止咳机制存在差异,两组具备联合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常规治疗联合止咳散加减方案治疗新冠病毒感染慢性咳嗽具备较佳效能,其促进患者的症状缓解、炎症消退,并改善肺功能与气道峰压,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国家呼吸医学中心.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咳嗽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3,46(3):217-227.
[2] 刘茜,曹钰洁,李建英.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咳嗽症状用药分析及其影响因素[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23,55(9):1046-1050.
[3] 王骏仁,李道卫,王星光,等. 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咳嗽的疗效[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23,61(8):50-53.
[4] 陈旋,张炜,孙萌,等. 宣肺止嗽合剂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咳嗽有效性及安全性的临床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23,41(4):9-12.
[5] 杨雪. 新冠疫情常态防控下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测定在门诊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治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22,26(17):11-13.
[6] 陈志泽,邹俊波,张小飞,等.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对宣肺止咳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咳嗽症状机制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24(4):175-181.
[7] 李佳霖,陆珊,范啸天,等.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京制咳嗽痰喘丸治疗新冠肺炎机制研究[J]. 世界中医药,2021,16(23):3478-3483.
[8] 马金叶,姜永红. 辛菀止咳散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痰湿恋肺证的临床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31(20):2829-2833,2893.
[9] 陈颖. 止咳散加减和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伴咳嗽效果及对患儿预后影响评价[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57):104-105.
[10] 杜娟,兰中海. 基于养阴润肺止咳散穴位敷贴法在肺阴亏虚、风邪犯肺型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研究[J]. 中外医疗,2023,42(26):1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