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新思路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靳丽萍

喀什麦盖提县库尔玛乡中心小学 844600

摘要

随着新课程的持续和深化改革,人们对小学语文教育的期望也在提升。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传统的优秀文化和思想融入其中,以此来塑造小学生的高尚品格,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增强他们的全面素质,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注重礼仪和文明,最后成为一名杰出的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孩子们正在经历身心的飞速成长。在进行小学语文教育时,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进行道德教育,可以推动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

新时代;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策略

正文


一、前言

在小学阶段,学生开始接触知识,同时也是塑造良好道德观的第一个关键时期。由于小学生年纪较小,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尚未深入,如果在这个阶段没有进行适当的道德教育,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观念,那么这将对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始终高度重视道德教育的实施。

二、开展德育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语文是一门深度探讨语言的学科,其学习过程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过程中,学生们将接触并学习一些优秀的思想,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些都对他们的道德素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小学阶段,语文德育教育的效果最佳。在这个阶段,小学生对于学习和周围环境的理解还不够准确。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道德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卓越的道德素养,是最佳的教育方式和最佳的时机。所以,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融合道德教育是极其重要的。

三、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的存在的局限性

(一)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在现阶段,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道德教育时,受到了传统教育观念的深刻影响,过于关注学生的语文成绩。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常常更加注重传授语文知识,却忽视了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这种情况不仅严重削弱了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而且也直接影响了道德教育的效果,未能达到理想的道德教育效果。

(二)教学模式单一固化

执行道德教育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并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需要一个持久的过程。因此,在教授小学语文课程时,教师不应该只采用固定的教学方法。长期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很可能会对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影响,甚至可能引发他们的反感情绪,从而对小学道德教育的效果产生负面影响。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全方位素质,深化对道德教育的理解和认知,大胆尝试和探索新的教学手段,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忱,提高他们的专注力,让他们能更有效地投入到道德教育的学习中,从而有效地提升小学语文道德教育的效率和品质。

四、新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树立教师榜样作用,建立师生和谐关系

首先,在将德育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之前,教师需要调整自己的教学态度,刷新教学理念,并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规范自己的行为,以此来树立榜样。其次,需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这对于德育的推进和融合教育的有效执行起到基础性的推动作用。教师应该积极与学生互动,在与学生交流时保持和蔼友善的态度,以增强师生间的平等地位。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也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提升学生对教师的好感和信任,从而推动师生和谐关系的建立。

(二)借助多样教育方法,提高融合教育效果

为了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实施德育,教师要使用各种教育方法来有效地将语文科目的教学融入其中。设计问题场景。例如,在学习《慈母情深》这篇课文时,教师首先与学生进行日常生活的互动,让他们描述一下自己的母亲,并回忆一些对母亲有深刻影响的事情。学生可以自行进行讨论,以突出他们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这个主题学生们非常熟悉,也有很多想要表达的观点。一些学生表达了他们的观点,他们的母亲是一位医护人员,在疫情期间她一直坚守岗位,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回家,但我为她感到骄傲。在回答完毕后,学生们将会受到赞赏和肯定,然后引导他们进入课文。在讲解过程中,首先让学生自我阅读课文,并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例如,哪些词汇描绘了作者的家庭贫困状况,从“失魂落魄”、“慈母”等词汇中你能感受到什么,简单地阐述一下课文所描绘的内容,以及课文中哪些字词句子展现了母爱等。设定问题环境,推动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学习,完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问题的解答。在学习完课文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回想一下妈妈曾经对自己的爱,并在交流和表达后进行总结。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在回家后向妈妈表达“我爱你”,并帮助妈妈打扫一次卫生。这种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情感,还能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并增强他们对母亲的深深爱意。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教授各个学科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更多的教学资源融入课堂,以增强道德教育与语文知识的结合,提升整合教育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从军行》这篇课文时,我会先把诗人等古诗背景信息,以及古诗的基础字词等内容制作成微课视频,然后根据古诗的内容制作或下载相应的动画视频。通过播放微课视频在课堂上,学生能够提升基础知识,并通过动画视频深入学习古诗,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这首古诗主要描绘了边疆的景象和士兵的生活,体现了士兵的国家报效之心。为了增强道德教育的深度,教师要利用多媒体展示一段关于我国军人保卫国家的相关视频,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到军人的精神和爱国之情,以此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高尚品德

在新时代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进步的关键部分。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有可能运用各种方法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根据我个人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语文历史中。在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被视为一门基础学科,教师在向学生解释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语文历史的讲解。我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被誉为一个享有盛誉的古代文明国家。在历史长河中,我们见证了众多杰出的文学家们为了探索和提升语言学知识,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传授语言的过程里,教师有能力将教育历史元素融入其中,并适时地向学生灌输一些关于语言学的历史知识。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他们还能借鉴这些语文大师的精神,提高自己的学习成效。通过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道德教育知识,推动他们的全方位成长。

(四)开展实践学习活动,增强学生学习体验

德育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也能通过相关的学习活动来实现道德教育的有效执行。例如,在《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策划并组织一次以爱国主题为主题的班级演讲活动。这次演讲让学生们更深刻地理解到爱国的情感,提升了他们对于中华复兴的责任感,从而增强了道德教育的成效。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语文知识来进行角色扮演、社会实践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有效地将道德教育融入其中,对学生的思想行为、道德观念等进行引导和教育,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过程中也应重视评估工作。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激励和肯定,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对学生的积极行为进行赞扬。在德育和学科教学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总体表现、发展状况以及个人能力素质的提升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这种方式不仅能助力学生更优秀地自我提升,完善个性,增强学习技能,还能提高德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影响力。

结语

总的来说,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趋势。将道德教育融入到小学语文课程中,不仅可以提升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塑造他们良好的品质和性格,还能协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推动他们的健康发展。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大胆创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并对他们进行美育,让他们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更有效地推动小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关秀华.新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新思路探讨[J].卷宗,2021(1):282.

[2] 付海燕.新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新思路[J].考试周刊,2019(18):35.

[3] 陈曦.探究小学语文德育教育[J].文渊(高中版),2020(6):858-85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