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模式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张如玲 黄连欣 吴红英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百色 533000

摘要

目的 探讨赋能模式对PCI术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我院住院行 PCI术后的1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90例患者给予冠心病PCI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9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同时,运用赋能模式进行延伸护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出院1年后的治疗依从性及预后。结果 两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各项指标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赋能模式可提高冠心病PCI术患者治疗依从性及预后,值得推广。


关键词

赋能模式; 冠心病PCI术后;治疗依从性;预后

正文

中图分类号: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病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堵塞,导致心肌缺血氧或者坏死,进而引发心脏病。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冠心病人数达1100万[1]前,冠心病已经逐渐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生活的一大疾病,有着高死亡率、高发病率等特点。随着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PCI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式,但这方式虽然扩张患者堵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并未改变,仍在猝死、心力衰竭等危险。所以,通过PCI和药物治疗是不能够改善患者预后的。仍需要患者在术后积极用药以确保手术治疗效果[2]。因此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护理就显得非常重要,赋能一词产于20世纪60年代的工作。现代护理界认为赋能是“使病人能够”的过程,有报道称赋能指导可有效提升病人的治疗依从性赋能教育的核心内涵是让患者对自己疾病的康复负责,教育者通过给予康复知识、资源、技能指导等支持,帮助患者挖掘自身存在的潜能,更好掌控自身健康状况,患者在治疗与护理过程中有更多的自主权赋能教育选择权,使患者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施加更大程度的影响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心内科18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实验探讨赋能模式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延伸护理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211月至20221月收治PCI术的180例冠心病患者,应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实验组男49,女41,90年龄48-84岁之间,平均(66.4±6.1)岁;对照组男48,女4290例年龄49-80岁之间,平均(67.1±5.8)岁。标准要求:知情同意PCI成功 易于沟通;心功能 I—II级。排除标准:精神异常严重器功能衰竭心功能III—Iv级患者。两组病人一般资料不存在差异性具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简单随访和药物指导等。 实验组病人常规护理后进一步以赋能模式进行院外健康教育。具体步骤为:

1)建档 成立赋能教育小组,聘请主任教授定期讲课,负责人进行组考核培训确保每位成员掌握赋能理论知识及沟通技巧,同时熟悉冠心病PCI术后相关知识。给病人建立详细的住院档案,记录患者完整手术情况和其他疾病状况,同时设立微信平台组建康复群方便相互交流

2)心理干预 采用和蔼、温柔语电话随访,通过交流,病人的信任,熟悉病人的不良情绪,患者知晓不良情绪对冠心病的影响,进而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为患者讲解疾病和手术的有关知识,向患者介绍治疗恢复成功的过往病例,与患者进行充分的交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病情,患者对冠心病相关认知有所欠缺,并且在支架植入手术结束之后存在担忧心理,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及时进行健康宣教,对于患者由于对疾病未知而引发的不良情绪,需要及时的纠正,进而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认知[3]。

3)运动训练指导  运用赋能模式先给患者有感情表达,让患者颖诉术后早期康复运动的看法和心理


1  两组患者治疗从性评分比较  (x±s分 )

组别    例数      定期         坚持用药            科学饮食        运动 

实验组   90      9.10±3.41      9.30±4.15       9.20±3.15    8.80±4.15

对照组   90       5 .98 ±3.50      6 .23±2.03       6.56  ±2.3     5.02 ±3.12

 t              6.057              6.304             6.421           6.907

 p 值             P〈0.05           P〈0.05            P〈0.05           P〈0.05     

2  两组患者出院后 1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比较(例数)

组别      例数     心源性休克     心肌梗死     恶性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总数

对照组    90        8(8.9%)      10 (11.1%)      9 (10.0%)      5(5.5%)       32      

实验组    90        1(1.1%)       2 (2.2%)       1 (1.1%)         1(1.1%)       5     

 X2                                                                         24.801

p 值                                                                         P〈0.05           

 


感受,比如“PCI术后搭桥支架有没有动而掉下来”、“PCI术后患者运动是否存在很大的凤”等等,根据患者的运动喜好生活方式等指导患者制定确保安全性和科学性的合理运动方案,通过微信平台给患者发送各种运动方式的图片。用受权式指导患者做好康复计划目标,教会病人如何自己评心脏功能,通过交流与患者一起制定自己喜欢的个性化康复训练方案比如太极拳、慢跑、快步走等运动方法,同时指导病人根据自己耐受能力随时调整运动量或方式。

4)呼吸训练 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与喜欢的音乐,选择有效的呼吸松弛训练进行放松疗法,即每天早晚10分钟的均匀缓慢呼吸,聆听半个小时左右音乐。
  5用药指导 病人出院时不同颜色配药盒每人发放一套,指导病人每天每次的药不同颜色里,做好闹钟提醒或打钩挂历牢记服用微信平台把各种药品的作用、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服用方法制作图片发给患者,增加他们对药物的了解,能够做到坚持用药同时指导患者如何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确保药物治疗效果。

6)督促复查  患者发送定期诊重要的相关图片,教他们学会各种容易记忆复查时间的方法,比如在挂历上画圈圈,设闹钟等。

1.3 观察指标

1)通过微信平台评分病人依从性,内容主要包括定期 坚持用药、科学饮食 运动等项目,每个项目的总分为1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治依从性越好。(2)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依从性评分将收集数据输入SPSS24.0软件进行计算分析,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并使用t值进行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使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依从性评分对比

两组治疗依从性相比实验组患者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更高,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如表1。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对比

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相比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明显减少,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2 

3 讨论

3.1赋能教育是激发患者内在行为的改变,使患者达到掌控生活的过程[4]PCI的优点疗效范围小,因此很多患者都接受这种方法治疗可是这技术只能扩大狭窄冠状动脉没有完全消动脉粥样硬化的根源病人仍有可能第二次出现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所以为了避免这些并发症必须做好病人出院后自我管理可是近来,我国刚开展各种社区服务很多者对术后如何自我管理还比较陌生,存在不积极配合行为,同时,冠心病患者大多是老年人,由于年龄较大,记忆力衰退,缺乏必要的疾病常识以及可能缺乏家属的精心照顾等原因,导致其用药依从性往往比较差,手术治疗的效果也无法得到有效保证[5]6]。本研究赋能模式进行心病PCI术后患者的康复教育,表 1表2显示,赋能指导1年后实验组治疗依从性各种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心血管事件发生比对照组明显减少,结果表明,基于赋能教育模式指导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促进心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3.2分析原因,国外赋能教育已经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的人群中,如癌症患者、家庭照顾者、护士、育龄期妇女等,目前,国内学者一般将赋能教育分为五个环节:明确问题、表达感情、设立目标、制定计划及效果评价[7]。在赋能教育过程中,首先给患者提出确定问题,再让患者感情表达,然后一起讨论疾病康复方法,教育者与病人同时熟悉和掌握康复相关知识,明确运动康复过程存在的问题,大家讨论如何解决,同时,给患者在行情感表达过程有所宣泄,主动提出各种困惑和疑问,教育者与病人双方进行深入沟通,分析康复中出现问题产生原因及对康复的影响。亙动过程中,教育者不能随便打断患者的诉说,必须认真倾听、尊重患者的言语表达以及行为表现,更不能轻易有批判性言论。发现患者康复存在的问题后共同设立目标、制定计划,指引患者设立PCI术后康复目标,依据患者的术后情况及实际问题和患者一并做好最终的康复方案。传统健康教育只被动的传递各种书面健康信息,没有关注患者的心理成长,而赋能教育模式在传递健康信息同时,更关注教育过程中患者的心理感受,使患者有了自我认知给自己做出的决策,协助患者感情表达、明确问题、设立目标,做好自我管理,同时,又能激发病人潜在动力,增加积极性和康复的信心,使病人自己主动行为改变。

3.3赋能摸式的教育方式以患者为中心,改变被动局面为主动性,给病人自己做出选择后分析,通过实践观察是否可行再做决策,而不是强制病人一定如何饮食、运动等、教育者和病人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共同制定各种康复目标,在理论指导的同时能促进病人理念付诸于行动中,比如用药、饮食等,目标达到后,患者内心获得轻松激励,从而改善自己行为方式。

综上所述,赋能模式的教育方式对指导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是行之有效的,比传统的教育方式更科学更先进,其可以提高患者定期复诊、 坚持用药、科学饮食运动等术后治疗依从性,降低各种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概要[J].中国循环志,2020,35(09):833-854

[2] 王志成. 延伸护理应用于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氯吡格雷用药依从性护理中的作用[J]. 海峡药学, 2015,19(9):199-200.

[3] 陈洁.心脏康复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0,15(13):110.

[4] 曹娜,黄娟,刘国彩,等.慢性病病人授权的研究进展及启示[J].护理研究,2018,32(21):3321-3324.

[5]陆宁愿,黄晓清,罗艳,等.延伸护理对农村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9(11):159-161.
[6]Ling L I.Correlation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in Nursing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J].China Health Standard Management,2018,16(29):127-128.
[7] 邱良枝,毛晓群,王霞,等.授权教育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7, 34(01): 57-60.

作者简介  张如玲(1964—),女,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人,副主任护师,大专,研究方向内科护理学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项目编号:百科技[2022293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