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科学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杨文明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全丰镇中心小学 332423

摘要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的主要时期,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该通过开展有趣的科学实验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理念。小学科学教材内容比较丰富,很多科学现象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可以经常观察到,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开展教学。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科学;课程建设

正文


引言

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是小学科学课程的首要任务。学生要立足于科学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去丰富科学教育内容,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很多学校开展了线上教学平台,STEM等相关课程,树立正确的科学理念。

一、小学科学课程概述

科学教育在小学阶段是一种基础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激发他们的科学精神。早期的科学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开启对科学的认知,并逐渐形成科学的理解方式和正确的自然观。同时,这也能为他们的童年生活增添色彩,积极发展他们的个性,充分挖掘并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科学课教学现状

首先,一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仍然将自己视为教学的中心,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此外,也部分教师始终站在权威的立场上向学生传授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已经相当普遍。小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不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还能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主导地位。其次,在小学的科学课程里,教师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业表现,却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育,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全面能力的提升。最后,教师未能从学生的视角来评估他们。许多学生在课堂上显示出畏缩、害怕发言的态度。针对目前的小学教育状况,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育和课堂教学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三、核心素养的理论介绍

核心素养强调的是自我素质、社区关心、对祖国的感情这些基本品质,以及主动发展、共同参与、开拓创新的执行力。在积极推动并执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各个角度深入理解核心技能的含义,从个人到社区,再到全国,持续提升自己的学习质量,以实现新的目标。

四、小学科学创新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小学生的年纪通常相对较小,他们对各种新颖的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因此,教师需要根据他们的这一特性,全方位地推行高品质的科学教育。对于所有的小学生来说,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和推动力是无法忽视的。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教育活动,教师可以帮助每一位学生深化对生活的理解,增强对世界的认知。他们可以在系统性的科学学习中获取各类丰富的科学知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深刻体验到科学学习的无尽吸引力,从而提升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有效地提升他们的科学综合素质。

五、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科学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

(一)优化素养结构,推动自主学习

在掌握学校科技教育的主要内容时,我们需要主动优化和提升社会主义核心知识,同时也需要激励学生自我学习。此外,我们还需要将多个知识点融为一体,使学生了解到该原则的巨大影响,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思维能力的成长。

(二)拓展教学内容,加强课标导向

教师在执行针对特定内容的准确教学时,需要积极地以课程标准的特定内容作为导向,这是教学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在教师执行针对特定内容的教学时,需要通过全局的思维导向,对科技的基本原则进行系统的解读,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增强对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科技的基本原则。通过运用各种不同的整体观念指导,让学生对学校的全面教育目标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三)培养学生对于科学的兴趣

小学生的思考方式非常丰富。科学技术并非一个枯燥的领域,如何打破传统的教材,使得科普知识充满活力,是激发学生对于科研的热爱的核心话题。尽管教科书中的知识点充满了色彩,但它们往往只局限于文字或者插图,对于小学生而言,这种方式显得过于呆板且枯燥。在教授课程的过程中,融入实际场景的教育与日常生活的教育,是增强小学阶段孩子们兴趣的最佳策略。

(四)合理挖掘教材当中的创新元素,将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

与其它学科相比,小学的科学更注重研究,以往的教育方式通常以教科书的主题为基础构造教育环境。由于科学包含众多领域,在小学的科学教育环节,部分老师的态度较为保守,未能充分评价学生的全面素质,对他们的决策力和学习技巧的信心不足,在课程设计上,大量的科学试验被削弱,同时,也未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参与,这使得学生对全面的科学知识产生了厌倦感。对于学生的基本能力的提升产生了负面效果。在核心素养教育的理念指导下,教师需要改变自身的教育观念,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多做一些有趣且简洁的科学实验以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通过实验可以掌握一些科学原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一定的推动效果。

(五)创建轻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的长期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至关重要,为了达成这一教学目标,首先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优秀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积极参与到科学知识的探索中。在课堂上,教师不仅需要传授科学小实验,还应该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表现出适当的尊重和理解,并且精心培养他们的全面素质,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采取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活动中,教师的表情和行为都能让学生体验到他们的关心,这样的和谐氛围能够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勇于创新。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对学生的回应表示肯定并进行积极的评估,以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六)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科学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强大的实践技巧与创新思维,他们不仅需牢记教科书上的内容,还需深入了解其与日常生活的关联。为了使得课程更加吸引人,老师可以融入一些富有乐趣的科研小试,将教科书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所以,在基本能力的基础上,老师需要提供更多的实践活动。

(七)在小学科学教学评价体系中增加过程性评价

动态性评价,也就是过程性评价,不仅可以揭示学生对科学知识和科技的理解程度,也能从一个特定的视角揭示学生在特定时期的发展和提升。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很大,一般而言,一个班级的学生可以划分为优秀、普通和基础三个等级,每个等级的学生都有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在评估教学效果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最新发展区作为评估的依据,并以他们对科学知识和学科核心素质的理解作为评估的重点。对学生实施考核。经由考核成绩,学生可掌握他们的当前状态、最新的提升程度,以及当前状态和最新的成长区域的差异,从而针对这些差异来改变他们的学习策略;同时,老师也可以依靠这些考核成绩,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提升程度,然后依照考核成绩来改变他们的授课模式。

(八)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在科学教育过程中,构建一个优秀的环境,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融入其中。然而,过去,许多老师仅仅依据书本知识去构建环境,缺乏一些吸引人的元素和一些独特的想法。其实,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获取一些素材,例如他们所热爱的主题、熟悉的事物、真实的环境等,这些都能帮助孩子们更深度地理解和掌握科学。在科学的环境里,学生扮演着核心的角色。所以,老师需要鼓励学生投入到所有的教育过程中,使他们充分思考,实践,并且能够担任课程的主导者。这个过程中,老师的角色主要是指导和协调。此外,也可能会有一些特殊的任务交给学生。像语文、数学和英语等科目的学习大多是通过书面形式完成的,如果再增加书面内容,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还会对他们的思考能力产生影响。科学教师可以结合各科的特性,为学生们分配一些灵活多变的作业。我们可以鼓励家长和学生一起进行一些课外拓展实验,让他们组成小组,在社区里进行一些小型调查和写观察日记等活动。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加强家庭与学校的联系,增进亲子间的互动,还能使科学教育更具有弹性和多元化。

(九)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对于新奇的事物总是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并且渴望得到解答,因此他们对各种科学探索活动有着极高的兴趣。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在教授科学知识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然后深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质和学习情况,根据他们的心理状态进行科学探索活动,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能更积极地参与科学活动。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科学探索活动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占据了关键的地位。大部分的科学定律需要持续的实际操作和研究来验证,因此,这种验证的途径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科学的知识,从而增强他们的科学修养,并且让他们感受到科学领域的吸引力。在执行课堂试验的环节,老师需要始终强调学生的主观性,并依据他们的主观性来开展多元化的有益的学习指导。通过此类试验,不仅能让学生对科学理论有更深的理解,还能让他们获得更优质的科研操作和情绪反馈,同时也能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技巧,并提升他们的关键品质。

(十)多样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在进行小学科学教育时,我们需要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探索能力,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激励他们积极投入科学研究和独立思考,从而找出科学规律并归纳出来,以此来提升他们的科学核心素质,并最终实现小学科学课程的最佳效果。同样,小学科学教育的标准强调,科学教育应该基于学生们已经熟知的日常生活,让他们通过亲自参与实践活动,如动手操作、思考等,去寻找并提炼出生活中的基础科学问题,并尝试运用科学的方式和知识来解答。在过去的小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是口头讲解,学生们只是抄写并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方式削弱了学生们自主探索科学研究的能力和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地与实际生活问题相结合,以此来有效提升科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需要认识到科学领域的独特性,制定的科学试验应该与学生的年龄相匹配,制定一些简洁、安全且与教材内容相符的科学试验,这样能够让学生亲自动手,从而提升他们的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1]  吕秀珍.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创新探索[C]//2021课程教学与管理研讨会(重庆会场).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 2018.

[2]  陈强.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科学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8(9):1.

[3]  邱健.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科学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J].小学科学:教师, 2019(3):1.DOI:10.3969/j.issn.1674-6317.2019.03.059.

[4]  田绍友,黄利贵.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科学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J].读写算, 2018, 000(027):15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