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助力初中地理教学评一体化构建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数字技术;初中地理;教学评一体化
正文
引言:在全球化的经济背景以及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数字化升级加快,大数据形成以及知识更新迅速,这使得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数字化技术,可以让课堂结构、教学、学习和评价模式发生变化,推动数字化教育技术的深入应用。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对教学评一体化模式构建的积极促进作用,全方位提升教学质量。
一、初中地理教学评一体化构建的价值
(一)有利于发挥评价的教学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评价环节起到了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评价来帮助教学管理。同时,学生也可以利用教师的评价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提高自己的学习自主性。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会忽视教学评价,让学生只能通过分数知道自己目前的地理学习水平。但是,这些成绩只能反映出学生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能帮助学生掌握提高地理学习水平的方法。教学评一体化的构建,旨在使评价的教学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掘,使学生可以把教学评价作为参照,探讨提高自身地理学习水平的方法。教师的教学评价应该是动态和直观的,这样才能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他们的不足。
(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下,学生所学到的只是应付考试的技能,而不是一门学科。一些学生对地理课程没有自己的认识,不了解具体的内容、学习意义和学习思路,这就造成了学生整个学习思维的僵化。如果遇到课本上没有的东西,他们就不会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思考。教学评一体化就是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把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作为核心目标,在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前提下,培养他们的地理学习思维。
二、数字技术助力初中地理教学评一体化构建的策略
(一)优化学习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会在课堂上聆听教师的讲授、阅读纸质教材、做作业以及参加课堂的研讨,这是一种比较单调的方法,让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也不高[1]。在大数据时代,学生可以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工具,进行线上和线下的融合,使用数字化平台和数字视频音频、多媒体素材、数据文件等数字化资源,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创造表现等学习行为。通过搜集和利用这些资源,以探索、发现、创造和展现知识的方法来开展学习,运用自主发现、协商合作和实际创造等目前所需要的知识,培养有理想、有能力、有责任的新一代青年。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传道、授业、解惑”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核心,向“传承、运用、创新”的方向发展。在开放的数字科技环境下,学生的受教育方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学校教学和课堂学习,使学习充满乐趣。
(二)改进课堂教学模式
1.整合优化课程结构
教师学习课程标准和教材,在网站和公众号上使用百度和谷歌等搜索引擎查找所需的有关教学案例,学习案例,图片材料,影视视频,微课,电子地图等,并按要求拍照、录制有关的视频和微课、制作教学课件等。进行学习研究,归纳提升,对初中地理课程进行再设计、更新和整合,设计出一套优秀的教学案例和学习案例,并将其制成优秀的课件,用于共享、推广和共享。在课堂导入时使用大量图片和视频材料,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强烈。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地使用了教学软件来演示学习的内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换讨论。学生在展示结果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教学视频或者通过手机拍摄的方式,将自己的研究结果投影到屏幕上进行演示;培养学生创造性地使用各种表现形式;在概括与归纳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应用技能的训练。
2.创设学习情境
使用图文资料、音频视频、微课、游戏等数字资源来构建学习环境,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实际操作,读取数据,观察分析,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等学习活动,来探究数字资源中所表现出来的地理现象、原因和规则[2]。
3.丰富课堂学习模式
采用数字科技,将视听课程、互动式电子课程以及“互联网+”与“智能+”混合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实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同时,也可以借鉴先进区域的先进做法,在课堂教学中引进项目式学习、混合式学习、慕课、翻转课堂等,进一步推进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
4.展示现象,分析成因,总结规律
在粤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四大地理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北方、南方、西北以及青藏地区的视频,视频内容包括位置范围、地形地势、气候河流、土壤植被、农业工业物产资源等。让学生在短视频的帮助下对四大地理单元有一个初步的感知。紧接着,教师可以选择每一单元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如北方地区中东北黑土地的形成原理、西北地区吐鲁番坎儿井的工作原理、青藏地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原理等。以最后一个威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板块运动、流水侵蚀的视频,直观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受到的自然作用,同时也能够对板块运动的规律及其对地表地貌的影响有一定的了解。
(三)创新教学评价
按照新课标,加强数据赋能,贯彻五育并举、育人为本、素养为先、质量为王的理念,运用新的数字科技对地理课程教学进行评价,把最终评估和过程评估相融合。终结性评价是指由各级教育管理机关进行的学习水平的监控,如学期期末、期中、课程单元和课堂及时测试,通常是使用纸张形式的试题来组织学生回答。这种考试,都是由学校用评分设备进行扫描和分析,然后根据题目进行评分。在选择题方面,评分系统可以按照给定的参考答案进行评分,这对教师的批改工作来说,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帮助。主观题,如综合题、材料分析题由教师在电脑终端或移动手机上批改。在主观题评分结束后,由系统对学生的得分、排名进行统计。新的数字技术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在许多方面都有待改进。教师要通过大数据,学习先进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并与班级学生实际状况相结合,通过对课程标准、教材的研究,制定出一套明确的、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的的评分标准和评价方法,达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科学、客观监控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观察表、学习任务单、学习过程评价表、学习结果评价表等进行综合评价,对学生在观察、描述、比较、归纳、说明、分析、实际应用等各方面的表现与进步进行综合评估。在评价方法上力求多元化,在教师评价的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达到学生学习成长和变化进行综合评价的目的[3]。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数字化技术的帮助以及核心素养的引导下,初中地理的教学评一体化,实现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教学实践中,初中地理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优化学生学习方式、改进课堂教学结构以及创新教学评价,保障教学、学习以及评价的一致性。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为学生的综合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陈畇舟.数字技术助力初中地理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路径[J].地理教育,2024,(S2):163-164+167.
[2]高文澜.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探究[J].新智慧,2023,(32):35-37.
[3]于春德,王晓玲.初中地理教学评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地理教学,2023,(16):33-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