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许艺姣

威海南海新区第一实验小学 264402

摘要

相对于其他科目,小学语文教育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强调了图像性、观赏性以及理解性。我们需要借助生动有趣的图片,令人深思的图片,悦耳动听的音效,精彩纷呈的表达,以及多元化的实践活动,将教育信息传达给孩子们,让他们能够从视觉、听觉上感知到美,建立审美观,并且鼓励他们在享受美的同时,也能够唤醒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产生兴趣。通过构建教育环境,我们可以提高教育成效,悄然而深入的影响和塑造学生,提升课程的吸引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热衷于、喜欢并擅长学习。


关键词

小学语文;情境创设;学习兴趣

正文


引言

伴随着社会进步以及信息技术、多样性的兴起,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也相继诞生。这就像一股温暖的春风,为传统的授课方式带来了春天的温馨,同时唤起了那些长期以应试为主导的人们的思维,揭示出一个崭新的教育历程。在这种新环境里,老师们更加关心学生的独特成长,并致力于打造一种和谐的教室环境,以期望能够使得学生能够在一种充满欢笑与喜悦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对于刚刚步入小学的孩子们,他们开始接触和理解语言的吸引力,因此,我们的老师需要改革他们的授课策略,使他们在接触语言的最初阶段就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对此产生热爱。通过构建各种场景,我们可以为他们打造一个愉快、富有趣味性的学习环境,这种方式无疑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教育手段,并且它的独特性已经越来越得到了众多老师的认可,并且它的影响力日益凸显。在我个人的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我想分享一下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构建情景。

一、运用语言艺术塑造情境

考虑到孩子的年纪和吸收能力,他们现在尚未建立起独立的观察世界的模式,我们无法强制性地引导他们去追寻“兴趣”。然而,我们却可以通过构建与孩子日常经历相似的环境,悄然地影响他们,从而唤醒他们对课程的热爱。当构建场景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其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借助卓越的语言技巧,使学生能够有所感悟,获取新的经历和洞察。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老师的话是对受教者心灵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运用其卓越的语言技巧来塑造情境,能够产生深远的影响力。这就是为什么说话的艺术在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当我讲解《山居秋暝》的诗句时,我以文字模拟了自己的情境,跨越了历史的长河,融入了山林的世界。我轻快地走过小路,周围是波澜壮阔的山峦,体验了秋日的清新与幽远。眼前的风光呈现在我眼前,峭壁陡峭,苍翠的松树高耸,宛若一副副大自然的图画。观察遥远的景象,我发现那些遥不可及的山峦宛若仙境,安详地沉浸在浩渺的宇宙里。一阵微风拂面,传来了远方枫叶的低吟浅唱,就像是在讲述时间的历史。我继续向前,经过一条条小河,河水澄净无比,反射出天际的光芒,洋溢着生活的节奏。当你步入一片翠绿的竹丛时,你会看到它们的竹叶随风摆动,散发着轻轻的声音。我似乎能够听见竹叶随风飘动的声响,就好像大自然正在为我奏响一曲动人的乐章。山间的宁静与平和使我体验到内心的平和与安详,仿佛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通过这种转变,我有机会引导学生们进入《山居秋暝》的世界,体验其中所描绘的精彩画面和情绪。

这个真实的生活场景为教科书增添了丰富性,学生们能够借助其节奏感和精致的文字,更深层次地理解诗词背后所包含的寓意和思考。通过精神的净化和情绪的提升,学生们有能力更深层次地领悟诗词的含义,同时也能提高他们对美的敏锐度和鉴赏力。这种教育手段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并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技巧和审美素质。在品味和领悟诗词之间的节奏美感时,学生们有可能增强自身的语文修养,并将这种审美融入到他们的创作之中,展现出个人独特的观点和情绪。借助于语言艺术的塑造与创新,学生们的内心得以美化和提升。

二、运用表演艺术营造情境

对娱乐的热衷,正是学生的本性。通过运用表演艺术创建的课堂环境,接近游戏的特点,可以显著地增强教育的效益。有句名言:“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老师应该主动引导学生根据课本的主题,进行一些动作的模仿,或者将他们划分为不同的角色进行表演,这样,学习的旅途便会转化为一种令人愉悦的心理状态,一种充满正面情感的经历。采用田忌竞技的场景,能够刺激学生的积极性和对学习的热爱。学生们有机会按照小组的形式做好准备,并在课堂上模拟田忌比赛的情境,从而领悟《田忌赛马》这个寓言故事里的智慧。在课程中,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有机会扮演各种角色,例如田忌、大王马、中等马、小王马等。他们有能力身着适宜的衣物并准备好所需的道具,以便更有效地再现故事的场景。

学生们能够借由探究田忌的情况,去反思他是如何面临大王马的挑战的。接着,依照各自的认知与设想,团队成员能够共同创作并演绎田忌与马的竞争情节,使其栩栩如生。在这个过程里,学生们能够向观众展示田忌在竞技中的才能与战术。他们有能力借助模仿比赛的方式,揭示田忌是如何制定对抗强大对手的战术,并且通过改变马的出现次序,从而获得最后的成功。

借助这种环境的构建,学生们不只能更深层次地领悟课本里的寓言故事,也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协同精神、表达技巧和创新思维。学生们不只是在课堂活动中加深对课本的理解,也有助于培育他们的全面素质,例如团队协作、交流技巧和创新思考。这种基于实际环境的教育策略,适应了小学语文教育的独特性和孩子的身心成长模式,有助于更有效地唤醒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学习成果。此外,通过参加表演和角色扮演的活动,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领悟和体验寓言故事所传达的道理和价值观,进而在情绪和道德成长上有所增进。

三、运用音乐艺术渲染情境

利用音乐进行氛围营造是构建语言环境的一种关键方式。在初级阶段的语言课程里,将文字和音乐融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听力、视力等多个感知领域,从而达成出乎预期的教育成果。尤其是在讲授散文和诗词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播放一些配合这些主题的经典音乐,让学生深深地被诗词的美感所吸引。在教授《枫桥夜泊》这首诗的过程中,我们先让学生初步领会诗歌的含义,然后通过配音进行美妙的朗读。在优雅的中国传统音乐声中,学子们安静地聆听,他们的耳边弥漫着优雅动人的旋律以及饱含乡土情感的吟唱,这样便不由自主地展示出诗词所蕴含的深远含义。借助于音乐与诗词的结合,学子们在学习旅途中感受到了美丽的熏陶,内心也因此被深度打动,进一步激发起对于阅读古代诗词的浓厚兴趣。此类教导策略可以增强语言艺术的教育成效,激发学生的观察和思考,使他们在朗诵的旅途中领略到本国文化的魅力,同时,他们的阅读技巧也将得以进步。

四、借助多媒体技术再现情境

随着多媒体信息科技的广泛应用,其独有的技术优点已经为小学的语文教育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环境,开创了一种融合了视觉、听觉和触觉的全方位的人机互动教育场景。利用此项科技,我们可以将大量的直观素材转化成有趣的形式,从而使得单调的教学环节变得丰富多样,使得学生更加轻松地融入到课本的特殊场景之中,通过多媒体呈现的实际形态,去理解和感知教育的主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在教授《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先进行阅读理解,然后运用各类多媒体教具来展示鸟类的栖息地。通过这些图片,我们能够展示出各种鸟类的外观和居住环境,从而创建一个鸟类的乐园,进一步深化他们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在教授的时候,我们能够利用多媒体教材的照片与影像,展示出鸟类在蓝天下的优雅翱翔、森林里的愉悦歌声,还有鸟窝里的母鸟孵育小鸟的幸福场景。同时,学生们也能够通过观看多媒体环境下的壮丽风光,并运用他们的表达方式,勾勒出这个属于鸟类的乐园。

此类教育方式强调让学生通过多种感觉来体验、研究并理解课本所讲的关于鸟类的世界。通过构建这种环境,我们有助于引起学生的热爱和探索欲望,并确保他们始终保持乐观的学习态度,最大限度地提升他们的思考热忱。利用多媒体环境的构建,让学生们在一个舒适、欢乐的环境下进行知识的交流,一起实现知识的储备以及智力的提升。尤其针对初级小学的孩子,他们正处于直接的图像化思考的时期,因此,构建环境式的教育方式显得至关重要。借助于各种多媒体素材,学生可以用更为直接的形式去认识和领悟抽象的思想,从而增强他们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及记忆效果,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对美的鉴赏技巧。

采取这种教育手段有助于创建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刺激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技巧。他们可以利用自身的语言去描述鸟类的天堂般的壮观景色,从而阐述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口头表达技巧和批判性思考能力。同样,我们要教育学生尊重并保护大自然,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情,并致力于环境的保护。

五、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生活是语文之源。虽然小学生的日常经验并不深厚,但他们对于社会的各种事物和情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和理解。将这些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可以让教科书里的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互交融,从而挖掘出学生的生活宝藏,加深他们的感受,提升他们对于课本内容的领悟力。当教授《白鹭》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们能够借由生活的经验,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到白鹭捕猎的快速与灵敏。尤其是关于“蹬”这个词的精确使用,我们能够借由日常生活的情境来阐释。

首要的是,我们可以向学生呈现一段有关白鹭捕食的影片或照片。让他们看到白鹭在水边迅速地蹬动双腿,像箭一样飞得很远,同时留心桅杆的震动和水面的起伏。接着,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描绘这个场景。他们能够设想自己身处河流或湖泊旁,目睹一只白鹭正在觅食。他们能够描绘出白鹭快速跳跃、身形如箭般穿越水面,桅杆摇摆,水面波光粼粼的画面。借助于与日常生活的关联,学生们有能力更深入地领悟课文所描绘的场景,感受到白鹭捕猎的快速和灵敏,同时也能明白“蹬”这个词的精确含义。他们可以利用自身的叙述,把课文的主题与自身的生活体验紧密相连,从而提升对课文的领悟和感受。

采用此种教育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现实体验,让他们更接近并理解课本。尽管课本中描绘的社会环境与学生的真实生活存在差异,但是借助于与真实世界的关联,学生依然可以深入领悟并体验到课本中的内容及其表达的情绪。借助于此类的交互性教育方法,学生们有机会积极地投入到课程的探索之中,从而提升他们的洞察力、创新思维及表述技巧。此外,把课本内容融入日常生活,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神秘魅力及动植物的生态行为的热爱和探索欲望,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结束语

简而言之,不管是考虑到小学生的年纪特性,或者是基于小学语文教育的真实状况,我们都需要老师在进行语文教育时,关注构建有利的学习环境。当学生置身于一个充满活力和激励、富含智慧和思维的环境下,他们将主动投入,引起情绪的共振,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下,他们的口头表述、日常生活和实践技巧将得以全面的提升,进而增强了课堂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安勤.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情境教育[J].考试周刊, 2014(15):1.DOI:10.3969/j.issn.1673-8918.2014.15.047.

[2] 岳妍梅.情境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探讨[J].成长, 2022(6):3.

[3] 陈会琴.情境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新课程, 202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