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现象学视域下高校辅导员教育智慧生成与发展研究
摘要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教育体验;教育智慧;教育现象学
正文
基金或课题项目:广东科技学院2023年度博士启动基金(第二批)资助项目:《教育现象学视域下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育与提升路径研究》(编号:XJ2023000301)。
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我国高校辅导员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骨干力量,是高等教育一项重要的特色职业。截至2022年3月,我国高校专兼职辅导员达24.08万人,师生比1:171。面对如此庞大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如何使其基于认知情境和实践基础的教育智慧不断拓宽延展?这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作者通过研究,发现教育现象学研究范式“描述及撰写教育体验故事-教育现象学访谈及观察-聚焦反思研讨”是高校辅导员教育智慧发展的可行路径,而且随着这种路径的循环式开展能使高校辅导员的教育智慧得到螺旋式上升。
一、描述及撰写教育体验故事可养成辅导员反思力
范梅南“一个以口语为主导的社会文化中,现象学不可能存在。因为,现象学在传统上是那些从事写作的学者们的某种反思方式,写作即方法。”李树英“写作过程就是反思过程,就是研究过程。现象学研究就落实在写作上。写作首先是一种思考,一种反思活动,一种语言活动,它同时也是一种实践活动。”可见,写作与研究、思考活动密切相连。高校辅导员在撰写教育体验故事过程中进行了回忆、反思,在聚焦反思研讨描述中又再次反思了自己在教育体验故事中的教育情境,不同程度地更深入地进行了反思、反省。他们在撰写和描述教育体验故事中,不仅对当时的教育情境进行了回忆,更多的是在回忆中深入地感知当时教育情境中自己和学生的内心体验及教育效果,在感知中,理解和体会到自己当时瞬间做出的教育行为对学生内心深处的体验是怎么样的,自己在当时做出的教育行为有哪些不足和需要完善的方面,并找出更好地、更适切地对当时对该学生的教育行为的可能。
当辅导员把在实践中遇到的教育体验描述和撰写出来,深入反思,找出教育体验中的问题既当时自身及学生的内心真实体验,加以剖析,探寻出教育体验故事的本质和意义,这个过程也就是现象学沟通思考和写作实践行动的过程,是积淀反思力、胜任力和行动力等意识质量过程。也就是说,高校辅导员在描述、撰写及分享自身的教育体验故事中反思、理解、提炼主题与意义,然后思考、完善及提升自身教育机智和敏感,在实践理论和观念引导下得到教育敏感性和机智的提升和开拓,自己的教育智慧随之得到养成和发展。
二、教育现象学访谈和观察可形成辅导员教育敏感性及机智
现象学访谈有别于其他研究中的访谈,现象学的访谈是对话式、开放式访谈,具有访谈直接指向体验本身、访谈问题之间有一种内在叙事线索、访谈的对话是为了充分挖掘体验等自身独特之处。正如李树英、王萍(2009)所说“教育现象学通过对话式的访谈, 追寻到一个个独特个体的鲜活的生活体验故事, 以此作为自己的独特数据。”这里的对话式访谈,研究者和访谈对象没有主次之分、没有主动和被动之别,而是共同对故事进行悬置、还原。研究者和被访谈辅导员都能从教育体验故事中感悟到教育情境中师生内心深处的体验和细微变化,会沉浸故事之中,从而使研究者深入地感知被访谈高校辅导员当时真实的体验,敏锐到语气语调上细微的差异,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的细微变化等。
访谈环节,辅导员对自己的教育体验再次深入地反思,挖掘了自己当时不经意的想法和动作以及有些当时事件发生或者解决时,并对当时没有想过的事情进行一一回顾,而这些不经意的想法和动作往往体现的是教育者当时的本真状态。同时,辅导员在访谈互动时,能与研究者一起不断总结自己的做法,沉淀经验,寻求更多的教育方法、凝练方式,能够从更多的角度、更全面地思考学生工作,拓宽看待不同教育问题的思路、方法与逻辑。这些能在往后的教育工作中根据个体情况与学生沟通交流,在遇到类似教育情境时能施以对学生更好地教育行为,能更好地和学生相处,无形中形成和发展了辅导员的教育敏感性和敏锐性。研究者在访谈时根据教育体验故事情境,观察被访谈辅导员的细微变化,通过追问式对话,与被访谈辅导员共同反思、感知教育情境中内心体验,共同沉浸在教育体验故事情境中,去反思、去感知、去体验,从中获得教育机智和敏感性。
三、聚焦反思研讨使高校辅导员得到教育启发和洞见
辅导员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要想对自己的思想与行为有更深刻的认识,产生更大的震撼,仅靠自我习惯性思维形成后的自省是比较模糊也难以深入,很难达到反思与更正的目的。而是需要通过聚焦反思研讨来帮助和促进辅导员的进一步反思和思考,在与其他高校辅导员共同反思和对话中清晰自身的思维,通过对话辅导员的好奇、提问和反馈激起自己更深入的思考,加深对自己的认识、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不同观念,这样产生感知上的相互回应、情感上的相互碰撞,有利激发自身的反思意识,更好地实现自我认识。
在聚焦反思研讨中,教育现象学专家和其他参与研究辅导员对教育体验故事本质和意义进行挖掘,深入了解学生内心体验,在对自己的教育体验进行反思时,有其他辅导员的反思和感知,能帮其更深入地理解和反思当时自己的教育行为哪些是适切的、哪些还有待提升和完善,意识到当时教育行动给学生带来的影响,以及教育观念和方法的不足,发现教育情境中的问题和挑战,探索着新的解决方案和教育方法,对实践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提供了新的教育洞见。这些新的教育洞见为高校辅导员教育提供了新的教育思路和方法,从而促进辅导员教育改革与创新。同时,通过聚焦反思研讨,大家可从其他辅导员的教育体验故事中得到启发和借鉴,对自身的教育进行反思和对比,养成和发展教育智慧,从而改进自身未来的教育行动。
四、教育现象学视域下高校辅导员教育智慧发展建议
教育现象学研究方法应用于探究高校辅导员教育智慧发展,其关注点是实践体验和反思,聚焦辅导员日常教育生活事件的直接体验,使辅导员与大学生能更好相处和互动。因此,建议高校辅导员要从树立正确的教育初心和理念、加强理论和实践学习、不断反思教育体验三个方面来发展自身教育智慧。
1.从教育学理念出发,不断养成自身的教育智慧特质。“00”后大学生大多具有个性价值追求、多元化思想观念和强烈的自我意识。要实现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高校辅导员需自身拥有坚定的意识形态立场,有职业认同感、成就感、幸福感,有责任有担当地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去开展教育。这需要辅导员不仅要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还要积极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学习活动、教育研究和实践,以提高自己专业水平和能力,完善自己教育工作,适应教育不断变化和发展。
2.加强教育体验理论和实践交流学习。有教育智慧地辅导员在教育情境中是能及时准确地把握教育时机,瞬间做出在此时此景对学生最有利的教育言行,这是一个瞬间的反思行动,需要高校辅导员具有很强的教育敏锐性,这种教育敏锐性很大程度来源于辅导员自身理论和实践学习的积累。因而,辅导员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可通过与其他辅导员交流、探讨,发现自己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提高自己反思能力和实践教育经验。也可观察身边优秀、有丰富教育经验的辅导员的教育方式方法,与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比较,从中获得教育启发和领悟,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3.反思教育体验,不断提升教育敏感性和机智。范梅南及其弟子李树英所倡导的教育现象学反思性描述和写作,是教育者个人教育体验严肃的、艰辛的描述与写作,悬置、还原教育体验,追忆当时的情境,真实地理解教育体验中生命及心灵的投入,发现和挖掘主题意义,这是找出教育契机的最有效方法。辅导员要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善于记录自己的教育体验故事,善于收集其他辅导员及网络教育体验故事,通过养成对这些教育体验故事进行总结和反思的习惯和能力,形成自身对教育的“在行动前反思、在行动中反思、在行动后反思、反思中反思”从中寻找出或领悟到教育体验中的本质与意义,使自己未来的教育更加有智慧,更好达到教育效果和目标。
参考文献
[1]Max M V . Pedagogical Tact:Knowing What to Do When You Don’t Know What to Do[M]. Taylor and Francis: 2016-07-11.
[2]李树英. 关注生活的体验与以人为本的德育——现象学的人文科学方法在德育中的运用 [J]. 中国德育, 2006, (08): 87-90.
[3]李树英. 教育现象学:一门新型的教育学——访教育现象学国际大师马克斯·范梅南教授 [J]. 开放教育研究, 2005, (03): 4-7.
[4]王萍. 教学智慧生成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15.
[5]郭光菁.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研究[D]. 太原理工大学, 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