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创适合儿童成长的自然生态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潘莉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荷源幼儿园 213000

摘要

在钟楼区教育局等相关部门的扶持下,荷源幼儿园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进行了环境升级并加强了一线教育实践,打造特色长廊、增设户外空间以及设立六大功能区,实现了教学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教育机构致力于创新传统,挖掘自然界中的元素以融入到教学过程中,秉持着“用爱心培育爱心,细心呵护保持童年纯真”的教育理念,这一文化转型不仅是形式上的演变,更是精神层面的质的飞跃,体现了园所所秉持的价值观和对使命的深刻认同。


关键词

幼儿园、环境改造、教育实践、自然元素、办园理念

正文


引言:

在疫情这只黑天鹅事件的冲击下,荷源幼儿园不但适应了环境的变迁,更将其转变为改革的跳板和创新的风口,致力于将环境重塑与教育实操深度结合,力求塑造一个与自然界和谐共存、洋溢着爱心与关照的未成年人发育空间,本文将深入挖掘幼儿园在文化上的蜕变,并探讨如何把自然界的元素巧妙地融入教学活动中,引导读者发掘幼儿教育的创新理念与实际操作路线。

一、重塑成长环境:荷源幼儿园的创新之路

2019在那个年度,在钟楼区教育局和各级领导的关怀下,荷源带着期望顺利开园。2020在那个受到疫情冲击的年度,荷源项目对自身周边环境实施了一次创新升级。2021在那一年的常州,一项具有远见的研究计划——《以灵动生态场为载体激活幼儿体智情的项目研究》获得了正式的启动批准,在当前形势下,我们深入探讨了幼儿园的环境打造、教学理念以及园所特色,接下来,请欣赏一些数据:

“3”:一条蕴含民间风情的街区(让孩子们在领略民俗与非遗的魅力中,认识并热爱自己的家乡)、一条角色扮演的街区(在体验各类角色的过程中,孩子们了解生活、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一条手工艺创意街区(孩子们动手制作,激发热爱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6020”:荷源户外场地总共划拨了45%的面积用于户外绿化,确保了幼儿与自然环境能够零距离接触,同时也为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埋下了伏笔。

“6”:每个教室分布着六个主要功能区,它们分别是艺术、生活、建构、图书、益智和自然探索区,这些区域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孩子们的兴趣和需求,旨在打造一个既互动性强又易于操作的环境,这些功能区与户外自然环境无缝对接,形成了一个统一的生态系统,不仅展现了整体性,还实现了各功能区的互补。

这些看似不相关的数据元素,共同塑造了我们的荷尔蒙来源,即主导着我们的周边环境,以“爱”为线索,凸显了我们办园的宗旨——“用爱培育爱,守护孩子的纯真”,在“3”和“6”的对照中,“6020”显得格外突出。在如此广阔的户外空间里,我们脑海中常盘旋着诸多疑问:如何真正把属于儿童的自然环境交还给他们,同时让资源变成我们利用的有效工具?教育如何与大自然的演变建立起牢固的联结?我们对于"爱"的理解,是否需要拓展其更深层的含义?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开启了向深层次反思的文化重建之路。

 

二、在文化重构中看见未来,看见人

倡导以爱心培育爱心,这不仅仅是学会爱与传递爱的层面,更重要的是要延伸至对自然、生态、运动和生活之爱的培养,"守护纯真"并不仅仅是想法,孩子在和大自然的互动中,更能激发爱心情感,锤炼意志,我们着手对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环境进行了全新的打造。

 

三、在环境重建中看见自然,看见儿童

首先,组建了一个专注于环境打造的小组,我担任组长一职,亲自加入到环境重塑的规划中,主要职责是围绕环境建设进行统筹与调和。

 

1.儿童本位的理念转变

当代自然教育不仅仅是让孩子在自然环境中学习,或是学习有关自然的知识,更关键的是以实际行动来保护自然,在我们这家幼儿园里,我们落实这一教育观念与实际教学活动相结合,遵循《教育指南》,透过实地考察、深入讨论、专项提升训练等多种方式,确保每一位教职工都能积极参与,进而改变他们的教育观念,让他们更加聚焦于孩子们的发展需求。通过实地考察和深入了解,及时掌握教学过程中的难题与困境,从而能够迅速作出调整,完善教育计划,这种聚焦于儿童的教导观念,不仅能够培育他们对大自然的关注与热爱,更能够激励他们主动作为,为守护自然环境出一份力。

2.户外环境的迭代改造

对荷源周边的生态空间进行了系统化的创新规划,坚守“顺应自然、强调生态、追求活力;以游戏为核心、重视生命、促进成长”的环保持久发展理念,我们打造了一个连贯的绿色空间,构建起一个学习与娱乐并存、与自然界无缝对接的“生态场”。孩子们的嬉戏与探险活动让生态场所焕生机,激发了他们对环境的感情纽带,"热爱所以守护,这是我们的生态约定",塑造这种情感,不仅让孩童们对大自然多了份关爱与敬重,更点燃了他们投身环保的热情,主动为之付诸行动,在稚嫩的心田里种下环保的种子,渐渐生根发芽,成长为具备责任感的个体。

 

1)打造荷源“八场”,实现功能的转变

变配套绿化为休憩小站:过往,孩子们只能静态地观赏植被的绿意盎然;而现今,这片绿茵直接转变成了他们自由嬉戏的乐园,变幻出多达一百种的游戏方式。

变单一路面为多材质体验:过往,道路铺就的仅有鹅卵石这一种材料,而今,我们依照黄金分割的定律,将路面向青砖、竹片、木盘及鹅卵石等多样材质转变,旨在提升孩子们的审美鉴赏力和对不同质地触感的认识。

变无主题水池为小蝌蚪之家:过去的那个水池,缺乏设计概念,干涸无水,目前,这个水池和门厅地面上的小蝌蚪(放大150倍呈现)与荷园的特色景观遥相呼应,共同构筑了一个极佳的观察点,成为了孩子们积累观察资料、激发思考、丰富经验的首选之地。

变纯沙池为体能锻炼区:曾经的沙滩空旷无人,现如今添置了高悬地面的巨型木制体能设施,孩子们在沙水玩耍中增强了体力,锻炼出了坚韧不拔的精神。

变灌木丛为战壕山坡:原本不起眼的灌木丛,如今已是高低错落有致的山坡和山洞,孩子们在这里通过各种游戏活动,提升了钻爬跑跳等身体协调能力,同时也加强了与人沟通交往的技能。

变树林为树林探秘:原本仅散生着树木的林地,如今经过巧手妆点,变身成了孩子们心驰神往的多样化乐园,同时也为荷源的孩童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丰富生命感受。

变泥地为曲径通幽:之前教室后方的一片泥泞之地,如今变成了让孩子们随时体验春夏秋冬、尽情拥抱自然的“多功能小径”。

变停车场为足球场:过去用作停车的地方,现今未能充分利用,空间利用效率低下,现在的足球场地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活动区域,激发了他们学习踢球的兴趣和培养了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2)树林升级改造,挖掘资源的链接

虞永平教授说:在幼儿园,教学不应该是孩子们被动接受的讲座,而是要让他们主动去探究、互动、实践和体会,面对疫情,我们意外发现了一处极佳的自然乐园,那里的57棵大树对孩子有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我们随即向当地政府提出申请,希望这片宝贵的土地能为孩子们所用,而政府也毫不犹豫地给予了支持,为了使小树林的环境更加吸引人,我们与幼儿共同启动了环境升级计划,打造了一个充满探险乐趣的区域——包括多变的滑索、可供钻爬攀爬的设施以及各种创意投掷活动;角色扮演区域,囊括了射击竞技、烹饪乐趣、以及湖畔烤肉派对;宠物乐园中,小鱼儿穿梭不息,小兔子蹦蹦跳跳;在这里,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空间被精心打造,以森林为背景的舞台成为了展现才艺的绝佳场所,而那些精美绝伦的乐器则发出了动听的旋律;在专门的放松场所,搭建临时住所、摇摆着的秋千,成为了户外探险的乐趣所在;在涂鸦专区,树林化作画布,趣味无穷,黑板成为舞台,演绎别开生面的艺术展览;在这个栽植乐园,不论是春华秋实还是冬藏夏荣,花朵轮番绽放,让人人在此乐享采摘之趣。在小树林里安装LED灯带,体验日出日落、天地更替的景象,备受瞩目的霍比特小镇,小树林3.0版即将震撼登场,敬请翘首以待!

 

 

(3)幼儿参与设计,实现游戏的自主

在教室阴影下的泥泞之地,我们为孩子们预留了一片可供发挥创意与寻求新知的地盘,孩子们思维活跃,充满了奇思妙想,他们提出了诸多计划,涉及栽种幼苗、铺设道路、建设园林等。在慎重考虑之后,我们决定采用孩子们创意设计的红砖与泥土铺就的小径,为了赋予这个空间更多趣味性,我们引入了“变换无常的小径”这一理念,春季,街头巷尾百花争艳;夏日,道路两旁芝麻花开满地;秋风起,青菜绿意盎然;冬日里,小麦金黄铺就希望之路。小朋友亲自加入环境布置的行列,他们对这条路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对幼儿园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爱意,我们观察到孩子们将他们的想象力和激情汇入周遭环境,这一过程定会成为他们珍视的成长足迹,同时助长他们对自然界与创造性工作的深情。

四、在“建用一体”中生发课程,看见生长

1.课程环境化

起初,我们坚守环境陶冶情操的宗旨,力求让幼儿园里沙水交融、草木共生、高低错落、软硬适中……营造一座天然的学习场所,实现“环境即课程”的理念。

2.环境课程化

在我们打造出一个基础的自然环境之后,我们的园区深入发掘这个环境的教化潜力,让孩子们参与到课程的设计当中,使得我们的环境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教学内容,例如:起初,那些专为幼儿园小朋友设计的滑索,是横跨在不同高低的两个山坡上两棵小树之间,孩子们长时间地在上面玩耍,结果那两棵树慢慢地被压弯了腰。孩子们需设法为滑索寻找新的安置地点,以确保小树苗能正常成长,在导师的协助下,将高空滑索设备固定在了茂密森林中那些粗大的树木分叉处,然而,新的挑战接踵而至——较高的树干让小朋友们难以触及滑索的操控把手。孩子们动动脑筋,用木桩和轮胎自制了一个简易的台阶,在日复一日的阳光炙烤和雨水浸泡下,阶梯变得摇摇欲坠,那时,他们目睹了后勤老师搬运众多旧式小柜子前往仓库,遂心生一计,与后勤老师交流了自己的构思。于是,三代滑索正式问世!孩子们将小柜子叠成阶梯状,并由老师用胶带将其稳固,在孩子一次次的尝试、反思和操作中,一根结实耐用的滑索不断地被改进,最终演化成了“我的滑索,我做主”的课程。

在荷源这个地方,老师们已经把依托自然资源的教学理念深深植入内心,教师团队引领孩童们与大自然展开深度的交流互动,打造了一系列如《漫步绿叶》、《夏夜的秋葵星》、《泥巴艺术家》、《非同寻常的棉花糖》等别具一格的课程,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生命的独特韵味,  

只有将幼儿园的环境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利用,孩子们才能展现出他们的无限创意!荷源打造的这片生态乐园,成为了孩子们沉浸式的体验所、动手操作的实践地、快乐的游戏天堂、活力的运动场、知识的求学园……这里不仅是师幼共创的温馨空间,更是留下生命印迹的活力之所!

结语:

荷源幼儿园将理念转化为行动,与实践相结合,为孩子们打造了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成长空间,他们致力于挖掘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潜在能力,通过革新教育方法和重塑学习环境,不断探索自然与教育相结合的新路径,荷源幼儿园将继续推进文化的深度转型,持续优化教育实际操作,旨在为每一个孩子打下坚实的成长基石,帮助他们成长为未来社会贡献积极的成员。

参考文献:

[1]陆玉.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J].早期教育,2022(48):48-49.

[2]颉彩云. 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户外山坡区环境优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22.DOI:10.27036/d.cnki.ggxsu.2022.001041.

[3]陈蓉. 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户外挑战区环境优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22.DOI:10.27036/d.cnki.ggxsu.2022.00090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