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初探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邹慧

临清市金郝庄镇第三完全小学 邮编:252800

摘要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应该把它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并能够运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并且能够更好地运用它们去解决自己的日常问题。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现状,并提出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的道德和法治素养。


关键词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

正文


在当今的道德和法治课堂上,老师们需要重视教学方式,将理论融入日常生活,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良好的思想品质。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受到了更多的关注。然而,一些教师仍然忽视了这一课题,将其仅仅局限于语、数、外三科,导致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论知识得到了简单的介绍,而没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阻碍了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由于当前的教育理念落后,许多老师依然采用传统的课堂讲解方式来传播道德与法治知识。这种师讲生听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气氛变得枯燥乏味。当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遇到困难时,他们可能会感到无聊和厌倦,这会降低他们的学习效率。因此,老师应该认真思考当前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

(一)教学内容不恰当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生活化教学方法将生活元素融入到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但是目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所选择的教育内容相对容易,只是表面上的重新描述,缺乏深度,学生也无法从中获得更多的思考;其次,教育内容已经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缺乏实际应用,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最后,教育内容缺乏深度,学生无法从中获得更多的思考,无法真正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内涵。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的学习能力有限,因此,教学内容可能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从而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二)教学方法单一

 

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的小学道德和社会教育模式已经逐渐被更加多样化的方法所取代。为了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我们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成绩。然而,当使用生活化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时,由于过分强调改善,教师很可能会忽视课程的核心知识点以及学生的具体需求。因此,为了展示出教学的多样性,有些人会故意制造出一种特定的课堂氛围,而这种做法却无法发挥出它应有的效果。

 

(三)教学评价不重视生活化因素

 

通过系统的评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能帮助老师更好地理解教学方法的优缺点。然而,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评估缺乏生活化因素,主要表现在评估的指标偏向于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很容易导致学生在知识上有所提高,但在道德水平上却相对落后。此外,老师单方面对学生的评估也是一个问题,需要我们加强监督和改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堂上,由于仅仅是短暂的接触,无法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因此很难得出客观准确的评价结果;通过对学生的教学评估,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们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成果,从而更好地指导他们的学习。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不能把那些他们认为难以理解的知识强加给他们。相反,我们应该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帮助他们理解知识,并且不仅仅局限于这些知识,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成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许多例子中获得宝贵的启示,包括社会道德准则、日常常识等。将这些知识融入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规范,培养他们的正确的是非观。这样的教学方式比死板的课本教学更有价值和意义。通过将小学道德与法治融入日常生活,我们可以显著改善当前的教学状况。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将这些内容融入课堂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生活化教学内容

 

在小学德育和法治课程中,我们将重点放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并通过与他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活动来引导他们的成长。这样,我们就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道德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在教学过程中,作者深刻地意识到,生活本质上就是一系列平凡的瞬间,而这些瞬间可以唤起学生的共鸣,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体会到生活的美好与情感的丰富。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老师应该利用课本的内容,将其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并鼓励他们在课前搜集相关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运用这些资料来展示和交流。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通过深入探究,让我们的知识得以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道德与法治的价值。另一方面,当今的教育观念强调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因此,在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之前,我们必须对相关内容进行充分的研究。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应当对学生抱有极大的信心,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实践,搜集有价值的信息。

 

(二)创设情境

 

通过使用情景教学法,教师可以模拟真实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幼儿,因为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帮助他们更容易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内容。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老师需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并且要创造出富有吸引力的教学环境,以唤醒学生的热情,让他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并且能够更加自然地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之中。教师应该注意课堂氛围的调节,避免学生过度兴奋,从而影响他们对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三)体验式教学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体验式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程内容,并且能够让他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课堂的重要性。通过角色扮演和模仿,学生可以更好地体验不同的角色,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实现思想和情感的共鸣。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还能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程的重要性,从而提高课堂效果。通过角色扮演或模仿等活动,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和法治的相关内容。这些活动可以在课前和课中进行。在这段时间里,老师会带领“导演”课程,让学生们扮演不同的角色。“演员”课程则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来选择角色。在这些体验活动结束之后,老师会与学生们一起分享他们的想法和观点,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并将这些理念付诸实践,从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传授道德与法治知识,教师应该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比如参观优秀人士、参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社会实践调研、探索敬老院、清理街道上的小广告、制作手抄报、举办演讲比赛等,这些都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并且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价值观,从而达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最终目标。

 

(四)实际应用,知行合一

 

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把握教育发展的机遇,努力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培养他们的遵纪守法的意识,并结合实际案例,把道德与法治教育融入课堂教育,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教师应该以自己的行动来树立榜样,引导学生把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从而达到言传身教的目的,培养他们的法治素质,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我们要让道德观念和法律原则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例如,在教学《干点家务活》这一课时,首先,我们需要进行一项调查,让同学们分享一下他们在家里的日常工作,以及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些工作。在学生分享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给予他们一定的指导,让他们明白“做家务不仅是一种基本的生活技能,也是对父母和长辈的爱的表现”。通过这个过程,我们不仅让学生接受了道德教育,还让他们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并将课堂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教学的本意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获得良好的道德价值观,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然而,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教师往往把学术与日常生活分开,使得学术与实践之间存在着极大的鸿沟。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教育理念正在逐渐形成,因此,传统的课堂模式可能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和法治,老师们需要引导他们进行观察和思考,以便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概念。例如在学习《正确认识广告》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们离开校园,去观察周围的环境。在观察结束后,老师会带领他们重新回到课堂上,并用精心设计的问题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概念,从而培养他们的正确思维能力。

 

(六)制定接近生活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对于指导学习至关重要。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并确保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全面思考问题。同时,我们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更加实用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时,通过让学生参与到家庭的日常活动中来,教师可以激励他们去帮助家庭建立一个和谐的氛围,从而达成其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此外,老师还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家庭的责任,从而让他们明白,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够建立一个和谐的家庭,并且让他们的行为更加规范。后期的学生应该充满对家庭的热情,并且能够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从而实现健康的成长。

 

(七)设定生活化教学训练,培养学生生活认知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适当的训练方法和内容,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从而获得更好的成长。例如在学习《变废为宝有妙招》时通过举办与主题相关的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增强环保意识,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在进行生活化教学训练时,应避免过于死板和单一,而是要按照逐步提升的原则,注重提高创新水平,消除过去的束缚,使训练方式和内容更加先进。

 

结语

 

学生最终会融入社会,并且需要通过道德和法治课堂来理解这些概念。因此,教师应该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并利用真实的人物和事例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只有这样,道德和法治课堂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本质。通过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孩子们去体验和感受生活,这样他们才能培养出正确的判断力,学会如何有效地处理问题,并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应该采取全新的方法,加强对实际生活的教育,让课程内容、目标和训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并将所学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以达到规范自己的行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常春悦.新时代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优化策略研究[J].世纪之星—初中版, 2022(24):3.

[2] 付成.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新时代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探究——以陇南市K县小学为例[J].[2023-06-16].

[3] 宁丽新,朱红.新时代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德育实效性提升路径[J].  2020.

[4] 陈长金.刍议新时代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J].女报:家庭素质教育, 2019(10):1.

[5] 林邦宁.新时代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J].西部素质教育, 2021.DOI:10.16681/j.cnki.wcqe.20210402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