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在城市污水厂尾水生态处理中的优化策略与应用

期刊: 创新科技研究 DOI: PDF下载

李冬冬 戴斌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污水处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生态友好型的污水处理技术,因其低成本、高效率及良好的环境效益而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围绕人工湿地在城市污水厂尾水生态处理中的优化策略与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分析人工湿地的基本原理和类型,本研究提出了针对设计参数的优化方法,包括湿地面积、水深和流速的调整,以及植物和微生物的选择与搭配策略。同时,对人工湿地的管理与维护要点进行了总结,并对面临的挑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经济分析表明,人工湿地在尾水处理中具有较高的成本效益比。未来,人工湿地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技术创新和应用扩展将进一步提升其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重要性。本研究为人工湿地技术在城市污水尾水处理中的优化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人工湿地;城市污水处理;尾水生态处理

正文

1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污水的产生量大幅增加,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面临着处理能力不足和处理效果不理想的双重挑战。在这种背景下,人工湿地技术作为一种生态友好型的污水处理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人工湿地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的水质净化机制,利用植物、微生物和介质共同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不仅处理效率高,而且建设和运营成本相对较低,对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也具有重要意义。

尾水,即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仍未达到排放标准的残余水体,其进一步处理成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保护水环境的关键。人工湿地在尾水处理中的应用表明,它能有效去除尾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和营养盐等污染物,显著改善水质,为尾水的回用和排放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人工湿地在城市污水厂尾水生态处理中的优化策略与应用,旨在通过对人工湿地处理机制、设计优化、管理与维护等方面的研究,提高人工湿地在尾水处理中的效率和稳定性,为城市污水的深度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2 人工湿地的基本原理与类型

2.1 人工湿地处理原理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模仿自然湿地净化水体的生态工程技术,其在处理污水方面的原理主要基于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综合作用。物理沉淀是指污水流经湿地系统时,较大的悬浮物和颗粒物由于重力作用沉积下来,从而被去除。生物降解过程主要涉及到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湿地介质表面形成的生物膜中繁殖,能够有效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将其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其他无害物质。植物吸收则是指湿地植物能够吸收和积累污水中的营养盐(如氮、磷等),同时植物根系还能为微生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微生物的降解作用。这三种机制共同作用,使得人工湿地成为一种高效、低成本且环境友好的污水处理技术。

2.2 人工湿地的主要类型

根据水流方式的不同,人工湿地主要可以分为表面流湿地和底流湿地两大类型。表面流湿地(FWS)模仿自然湿地的水流状态,污水在植被覆盖的地面上缓慢流动,与空气直接接触,这有利于氧气的溶解和气体交换,适用于对氧气需求较高的污水处理。表面流湿地的主要优点是模拟自然生态系统,景观效果好,但其缺点是占地面积较大,冬季在寒冷地区可能会因结冰而影响处理效果。

底流湿地(SSW)则是将污水从湿地床的底部以垂直或水平方式流经,水体在流动过程中与空气接触较少,主要依靠根区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来净化水质。底流湿地适用于对氧气需求不是特别高的污水处理,由于水流在介质中穿过,能更有效地去除悬浮物和微生物,且对气候的适应性更强,不易受到冻结的影响。然而,底流湿地可能需要额外的机械通风来满足微生物对氧气的需求。

每种类型的人工湿地都有其特定的适用条件和优劣势,选择合适的湿地类型和设计对于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满足特定处理需求至关重要。在实际应用中,常常根据具体的污水特性、处理目标和地理环境条件来综合考虑使用哪种类型的人工湿地。

3 人工湿地在城市污水尾水处理中的应用

3.1 尾水处理的需求和挑战

在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即便经过传统的处理步骤,仍会有一部分尾水未能达到排放或回用的标准,这就是尾水处理所要解决的问题。尾水中常含有复杂的污染物,如残余的有机物、氮、磷营养盐以及一些重金属和微生物等,其处理不仅对技术提出了较高要求,同时也面临着处理成本和维护管理的挑战。传统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虽然能够去除部分污染物,但往往成本较高,且可能产生二次污染。因此,寻找一种既经济又高效的尾水深度处理技术,对于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保护水体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3.2 人工湿地处理尾水的案例分析

人工湿地在城市污水尾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通过几个具体案例分析,可以看出人工湿地在处理尾水方面的优越性和环境效益。例如,某城市采用表面流人工湿地对污水处理厂的尾水进行深度处理,结果显示,该湿地系统不仅显著降低了尾水中的悬浮物、氮、磷等污染物浓度,而且提高了水质,达到了排放标准,部分水体甚至可以用于景观用水或农业灌溉。此外,该人工湿地系统还为当地提供了生物多样性的栖息地,增强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另一个案例是采用底流人工湿地处理尾水的项目。通过合理设计湿地布局和选择适宜的植物种植,该项目有效去除了尾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营养盐,同时系统运行成本低,维护管理相对简单。该湿地不仅改善了周边环境质量,还通过生态旅游等方式为当地社区带来了经济效益。

这些成功案例表明,人工湿地技术在城市污水尾水处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它不仅能有效处理尾水中的各种污染物,提高水质,而且能够以较低的经济成本实现,同时为城市提供了生态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附加价值。然而,为了发挥人工湿地在尾水处理中的最大效能,还需要针对不同的尾水特性和处理目标,优化设计人工湿地的类型、规模和运营管理策略。

4 优化策略

4.1 优化设计参数

在人工湿地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中,优化设计参数是提高处理效率和确保系统稳定性的关键。首先,湿地的面积直接影响到处理能力和效率,一个合理的面积设计能够确保污水在湿地系统中有足够的停留时间,以便进行有效的物理沉淀、生物降解和植物吸收过程。其次,水深的调整也至关重要,不同的水深不仅影响着水体中氧气的溶解度和微生物活性,还会影响植物的生长状态。通常,适度的水深可以促进植物和微生物的协同作用,提高污染物的去除效率。此外,流速的控制也不容忽视,适宜的流速不仅可以保证污水均匀通过湿地系统,还可以避免悬浮物的积聚和底泥的过快累积,进而维持系统的长期稳定性。通过综合考虑这些设计参数,并结合具体的污水特性和处理目标进行优化,可以显著提升人工湿地系统的处理效率和稳定运行能力。

4.2 植物和微生物的选择与搭配

选择合适的植物和微生物,并通过它们的有效搭配,是优化人工湿地处理效果的另一关键策略。植物在人工湿地中不仅通过根系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还可以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源支持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从而促进有机物的分解和污染物的去除。因此,根据尾水的具体特性,选择能够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有较强污染物吸收能力和良好生长性能的植物品种至关重要。

同时,微生物的选择和培育也是提升处理效果的重要方面。通过接种能够高效分解尾水中特定污染物的微生物菌株,可以加快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过程。在实际应用中,常通过对植物种类和微生物菌株进行科学的搭配和优化,以实现更高的污水处理效率。例如,对于高氮、高磷尾水,可以选择具有强磷吸收能力的植物和能有效转化氮的特定微生物菌群,通过它们的协同作用,实现对氮、磷等营养盐的高效去除。

5 管理与维护策略

人工湿地的有效管理和维护是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和高效处理污水的关键。日常管理与维护工作主要包括植物管理、沉积物清理和水质监测等方面。

首先,植物管理是人工湿地维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定期对植物进行修剪和疏导,以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和高效的污染物去除能力。对于枯死或生长不良的植物,应及时替换,以确保湿地的整体处理性能。其次,沉积物的积累可能会影响水流条件,降低处理效率,因此,定期清理湿地底部和入水口的沉积物是必要的。此外,水质监测也是湿地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环,通过定期监测入水和出水的水质参数(如CODBOD、氮、磷等),可以及时了解湿地处理性能和运行状态,为调整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在人工湿地的管理和维护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系统老化、效率下降等问题。系统老化主要表现为植物生长衰退、微生物活性下降和介质堵塞等现象,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到湿地的处理效率。针对这些挑战,有效的对策包括定期更换或恢复介质,以提高其渗透性和微生物支持能力;采用轮耕制度,即分区域轮流对植物进行更新和休耕,以恢复植物的生长活力和土壤的生物活性;加强对湿地系统的监测与维护,如增加微生物菌种的投加,以提升生物降解效率。

此外,对于效率下降的问题,需要综合分析原因,如是否因为负荷过高、植物选择不当或是水质变化等,然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如调整水流负荷、替换更适应的植物品种或是优化微生物菌种等。通过这些管理与维护策略的实施,不仅可以有效延长人工湿地的使用寿命,还能保持其长期的处理效率和环境效益,为城市水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6 环境效益与经济分析

6.1 环境效益评估

人工湿地在城市污水尾水处理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水质,还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显著的正面影响。首先,人工湿地通过其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显著改善了水体的化学需氧量(COD)、生物需氧量(BOD)等水质指标,从而为水生生物提供了更加清洁的生活环境。此外,人工湿地为多种水生植物、昆虫、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等提供了栖息地,有助于增强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系统,人工湿地还能够实现碳固定和氧气释放,对抗气候变化发挥积极作用。

6.2 经济性分析

与传统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相比,人工湿地系统在经济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首先,在建设成本上,人工湿地由于其构造相对简单,不需要复杂的机械设备,因此初期的投资成本相对较低。在运营成本方面,人工湿地依赖于自然过程进行水质净化,大大减少了能耗和化学药剂的使用,运营和维护费用也因此较低。此外,人工湿地还具有景观价值,可以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吸引游客和提升地区价值,从而带来间接的经济效益。

尽管人工湿地的处理效率可能受到气候条件、水质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但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管理,这些挑战可以得到有效应对。从长期来看,人工湿地在处理效率、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方面的综合表现,使其成为一种具有高成本效益的污水处理方案。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本研究深入探讨了人工湿地在城市污水厂尾水生态处理中的优化策略与应用,揭示了人工湿地以其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有效去除污水中的各类污染物,显著改善水质,同时促进生物多样性,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通过对设计参数的优化、合理选择植物和微生物的组合、以及实施有效的管理与维护策略,人工湿地的处理效率和系统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升。经济分析进一步证明,人工湿地作为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在城市水环境治理中具有较高的成本效益比,展示出良好的应用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7.2 未来发展方向

展望未来,人工湿地技术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广阔。技术创新,如新型材料的开发、高效微生物菌株的筛选与利用、智能化管理系统的整合,将进一步提升人工湿地的处理效率和适应性,满足更严格的水质处理标准。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人工湿地的应用范围将得到扩展,从城市污水厂尾水处理扩展到雨水管理、农村污水处理和工业废水处理等多个领域。此外,人工湿地的生态修复和景观价值也将被进一步开发利用,为城市提供更多的绿色空间和生态服务。总之,人工湿地技术在未来的水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中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王禹来,陈强,何利等.污水处理厂尾水生态处理及综合利用技术研究[J].水电站设计,2023,39(01):11-15+18.DOI:10.16671/j.cnki.cn51-1382/tv.2023.01.030.

[2]李建.以尾水湿地工程主导的湿地景观设计探索[J].乡村科技,2022,13(23):115-118.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2.23.021.

[3]周晓东.盐城滩涂湿地现状分析及湿地深度处理化工尾水设计[D].南京农业大学,200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