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视野下小学数学教学探索
摘要
关键词
大单元整体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探索
正文
引言
全面的教育方法已经颠覆了依赖于知识点的单一部分的教育方法,防止了在教育中的知识断层和信息的混乱,形成了一个全面的教育、全面的理解、全面的运用的知识产生方法。在小学阶段,数学的知识是杂乱无章的,而各个知识点的关联性非常强。若把各个部分的数学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全面的传递,就可以防止学习的乏味,并且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采用大单元的全面教育方式进行小学数学的教育,已经变成了推动小学数学教育向着优秀、高级别及创新方向前进的必要步骤。
一、大单元整体教学视野下小学数学教学价值
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们开始全面地掌握并运用数学知识,这个过程包含了许多富含逻辑、推导以及运算的内容。这不只意味着他们必须全面掌握并深入理解,也意味着他们必须能把各个部分的数学知识整合在一起,以便于实际运用。在《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推行与“双减”政策的全面执行的新的教育发展环境中,小学的数学教学将重点放在提升课堂教学的品质,并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这已经转变为其发展的目标与导向。采取全面的课程设计来实施教育,这样就能将基础的数学知识全面、系统地灌输给孩子们。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归纳、转化和连接所掌握的知识,同时还能使他们更好地应用这些数学知识来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促使他们的数学学习水平得到全面的提升。因此,通过将大单元的整体教育作为指引进行小学的数学课堂,孩子们可以在这个大单元的全方位、综合的、有序的学习中掌握数学的知识,提升他们的数学技巧,同时也有助于他们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全方位发展。
二、何为“大单元”之“大”
理解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性质,对平行四边形有基础的理解,这些都是二年级下半期第六个单元的两个连贯的章节,它们为我们在一年级阶段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基本的平面图像的理解提供了基础,并且在“图像与几何”的“理解图像”这个主题里占据着关键的位置。
“理解图形”这个主题足够广泛,那么直接根据这个主题进行大单元的整合是否可行呢?通过研究教材,我们发现“理解图形”是按照“体-形-体”的混合螺旋结构来组织的,因此,教学团队应该将重点放在了平面图形的理解上。
从水平视角看,从特定的四边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到普通的四边形。那么,我们是否能将理解的四边形视为一个“微型”的“大单元”?从垂直视角考虑,我们会发现,像线段、射线、角、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等各种各样的平面图像,都会按照教科书二下、四上、四下、六上的顺序展示,但是,这种展示并未考虑到它们之间的关联性,倒显得比较杂乱无章。
经过深入的分析,我们可以试着将“了解长方形”视为对类似平面图形的主要学习目标,并将其细分为三种特殊的四边形,指导学生从“边”和“角”两个方向去研究、建立、感受这类平面图形的特性,进而推动他们对二维封闭图形,甚至是三维图形特性的学习。采取这种方式,既可以让学生的知识掌握得更全面,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技巧和思考能力。
对于一个教学单元的规模,我们应该如何定义呢?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大单元”是一个以全局为视角的宽泛的教学单位,它可以是根据教科书的编排结构来划分的自然单元,也可以是由一些与教科书相关的知识点组成的小单元,或者是“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课程的模块化单元,甚至可能是突出数学思维方式的特定类型单元。正如其名,“大”和“小”并非严格的等级,而是根据全面的课程设计、目标以及学生的成长需求等因素来决定的。
三、大单元整体教学视野下小学数学教学原则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方式主要依赖于各个部分的知识,通常只会教授某个特定的知识点。而大型单元的全面教育则重点在于依据教科书中各个部分的知识内容,对其相互关联性进行概括和总结,然后将其呈现出来。因此,在执行以大单元全面教育为主导的小学数学教育时,教师必须遵循知识结构化的原则。也就是说,把单元教育的主题作为整个大单元教育的引领,强调从更高的角度扩展学生的视野,通过单元主题来连接单元的知识体系。
接下来,在构建小学数学的全面教学框架时,教师应该专注于提升学生的理解、思考、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技巧等方面,这样才能保证在全面构建完成后,教学流程是逐步推进、层层深入的,使得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学习。换句话说,在执行小学数学的大单元全面教育时,必须强调学生的“主导性”,也就是突出他们作为“教育主体”的角色,确保大单元全面教育的内容与学生的理解、思考和学习模式相吻合,以便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拥有多样的思考方式。
四、大单元整体教学视野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规划大单元整体教学方案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应该把大单元整体教学作为主导,首先了解教科书的知识架构,整理单元教学的关键与困难部分,挑选各个部分的相关信息。然后,根据新课改的精神来规划大单元整体教学的方法,确保教学的知识呈现具有结构化、全面化和系统化,从而使学生可以全面学习。
比方说,在执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这个三年级数学课本的主题的全部教学过程时,老师必须首先对课本的知识结构进行深入的整理,明确课本的主要和困难部分是“口算除法”、“笔算除法”以及“除法计算的验算”等,同时也应该把课本中涉及到的“列式计算”、“填空计算”和“计算应用”等部分进行归纳和总结。接下来,依据单元的知识结构和关键难题,教师可以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大单元教学策略。也就是说,引领学生以“除法的概念”为基础进行学习,通过“口算”、“笔算”、“验算”等方式,全方位地理解“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这个单元所包含的理论观念、运算规则、运算实践等各项内容。接下来,教师可以通过“平均分配蛋糕”、“动物体重计算”等练习题来增强学生的知识掌握,确保他们能够在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全方位、连续、有序地理解并掌握每个单元的知识。
(二)归纳总结单元教学内容
在制定完全部的大单元教学计划后,小学数学老师必须进行整理和概括,挑选出与单元知识体系相关的基本知识、基本观念和基本技巧等,并明确各个部分之间的连贯性,以便使得单元知识能够有效地连接起来。换句话说,小学数学老师应该根据大的教学单元的整体计划,对教学的关键点、难点、补充内容和连贯的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通过“全面融合”、“巧妙连贯”和“系统展示”的方法,使得学生能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和全过程去理解单元的教学内容,确保他们能够完成单元知识的全面掌握,同时也能学会单元教学内容所包含的数学技巧。
比方说,在执行四年级数学下半学期的“平均值和条形图表”这个大单元课题的全面教育时,老师必须对课题的“空瓶收集”、“踢毽比赛成绩统计”、“学生身高和体重统计”等部分做出梳理和概括。把“平均值的定义”、“条形图表的价值”这些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引入课堂,并以“平均值的计算”和“条形图表的绘制”这两个部分的数学技巧训练作为连贯的环节。“平均数的运用”、“条形统计图的使用”等是数学技能的运用以及数学难题的处理。此外,还扩大了“空水瓶的收集”、“踢毽比赛的成绩统计”、“学生的身高体重统计”等部分,这些都是各个部分知识的连接与重要的环节。
(三)循序渐进开展整体教学
一旦大单元的全面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被确定,小学数学老师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能力、认知水平以及数学思维等真实的学习状况,逐步推进全面的教学。更具体地说,在执行大单元全面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关注各个部分知识的联系,并且要强化对零碎知识点的归纳,使得知识的全面输出形成一个螺旋上升的模式,才能更好的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比方说,当我们对四年级的数学课本中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主要部分进行全面的教育时,老师可以帮助学生们通过强化对“整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记忆,来了解和掌握“小数的概念”、“小数的加减法的规则”等。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们依照“整数的加减法”的相关原理,扩展至“小数的加减法”的相应运算规则,确保他们能够按照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从而有效地将所掌握的知识转化为新的、综合的、强化的。
结束语:
采取大单元全面教育的方式来进行小学的数学教育,可以确保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保持全面、有序、流畅,使他们能够深入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这种全面的教育方式可以帮助学生从宏观的视角去思考、分析和计算数学,从而形成数学的学习思维和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赵学东.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探究[J].今天, 2023(5):0096-0097.
[2] 刘金英.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研究[J].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3(10):84-86.
[3] 顾秀文.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模块教学的探索[J].科学咨询, 2020(14):1.
[4] 戴汝吉.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模块教学的探索[J]. 2020.DOI:10.12294/j.1673-0992.2020.51.4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