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游戏为载体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郭娜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五幼儿园

摘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幼儿教育应以游戏为主,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手段。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他们的生活和游戏密不可分。利用游戏促进幼儿发展,陪伴幼儿成长,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基础。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游戏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微妙作用。让孩子在游戏中称为真正的主人,通过游戏教育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

游戏 ;幼儿;成长

正文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幼儿教育应以游戏为主,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手段。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他们的生活和游戏密不可分。利用游戏促进幼儿发展,陪伴幼儿成长,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基础。从古至今,游戏一直是孩子们永恒不变的活动,是学前教育最重要的方式。《幼儿园教育指导原则》明确表示需要将游戏作为幼儿园最基本的教育活动重视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儿童游戏不仅给孩子们带来欢乐,而且是有价值的活动,有助于他们按照自己独特的模式发展和学习。这是最有效、最有吸引力的综合活动,利用游戏来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是教育他们的最佳方式。在实践中,要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善于抓住生活和游戏中的教育机会,深入挖掘其教育价值,综合运用各种活动,引导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感知、操作、探索、发展[1]

一、游戏设计

幼儿园游戏为载体的教学中,需要将课程内容作为游戏的中心,将游戏作为辅助学习的载体和过程。所以幼儿园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教学内容与游戏进行有效融合。让幼儿园学生能够通过游戏来学习相关知识,实现对幼儿的探究精神培养,让幼儿进入正确的学习方向。游戏是一项具有动作和素材的活动,是满足幼儿了解世界需求的重要方式。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具有较为丰富的想象力,非常喜欢游戏活动,所以在游戏中进行相关教育能够让幼儿更好的接受教育[1]

充分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原则》相关内容可以知道游戏是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学习知识的最基本活动,通过将游戏与幼儿园日常教学进行有效融合,不仅体现了教育与娱乐的有效融合,还为幼儿提供了更加平等的表达机会,可以有效鼓励幼儿在日常教学中积极思考,促进幼儿的独立性养成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所以,在幼儿园中进行游戏化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和生活技能,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

因此,在幼儿园及时实施游戏化教学,可以培养孩子的学习、生活等技能,促进孩子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游戏设计1:3-4岁的孩子年龄小,动手能力差,但他们愿意操作和探索。因此,我们的老师安排了一个活动来了解“球”。老师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一个球,无论大小,让他们通过看、摸、玩等方法探索球的特点。玩完之后,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说:“球是圆的”和“它会滚”。

游戏设计2:春天来了。我们的老师带领孩子们去公园春游,让他们观察大自然的变化,与小树和草地合影,观察树叶,寻找花朵。

老师问:“你说春天到了吗?”孩子说:“春天到了。”老师问:有人能说出春天在哪里吗?有些人说:“草变绿了,树上长出了叶子。”有些人说,“春花开了。”有些说:“天气不再冷了。”

反思与体验:我没想到孩子们在谈话中会如此具体地谈论春天,他们的情绪高涨,这表明了真实体验对幼儿学习的重要性。通过游戏,幼儿真正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这种学习是幼儿学习的有效途径。

游戏设计三:在着色活动中,人们发现当孩子遇到游戏的某个结果——红色和黄色——颜色就会改变。通过将色彩与游戏进行有效融合,可以有效丰富游戏内容,提升孩子的参与积极性。所以在游戏过程中加入“变色纸”、“会跳舞会画画的小球”等内容,不仅可以有效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提升孩子参与游戏的兴趣,还能有效培养孩子对色彩的敏感性,实现对孩子进行视觉感知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部分教师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自身的主导性作用忽略了孩子在游戏中的主体作用。甚至很多教师采用小学化、成人化的教学方式来开展幼儿园教学,使孩子逐渐失去了孩子的天真和快乐,最终导致孩子逐渐厌恶学习。所以幼儿园教学中进行游戏化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充分结合幼儿园不同主题教学内容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的游戏化设计,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使幼儿的主体作用得到更加有效的发挥。通过对集体、团队和个人活动进行有效应用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加充分的发展机会,从而有效提升幼儿的整体素质,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

游戏化教育中,游戏不仅是教学手段,更是课程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所以游戏在为游戏化教育服务过程中也具备了一定的自身意识。所以,游戏化教学过程中,教学也需要为游戏服务。幼儿感知世界主要是通过一种“混合”式的认知方法来实现,并且,很多幼儿会将这种方法转化为游戏。幼儿会以游戏和实际生活为基础来进行相关经验的累计和学习,并通过游戏来与周围的人、物等进行互动。所以,幼儿园游戏化教学过程中,游戏不仅是课程内容,还是幼儿园教学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幼儿园需要以奠定幼儿终身发展基础为教育目标,为幼儿提供一个更加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来满足幼儿的多样化发展需求,让幼儿不仅具有更加幸福的童年,还能得到更好的身心发展[2]

二、在游戏中激励和引导幼儿

首先,教师是游戏伙伴的隐性指导。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身份已经从教师转变为孩子游戏中的同伴,但是教师的引导感并没有消失,需要教师引导幼儿进入游戏的世界来掌握相关的知识。虽然,年幼的孩子喜欢自己独自玩耍,不希望也不需要成年人对他们进行过多的干预。但是,幼儿也喜欢与教师一起玩耍。所以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游戏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幼儿参与到游戏中。同时,幼儿因为年龄较小不具备较强的能力,缺乏足够的游戏技巧,教师参与到游戏中能够使游戏的情节更加多变和深化,但是在这过程中需要教师以一种较为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以玩伴的身份来为幼儿分享快乐。陶行知先生说“教师需要称为孩子,为孩子分享快乐”,教师具备通信和顽皮的天性能够让幼儿感受到友好、自然和和谐,能够为孩子创造更加轻松、和谐的游戏氛围。为教师更加深入、细致的观察和理解幼儿创造更好的条件,从而更好的进行游戏教学。同时,游戏化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忘记游戏开展的作用和目的,充分利用游戏化教学来在不干预游戏的情况下对幼儿进行教学,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其次,教师能为幼儿提供明确的指导。游戏化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插入一定的有目的的教育指导,对幼儿在游戏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强调,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保持较好的状态,让幼儿能够在游戏过程中更好的接受教师传递的行管知识,从而通过游戏来获取一定的知识与技能。这样教师就可以将游戏暂时转变为教学,更好的进行教学目的和意图的实施。

三、游戏总结与反思

(一)游戏总结

完成游戏化教学后,教师需要及时对幼儿进行引导,让幼儿通过交流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体验以及分享快乐等,并通过交流来进行相关问题的解决。并通过互动的方式来为幼儿提供进自我表达和学习的机会。同时,教师可以采用记录表格方式来对幼儿的表现情况进行记录,为后续的总结和分析提供参考,从而更好的进行游戏化教学内容的设计。

当然,游戏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倾向,教师需要对不安全倾向进行全面的分析,通过及时调整幼儿行为等方式来避免游戏中不安全后果的发生。如果游戏过程中出现幼儿因为游戏、角色扮演或者玩具而打架的情况,教师需要及时进行干预和协调处理。当幼儿在游戏中寻求帮助时,老师应该提供帮助。如果两个年幼的孩子想同时玩同一个游戏角色或玩具而不让对方,请老师做出裁决,等等。同时游戏过程中需要将幼儿的动机从“我想玩”、“我要玩”的状态转变为“我想玩”、“我想学习”的状态,让幼儿处于更加积极主动的身心状态。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活动的材料、伙伴、方法和方法,并通过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教师需要称为幼儿学习过程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将幼儿作为游戏化教学的主体,并采用特定的游戏载体来让游戏活动成为幼儿学习的过程。

(二)反思

首先,游戏可以促进儿童的认知和发展。认知是指人们对外部事物进行识别的过程,也就是对作用于人们感官的外部事物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通过游戏方式可以有效培养幼儿各种才能和治理发展,可以有效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学前教育阶段正是幼儿语言不断丰富的时间段,幼儿的语言正从外部语言朝着舒曼语言方向过渡。同时,游戏过程中,语言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让孩子通过语言来倾听别人的意见和想法,理解别人所表达的意思,同时能让幼儿对自己的想法表达给对方。所以通过游戏化教育可以有效丰富幼儿的词汇量,提升幼儿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其次,游戏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游戏与发现和解决问题之间具有较为紧密的关系,幼儿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影响幼儿的游戏进程,幼儿只有不断应用自身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问题的解决才能继续进行游戏。所以游戏化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

第三,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的积极情绪和乐观情绪。幼儿的情绪状态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积极乐观的情绪可以使幼儿更加活泼可爱,提升幼儿智力发展,而悲观和消极的情绪状态则会导致幼儿性格孤僻,影响幼儿的智力发展。游戏化教学方式所具备的自主性和趣味性可以让幼儿处于较为温暖的情绪状态,为幼儿带来更好的精神满足,改善幼儿的情绪状态,使幼儿处于较为积极和乐观的情绪状态。

第四,游戏有助于孩子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幼儿意志品质的培养需要通过有意私的进行目标的设置,让幼儿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来实现目标的方式来进行培养。而游戏化教学过程中,幼儿会具有更加积极的状态来面对遇到的困难的挫折,并在教师的同学的鼓励和帮助下克服困难,完成目标。通过游戏化教育方式可以有效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

第五,游戏是发展幼儿健康心理、培养幼儿身体发育的重要保障。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在这个阶段心理会随着认知的增加而不断完善,同时身体的各个部位也会得到相应的发展,通过游戏化教育方式可以有效实现幼儿的心理和生理培养,让幼儿的心理和生理得到全面的发展,保障幼儿的身心健康。

最后,游戏化教学对幼儿的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将游戏化教学巧妙地融入课堂活动,促进幼儿健康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李育红,赵春燕.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青岛市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为研究对象[J].哈尔滨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4):224-228.

  [2]杨丽珠,邹晓燕,朱玉华.浅谈黑龙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的独特性及其与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结合的必要性[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2):133-13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