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儿童为中心的城市建筑设计与城乡规划实践探索
摘要
关键词
儿童友好城市,城市建筑设计,城乡规划,儿童参与
正文
主要研究方向:儿童友好城市
北京市老旧社区空间儿童友好程度现状调查研究(A20JBW300010)
1 引言
在过去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过程中,儿童的需求和权益往往被忽视或边缘化。城市中缺乏安全、适宜的公共空间和设施,限制了儿童的户外活动,导致他们缺乏与自然互动和社交的机会,甚至面临潜在的安全隐患。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都市化现象的普遍发生,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问题日益凸显。
本论文旨在探索以儿童为中心的城市建筑设计与城乡规划实践,强调将儿童的需求、权益和参与纳入城市发展的全过程。
2 儿童友好城市的理论基础
2.1 儿童权利与城市规划
2.1.1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及其对城市规划的要求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是全球范围内保障儿童权益的最重要国际法律文书。城市规划作为一种公共政策,必须充分尊重、保护和实现儿童的权利。在公约中,儿童权利被界定为生存权、发展权、保护权和参与权四个方面。城市规划需要从以下角度满足儿童的权利:
(1) 生存权和发展权:城市规划应提供儿童良好的生活环境,包括清洁饮用水、良好的空气质量、安全的居住条件和健康医疗服务。此外,城市规划应当鼓励教育资源的平等分配,确保每个儿童都能接受优质的教育,促进其全面发展。[1]
(2) 保护权:城市规划必须确保儿童的安全,避免他们暴露在有害的环境中。这涉及到交通安全、建筑结构安全和防灾减灾等方面。同时,城市规划应该采取措施保护儿童免受暴力、虐待和剥削。
(3) 参与权:儿童有权参与影响他们生活的决策过程。城市规划应当充分考虑儿童的声音和需求,鼓励他们在城市规划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参与相关决策。[2]
2.1.2 儿童参与与城市规划决策的重要性
儿童的参与不仅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有效的城市规划方式。儿童参与城市规划决策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真实需求的了解:儿童是城市的使用者之一,他们能够提供独特的视角和需求。只有与儿童直接沟通,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才能更好地满足他们在城市空间中的生活和成长要求。
(2) 增强社区认同:儿童参与城市规划决策可以增强他们对社区的认同感。当他们参与到改善社区环境的过程中,会更加珍惜和爱护这片土地,形成积极的社区文化。
(3) 教育与培养:儿童参与城市规划过程中,能够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有助于他们成为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公民。
(4) 可持续性发展:儿童是未来社会的主人,他们对城市的发展有着长期影响。在规划决策中考虑儿童意见,能够更好地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2 儿童发展与城市环境的关系
2.2.1 儿童认知与城市空间的适应性
儿童的认知和感知能力在不同年龄阶段有所差异,因此城市空间应当考虑到儿童认知的特点,以更好地适应他们的需要。
(1) 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了感知、运动、观察、理解等不同阶段。在城市规划中,应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认知特点,提供适合他们认知水平的空间和设施。
(2) 游戏与探索需求:儿童天性喜欢游戏和探索。城市规划应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和探索空间,鼓励儿童积极参与户外活动,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2.2.2 儿童活动与城市设施的关联性
儿童的日常活动与城市设施的布局和设计密切相关,合理的城市设施能够提供更多便利的服务和活动场所,满足儿童多样化的需求。
(1) 教育与文化设施:城市规划应合理布局学校、图书馆、博物馆等教育与文化设施,方便儿童获取知识和文化体验。
(2) 娱乐与运动设施:儿童需要有安全、适宜的娱乐与运动场所,如公园、游乐场、体育馆等,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
2.3 儿童友好城市的特征与标准
2.3.1 安全与可及性
(1) 交通安全:儿童在城市中的移动通常依赖于步行或自行车,因此城市规划应确保安全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2) 安全居住环境:城市居住区应设计为安全宜居的社区,避免高风险的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确保儿童的健康成长。[3]
(3) 安全的公共设施:城市的公共设施,如学校、幼儿园、公园等,应当符合安全标准,为儿童提供一个放心、舒适的学习和活动环境。
2.3.2 教育与文化资源
(1) 优质教育资源:城市规划应确保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提供优质的学校和教育机构,让每个儿童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2) 文化体验场所:城市中应设立多样化的文化场所,如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等,让儿童有机会接触不同的文化,丰富他们的知识和视野。
2.3.3 儿童参与与社区认同
(1) 儿童参与决策:城市规划应鼓励儿童参与决策过程,让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参与到城市建设中来。
(2) 社区认同感:城市规划应强调社区的凝聚力,培养儿童对自己社区的认同感,让他们有归属感和责任感,共同建设美好的社区环境。
3. 儿童参与的城市建筑设计与规划
儿童参与城市建筑设计与规划是一种重要的理念,将儿童视为城市发展的主体,并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他们的需求和意见。儿童参与的意义不仅在于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更在于培养他们成为积极参与社会的公民,关注城市环境并为之贡献智慧。
3.1 儿童参与的概念与重要性
儿童参与是指将儿童作为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主体,让他们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参与决策和设计,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儿童参与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儿童是城市的未来,满足他们的需求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儿童的参与有助于增强他们对城市的认同感和社区意识,培养积极的公民意识。同时,儿童作为城市的使用者,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能够优化城市规划,创造更适宜儿童成长的城市环境。
3.2 儿童参与的方法与实践
3.2.1 儿童参与式设计工作坊
儿童参与式设计工作坊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参与方法,通过组织一系列设计活动,让儿童在游戏和互动中表达自己对城市环境的想法。
在工作坊中,儿童们可以自由发挥想象,通过绘画、模型制作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设计者和规划者与儿童一同参与,引导他们思考城市的未来和改进的可能性。
3.2.2 儿童地图与故事收集
儿童地图与故事收集是一种通过绘制地图和收集儿童的故事了解他们在城市中的活动和体验的方法。
儿童地图是儿童对自己居住区域的主观认知和感受的表达,可以了解他们喜欢的地方、不喜欢的地方以及有待改进的地方。
通过与儿童深入交流,收集他们在城市中的日常故事和体验,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
3.3 城市规划中的儿童参与案例分析
3.3.1 城市公园规划中的儿童参与
在某城市公园规划项目中,规划者组织了儿童参与式设计工作坊。在工作坊中,儿童们积极参与,提出了许多创意的公园设计方案,如增设游乐设施、植树造林等。
规划者认真听取了儿童的意见,并将其纳入公园规划中。最终,儿童友好公园得以建设,成为儿童们喜欢的游乐场所,也让儿童参与的意义得到体现。
3.3.2 学校周边社区规划中的儿童参与
在学校周边社区规划中,规划者开展了儿童地图和故事收集活动。通过与儿童的交流,了解到学生放学后喜欢到公园玩耍,但公园设施较少。
规划者考虑到儿童的需求,将公园改造纳入社区规划,并邀请儿童参与公园设计。最终,学校周边的公园得到改进,成为儿童们喜欢的活动场所,增强了社区凝聚力。
4. 城市建筑设计中的儿童友好要素
儿童友好建筑设计是指在城市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儿童的需求和兴趣,创造一个安全、有趣、环保的空间,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4.1 儿童友好建筑的设计原则
4.1.1 安全与无障碍性
儿童友好建筑的首要原则是保障儿童的安全。在建筑设计中,应采取措施确保儿童不易发生意外伤害,例如使用圆滑的边角、避免尖锐的物体、设置安全栏杆等。
此外,儿童友好建筑应考虑无障碍性,确保残障儿童和家长能够方便进出建筑,享受城市设施与服务。
4.1.2 创意与趣味性
儿童友好建筑应该充满创意和趣味性,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设计中融入有趣的元素和游戏空间,如彩色拱门、奇幻壁画、互动装置等,能够吸引儿童参与,让他们在玩耍中学习和成长。
4.1.3 环保与可持续性
儿童友好建筑应该注重环保与可持续性,建筑材料选择应尽量使用环保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建筑设计应考虑节能、节水和资源循环利用等可持续性设计策略,为儿童创造一个绿色、健康的生活环境。
4.2 儿童友好建筑的空间布局
4.2.1 室内功能区划分
儿童友好建筑的室内空间应合理划分不同功能区域,如学习区、游戏区、休息区等。学习区可以提供舒适的阅读角落和多媒体学习设施,游戏区可以设计丰富多样的游戏装置,休息区可以提供舒适的座椅和休息空间。
4.2.2 室外游戏与运动场所设计
儿童友好建筑的室外空间应设立丰富多样的游戏与运动场所,如儿童乐园、运动场、露天剧场等。这些场所可以满足儿童的户外活动需求,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
4.3 儿童友好建筑的材料与色彩选择
4.3.1 环保材料的应用
儿童友好建筑应尽量选用环保材料,如可持续性木材、低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涂料和绿色建筑材料等。这些材料对儿童的健康和环境都更友好,避免了有害物质对儿童健康的潜在影响。
4.3.2 色彩对儿童情绪与认知的影响
儿童友好建筑的色彩选择应考虑色彩对儿童情绪和认知的影响。明亮、鲜艳的色彩可以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活力,提高学习和创造的积极性。同时,色彩的搭配应该和谐统一,不过于刺眼和混乱,以营造舒适的空间氛围。
5. 儿童友好城乡规划实践案例
5.1 儿童友好社区规划
5.1.1 社区公共空间的打造
某城市开展了一项儿童友好社区规划实践,重点关注社区公共空间的打造,以满足儿童的多样化需求。在规划中,他们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
(1) 儿童乐园和运动场:在社区规划中增设儿童乐园和运动场,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设施,如秋千、滑梯、蹦床等,以及足球场、篮球场等体育设施,让儿童有足够的场所进行户外游戏和运动。
(2) 绿化与休闲空间:规划中保留了较多的绿地和休闲空间,为儿童提供自然、安静的休息场所,促进他们的身心放松和学习成长。
(3) 亲子活动区:在社区规划中设立亲子活动区,提供适合家长和儿童一同参与的活动项目,如亲子阅读角、亲子手工工坊等,增进亲子关系,营造温馨家庭氛围。
5.1.2 安全的交通规划
在儿童友好社区规划中,交通安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为了保障儿童在社区内的安全出行,规划者采取了以下措施:
(1) 人行道和过街设施:规划中设置宽敞、通畅的人行道和过街设施,确保儿童在出行时能够安全穿行,避免交通事故。
(2) 交通疏导:在社区规划中合理规划道路和交通路线,避免交通拥堵和交叉口冲突,减少交通安全隐患。
(3) 校车接送站点:规划中设置校车接送站点,并确保站点位置安全便利,方便儿童上下车,减少交通风险。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成果总结
本论文以“以儿童为中心的城市建筑设计与城乡规划实践探索”为题,通过深入探讨儿童友好城市建筑设计和规划的理论基础、儿童参与的方法与实践,以及城市建筑中儿童友好要素和城乡规划实践案例,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儿童友好城市建筑设计与规划是建设可持续城市的重要方向。儿童作为城市的未来,应被视为城市发展的主体,其权益和需求应在城市规划中得到充分考虑。通过将儿童的权利与城市规划相结合,促进儿童参与城市决策与设计,可以创造一个更安全、有趣、环保的城市环境。
其次,儿童友好城市建筑设计应遵循一系列原则和要素。安全与无障碍性是最基本的要求,其次是注重创意与趣味性,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环保与可持续性是儿童友好建筑的必然选择,合理利用绿色建筑材料和色彩对儿童情绪的影响,能够创造更舒适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此外,儿童友好城乡规划实践案例表明,通过在社区规划中打造公共空间、确保交通安全等措施,可以为儿童创造一个更友好的社区环境,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娟.儿童友好城市:可持续的城市,可持续的未来[J].城乡建设,2023(05):50-51.
[2]李金晨.基于人文关怀与儿童参与的儿童友好城市空间设计实践[J].城乡建设,2023(05):68-73.
[3]程小红.儿童友好城市是人民城市理念下的最佳实践[J].城乡建设,2022(23):27-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