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妆面与舞台灯光之关系——以温州市越剧院为例
摘要
关键词
戏曲妆面;舞台灯光;越剧
正文
课题项目:2022年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管文化广电系列专业技术人员研究课题Y12022007戏曲化妆与舞台灯光的关系。
舞台表演艺术作为一个完整的艺术展示综合体系,声、光、服、画、美的分工不仅日渐细化,且已初现形成自我独立体系的趋势,每个部分在技术上都有很大的进步,并还在不断的探索和完善,但是所有的个性进步不代表综合艺术的进步,处理不当不仅不能超越过去还会出现过往矫正的问题,甚至还可能因为相互抵触而降低舞台的艺术表现力。作为专职戏曲化妆、头饰工作者,深知每一次的妆面成功与否都直接关系到舞台人物形象和演出的质量,同样,舞台灯光在进行创作时处于对舞美的整体考量,可能因为色彩运用的需要对妆面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如何协调妆面和灯光的色彩,处理好妆面与舞台灯光强度以及色彩的关系,才能使演出更富舞台表现力。
一、 现阶段妆面以及灯光联系的理论研究现状
国内外都有不少艺术从业者在各自领域独树一帜,但大多数都在探索各自领域的实践与发展,关联领域因为经常需要召集很多部门同时在场来表现、操作相互关系的内容,因为太过繁琐和兴师动众,所以在这方面通过相互实践进行关联研究的特别少。妆面造型的工作是可以完全抛开其他部门独立完成的,它与灯光看似毫无关系实则密不可分,由于两个工种大多不在同一时间段工作,因此涉及妆面与舞台灯光色彩的研究不多,殊不知妆面造型虽然是一个相对小众的组成部分,却隐藏和担纲着关乎演出成败的重要职责。经查国内外更多的研究重点都放在了灯光与舞美、影视主题色彩的研究方面,随着近些年妆面造型越来越受到行业的关注,对人物造型的要求也在日益高涨,令众多从业者在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探求与突破。
二、 戏曲妆面之内涵
戏曲的舞台形象是美的形象。梅兰芳说:“在舞台上是要处处照顾到美的条件的。”程砚秋也说:“中国戏曲是给观众一种美的感觉的艺术”。由于戏曲表演有鲜明、强烈的节奏,所以妆面在色彩、线条上也表现出鲜明、强烈的节奏感,而不是照搬生活的自然形态。由于戏曲的人物造型走的是装饰的路,艺术加工幅度大、形式感强、技巧高,所以带有程式性。表现在妆面上,则有各种脸谱。用各种色彩在演员面部勾画一定的图案,借以显示人物的性格或其他特点。而越剧油彩化妆是继承了传统戏曲化妆又结合了电影、话剧的化妆所产生的新的戏曲化妆。越剧化妆具有色彩明快、柔和,五官清晰、秀丽,表情自然的特点。
三、 舞台灯光之内涵
从物理分析定论角度来看,众所周知这个世界本无色彩,是因为有了光照之后才有了色彩,而所有的物体本身是没有颜色的,我们之所以能看到五彩斑斓的彩色世界,是因为我们日常肉眼可见的光是一个由很多频段组成的可见色彩频谱,我们周边环境中所有活体与固体的本身大多只反映出了光的某一段光谱,因为除了黑与白之外的很多物体只能反映光谱中的某个特定频谱,因为各种物体对光照有着不一色彩反应,因而在产生了色差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同的颜色。
四、 戏曲妆面与舞台灯光的关联
1. 关联性
从物理分析定论角度来看,众所周知这个世界本无色彩,是因为有了光照之后才有了色彩,而所有的物体本身是没有颜色的,我们之所以能看到五彩斑斓的彩色世界,是因为我们日常肉眼可见的光是一个由很多频段组成的可见色彩频谱,我们周边环境中所有活体与固体的本身大多只反映出了光的某一段光谱,因为除了黑与白之外的很多物体只能反映光谱中的某个特定频谱,因为各种物体对光照有着不一色彩反应,因而在产生了色差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同的颜色;
化妆妆面色彩的好坏除了描绘造型之外,最大要素就是颜色的搭配,不同的颜色搭配可以对脸部产生比如瘦脸、宽额、病态、年纪等等差异化造型效果,还可以产生一些特效,但无论化妆师技巧多高,如果没有合适的灯光照明就一切归零,光对于所有妆面可以说是致命的,不同的灯光运用可以将同样的妆面以不同效果得以展示,同样的,如果错误的运用灯光带给舞台人物形象的损害也是致命的。
2. 互相协调
化妆品的色彩与绘画色彩基本属于同一类型,它的基础三原色是红、蓝、黄,所有的色彩都是基于以上三种基本色演化而成,它的演化方式是通过不同色彩以不同的比例参融在一起,然后在标准的日光(也可以是相当于日光色温和显色性的人工照明器材)下观察其色彩是否适合舞台形象的要求。化妆品的油彩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调好的油彩在器皿里是一个属性,画到人物脸(肢体)上会有变化,妆面在定妆干化后又会起变化,这还仅仅是在光照一致的正常环境里的变化就已经要求化妆师要有很细微的色彩感知度,如果换成了可变环境光(事实上大多舞台剧都是可变环境光)就更考验化妆师的色彩预判能力了。
灯光独有的色彩光融合与化妆的色融合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灯光的色彩融合是需要通过多个灯具以不同色彩照射在同一物体上产生光色融合,也就是我们说的色变。而化妆师如果需要某种色彩,只需要汲取不同色彩的颜料融合在一起即可获得所需色彩,还有因为油彩和光的三原色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在认知上也会有混淆的可能,由此,化妆师不仅要求对本专业色彩融合了如指掌,也必须详细的了解光色融合的特点以及误区,以免在设计之初产生误判!
了解完了油彩和灯光色彩的基本原理后,我们需要进一步的去研判彩妆在不同灯光环境下所反应出来的体裁差别,也就是了解舞台上各个方位的灯光都起到了什么用途,不同的方向的光照对人(服饰)都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这些结果是否符合剧情人物的设定,是递进了人物的融入感还是像空中飘物一样格格不入,这些细节需要花大量时间去体会。每一部剧都是一个流动的时空,造型师必须学会随着时空的转移而转移,通过大量的观察积淀来确定每场妆面(服饰)的色彩协调。
3. 两者之间的处理
不同光照环境下的妆面反应是完全不同的,寻求解决在不同光照情况下如何使演员的妆面保持该有的舞台美感又不破坏剧中人物的塑造,这是化妆师必备的审美意识,如何最大程度的解决油彩妆面与场景灯光的矛盾,以下是本人在日常工作中尝试和研究的一些心得:
1、本院《霞光》是一部现代谍战剧,为了增强谍战剧的悬疑感,整剧的舞台灯光色彩基调整体偏向于冷色调,效果光和蓝色系占据了很大的部分,这对所有妆面(服饰)其实是一个非常不友好的灯光环境,在大块色系中至少有两个补色有难度,一是演员脸上的腮红和唇红,红遇蓝即成紫色,一群中共地下党员因为冷光显现出紫唇青脸当然有悖与革命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有悖于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形象;二是绿色,红遇绿的结果是黄(更多的是土黄),这两个颜色对于舞台人物来讲都是不合适的。还有剧中很多演员是头戴各式礼帽的造型,舞台周圈灯光的照射夹角度通常都在40°-55°之间,这就意味着戴帽子的演员鼻子以上部位是照不到光的,只能靠灯光照射在地面上的二次反射来补充,搞清楚舞台上的实际情况后,我尝试着采取了解决问题三步骤:
A、降低腮红和唇红的色调,将大红色调整成偏向于影视妆的淡玫红,因为淡玫红中的紫色成分相对少,遇见蓝光是色变会小很多,遇见绿光就会朝着鹅黄的方向发展,这样保证演员的唇色基本保持在偏红于日常唇色,脸色也趋于暖色区域;
B、尝试与灯光师沟通,积极协调在不影响剧情的情况下,更多的使用白光,在大环境被冷色调包围的环境中,尽可能用白光将显色性提高一些,保持更好的妆面(服饰)的本色还原度;
C、在给演员造型时就与其沟通,让戴帽子的演员表演时以眼睛能看见灯光为标准尽量抬高脸部,让光线尽可能多照顾到面部的各个部位,低头的时候也要学会迎着光线低头,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利用地面反射光给脸部补光。
又例如《孔雀东南飞》一剧,该剧属于场色差极强的一部剧,前面两场之间一场以大红大黄色系体现火红的结婚场景,转场就变成了大蓝大绿的悲剧场景,主演服饰也从紫红变成了素兰,为了两场有个很好且平顺的妆面(服饰)衔接,除了沿用上述步骤外还在细节上做了调整:
A、结婚场景大红大黄,不宜让演员有太多腮红和唇红,否则就会发展到失真,基本不用腮红,唇红也仅是铺底而已,避免因为大红色块将服饰、头饰、脸部混为一体,加强脸部轮廓的泛白处理,使其在大红色块中保持较高的辨识度。
B、转场后给人物上偏红的腮红和唇红,在大蓝大绿环境里显得暗紫和土黄,此时人物换成素兰服饰与脸部色彩更加协调与剧情也更加贴切;
当然以上细节仅仅只是我个人在剧中的一些工作手法,不一定适合其他环境也不敢苛求大众苟同,但在我认为这些处理方式还是可行有效的。
2、本院大部分剧目是传统的古装剧,我认为传统演绎方式与照现代灯光的色彩要求虽有一定的矛盾点,但通过探索符合现代审美的基点,在传承传统美学的基础上,提供现代的化妆行为给角色以精致的刻画,再配以现代灯光的辅助加强,可以得到与以往传统理念不同的色彩效果;
A、舞台耳光的运用可以缓和脸部颧骨以后的脸部阴影,使面光与侧光形成的光结构硬角在耳光的照射下得以舒缓,视觉上完成从前脸到后耳部分的平顺过渡,我们在全环境灯光下,可以雕塑的手法在妆面上极尽发挥,因为此时不存在光影死角带来的物理阴影;
B、桥光和逆光可以增加人物(景物)的立体和悬浮感,可以在镜框式舞台上呈现很好的层次感、独立感,此时侧光、逆光的强度一般都强于面光,一定要抓住时机好好的发挥头饰的造型,还有服饰的透光美,通常侧光、逆光都异于面光色彩,而不一样的色彩在透过服饰原色是会产生色变,但这个色变的成败与否非常考验造型师的预判能力;
3、 每个剧的人物造型都以妆面色彩为基准,在现代高色温灯具前又是一个挑战,高色温是近年来新型灯具的特有现象,这些灯具光效比非常高,很节能但就是色温偏高,通常都要高于6500k,如何在高色温和妆面之间寻找出即符合两种不同混色特性的优点又是造型师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解决方式:
A、加强与灯光师的沟通,根据妆面和服饰的色调来确定舞台色温的基调,在重要的基点部分,使用降温片来解决色温偏高带来的自然色差问题;
B、提前与灯光师的沟通,获取灯光技术参数,了解参数调制出与之相符的底彩后,在实灯照射下验证油彩在理论和实际情况下的差距,反复修改直至完全符合光色要求后交给演员,由此保证演出中所有演员妆面底色的一致性;
C、沟通了解每一场灯光的布光色彩情况,参考色谱去除补色带来的消极色彩,再对部分色彩进行加强以提高舞台妆面的鲜洁度,使人物妆面(饰面)更见质感。
妆面色彩是通过颜色加法来完成的,光的颜色是以颜色减法来完成色变的,这两者中间藏有很多相辅相成又相互排斥的关系,如何相互协调、迁就甚至是牺牲,然后再通过合理的配伍使其和谐相处、为我所用,是需要我们长期坚持研究和突破。
五、 结论
综上所述,在戏曲表演中,戏曲人物妆面与舞台灯光效果的不同搭配,能呈现不同的舞台效果,在合理运用妆面与舞台灯光的前提下,对戏曲中的人物塑造以及情景再现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能发挥出更高的艺术风采。两者协同配合,能提升整体表现力,对观众有强烈的视觉冲击与代入感,对戏曲的文化传承有着深远的正面意义。
参考文献:
[1] 胡威.新媒体在戏剧舞台灯光设计中的应用[J].戏剧之家,2023(10):27-29.
[2] [1]叶泽坤.灯光会“说话”——论戏剧舞台灯光设计的艺术表现力[J].当代戏剧,2023(02):79-80.DOI:10.13369/j.cnki.ddxj.2023.0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