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支部+”党建工作,打造新时代民办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模式
摘要
关键词
教师党支部;“支部+”;党建工作模式
正文
课题(西安培华学院2022年度党建专项课题+深化‘支部+’党建工作,打造新时代民办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模式+PHDJZ2202)
在新时代下,民办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模式的深化和创新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随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支部+”党建工作要求,民办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更好地发挥党支部在民办高校教师队伍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当今新时代,学者研究党建业务“双融双促”,仅就融合过程中老问题提对策,缺少深入分析。对高校党支部党建新模式及业务融合新方法研究不足。西安培华学院医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利用支部建在专业群上的组织特点,以党建思想引领专业群建设,促进党建工作与教师业务科研、教改、学生学业指导、竞赛以及社会服务等业务工作融合贯通,逐步建成“支部+教学教改”、“支部+学业导师”、“支部+科研竞赛”等工作模式。提升了品牌影响力、支部发展力和党建引领力。
一、国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民办高校党支部建设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其现状和问题备受关注。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民办高校党支部建设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惑。
一方面,民办高校党支部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党的领导下,一些民办高校党支部在组织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为学校的发展和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与此同时,民办高校党支部建设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组织建设不够健全、党员队伍建设不够完善、党组织活动开展不够丰富多彩等。
在民办高校党支部建设中,存在着一些具体问题。首先,一些民办高校党支部组织建设不够健全,党组织设置不合理、党员发展工作滞后等问题比较突出。其次,党员队伍建设不够完善,一些党员思想觉悟不够高、党性意识淡薄等问题亟待解决。此外,一些民办高校党支部在开展党组织活动时显得比较呆板,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难以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民办高校党支部的建设质量和水平。
二、探索“支部+”党建工作新模式
高校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也是党的建设和政治工作的重要领域,高校党建是党的整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高校教工党支部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因此需要构建新的党建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在高校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员教师素质,推动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现以西安培华学院医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党建工作模式创新与实践为例进行简单说明。
(一)优化支部党建组织体系,强化“支部+”建设的内生动力
高校教师党支部作为教职工党员的组织基础,应当优化党建组织体系,强化“支部+”建设的内生动力。通过建立党支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支部之间的联系与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提升整体战斗力。同时,注重发挥支部在日常教学科研工作中的引领作用,推动教师们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科研创新等活动,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学术水平。这样的内生动力将有助于支部党建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为高校教师党支部在新时代更好地发挥作用提供有力支撑。西安培华学院医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由本院教学副院长兼任,副书记、支部委员及小组组长均由各系中心主任担任,这些领头人不仅在思想上坚定,政治上要过硬,而且在工作上要积极主动,带头为党的事业奋斗。支部干部们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形成“看得见的手、看得见的脚、看得见的帽”的生动局面,推动全体党员积极投身到党的事业中来,为党的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二)“支部+”党建工作实践
1.支部+教学教改
支部+教学教改教书育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教学教改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二支部除定期组织党建活动外,还组织专业开展集体备课、教学研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等活动,建立对专业教材、教案与教学设计的价值观审查机制,探讨如何在教学设计、教学大纲中融入思政元素,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思想道德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从课程教学的育人环节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如支部实验室管理党员组织学生开展“感恩实验动物,致敬无声奉献”活动,教导学生有关护动物的爱心和意识,尽力提供动物舒适的实验环境,熟练掌握实验技术,从每个环节上将可能的痛苦减到最低,积极探讨替代方法,减少或不用动物做意义不大的实验等,培养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提高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支部在推进高水平专业(群)内涵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支部书记和专业教研室主任身先士卒,勇挑重担,在教改和科研方面积极探索,勇于尝试,带领青年党员和非党员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建设中。
2. 支部+学业导师
学业导师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指导者,担负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思想品德的重任。支部党建工作作为学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承载着培养教师队伍的使命。如何将支部党建与学业导师工作相结合,发挥其积极作用,如何将党建工作与学业导师工作相结合,发挥其积极作用,成为当前需要深入思考和实践的课题。西安培华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所有党员均承担学业导师工作,支部将党建工作融入到学业导师的培训与交流中,提升其教育教学理念和专业水平;每个月,支部以专业为单位,组织优秀学业导师代表下社区为学生送去学习方法,通过党建工作引导学业导师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学业导师在参与党建工作的过程中,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这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3.支部+科研竞赛
科研和竞赛水平的高低,确实能够反映出一个专业(群)的专业建设和学生培养质量。首先,科研水平的提升意味着专业领域内的学术实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一个专业(群)如果在科研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那么就意味着该专业的教师团队具备了较强的科研实力,能够引领学科发展,并能够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到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对于教师科研建设,二支部从3个方面把关:把握教师科研的意识形态问题,建立支部教师科研成果审查机制,避免出现政治意识形态问题;鼓励专业教师深入研究专业技术和教学教改层面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有经验的教师党员传经送宝,带动了整个支部科研能力提升;开展党建理论研究、申报党建创新项目、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研究等,形成一批示范性党建理论研究成果,将党建与科研的融合落到实处。其次,竞赛水平的提高反映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不仅能够检验和提升他们在专业知识上的掌握程度,更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一流的专业(群)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既能够彰显该专业的教学质量,也能够让学生在竞赛中获得锻炼和成长。支部教师党员牵头组建团队带领学生参加各类竞赛项目,点对点悉心指导;支部组织在整个竞赛培训过程中定期召开会议,听取汇报,群策群力,研究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竞赛活动提升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学生不畏艰难、精益求精和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
4.支部+社会服务
高校教师作为社会责任的承担者,西安培华学院医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在支部书记的带领下积极履行着使命。深入企业调研,了解市场需求,通过支部共建的形式,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推动科研成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这种“党建+社会服务”的理念为高校教师承担的社会责任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四、结语
高校教师党支部作为一个具有凝聚力、战斗力和创新力的组织,对引领优良教风、学风和校风具有重要影响。在新时代,探索高校教师党支部工作模式并形成长效机制,对于巩固高校党组织基础,更好地践行高校历史使命,特别是在高校竞争日趋激烈化的当下,具有重要意义。“支部+”党建工作模式,拓展了支部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不但能高效贯彻落实学校党委的决策部署,且能发挥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以及支部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把支部打造成学校事业发展的坚强堡垒,进而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学校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