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美术学科育人价值综述
摘要
关键词
以美育美 核心素养 情感品质 创造
正文
21世纪的教育需要更加全面和系统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结构模型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目标,即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必要品格和关键能力,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古至今,美育一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爱因斯坦曾经指出,仅仅依靠专业知识来培养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才能培养出一个具有和谐发展能力的人。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以美育美”旨在通过艺术教学来将道德规范转化为内在的道德需求,促进学生的立德树人,提高他们的道德情操。美育的核心价值在于培养完美的人格,提升精神境界。通过对美术教育的深入研究和思考,寻求一条实现美术学科德育的有效途径。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经历了“双基--三维目标--核心素养”三个发展阶段。在传统的教育中,美育常常被忽视,从而导致许多课程被取消或者被应付,使得美术教育变得毫无意义,只是学校活动的一种装饰性手段。有时,美术教育被用来提高升学率,但这种做法却导致了教师对美育的育人功能的认识不够深入,他们只关注培养学生的技能,机械地进行训练,而忽略了美术的育人作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观念的形成,美术教育也在不断转变,从以知识技能为中心的传统模式,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型模式,以学科本位和学生本位的合理性思考为基础。通过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学生们会自然而然地学习那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生存、发展和适应社会所需的特质。因此,我们应该将学生心理发展作为重点,分析他们的需求,并通过欣赏历史上和现代艺术作品,来感受人类对美的追求和对正义的宣扬;通过深入研究和继承民族优秀传统艺术,我们可以弘扬民族精神,并培养对民族美术的珍视、尊重和保护的意识。美是一种和谐统一、令人愉悦的实体,它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通过学习美术课程,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平时看不到的东西,并寻找美的感受,从而认识到美术的社会价值,激发他们对学习美术的兴趣。
一、小学美术的育人价值
(一)强化实践相关教学,培养学生探索能力
在美术课堂上,老师应该鼓励学生以日常生活为基础,通过观察和分析来获得新的知识,并组织有意义的活动来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让学生们展示他们平时收集的作品,或者在课堂上举办“我爱我家”主题的画展。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实际技能和想象力,使教学与娱乐相结合。
(二)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非常强的,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创造各种情境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思维,调动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和谐成长。同时,在美术课堂上,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主动思考,大胆表达。在课堂教学中,还应该重视渗透德育思想,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发挥中小学美术教育育人价值的策略
(一)通过问题驱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通过美术课程,我们可以让学生接受到美的熏陶,并培养他们的情感和艺术想象力。然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学生必须具有自主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指导课堂活动时,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设计问题来促进他们的主观性。在“色彩的纯度渐变”这一课程中,色彩知识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色彩的渐变和调配,并且在课堂上设置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参与到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中,例如,为了更好地展示色彩的变化,我们应该添加哪些颜色? 要想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美术学习中来,我们需要让他们成为探索者,通过思考来解决问题,并从中获得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二)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都能够学以致用
在美术课程中,许多内容都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且未来可能会从事与美术相关的工作。因此,为了真正发挥教育作用,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充分利用具有生活化特色的美术课程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艺术世界中的美。不仅如此,教师应该将教学与美术知识紧密结合,并通过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这些方法包括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对课程内容的分析能力,都非常重要。通过艺术创作,我们希望能够帮助每个学生提高自己的技能,并且利用色彩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利用生活化的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当我们欣赏《大海》这幅画时,我们可以想象画家描绘出的壮丽景象,并通过讲述作者的故事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同时,我们也可以让学生联想到周围的事物,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艺术的魅力。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要学会提出问题,并将其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以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例如,当我向学生展示一幅令人惊叹的画面时,“你看到这些小鱼是什么心情?”的学生们热情洋溢地回答:“我想,它们一定是被海浪冲走了吧!”,他们看到了海面上的小鱼,但是它们却不知道该如何行动,以免被海浪冲走。你认为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学生们一致认为,当太阳从海面升起时,沙滩上红彤彤的鱼儿让人看了激动不已。为了更好地理解这段与他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经历,我们将引导学生体验这段经历:当太阳从海上升起时,我看到的不是阳光,而是一只只小鱼正在水中游来游去。这一发言引起了教师的极大关注。将艺术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的魅力。例如,当欣赏音乐时,老师可以指导学生从声音、节奏等方面理解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当观看美术作品时,老师也应该指导学生分析画面,帮助他们理解画面上各个部分的颜色和线条所传达的情感。通过将日常生活和艺术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满足小学生的需求,并促进他们对艺术的热爱,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一时期的孩子。在小学美术课中,除了注重传授知识外,还应该重视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在教学中,应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此外,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来创造有趣的情景,提高教学效果。
(三)通过课外实践延伸育人空间
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掘美术教育资源中的育人要素,并将其作为一种延伸和拓展形式。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并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为他们提供参与实践和创作学习的机会。为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小学校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社团活动,如卡通社、漫画社和剪纸社等,以促进学生的审美素养的发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参加这些社团,从而提高审美教育水平,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念。其二,通过引入校外资源,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这些资源包括课余时间接触的家庭活动和社会生活中的内容。我们可以建立家校合作机制,与家长一起扩展育人空间,让学生在课后参观美术馆或到公园写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美术学习机会。
(四)在教学内容中挖掘育人内涵。
在美术课程中,我们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也注重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三维目标的指导下,主动发现、欣赏、创造美,这是他们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随着数字化的发展,师生拥有了无限的可能性,他们的智慧和能力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因此,老师应当把一些知识传授给学生,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将其融入到实践当中。在这一过程和方式的指导下,老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兴趣,精心组织和编排艺术资源和教学内容。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给予学生最真实的感受,因此,老师应该以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给予他们鼓励与赞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就感,并建立起对学习的信心与热情,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在教案的设计上,要充分体现育人的理念,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激发他们的主动性,让他们在学习中发现自己的价值,培养积极的情感,正确的人生态度,并且在艺术中追求真、善、美的理念,让他们能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美术课程可以涵盖这些方面,以促进学生健康情感的发展。
(五)尊重学生主体经历和体验。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并且根据他们的个人特点来提供适合他们的指导。这样,他们就可以从自己的知识背景、生活经历和兴趣爱好中获得启示,并且可以通过艺术表达来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对艺术文化的传播,并且鼓励他们勇于挑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在美术欣赏与评述中,教师应该探索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分析和评价方法,鼓励他们思考问题,培养探究的习惯和品质。在造型与表现方面,可以探究美术材料和工具的内涵和外延,通过美术来认识世界,了解民族文化。通过设计和应用,丰富视觉和审美经验,美化环境和生活,表达情感和思想,激发创造力,并发展实践能力。
总结
总之,艺术是一门培养创造力的基础课程,它不仅能够提升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完美的品格。它是一门不可或缺的课程。
参考文献
[1] 王彪.中小学美术的育人价值与课程教学有效性提升[J].新课程导学:下旬刊, 2017(2):1.
[2] 周平.如何发挥小学美术教学中特有的育人价值[J].西部素质教育, 2017, 3(17):1.DOI:10.16681/j.cnki.wcqe.201717056.
[3] 李赫.新时期小学美术教学的审美及育人功能[J].儿童大世界月刊, 2017(3).
[4] 邱仁富.中小学美术独特育人价值刍议[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6(1):5.DOI:10.16826/j.cnki.1009-7228.2016.01.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