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视域下建筑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创新探索

期刊: 创新科技研究 DOI: PDF下载

霍达1 陈雪1 王昊2 董小海3

1燕京理工学院建筑学院,北京 100163 2国际院士科创中心,浙江衢州 324022

摘要

本论文以“双碳目标视域下建筑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创新探索”为主题,对建筑学课程思政教学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双碳目标的建筑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内容创新方向,并探讨了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引入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整合跨学科知识和资源、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等创新策略。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低碳建筑设计课程、可持续建筑材料与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经验。最后,总结了主要研究结果,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向。


关键词

双碳目标、建筑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创新、低碳设计

正文

主要研究方向:绿色建筑教学改革

燕京理工学院 2022 年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低碳理念下建筑学课程思政教学创新实践研究(2022YITSZJX05)。

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20GJJG4);建筑学专业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能力培养探究与实践

1 引言

1.1 背景介绍

在全球范围内,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已成为当务之急。双碳目标是指通过减少碳排放和增加碳汇,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在此背景下,建筑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领域,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挑战。建筑学作为培养建筑师和设计师的学科,必须与双碳目标紧密结合,通过课程思政教学,引导学生树立低碳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推动建筑行业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1.2 双碳目标与建筑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关系

建筑学课程思政教学是指在传授建筑学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双碳目标与建筑学课程思政教学密切相关。首先,低碳设计、可持续建筑材料和技术、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都与双碳目标息息相关,通过将这些内容纳入建筑学课程中,可以提高学生对双碳目标的认知和理解。[1]其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是双碳目标的核心要求之一,通过建筑学课程思政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在建筑行业中的责任和影响,激发他们关注环境、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性。

1.3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在双碳目标视域下,如何创新建筑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2 双碳目标视域下建筑学课程思政教学的现状分析

2.1 建筑学课程思政教学的传统内容和方法

传统上,建筑学课程思政教学主要注重传授建筑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强调学生的学科素养和专业能力培养。教学内容包括建筑设计原理、建筑结构、建筑材料等专业知识,以及建筑历史、建筑美学等人文社科内容。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理论讲授、设计实践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主要目标。

2.2 双碳目标对建筑学教育的挑战

双碳目标的提出给建筑学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首先,传统的建筑学教育过程中较少关注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等环境问题,与双碳目标的要求存在一定的脱节。其次,传统的建筑学课程思政教学往往侧重于学科知识和技能培养,较少强调学生的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培养,无法满足双碳目标的要求。此外,双碳目标对建筑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培养具备低碳设计能力和绿色建筑技术应用能力的优秀建筑师和设计师。

2.3 现有建筑学课程思政教学的不足之处

在现有建筑学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内容在课程中缺乏充分的覆盖,学生对低碳设计、可持续建筑材料和技术的理解和掌握较为薄弱。其次,思政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相对传统,缺乏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2]另外,学校与建筑行业的合作与交流不够紧密,实践环节和案例分析的融入程度有限,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限制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

3 双碳目标视域下建筑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内容创新方向

3.1 强化低碳设计理念的教学

在建筑学课程中,应加强对低碳设计理念的教学。这包括教授学生有关能源效益、节能设计、 passivhaus(被动式房屋)等低碳设计策略和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项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培养他们的低碳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

3.2 探索可持续建筑材料与技术的教学

引入可持续建筑材料与技术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新型环保建筑材料、绿色建筑技术和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对可持续建筑材料与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选择和应用更环保、更可持续的材料和技术。[3]

3.3 培养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教学

在建筑学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通过教学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了解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价值。通过参观生态建筑、开展生态环境调研和设计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他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和积极参与。

3.4 引导社会责任感的教学

建筑学课程思政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建筑师和设计师在社会发展中的责任和影响。鼓励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如社区发展、老龄化问题、自然灾害等,并通过设计和实践项目提供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4 基于双碳目标的建筑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创新策略

4.1 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优化课程设置,将双碳目标相关的内容有机地融入到建筑学课程中。设计新的教学模块或单元,专门讲授与双碳目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如低碳设计原理、可持续建筑材料与技术的应用等。同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项目研究、实地考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增强他们的理论实践能力。

4.2 引入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

引入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组织学生参与实际的设计项目或研究课题,让他们亲身体验建筑实践的挑战和机遇,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分析和评估已有的低碳建筑项目,引导学生从成功案例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提高他们的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

4.3 整合跨学科知识和资源

建立跨学科的合作机制,整合环境科学、可持续发展、能源工程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和资源。引入相关领域的专业教师和专家,组织跨学科的讲座、研讨会和项目合作,促进不同学科间的知识交流和合作,丰富建筑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内容和视野。

4.4 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

积极与建筑行业企业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实习实训机会和行业导师指导等方式,提供学生与实际建筑项目和行业实践的机会。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展研究课题,将双碳目标的实践需求纳入课程设计和研究项目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5 案例分析:双碳目标视域下建筑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探索

5.1 案例一:低碳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

在低碳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选择了一个真实的商业建筑项目作为学生的设计任务,旨在帮助他们应用低碳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首先,在课程开始阶段,教师介绍了低碳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目标,如能源效益、节能设计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等。学生通过理论学习,了解了低碳建筑的设计策略和技术手段。

接下来,学生被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设计商业建筑项目的一个功能模块。他们通过对项目背景的研究和用户需求的了解,确定了设计目标和功能需求。

在设计阶段,学生运用所学的低碳设计原理和方法,提出了与双碳目标相符的设计方案。他们注重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通过能源管理、被动式设计、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式来实现建筑的低碳化。学生运用建筑信息模型(BIM)和能源模拟软件,评估不同设计方案的能源效益和环境影响。

随后,每个小组向教师和同学展示他们的设计方案。学生通过口头报告和图文展示,解释了他们的设计理念、低碳设计策略和技术应用。教师和同学们进行了讨论和互动,分享经验和提出改进建议。

在项目的最后阶段,学生对设计方案进行了总结和反思。他们回顾了整个设计过程,分析了设计方案的优点和挑战,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建议。教师通过个别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完善设计方案,并培养他们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能力。

通过这样的低碳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学生深入了解了低碳建筑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际项目的参与,培养了他们的设计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意识到自己在建筑行业中的环境责任,并成为具备低碳设计能力的优秀建筑师和设计师,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5.2 案例二:可持续建筑材料与技术的实践教学

在可持续建筑材料与技术的实践教学中,我们选择了一个实践项目,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应用可持续建筑材料与技术的知识。

首先,我们组织了学生参观了一座正在实施可持续建筑设计的项目。学生有机会亲自了解该项目的设计理念、建筑材料的选择以及绿色技术的应用。通过与设计师和工程师的交流,学生了解到可持续建筑的设计原则和环保优势。

接着,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研究一个特定的可持续建筑材料或技术。他们需要进行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了解该材料或技术的特点、制造过程、应用范围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学生还需要收集相关的案例和实际应用情况,分析其效果和可行性。

在设计阶段,学生将所学的可持续建筑材料与技术应用于一个小型设计项目。他们需要根据特定的需求和限制条件,选择适合的材料和技术,进行设计方案的制定。学生需要考虑该材料或技术的环保特性、性能要求以及实施的可行性。

随后,学生将向教师和同学展示他们的设计方案。通过图文展示和口头报告,他们详细介绍了所选择的可持续建筑材料或技术,解释了其优点和适用性。教师和同学们进行了讨论和提问,就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改进提出了建议。

在项目的最后阶段,学生对设计方案进行了总结和评估。他们回顾了整个设计过程,分析了所选择材料或技术的优点、挑战和应用前景,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和研究的建议。教师通过个别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深化对可持续建筑材料与技术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通过这样的可持续建筑材料与技术的实践教学,学生深入了解了可持续建筑材料与技术的特点和应用。通过实践项目的参与,他们不仅掌握了相关知识,还培养了独立研究和创新的能力。学生通过实践体验,认识到可持续建筑材料与技术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为未来的建筑实践做好准备。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果总结

通过对双碳目标视域下建筑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创新探索的研究与实践,我们得出了以下主要研究结果:

首先,传统的建筑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和方法在满足双碳目标要求方面存在不足。双碳目标对建筑学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加强低碳设计理念、可持续建筑材料与技术、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教学。

其次,针对双碳目标视域下的建筑学课程思政教学,我们提出了内容创新方向,包括强化低碳设计理念的教学、探索可持续建筑材料与技术的教学、培养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教学和引导社会责任感的教学。

6.2 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向

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首先,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存在较大的影响,需要更多的教师培训和教学资源支持,以提升教师在双碳目标视域下的教学能力。其次,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的整合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需要更加有效地组织和管理,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此外,与建筑行业的合作仍然有待加强,建立更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行业导向的教学资源。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改进方向。首先,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在双碳目标视域下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推动教师的教学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其次,加强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的组织和管理,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新思维。另外,加强与建筑行业的合作与交流,建立更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平台,提供学生与实际建筑项目和行业实践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张禄,高希光.“双碳”战略背景下“工程弹性力学”课程思政与教学改革探索[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3(04):5-9.

[2] 孙亚伦. 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22.DOI:10.26995/d.cnki.gdqsc.2022.000405.

[3] 刘俊霞,杨飞,夏晓敏等.“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思政建设实践研究[J].中原工学院学报,2022,33(05):70-7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