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之交往教育探析
摘要
关键词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对策
正文
引言
在现今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受到家庭、社会以及学校等实际环境的制约,许多中职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出现了各种程度的精神困扰。比如,家庭矛盾、父母的分居导致学生情绪低落、冷淡,学习适应能力较弱,产生自卑感,对学习产生厌恶、焦虑,缺乏努力的决心等。这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综合素质的增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何确保他们保持积极的心态,实现学业上的突破,实现全方位的发展,以及成为一个和谐社会的优秀一员,是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所需要解决的新问题。
一、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一)在平时学习中的心理问题
目前,大部分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未能如愿升入高中。由于在义务教育阶段没有形成一个优秀的学习态度,他们在受到老师忽视、同伴轻蔑或者父母的责备时,感到学习并无成就感,因此对学习产生了恐惧、害怕和厌恶的心理。在步入中职教育阶段后,这个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产生了无法自我调节的负面心态,对学习的恐惧、厌恶和焦虑感也随之增强。
(二)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中职生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抑郁、冷淡、自卑和自我控制能力不足等方面。他们表现出对外界任何刺激都漠不关心和冷漠的态度,对此视而不见。他们缺乏责任感和成就感。过度的自我否定和对自我的轻视,导致对自己的理解不准确,常常显现出胆怯、恐惧和疑虑,担心被人忽视和拒绝,行为上选择逃避。这也容易引发自卑感,情绪易变得过于激动,这些表现在父母离异或家庭不完整的学生中更为常见。
(三)在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职生的社交能力需要持续提升,但如果他们的社交技巧没有得到适当的引导,往往只能保持在初级阶段,甚至因为社交不当而引发各种心理问题。这也体现在心理不协调,自我约束,容易过于情绪化,做出对他人和自己都极其不利的行为。例如,校园内的冲突和打斗事件,很多都是由于心理不协调引发的。
简而言之,中职生不仅在知识储备上和高中生存在着某种程度的落后,而且在学习热忱、情绪状态、毅力等各个层面上,这种落后尤为突出。为了将他们塑造为优秀的专业人士,我们需要对中职生的精神品质进行关注和提升。
二、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意义
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它构成了他们在学习、工作等各个领域的基石。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他们塑造正确的“三观”,同时也能推动学生在道德、智力和体质上的全面成长,这也是他们未来步入社会,在职场上展现智慧、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并不断进步的关键因素。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健康不仅对他们自身的成长有益,同时也对家庭和整个民族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深入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以及全方位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三、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学习动力不足
我通过与一些授课老师的对话,发现,无论是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还是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普遍表现出学习热情不足、学习动力不够的状态。这主要体现在:他们在课堂上不会专注听讲,几乎不会与老师进行互动,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的积极性也相对较低,很少参加讨论,也没有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建议;他们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也相当糟糕,经常不能按时交作业,而且作业的完成方式往往是敷衍、应付。这些学生的日常学业表现和期末测验的表现通常都相当糟糕,甚至有些学生的考试成绩未能达标,需要多次的补考。
(二)自暴自弃,随波逐流
对于专业知识、社交技巧、个人经历等的重视程度不够;难以形成清晰的兴趣爱好;行为随意,缺乏竞争精神,常常陷入“无所谓、沉默、顺其自然”的自我放逐的情况。这种心理问题表面上看起来与没什么大不了,因此容易被教师视为“次要问题”而忽视或者视若无睹,但实际上却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从总体上“降低”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四、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我个人认为,通过多年的中职教育经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加强学生自我意识引导
助力学生正确理解自我。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在经历身心发展的阶段,他们拥有强烈的自我认知和成熟感,但是他们的心理承受力并不强。如果教育方式不适当,可能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伤害,甚至可能引发心理问题。强化学生的心理指导,首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将评估别人转变为自我评估。老师可以挑选一些杰出的明星和典型代表来制定对自我的评估准则,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观察这些明星的亮点,找出自我缺陷,并以更高的标准来衡量自我。
(二)帮助学生提高沟通能力
大部分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绪易受影响。教师需要指导他们学习如何进行人际交往,使他们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同时,也要教导他们提升沟通技巧。通过多种方式,强化学生的基础语言技能、沟通技巧的训练以及实际沟通能力的练习,以提升他们的沟通能力。比如,当学生与他人交流时,应尽量避免使用批评性的词汇。他们应当采取礼节性的表达,比如“抱歉” “没关系” “谢谢”和“麻烦”。青少年学生通常更看重个人隐私,因此,在社交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要触碰到对方的隐私和禁忌。教育工作者需要妥善指导学生如何妥善应对同伴间的互动,使得学生们能够建立起自我边界。尤其需要让学生明白尊重他人的隐私,避免在公共场合公开,也不应该泄露他人的个人信息。
(三)开展课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借助各种丰富的课余活动,使得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利用这些活动,能够让学生有一个真实的心灵感受,同时也能够充分利用团队的互动效应和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从而实现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果。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有权将一段时期内学生面临的大量心理难题整理并上报给学校。为了解决这些需要处理的学生心理问题,学校会邀请专门从事心理教育的专家,举办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专题沙龙活动,以此来推广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并增强学生对于心理问题的自我调整和对于心理成长的感知和体验能力。在心理咨询中心的引领之下,我们的学生社团可以通过一些健康日来举办诸如心理健康征文、心理漫画展、摄影展等各类活动。
(四)抓住学生个人特性
在日常的教育活动里,班主任需根据每位学生的独特性质和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以促进他们的全方位进步。他们应该有包容心,避免一刀切的做法,例如仅仅关注他们的入学成绩。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成绩普遍偏低,仅仅为了快速提升学业表现,很多学生可能难以振作,缺少对学业的自信,这将阻碍他们的进一步成长。因此,班主任需要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并在他们的自信心持续增长的同时,逐渐引领他们实现全方位的发展。只有当我们全方位地理解并尊重每一个学生,为他们提供思考、创新、展示以及获得成功的平台,我们才能逐步增强他们的长处,减少并消除他们的缺点。
(五)及时疏导学生心理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并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首先,要在教学过程中肯定学生的进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努力的成果。其次,我们需要注重营造优秀的课堂环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后,教师需要与学生共同设定学习目标,以此培育学生的毅力,并且还需要设立适当的督导机制,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成立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专业的辅导
经过对学生的研究,我们发现,每个班级里都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包括过于激进、害怕、敌意和人际交往能力差。对于中职生而言,过于严厉的批评和指责不但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可能导致他们产生反抗情绪。所以,中等职业学校需要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来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教师需要在个人指导和集体心理咨询的结合下,深入了解、理解学生,并根据心理学的原则来开展工作。另外,像心理小报、心语信箱、心理热线这样的学校心理咨询方式也是非常有效的。
(七)利用职业学校的资源和条件
通过运用计算机等先进的管理工具,对学生在学习、生活、成长以及职业适应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检测,并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估,以便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同时,建立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为改善学生的不良心理状况和解决心理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在进行心理健康测试的同时,我们会将测试结果反馈给班主任,以便在日常教学中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
(八)调整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在进行职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时,我们需要以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基础,注重教育的目标明确、教育手段的有效、教育目标的主观性以及教育行为的真实性。根据教育部的规定,我们在进行职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主要是通过集体的心理指导来进行,还需要特别注重提升学生保持个人心理健康的技巧。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需要考虑到将团队辅导和个人辅导融为一体,以便为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特定的咨询和引导。目前,我们的常规方式包括将专题演讲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融为一体,将心理健康的教育、道德教育、课程教学以及班级管理的职责融为一体,将群体教育的实践与个人的辅导融为一体,以及将学校的教育方式与家庭的教育方式融为一体。
结束语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身为一名在教育战线上辛勤工作的老师和班主任,我深知这份责任的沉重与前行的艰辛。一切的努力都源自内心,只有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理解他们的心理属性,并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指导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才能变成一把精神的锁,打开他们的内心世界,洗涤他们的内心,让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稳固而高效。在学生的内心深处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 杜小玲.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之交往教育探析[J].情感读本, 2016(9):9-10.
[2] 田铮.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探析[J]. 2021.DOI:10.12253/j.issn.2096-3661.2021.03.1628.
[3] 赵必成.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与对策[J].决策探索, 2010.
[4] 赵必成.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与对策[J].决策探索, 2010(12):1.DOI:CNKI:SUN:JCTY.0.2010-06-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