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理念用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思考
摘要
关键词
生活化理念;核心素养;高中政治;课堂教学
正文
引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实现了全面的改革。高中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以往的教学活动多以教材内容为主,让学生学习与之相关的理论知识,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关注学生考试成绩以及学习情况。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政治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在教学中,教师要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式教学,时刻关注学生学习动态以及学习需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也意味着,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并创新教学方式。生活化教育理念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使得政治课堂更加生动且富有实践性,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还能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全面发展。而如何有效地将生活化理念应用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生活化理念用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优势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可能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压力,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讲解,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体验和感受,导致学生时常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且无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了高中政治教学质量。而将生活化理念应用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师会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以生动形象的案例、生活化情境、生活化问题等引发学生思考,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且贴合学生生活实际。在这一情况下,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和学习活动中。通过课堂的互动、探究与实践,能增强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生活化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实践和感受来学习并应用政治知识。基于这种模式,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也会转变他们的角色定位,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与支持。这有利于促进学生共同进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实现深度学习。与此同时,将政治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能让学生从多维度并运用所学政治理论分析社会现象,而后提出个人见解和解决方案。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下,教师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政治课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形成优秀的品质,以及良好的政治素养、社会责任感、科学精神等,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生活化教育理念,开展高中政治教学活动能有效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在实践中,教师会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思考问题,感悟和体验政治理论在生活中的价值与意义。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学生还可以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讨论社会热点问题等方式,深入理解和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这些价值观,从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他们未来的学习与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二、生活化理念用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基于教学内容,整合生活素材
为深入贯彻生活化理念,全面提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质量,发挥政治学科育人价值,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教师在进行政治课教学时,应将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生活经验有选择性地引入到教学中,以此拉近政治学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从生活实际的角度学习政治知识。比如让学生分析社会热点事件或时政新闻,让他们感受到政治理论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以及相关价值。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要做好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分析,围绕知识重难点以及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寻找与之相关的现实生活案例、事件或现象,并将这些素材融入教学活动中,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理解深度。
本文以统编版教材为例。在教学高一思想政治必修1第四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好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以及学生学情的分析。本课时围绕“中国梦”展开,讲述了中国梦的概念;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以及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对于高一学生而言,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虽然听说过“中国梦”,但对于其概念理解较为模糊,思维往往停留在具象化的内容上,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加之学生生活在新时代的中国,对于一些重大事件只是零星了解,对于中国梦的内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缺乏一定情感认同。因此,基于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政治认同,能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中国梦本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通过学习两步走的战略安排,辩证认识这个历史机遇期的挑战和机遇;培养学生公共参与意识,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积极参与中国梦的实现中去。在教学中,教师可先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与主题内容有关的时政新闻,让学生初步理解“中国梦”的首次提出时间、背景,以及积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本课时的内容设计一个探究性问题,以引发学生思考,为后期教学活动做铺垫,如“中国梦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有哪些责任?该如何共同实现中国梦?”在设计好探究性问题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视频《追梦者》以及国家发展的重大成就纪录片,如“高铁建设”“航天工程”“乡村振兴”等,以此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通过视频的理解初步认识“中国梦”。在此之后,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自己的个人梦想,以及如何通过个人努力为实现中国梦做出相关贡献。要求每一位组员要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最后选出一个代表分享小组讨论成果。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每个人都是实现中国梦的一份子。新时代青少年应当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相结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通过将生活素材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将概念性的知识内容转变为具象化的内容,符合高一学生思维认知以及兴趣爱好,有利于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使他们理解中国梦的深层内涵,感受到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以及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使命。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提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运用信息技术,讲述生活案例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高中政治教学迎来了更多的机遇。在实践中,为全面实现生活化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让学生从生活角度学习政治知识,分析生活实际问题,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通过多媒体工具和互联网资源,将难以理解的政治理论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呈现生动、形象的课堂活动,以提高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比如在学习统编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2“我国的经济发展”时,这一课时总共分为两个板块,分别是“坚持新发展理念”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发展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可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将本课时的内容初步呈现出来。如将“我国的经济发展”作为中心,分支出第一框“坚持新发展理念”和第二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并在两个分支后出对应的内容。“坚持新发展理念”对应“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及“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对应“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最后在这四个分支中继续补充。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初步理解本课时的具体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架构。紧接着,教师可借助希沃白板播放提前制作的电子课件,为学生展示新发展理念的基本内容,并通过一段短视频展示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进程,为学生提供一个宏观背景。为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还可让学生一个人为单位,在课前通过多样化的渠道收集与课时内容有关的资料和生活化案例,从实体经济以及虚拟经济两个方面,讲述家乡经济发展案例,展示家乡在新发展理念下的经济发展情况。随后由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新发展理念如何影响和推动家乡经济发展,以及这些变化对群众生活的影响。在学生探讨的过程中,教师需与学生互动,了解他们的探讨情况,并结合教学内容提供针对性地指导,以确保学生能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以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性。设计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将新发展理念与家乡实际发展情况联系起来,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讲述和分享生活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将生活化理念用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有利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在实践中,教师应全面了解生活化理念,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思维认知适当融入生活化元素以及实际案例,让学生从生活视角分析政治知识,从而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以及政治素养。
参考文献:
[1] 李小梅.提高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中外交流, 2020, 027(029):220-221.
[2] 周莉.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J].读与写(上,下旬), 2019, 016(015):25.
[3] 陈丽华.浅谈核心素养下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有效性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 13(2).
...