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导学课堂的探索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吕娟

温泉县高级中学833500

摘要

核心素养是指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掌握社会发展的必要技能,并且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的一种必然素质。特别是在个人修养的培养过程中,需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创造新的世界。因此,地理教学也应该紧密结合这一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等核心素养,并将问题导学的教学方法融入到课堂讲解中,以期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

高中地理;问题导学;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正文

一、引言

在高中时期,德育教学不只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而且每个教师都应该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为出发点,通过课堂活动来传授正确的道德观念,并结合地理学科的独特性,进行深入浅出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培养他们的道德素质。通过问题导学模式,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理解课堂上传授的内容,并且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从而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并且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我们应该意识到,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出台,我们必须不断更新我们的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

二、通过问题导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人力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念是高中地理课程的核心内容,它强调了人们应该如何建立起和谐的社会关系,并且培养出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措施,如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参与到解决实际的地理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尊重自然的态度,并从客观的角度来思考和解决现实的环境挑战。

例如,在关于“大气”相关内容的讲解的课堂上,教师可以使用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地理分布。比如,教师可以使用图片来帮助学生区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然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与太阳直射点之间是怎样的联系?请仔细研究课本中的内容,并深入探究大气环流的运行规律。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气候的形成及其变化,特别是夏季,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会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发生改变,夏季向北移,冬季则向南移,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意识。最终,教师以大气环境保护为基础,深入探讨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全球变暖。人类的活动是否已经对全球气候造成了影响?通过观察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可以了解到:化工厂的过度排放矿物质以及人类的不当行为,都会造成二氧化碳的增加,使得气温持续上升,进而引起全球变暖,海平面也随之上涨,淹没了许多陆地。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三、构建“地图导学”课堂,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首先,地理图像作为图形导向教学的核心。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情境,选择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的地理图像。通过多种活动,如阅读、观察图片,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地理图像具有多种功能,包含了丰富的信息。通过分析地理图像,我们可以评估学生的观察、理解和推理能力。通过深入的讨论与分析,学生们可以把视觉信息转换成文字表达,这样可以大大增强他们的逻辑思考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的全方位发展。

其次,“画中学”通过提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画中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利用地理图像来激发学生的思考。经过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将课程的基础知识和重点难点组织成一系列问题,以帮助学生通过图像来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相较于传统的教育方式,我们需要更加重视以学生为核心,激发他们的潜能,鼓励他们进行自主探究、深入思考、勇于尝试,从而培养出具有创造力、有能力的人才。

四、构建“学案导学”课堂,提升学生的提问能力

当设计补习教室时,高中地理教师应该努力挖掘他们的教学经验,并且要让学生能够完整地理解并感受到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在辅导班中,教案应该包含更多的知识点,并且教师应该尽可能详细地呈现这些信息,以便制定一份精确的教案,帮助学生提高思考能力。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对于地理课程来说至关重要。为了提升学生的提问技巧,教师应该大胆地使用导学案来帮助学习。

例如,在创建“导学教室”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分配4-6人的小组,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在完成课堂任务之后,小组成员应该积极地给予其他同学的反馈,而教师则要及时提供宝贵的指导。通过对学生的深入探究和积极思考,我们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并鼓励他们在“导学课”课堂中勇于提出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以此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高中地理课程对学生来说是一门挑战性的课程,因此他们需要不断提出问题。通过使用辅导案例教学法,我们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这一点非常重要。

五、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

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化的教育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我们能够更方便地进行教学。这些技术能够将原来的平面图像转换成立体的、有趣的三维图像,让一些抽象的概念变得更容易被学生理解。这样一来,我们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通过创造有趣的教学环境,我们可以让学生更快地融入课堂。例如,当我们正在讲《塑造地表力量》课程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学习任务:根据课本中关于庐山的描述,尝试创作一幅庐山的简笔画,并尽量展示它的外观特点。学生们尝试从文字中探索庐山的独特之处,比如它的高耸入云,四周陡峭,海拔高达1100米,但又有一片宽阔的平原。教师可以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并且提出一个问题:“你们能想象出庐山的样子吗?”接下来,教师可以利用航拍图片、地图和视频等资源,深入探讨本章节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通过使用谷歌地图,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江西的地理环境。例如,当搜寻庐山的时候,他们可以和周围的人一起分享信息,比较庐山的北部和东边的情况。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可以更深刻地了解庐山的地理位置。此时,教师可以重点讲解庐山的地貌特征,包括地形剖面图,让学生能够清晰地感受庐山的整体坡度变化。庐山的东部山峰陡峭,形成了一个阶梯状的景观。通过对“五老峰”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庐山的独特地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五老峰,而且我们还可以探究是什么力量使庐山形成了如此陡峭的地形地貌、研究岩层断裂的能量来源,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着地质结构。通过逐步使用视频和图像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我们相信能够使他们对所学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并且使课堂教学变得更有效率。课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挑战:通过进行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各种类型的地壳运动如何影响地表形态,并制作出详细的数据表。例如,同学们可以通过使用日常生活中的废弃物,如报纸和橡皮泥,进行实验。这样,学生们就能够通过动手实践来更准确、清晰地理解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六、图文结合,将各知识点连成系统体系

在我们的高中地理课程中,每个知识点都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图表之间也必须建立起严谨的逻辑关系。通过将图片和文字相结合,教师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知识点,并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容易地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更好地应对实际情况。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全面的知识,并且能够建立一个有序的地理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当讲解《人口分布》这个话题时,教师需要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在讲解过程中逐步实现。通过对东亚人口稠密区的图片分析,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该地区的人口分布特征,并从中发现其中的规律,更容易地理解这一概念。

通过打开世界地图,让学生观察四大人口稠密区的特征,比较它们与东亚地区的差异,并且询问他们四大人口稠密区涉及的国家,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关地理的知识,从而更好地完成复习任务。在这里,我们将探讨气候如何影响人口分布。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使用2幅图来进行对比。其中,一张是全球人口分布图,另一张则是全球气候类型图。通过这两幅图,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口稠密地区的气候特征。从地形的角度来看,人口密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文化和其他社会因素。经过深入研究,我们发现,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是影响全球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随着科技的进步,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已经大大减弱,但人文因素却在不断增强。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可以利用现有资料来探究不同尺度、地形和文化背景下人口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影响这些特征的因素。通过对以往学习的地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可以更好地运用自己的综合分析和区域认知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研究表明,人类活动必须与自然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相结合,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从而形成一种人地协调的新模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对自身家乡的人口分布特点的深入研究,结合其所在的纬度、气候类型、地形等多种因素,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技能,使其在日常工作中更加熟练运用。该系统在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七、结束语

综合而言,核心素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他们的实践技能,教师应该采取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例如采用问题导学、创造多样化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运用所掌握的地理知识,仔细观察各种地貌、水文、河流等特点,从而提升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并且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不断探究和实践,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翅航.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考试周刊,201916):149.

[2]李素贞.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学周刊,201620):99-100.

[3]郑光湖.例谈导学案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508):76-77.

[4]沈明明.高中地理导学案的应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