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家庭教育的小学生美术学习习惯培养探讨
摘要
关键词
家庭教育;美术;学习习惯
正文
前言:
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与创造能力。若想提高美术学习质量就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家庭教育在学习习惯的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将对基于家庭教育的小学生美术学习习惯的培养进行简要分析。
1.家庭教育与美术概述
1.1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教育工作的关键内容,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指的是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为了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对未成年人进行的身体素质教育、文化修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行为习惯教育【1】。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立德树人,家长需要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教育,从而促进孩子的成长。为了促进家庭教育的实施、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我国于2021年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从法律规定来看,家长需要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人格尊严,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
1.2美术
美术指的是在一定平面或空间中进行创作的、具有可视性的艺术。一般情况下将美术划分为绘画、建筑、雕塑以及设计这四种类型。发展美术的意义是让艺术融入到生活与思维当中,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在小学阶段开展美术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小学美术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开发小学生的智力与创造力、锻炼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
2.美术学习过程中小学生的不良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课前学习习惯、课中学习习惯以及课后学习习惯,但是部分学生在课前、课中以课后都存在一些不良习惯。
2.1课前学习中的不良习惯
课前学习中的不良习惯主要体现在预习与美术工具的准备上。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本内容,让学生更块地融入到美术教学当中。但是,大多数学生对美术都不够重视,没有做好课前预习工作,每次教师提问都是一问三不知。例如,在学习人美版四年级上册《剪纸中的阳刻与阴刻》时,大多数学生都没有提前预习,就很难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其次,进行美术学习需要准备好相应的工具,例如画笔、剪刀、剪纸等,这样才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但很多学生都没有养成提前准备美术工具这一习惯,总是忘带东西,导致教学活动无法正常开展。
2.2课中学习中的不良习惯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小学生都有不良学习习惯,严重降低了教学效率与质量。首先,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重,且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很容易受到其他学生或周边环境的影响,就会出现不听课等情况。例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交头接耳、传小纸条等情况,不仅会影响到自身学习,也会影响到其他学生学习【2】。其次,部分学生比较内向,胆子较小,不经常回答问题,降低了教学的活跃性。此外,部分学生属于独生子女,缺乏团队精神与集体意识,没有养成与同学沟通交流、相互合作的习惯。
2.3课后学习中的不良习惯
在课后学习中,小学生也存在诸多不良习惯。例如,小学生无法独立完成美术作业。从实际情况来看,小学美术教师会给学生布置一些绘画作业、手工作业,但是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家长就会帮着孩子一起做甚至完全代替孩子做。同时,很多小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也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做各种小动作等问题。
3.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形成原因
3.1家庭教育方式不科学
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不仅会受到学校教育的影响,也会受到家长教育的影响。从某种角度来说,可以从孩子的身上看到父母的影子。但是,部分家长缺乏家庭教育意识、所选择的家庭教育方式也不够科学,导致孩子养成了很多坏习惯。例如,部分家长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没有注意自身的行为举止,导致孩子学到了一些坏习惯。也有部分家长仍然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等不当言论,只要发现孩子有什么问题就会直接打孩子,严重影响到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3.2家长文化程度较低
家长的科学文化素养、思想道德素养以及艺术素养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与成长,但部分家长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无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些家长为了挣钱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顾,而部分爷爷奶奶的文化素养较低、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就会导致孩子出现学习问题【3】。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学习的作用,认为孩子应该多干点活而不是学习,这也影响到了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3家庭氛围不好
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心理状态与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直接影响,若家庭氛围不好,孩子的学习习惯也不会太好。例如,部分家庭不够和谐,每天都是吵吵闹闹,不仅会影响到孩子的习惯,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部分家庭的处事风格与价值取向并不正确,例如答应孩子的事情没有做到、经常迟到等,也会导致孩子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家庭教育在培养小学生美术学习习惯中的作用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模仿能力较强,且小学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大多数学生的行为习惯、基本能力都是在小学阶段形成的。而小学生的行为习惯、能力都会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将美术教育融入到家庭教育当中可以让小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重要性,有利于开发小学生的智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家长应高度重视家庭教育,通过有效措施培养孩子的美术学习习惯。
5.利用家庭教育培养小学生美术学习习惯的策略
5.1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教师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但是很多家长认为教育只是教师的责任,自己不需要承担孩子的教育工作。但是,从小学生的心理状况来看,家长比教师的教育更重要。相比于教师,孩子和家长相处的时间更长,很容易受到家长的影响,如果家长存在不良习惯,孩子也会有样学样。因此,家长需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科学开展家庭教育工作。一方面,家长需要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选择合适的教育手段【4】。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需要通过有效措施让孩子养成按时、做好准备工作、遵守纪律等习惯,为美术教育奠定基础。
5.2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良好的环境与浓厚的氛围可以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有利于学习习惯的培养。家长需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首先,家长需要平衡好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关系,不能因为工作忽视了孩子,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呵护与关爱,从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其次,家长可以多为孩子购买美术书籍,例如学习习惯养成书籍、美术史方面的书籍等,同时需要为孩子提供所需要的美术工具,为孩子的美术创作奠定基础。此外,家长需要和孩子共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妈妈可以创设一个美术课堂教学情境,让孩子和爸爸充当学生,检查孩子与爸爸的美术工具准备情况,并及时提出其中问题。在讲课过程中,可以多观察孩子的听课状态并及时引导孩子,从而让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
5.3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相比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缺乏专业性,也缺乏专业的教材与教学手段。但是,家庭教育更具有亲和性与自然性。而若想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学习习惯,就需要先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因此家长需要利用家庭教育的特点激发孩子的美术学习兴趣。美术教育与生活以及自然息息相关,家长需要多带领孩子感受生活与自然中的美,让孩子积累更多的美术素材。例如,家长可以利用周末与节假日的时间带领孩子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也可以带领孩子去动物园、公园等地方,并让孩子将自己所看到的东西画出来或通过其他方式展现出来,逐渐培养孩子的美术学习习惯【5】。此外,家长不能限制孩子的想象力,需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让孩子主动参与到美术教育当中。
5.4提高家庭艺术素养
大多数家长对美术的了解都比较浅显,没有意识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甚至有些家长认为开展美术教育会浪费小学生的学习时间。同时,大多数家长的美术素养都比较低,无法及时解决孩子提出的问题,也无法带领孩子学习美术。为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家长应加大对美术的研究力度、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例如,家长可以参与一些美术课程、美术讲座,从而增进自身对美术的了解,也可以多看一些艺术展,通过网络查询的方式获取更多的美术知识。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才能够及时解答孩子提出的问题,使孩子更崇拜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需要多与孩子探讨一些美术问题,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让孩子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识。同时,在探讨过程中,家长也需要多讲解哪些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做好课前预习工作、课后复习工作等。
结语: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思维不够成熟,只有加强家庭教育才能够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养成良好的习惯。家长应意识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培养孩子的美术学习习惯。例如,家长需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激发孩子的美术学习兴趣、提高家庭的艺术素养,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为美术教育的开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周燕杰,张卫民.学前儿童家庭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导刊(下半月),2021(09):69-73.
[2]安平.家园共育,携手同行——解答幼儿家长在家庭美术教育中的困惑[J].幼儿美术,2020(04):46-47.
[3]陈丽.家庭美术教育是提升儿童审美能力的基础——一场艺术教育质量检测引发的思考[J].名师在线,2020(19):88-89.
[4]徐燕南.学前儿童家庭美术教育与3-4岁儿童绘图讲述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智库时代,2018(43):297-2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