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智能化系统防雷检测技术分析
摘要
关键词
建筑;防雷;检测;
正文
1.绿色建筑的概念
在传统的建筑工程中,由于使用了大量的能量物质,会导致温室效应的发生,同时也会对大气、水源等造成污染,从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随着传统建筑业对生态环境的危害越来越大,绿色建筑正逐步成为建筑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工程建设中,通过节能减排、最小化环境污染、不破坏生态环境、达到绿色建筑生产的目的。绿色建筑是在设计、施工的各个环节中贯彻绿色建筑的概念。绿色建筑的出现,使传统的高损耗、高污染的建筑方式发生了变化,并在环保的基础上,达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
2.绿色建筑智能化系统防雷检测技术要点分析
2.1接闪器检测技术要点
随着我国城市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在进行高层建筑防雷时,必须按照建筑的实际需求,设置适当的接闪器,并通过避雷针、混合接闪器等避雷装置,在屋顶上构筑起一道防雷屏障,从而提高整个建筑的防雷能力。通常,在智能大厦的屋顶上都会有一些金属物体,通过把金属物体与避雷网连接起来,可以有效地增强智能建筑的防雷能力。目前,连接方式多为钢筋绑扎。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施工规程的规定。在某些项目中,采用100毫米*100毫米的钢筋加固网格板,但这种方法显然超出了规范要求。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对屋面的构造特征和形式进行分析,并在智能建筑周围布置避雷带。对智能建筑的关键部分,要按照规定进行防雷针的安装。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没有设置避雷栅栏,也不会对智能建筑的防雷性能产生任何的影响。此外,有些房屋屋顶上还设有凸出的供暖管线,这种管线为金属材料,为了达到防雷目的,必须将管线与防雷设备相结合,从而达到防雷的目的。
2.2引下线检测技术要点
智能建筑的整体防雷效果与引下线的正确设置密切相关。因此,在进行防雷系统的测试和分析时,应加强对引线的监测。目前,大多数智能建筑的引下线都是利用内柱筋进行,而连接方式则多为焊接。在保证焊接质量的前提下,应聘用专门的焊工进行焊接作业,并对其进行质量检验。另外,采用10 mm以上的镀锌圆钢进行气压焊接。在此基础上,各楼层均采用捆扎环进行焊接,形成一个封闭合环。同时,还要做好智能化楼宇的电力连接。采用导线、均压环、楼层金属等连接方式,提高了智能建筑的整体防雷能力。
2.3接地装置检测技术要点
在接地装置的检查中,着重于接地装置的安装位置、深度、规格、防腐处理和接地电阻的检查,同时也要查阅基本建设文件,将接地装置的材料、规格、布置等与有关的技术规范进行对比,以保证各项指标都符合规范。在检测时,通常采用毫欧计对接地设备及电气接头进行检测,采用接地电阻测量表格对接地电阻进行测量。
2.4 SPD检测技术要点
在检验时,应着重于对低压侧进行检查,以确定是否装有浪涌保护装置,其安装参数与设计图纸是否相符等,并经权威气象组织认可的检验单位检验合格后方可交付。在检验过程中,应着重检查最大持续工作电压、额定放电电流、电压保护水平、连接线、保护元件的结构及参数,以保证其满足设计规范。如果新建房屋采用 TN制,则其最大连续工作电压不能小于1.15U0 (U0=220 V)。若配电箱或配电箱在建筑内部或靠近智能建筑外墙时,在低压配电屏汇流装置上安装和测试时,其电压保护等级不得超过2.5 kV。如果无法确定是否在供电线路上安装了屏蔽层,则每一种防护方式的冲击电流不得低于12.5 kA。当 SPD没有具体的安装要求时,开关式 SPD与限压式 SPD之间的导线长度要小于10米,而限压式 SPD之间的导线长度要小于5米。当 SPD线不能达到工作的需要时,应增加一个解耦部件。如果制造商表明他们的产品有对应的能源匹配措施,就不需要安装这种部件。请注意,当 SPD在线路上安装时,必须在前端装有保险丝等过流保护装置,并与主回路连接,电流之比为1:1.6,若 SPD内装有离合器,则不需进行此项工作。另外,电涌保护装置的接线必须是一条短的直线,其长度不能超过0.5米。不同等级 SPD的接线断面也不同,需视具体情况而定,并按相关规范要求进行。
2.5等电位联结检测技术要点
首先,通过等电势连接,可以降低相同地区的电压下降问题,从而使这一区域的电势保持均等,避免有关的电子设备和设备被破坏。在进行智能化建筑的设计时,应选用40*4 mm的镀锌钢板作为等电位连接的主要材料。在等电位连接的过程中,既要对施工项目的电缆、金属管道位置进行电位连接,又要对引线等有关的出入位置进行适当的调整。其次,在智能建筑内无电的金属部件中,应采用邻近的防雷装置连接的方法进行防雷。比如金属管道、构件、电源、金属外壳等等。另外,在进行等电位连接检测时,应注意到预留接头的合理布置,对接头长度、厚度、位置、搭接长度等参数进行严格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3.提升智能建筑防雷检测工作质量对策
3.1严格落实防雷检测工作
在对智能建筑进行防雷测试时,必须严格遵守防雷测试规程的规定,并仔细检查其是否能够正常工作;在采集到雷电测试资料后,需要对测试数据进行反复核对,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正确性。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有关规定,对防雷测试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找出问题,提出比较完善的对策,才能使防雷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3.2注重防雷检测制度管理
目前,我国有关防雷测试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各类问题时有发生,影响了工程防雷工作的正常进行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1)各级政府要对防雷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如果有条件,可以组建一支现代化的、专业的防雷测试队伍,提高防雷测试的精确度。(2)要积极制定一套科学、高效的防雷测试应急方案,在发生雷击事故后,各单位的防雷测试人员要加强沟通协调,及时部署,尽量减少雷击事故的影响。(3)继续完善雷电预警系统,如发生在某一地区发生雷击事故,应立即上报,并协助当地气象部门调查、识别雷电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为今后的智能建筑防雷检测工作积累实践经验。
3.3注重培养防雷检测人员工作能力
为了提高防雷测试技术的整体素质,必须加强对防雷测试人员的专业素质的培养,使其能够得到更好的提高。(2)不定期举办防雷业务交流会,促进行业内防雷测试人员的交流,促进大家相互学习、提高,使每个防雷工都能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提高防雷测试技术水平。(3)在智能建筑的防雷测试中,检验员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责任,要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对自己的要求也要严格;必须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建筑防雷测试,深入了解标准的内容,反复的推敲和计算,以确保检验结论的依据,不断提高建筑防雷工作的质量。
4.结束语
智能建筑的防雷探测是一项高科技的长期工程,它能更好地保障国家和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为了做好防雷测试工作,测试人员必须始终保持认真、认真、认真的态度,严格按照有关的防雷标准和规范进行防雷测试,以保证智能建筑的安全。然而,在智能建筑的防雷测试中,仍存在着许多技术问题,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加以处理,才能不断提高防雷测试的效果,从根本上杜绝雷击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陈大鹏.叠层橡胶垫隔震建筑防雷检测探讨[J].科技信息,2013(22):476.
[2] 杨经科,张宇,方志成,方琼玉.关于防雷检测机构计量认证工作的思考[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3,34(S1):168+176.
[3] 吕耀雄.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现场检测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处理[J].科学之友,2013(04):79-80.
[4]艾厚奇,于洪波,岳和平.住宅建筑加强防雷检测的必要性及防雷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2,18(24):196+1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