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路径研究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关朋朋 李爽 邹璇

江西泰豪动漫职业学院 江西省南昌市 330200

摘要

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根本目的具有一致性,两者都是在党的领导下,以马列理念为指导,为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一共性决定了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融合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将分析新时代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的必要性,并从教育模式、融合教学、队伍建设、融合平台四个方面探讨新时代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路径,以期为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融合提供借鉴。


关键词

新时代;高校党建;思想政治;融合;路径

正文


引言

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我国对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融合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并开展相关政策活动予以支持。如:20243月,我国教育部提出《普通高等学校教师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标准(试行)》,该政策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的,加强高校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不少高校在党建与思政工作融合方面作出了努力,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开展了党建与思政工作融合专题培训,培训中强调学校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育人导向,做好教师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深化实践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并不断摸索新时代背景下两者高效融合的方法。该专题培训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观念,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社会主义接班人。基于此,探讨新时代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路径,对高校校风建设和人才培养大有裨益。

1 新时代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的必要性

1.1有益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高校是国家人才培养的摇篮,在学生思想道德的建设中至关重要。新时代背景下的党建思政融合有益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主要表现为党在政治思想领域具有前瞻性。高校思政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素养,而高校党建则是基于党的全面领导,对学生思想作风建设等方面进行政治指导。两者的有机融合,能够充分发挥党建与思政工作对学生的指导作用,有利于学生在正确的政治思想引导下进行学习,进而有益于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学生在参与思政活动中,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党建思想的指导,在先进的党建和思政理念的引导下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发展成为具有党性修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1.2有益于高校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不断改革。高校教育不再只局限于知识灌输,而是转向注重意识形态教育,致力于培养全能型高素质人才。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对象是全体师生,而高校党建主要针对的群体是学生。两者在主要目标人群和目的上存在共同点,高校将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能有效加快党两者工作落实的效率。在“党建+思政”教育模式下,党建思想能够有效落实到全面、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政治判断力和执行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人才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1.3有益于高校党建思政教学模式的创新

传统的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的开展,存在很多局限性,如宣传手法单一,理论与实践不平衡等,且两者具有相对独立性,联系较少,教学效果相对不够明显。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将党建与思政工作融合,对高校党建与思政教学模式的创新大有裨益。“党建+思政”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提倡在理论的基础上加入实践。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模式,有助于高校在原有的党建与思政教学模式基础上,不断创新党建与思政工作融合模式和路径,探索如何更好地将党史、党的政治理念融入思政工作中,最大化地发挥党建和思政工作各自的优势,在原有的基础上构建新的党建与思政教育教学体系。

2 新时代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路径

2.1建立党建思政协同育人教育模式

协同育人的教育模式强调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对学生党建思政观念的树立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在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过程中,可从以下两方面建立协同育人教育模式。第一,树立协同育人教育理念。高校需要依照自身的特点,以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为目的,引进先进的党建与思政融合理论,帮助教师树立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并将其融入进教育教学中。:江苏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师生参观抗战时期旧址,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策略,并对相关党史进行介绍。该党建思政课程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党建思政课的实效性。第二,设置党建思政协同育人机构[1]。党建育人机构的主要作用是组织开展相关党建思政工作并督促跟进。高校可通过设置党建思政协同育人机构,将党建思政教育与社会实践相联系,与校企合作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如:浙江树人大学联合华为技术公司共同开展了人才培养协同育人活动,组建了校企联动思政小组,将党的政治理念融入进校企活动中,该校借助华为技术公司提供的实践平台,以党的政治思想理念为指导,全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双师型师资团队建设、人才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提升上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2.2坚持以人为本党建思政融合教学

新时代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主要强调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因材施教。高校可从以下两点入手,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贯彻到党建思政融合教学中。第一,发挥学生在思政融合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进行党建思政融合教学时,应将党建思政的知识内容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融入课堂,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适当对学生加以引导,把控党建思政教学的整体方向。如:华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党总支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构建“党建+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巧妙地融入进软件工程专业课程,并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知识竞赛,实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培养了大批的党建思政人才,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第二,结合实际开展党建思政融合教学。高校在进行党建思政课程安排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加以调整,虚心听取学生的建议和想法并适当采纳。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党委将高年级研究生党员编入教师支部,让学生加入党建思政课程安排和设计中,收集学生的建议和想法并加以整合,适度优化党建思政课程内容和安排,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该举措吸引了大量学生走进党建思政教学课堂,使得党建思政课堂人数达到全校最高。

2.3加强高校党员思政人才队伍建设

学生党建与思政思想的建设离不开党员的引领。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可从以下两点入手加强高校党员思政人才队伍建设。第一,重视高校教师党建思政培训。教师在学生政治三观的培养和树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高校需定期安排专业人员对教师进行党政知识的培训,使教师明确自己在党建与思政融合建设中的责任和义务,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帮助学生形成党建思政思想,提高党建思政融合的水平[2]。如:哈尔滨工程大学外国语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教学目标,定期组织教师党建思政融合知识大赛和培训,最终该校在全国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大赛中脱颖而出,全院共获得7个奖项,学生在教师的模范带领下,积极加入党建与思政融合建设中。第二,组建学生党员思政人才队伍。高校应以班级为单位,采用竞选和投票的形式,从学生干部中选拔出符合要求的人才组建党员思政人才队伍。如:哈尔滨商业大学开设了英才学院,该学院拥有一支优秀的导生队伍,其成员均是经过层层选拔的优秀党员。该学院通过导生的助力,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给学生树立了榜样,使学生在党政思想、学习中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进而利于该校党建思政融合工作的落实。

2.4搭建“互联网+”党建思政融合平台

新时代下,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需要与时俱进,结合新型教学手段开展党建思政融合教学。高校可从以下两点入手搭建“互联网+”党建思政融合平台。第一,建立多样化党建与思政工作宣传平台。不同的宣传平台达到的效果不一样,高校的党支部可在不同自媒体平台,如:微博、抖音、小红书、B站等注册党建思政账号,并进行官方认证,每日发布一些党建思政知识及政策方针解读,定期组织相关线上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度[3]。如:江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设立了党建思政融合新媒体部门,实现微信、微博、QQ一体化运营,粉丝遍布各年级各专业。该党建思政融合平台的搭建,充分发挥了各新媒体平台的优势,有益于密切党与群众之间的联系,促进党建思政工作融合。第二,构建党建思政融合教育第二课堂。高校可以利用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互补性的特点,将第一课堂中涉及的党建思政知识点与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挂钩,激励学生深入学习党建与思政融合相关知识。如: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建立了党建实践教育基地,采用党建+志愿服务的方式,加强学校党组织之间的联系,打造党建思政工作新模式,为高校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高党性修养、增强实践能力提供了平台,对党建思政融合工作的全面铺开大有裨益。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新时代背景的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两者的有机结合不仅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观念,还有助于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对我国人才强国的建设至关重要。高校可在党建与思政融合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人才队伍以及教学平台等多方面进行创新,以便更好地深化党建与思政理念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付婧一.推进党建+思政深度融合  提升协同育人质效[J].党的生活(黑龙江),2024,(04):50-51.

[2] 唐娇,吴彦, 赵庆华,肖明朝,沙川,李福英.“党建+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专业课教师队伍课程思政育人现状及建设策略[J].卫生职业教育,2024,42(08):29-32.

[3] 李振超.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体系构建[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4,37(06):121-12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