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
摘要
关键词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探索
正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至关重要。然而,当前,由于社会环境的多样性,我国学校教育和青少年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研究表明,青春期是人类心理发生变化最为显著的时期。中学生面临着许多令人担忧的心理问题,包括厌学、偷窃、作弊、说谎、自私、耐挫力差、攻击性行为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也会影响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因此,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如何改善现代中学生的心理状况。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具备实践能力和实践技能的人才,以及通过科学的评估标准来衡量教育的成功与否。当前,通过全面推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促进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还能够为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在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学业上的困难,如升学压力、考试焦虑、成绩不佳、需要休学等;人际关系上的困境,如交往恐惧、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紧张;青春期的性成熟,如性幻想、自慰、对性成熟的担忧;家庭环境的变化,如经济困难、父母离异等;以及个人身体缺陷所带来的心理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例如,在初中一年级,我们可以通过提供入学心理适应、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和人际交往技巧来帮助学生成长;在初二,我们可以通过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提供挫折心理教育和青春期性心理指导来帮助学生成长;在初三,我们可以通过提供心理疾病预防、心理挫折承受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技巧来帮助学生。在确定课程内容之外,我们还需要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目前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缺陷
1.部分中学不够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许多中学并未充分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必要的资源投入,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
(1)过于形式化。由于传统的思维方式,一些中学依然把提高升学率放在首位,忽略了没有实际提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在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的同时,以表面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课堂活动。
(2)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缺乏。随着社会发展,许多学校正在努力建立一支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其中包括聘请兼职教师、聘请后勤人员以及招聘有志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但是,目前仍缺乏全职、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
(3)心理健康教育硬件设施不完善。由于财政紧张,许多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设施落后,例如沙盘、音乐放松器材过时,无法满足当前的教育需求;此外,一些学校甚至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心理咨询室、心理测试室、团队辅导室以及心理宣泄室,这也是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发挥效果的重要因素。如果没有足够的设备来提供必要的支持,那么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将会显著减弱。
2.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误解
目前,许多中学仍然不了解心理健康教育,这种情况的主要表现是:
(1)许多中学拒绝承认心理健康教育对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认为这是一种浪费教学资源的行为,他们认同“无用论”的观点;也一些中学过分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对其期望过高。即认同心理健康教育“万能论”。
(2)对于心理咨询存在错误、扭曲的认识。有些人认为只有患有心理疾病或者受到心理障碍的影响,才需要接受心理咨询以帮助他们恢复健康,但实际上,这种看法是不完全正确的。
(3)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与德智体美劳五育无关,忽略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融合,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变得单调乏味,效果甚微。
3.心理健康教育缺乏针对性
由于我国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相对落后,许多中学仍然采用了模仿国外的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种情况表明,我们的中学存在着针对性不足的问题。在开展心理测评活动时,应该根据当地学生的发展情况,采用更加科学、准确的量表,以便更好地反映出他们的个性和能力,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的心理健康。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更加准确、客观的测量结果,从而达到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在微观层面,许多中学害怕麻烦,因此采取了统一的、简单的教育模式,但这种做法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心理需求。
三、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策略
作为促进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因素,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受到全校师生的充分重视。因此,我们必须抛弃一切错误的观念,认识到它的重大意义,并以此为指导,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为了更好地促进心理健康,我们应该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资,改善相关的基础设施,培养一支经验丰富、技能精湛的专家团队,并制定出一套科学、有效、前沿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以期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1、合理宣泄,保持情绪健康向上。
若是不良情绪累积太久,而又无法及时有效地释放,就会导致身心的压力,而且压力的持久性和强度都会增加,甚至引发各类健康问题。因此,中学生们应该在恰当的时机,以正确的方式来释放自己的情感。通过身心两个层面来释放情绪,比如寻求家人和朋友的支持,独处思考,聆听音乐、观赏电影,给自己写信、记录心声;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运动,比如打篮球、跑步,或者参加体力劳动,去完成自己喜爱的活动,去逛街,甚至外出旅游,登上高峰,欣赏大海,让自己的心灵融入大自然,让心灵得到放松和洗礼。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帮助中小学生培养出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使其在未来的职场、生活、人际关系、求职、职场竞争以及自我认知等各个领域都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此外,这种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情感、价值观以及适应外界环境,从而更有效地应对未来的挑战。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可以更好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中学生的全面成长,并且有助于建立现代化的道德教育体系,使其更具有科学性与实效性。这对于培养21世纪的创新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进行合理调节,参加活动进行心理调节
通过开设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学生深入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并熟练运用相关的心理调节技巧。这些课程包括:心理卫生常识讲座、心理调节问题答疑、焦点问题讨论等,旨在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纠正自身的心理状况,从而更好地应对日益增长的压力。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如小品表演、角色模拟游戏、互访互问等,可以帮助中学生更好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学生们不仅可以学会如何展示自我、认识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而且还可以熟练运用一些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比如抑制情绪、释放压力、释放愤怒等。
通过将心理辅导融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还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应对挑战。例如,语文课程可以融合情感教育,而劳动课和体育课则可以提供挫折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抗逆性和坚韧性。通过将心理教育纳入到不同学科的课程设置之中,我们可以实现从传统知识传授到更具有挑战性和实用性的素质培养和心理辅导。
3、家校结合
在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家长和老师应该共同努力。尽管大多数中学生都住在学校,在家的时间比较少,但是在学校里,他们的相处方式是集体生活,所以他们可能难以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家庭中,他们会有一种归属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世界,这样他们就可以更轻松地面对心理问题。如果他们在学校里遇到了一些难以言传的问题,那么家长和老师应该共同努力,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静下心来,仔细思考,才能获得真正的收获。家长们通常比教师更加熟悉孩子的情况,因此,当学校里的学生数量庞大时,教师很难及时发现每个学生的心理问题。然而,如果家长们能够单独与孩子们进行沟通,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情况,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帮助孩子们改善情况,以避免情况恶化。家长和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日常表现,并能够及时地与他们沟通。如果孩子遇到任何不适或困难,教育者需要立即采取行动,避免进一步恶化。
4、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与五育的相互促进和融合
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我们旨在帮助中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同时也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心理健康,让他们拥有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以便他们能够更加轻松愉快地生活和学习。因此,五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密切联系,它们具有相互补充的作用。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我们应该摒弃单一的教学模式,促进五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以便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通过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多种文化课程,特别是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德育课程,以及运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将核心价值观和道德准则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之中,从而实现有效的融合。
5、针对个体或者群体差异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为了满足当代中学生多样化的心理需求,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能够让我们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且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通过心理测评来掌握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通过筛选,我们可以找到那些可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人,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此外,我们还会对中学生的心理测试结果进行分析,以发现群体之间的差异。我们会根据性别、民族、贫困/非贫困、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等因素来划分不同的群体。最终,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我们应该根据他们的特点,量身定制出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6、以教研为先导,指导、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
在当今社会,先进的理论是获得高质量的教育成果的关键。因此,我们应该把教学作为首要任务,积极探索和推广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在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领域,深入挖掘他们的心理特征、个性偏好、易受影响的行为模式,从而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并建立完善的贫困生心理健康档案,记录和跟踪相关的改善措施,从而更加全面地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结束语
总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是一项艰巨的挑战,需要所有的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以培养出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职业技能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旻,吴诗涌.生态学视野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08, 022(003):42-44.DOI:10.3969/j.issn.1674-6120.2008.03.016.
[2] 陈运英,胡亚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模式初探[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1997, 13(1):2.DOI:CNKI:SUN:ZWSG.0.1997-01-017.
[3] 彭玮婧.数据驱动下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J].湖南教育:D版, 2018(10):2.
[4] 孙艳玲,王璨,夏娴.中学全员参与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J].科教文汇, 2021.DOI:10.16871/j.cnki.kjwhb.2021.04.0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