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方法融入思想教育的可行性及路径分析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程丹丹

江苏省淮安市社会福利院 223000

摘要

根据社会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方法及功能方面的互通性,从社会工作视角着力进行突破,合理运用个案、小组和社区三大工作方法,发挥主体作用,健全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通过社会实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式,将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社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分析

正文


思想教育是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是人才的基本素质。准确把握当前形势下青年思想教育工作的新变化、新特点和新规律,是需要认真思考和深入探讨的时代命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将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全面地融入日常教育体系而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助人方法,本质是“人心 ”工作,可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社会工作介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

跨学科的理论与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重要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强调以人为本,与社会工作“助人自助 ”理念不谋而合,社会工作作为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体系中的学科,有责任、有义务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 。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工作在目标、理念、方法、功能方面的相关之处是社会工作能够介入的前提与基础。

 一)目标的一致性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社会工作本质上都是以“人”为服务对象。思想教育工作从加强思想道德以及行为品格等方面的培养,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自助的活动,主要目标是运用专业的方法,帮助服务对象建立自信、提升素质和提高技能,以自助和他助等方式帮助有需要的群体解决困难、脱离困境,协助个人和社会更好地相互适应 提高“人”服务对象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两者虽然表述和侧重点均有不同,目标都是为了实现“人”的个体发展。

 二)理念的相向性

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工作都坚持“以人为本 ”的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重视发挥工作对象主体作用,着眼于满足更高层次的认知和发展需求,激发研究对象的参与积极性 。实现思想道德素质和工作水平双提升。 这与社会工作方法强调平等、尊重个人尊严和案主自决、鼓励个体表达、助人自助的理念不谋而合 。两者互通之处在于都尊重服务对象的尊严与价值,将服务对象的现实需求作为工作重点,相信个人是有潜能的,并且能够利用这种潜能实现思维的转变与个人的发展,从而促进社会进步。

(三)方法的互通性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社会工作经过多年的累积和发展均已成为一门专业学科,形成自己独有的理论体系和工作方法,他们通过运用“理论夯实+实践探索 ”的模式不断完善学科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思想遵循和根本出发点,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具有延展性和综合性,而马克思主义社会福利理论为其形成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而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也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指导地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社会工作的指导思想具有互通性、理论基础具有联系性;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两者都形成了多种工作方法,并且都在不同程度地彼此促进和相互运用,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自我教育、实践教育和社会工作的心理治疗、会谈访谈等都是互为借鉴、相互融通的。

(四)功能的契合性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社会工作在功能上有契合之处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传播主导意识、引导政治行为、提供精神动力、促进文化发展来实现个人良好生存与社会的平稳发展 。通过传授专业知识、进行社会实践,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不断提升道德素质。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是运用专业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或家庭提供服务从而帮助其恢复正常的社会功能,整合社会资源,协调各种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两者在维护社会稳定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上具有契合性。

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人才成长成才对国家的发展振兴意义重大 ,而一些受教育者的思想认识有待提高,对社会、国家和国际事务关注较少,对集体活动参与度较低,且不同群体、不同环境对角色期望都不相同,不同的角色要求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他人需求与自我需求的矛盾和现实境况与理想信仰的矛盾交织,使得社会角色冲突较为明显,具有较强的功利性。

部分受教育者社会经验极为有限、分辨是非能力较弱、认识较为肤浅、思想极易冲动,容易被现实社会中的不良思潮左右、被互联网上的歪曲信息浸染,容易动摇理想信念。

人的教育要注重个性化的发展,培养创造型人才,但部分受教育者对个性化的理解存在偏差。片面追求个性自由而逐步演变为个人主义盛行、存在极度自私或无视公德,拒绝团队合作,引起无意义的内卷与竞争;有的甚至无视法律与规则的约束,随心 所欲,侵犯他人与社会的利益。具有偏差的个性化会影响受教育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型塑,甚至出现心理问题,严重阻碍其心理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三、社会工作介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切实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提供了可能,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合理有效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布局和体系建设。融入工作规划,创新考核评价方法,借鉴社会工作的质性化特征评价方式,将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来激发接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将思想品德评价作为一个重要指标,营造好良好的工作情境。

充分运用深入沟通和重点家访的形式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受教育者的基本状况与思想动态;可以配置专门的谈心谈话室,配备相关人员,定期开展交流谈心;针对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运用个案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难题 。运用优势视角理论鼓励多元发展,激发主动性和创造力,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科学性。

(二)发挥受教育者的个体作用,强化“自主”意识。针对思想特征多元化以及需求个性化可运用助人自助的理念,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个体自决 ”是指当服务对象处于困境时,社会工作者可以协助服务对象一起分析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由服务对象自己决定选择何种方案即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教育者可以提出解决办法供受教育者选择,注重他们的感受与自决 

(三)注重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共同发展。我国的社会工作经过多年的本土化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作方法与流程。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是情境化的专业助人,社会工作者以此为人解困、使人振作、增强信念、面对现实,帮助服务对象走向更加正常化的生活[1] 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恰恰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发挥独特作用 。有效运用社会工作“三大工作方法”,不断改进和提升教育效果。

1. 开展个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 、增强能力,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升的方法[2] 。根据群体多样化与个性化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采用个别化、专门化的方式,掌握每一位工作对象的真实情况,设立专门的倾诉室和心理咨询室,针对需求及时主动地进行一对一的面对面交流。运用优势视角理论进行行为修正,尽可能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通过鼓励 引导 、同理心等技巧帮助他们改善不良状态,加强个人修养。社会工作的“当事者性 ”强调当事者间动态的互动关系才能构成真正的“社会工作实践”,在开展个案思想政治工作时提供服务的“ 当事人 ”要秉持真诚的态度和理智的诚实,坚定好立场 、维护好专业权威,遵循个案工作过程模式,按照接案 、预估 、计划 、介入 、评估和结案六个步骤进行合理规划,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有科学性与针对性[3]

2. 开展小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小组工作是以小组为对象,通过小组活动为其成员提供社会服务,从而促进个人与群体共同发展的方法[4] 。可以就小组工作方法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方面开展有效尝试,如进行新员工破冰活动,破冰活动由各小组成员在社会工作者指导下自主策划并举办,通过社会工作专业技巧与游戏环节的穿插,帮助新员工更快更好适应新环境,活动结束后经评估发现反馈较好,新员工一致认为相关活动帮助自己忘记了不适感,感受到了集体凝聚力以及共同的荣誉感等 。此项活动可被称为以证据为基础的实践,有助于将循证实践的模式引入社会工作领域,进而提升社会工作方法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融合的有效性[5] 。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采取小组工作方法,通过组建不同类型的小组,树立小组的共同目标,激发成员间的责任感,通过治疗模式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道德同理能力、情绪调节能力和各种人际关系协调能力 。通过小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使成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得到增强,小组目标的实现直接可以提高成员的参与积极性,增强团体的凝聚力与认同感,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3. 开展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社区工作是以社区为基本单位,以社区服务和社区发展为主要内容,通过组织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解决社区问题 、链接社区资源和促进社区进步的专业方法[6] 。针对小群体化与发散分布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包含鼓励受教育者参与社区事务,生态系统视角强调“人在情境中”,认为人与环境互为主体、相互影响,各主体协同参与才能实现“助人 与“促境美好 ”并行[7] 。据此,教育者应积极整合社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根据社会需求进行人才的培养,挖掘探索如社区志愿活动、社区服务和社区文体活动等多种形式,组织受教育者到社区服务,引导受教育者自主发现并解决社区的问题,既可以培养其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提升其社会责任感,又能够加强社区相关文化建设,实现与社区间良好互动的同时又有助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与领域。

社会工作能够介入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两者的互通之处为基础的,将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和专业方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与补充。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将社会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有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水平推进及创新性变革,进一步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地落实。

参考文献:

[ 1]王思斌.社会工作专业优势刍议[J].中国社会工作,2020( 13):46.

[ 2]梁国利,陈涵.马克思主义人才观视角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方略[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21(3):69-74.

[ 3] 杨锃.社会工作的艺术性:论“当事者性 ”与“本真性 ”[J].社会建设,2021,8( 1):37-49.

[4] 吕新萍,范明林,冯喜良,等.小组工作[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5] 李筱,段文杰.循证社会工作的科学价值与学科价值[J].社会工作,2021(3):2-9.

[6] 徐永祥.社区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0.

[7] 何健,蓝财广.互助助人VS助人自助: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理念的新阐释[J].社会工作与管理,2021,22(2): 16-2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